![【核心素养目标】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3.2《斜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习题)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5677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核心素养目标】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3.2《斜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习题)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5677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2.斜面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斜面》教学设计
课题 | 斜面 | 单元 | 第三单元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六年级上册 |
教材分析 | 《斜面》本单元第2课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人们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使用这些工具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科学概念。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对“ 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这一课则是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种工具的研究。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通过对比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起斜面可以省力的认识。在生活中寻找、了解斜面的运用,感受斜面对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认识到人们利用斜面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 ||||||
学情分析 | 斜坡和斜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随处可见。比如,公路上的斜坡、地下车库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沟渠、各种刀具、钉子等。学生有认识、有了解,但还不知道这些工具和斜面有关,对于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认知,还是十分欠缺的。 | ||||||
教学目标 | 科学观念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知道利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和从下往上搬运物体都能省力,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科学思维目标 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 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并且能以实验数据为证据,说明斜面能省力。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搭建斜面模拟向下和向上搬运物体,对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态度责任目标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具有认识和研究斜面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利用不同材料,动于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 | ||||||
教学难点 | 提出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问题;能较准确地表达出地球结构、地球海陆分布以及地球自转的特征。 | ||||||
教学方法 | 实验法、讨论法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斜面测试记录表2份。 学生准备: 塑料槽(也可以买PVC线槽自制)、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抹布。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一)教师提问:举例说说你见过的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从古至今,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工具与技术,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斜面就是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斜面的应用,“竹筒引水”就是利用竹简摆成倾斜的面,这样可以让水缓慢地流淌到更远的低处;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就是斜面。有了它,工作人员就可以很轻松地将一个很重的木桶推到车上。 (二)教师谈话:看来斜面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 提问让学生释放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 ||||||||||||||||||||||||||||||||||||||||
讲授新课 | (一)探索活动1: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 1.介绍任务1和任务2的活动目的和操作方法。 2.出示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3.教师谈话:为了评价完成任务,通常我们都会设立一些指标,如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操作的难度,等等。在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底处B的任务中,我们可以设定哪些指标? 5.集体交流后,让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体验。 6.完成任务1:将个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低处B.,模拟古人搬运物品。 (1)实验材料:任意物体(重物)、塑料槽。 (2)实验步骤:第一步:不使用任何工具,将物体由高处A松手,等物体降落到低处B所在的平面后,将物体揶到低处B。第二步:利用塑料槽搭建一个斜面连接高处A和低处B,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低处B。 (3)实验现象:如果不使用任何工具,那么物体将由高处A直接自由下落到它的正下方,我们还需要将物体挪到低处B;当我们加人一个斜面后,只要斜面长度足够,我们就可以将高处A和低处B用斜面连接好,将物体直接放在高处A,物体借助自身的重力沿着斜面滑到低处B. (4)实验结论:两种方法都能将物体由高处A送到低处B,但是利用斜面可以借助物体自身的重力沿着斜面滑到指定的地点。 (5)教师小结:模拟测试是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进行的虚拟测试。 而实际测试是通过真实情境进行测试,例如:使用古人搬运物品的工具进行搬运。评价指标是在科学实验中,有的用数据表示,有的用一些词汇来表示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7.完成任务2: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 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 (1)实验材料:水、接水的桶、塑料槽。 (2)实验步骤:第一步,不使用任何工具将水倒在高处A.观察实验现象。第二步,用儿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将高处A和低处B用斜面连接好,将水倒在高处A,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现象:水由高处A直接自由下落到它的正下方,无法直接流到低处B.还需要想办法将流水引到低处B;水沿着斜面直接流到低处B。 (4)实验结论:两种方法都能将水由高处A引到低处B,但是利用塑料槽搭的斜面起到了缓冲作用,水的移动距离增加了,使用斜面让完成任务变得更方便、更容易。 (5)教师小结:通过亲身体验的模拟测试入手,初步认识到:由高处往低处搬运物体时,使用斜面延长了移动的距离,但是与直接坠落相比,斜面起到了缓冲作用。生活中有很多任务,不使用工具很难完成,有些任务使用斜面可以更方便、更容易地完成。
