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过关检测卷A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过关检测卷A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共9页。
第三章过关检测卷(A)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底层大气 ④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2~4题。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① B.⑤ C.③ D.④
3.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与同纬度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①辐射少
答案:2.C 3.B 4.B
解析:第2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形式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是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即图中箭头③。第3题,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来越少,即图中箭头②。第4题,由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但由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故气温低。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注:煴是指无焰的小火)。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下图a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图b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5~7题。
a
b
5.“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6.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
A.增强①过程 B.增强②过程
C.减弱③过程 D.增强④过程
7.一些果农为让苹果上色更加均匀,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弱①,降低气温
B.反射②,增加光效
C.减弱③,保持水分
D.吸收④,保持地温
答案:5.D 6.C 7.B
解析:第5题,“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放火制烟,以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又会使大气逆辐射④增强;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第6题,进行地膜覆盖,太阳辐射可透过地膜使地面增温,地膜内气温也随之增高;但地面辐射③不能透过地膜散失到大气中,可有效地提高地温。第7题,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可增加其对太阳辐射②的反射,增加光效,使苹果受光均匀,上色更加均匀。
近年,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9.冬季,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以保持棚内温度,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答案:8.C 9.C
解析:第8题,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温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第9题,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变化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台风过境 ②夜晚晴朗无云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 ⑥连续阴雨
A.①④ B.③⑥
C.②③ D.⑤⑥
12.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的地形是( )
A.山地 B.谷地
C.平原 D.丘陵
答案:10.A 11.C 12.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甲图气温是随海拔上升而不断递减,因此可以判断乙、丙、丁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乙图从近地面开始出现逆温,丙图逆温层进一步上升,丁图逆温从近地面开始渐渐地消失,这种逆温层的出现可能与地形、辐射、平流、锋面等原因有关。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演变易发生在谷地。
读图,完成13~14题。
13.若此图为夜晚的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图,则( )
A.a为海洋 B.b为陆地
C.①为冬季风 D.①为陆风
14.若该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
答案:13.D 14.D
解析:第13题,根据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和水平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原则,结合图中大气热力环流方向,a、b两处