(二)探索活动2: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 1教师介绍任务:任务3: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任务4: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实验材料:木板、木块(或石块)、弹簧测力计。 3.实验步骤:(1)观察弹簀测力计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指针是否在0刻度的位置上。 (2)将木块(或石块)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在拖动物体的同时读弹簀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实验记录表里。 (3)用木块(或石块)分别进行多次实验,分别记录获得的实验数据。 (4)将木块(或石块)由低处B缓缓地提升到高处A。注意您方法提示提升的速度要尽量均匀,用力要平稳、缓慢。在提升物体的同时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实验记录表里。 (5)用木块(或石块)分别进行多次实验,分别记录获得的实验数据都要相同。 4.实验记录
5实验结论:使用斜面能够搬运物体,步使用工具也能搬运物体,但是相同条件下,使用斜面更省力。 6.教师小结:通过亲身体验的模拟测试入手,总结实验数据表明:当我们不使用斜面时,可以完成将物体从低处搬运到高处的任务,但是用力较大。当我们使用斜面时, 也可以完成将物体从低处搬运到高处的任务,但是用力较小。由此可见, 有些时候使用斜面完成任务更省力。 (三)研讨研讨 1.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 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记录,围绕记录进行研讨并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最终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任务活动中的用力情况并得出结论。任务1和任务2,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对比任务3和任务4,哪一种搬运方式更省力? 2.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前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3.教师小结: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斜面的应用 斜面的运用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单就农业生产而言,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设施,组成水利系统,不但治理了水灾,还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了人类获得稳定可靠的食物来源。
|
学生思考、设计、动手操作实验,并进行实验记录、讨论和交流。
学生思考、设计、动手操作实验,并进行实验记录、讨论和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核心问题,获取相应的知识、概念和技能。
学生阅读与交流 |
实验之前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做法,可以帮助一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增加操作启示。评价指标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实验时目的更加明确;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到斜面的作用。
学生动手实验,搜集利用斜面搬运和直接搬运物体的相关数据,获取搬运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为科学结论的得出提供证据。
研讨环节聚焦用力的大小,通过对比让学生逐渐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科学认知。
联系生活,了解斜面的作用,从而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 ||||||||||||||||||||||||||||||||||||||||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斜面能够方面我们工作,同时斜面步直接提物体更加省力。为此,斜面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要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作业。通过进一步联系生活,我们认识到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工具的发展。 | ||||||||||||||||||||||||||||||||||||||||||
板书设计 | 2 斜面
斜面 斜面的作用:工具 交通道路、房屋建筑 农业生产 | ||||||||||||||||||||||||||||||||||||||||||
课后作业 | 一、填空题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 2.同一个物体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 )直接把物体垂直提_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 )。 3.斜面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 ) 力。 4.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 )形的公路、各种斜坡、各种刀刃、螺丝钉的,高架桥的( )等。 三、判断题 5.斜面越长或斜面高越短即斜角越小,则越省力。( ) 6.斜面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抬至高处。( ) 7.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而达到省力的目的,如楼梯、蜿蜒而上的山路等。( ) 8.在斜面.上拉物体,坡度越大越省力。( ) | ||||||||||||||||||||||||||||||||||||||||||
课后反思 | 亮点: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将水桶直接搬到高处和沿着斜面搬到处的比较后,学生会发现前后两次搬运水桶所花的力气是有区别的,再结合生活经验,引出斜面。接着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斜面,进而引出斜面的两种使用方法。通过模拟测试,学生会发现不同的使肪法,得到的效果不同。学生的质疑、猜测、思考是本课行进的基础,因此本课通过让学生对“斜面”的作用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测试,从而使他们更深切地了解斜面的作用。然后再对应生活濡求,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知道这也是技术的另-种展现。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讨论、思考发现,寻我生活种对于斜面的各种应用。 不足:教材中,需要对斜面作用影响因素挖掘的深度不够,需要进一步编排教材,加入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的内容。 教学建议:可以通过设计另外一个实验:斜面坡度大小的影响实验。在教材中以不同的坡度的斜面出现,吸引学生思考,从而更深入的了解斜面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得得知:同等条件下,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小。 |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灵活巧妙的剪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灵活巧妙的剪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电磁铁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电磁铁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4.改变运输的车轮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4.改变运输的车轮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延伸,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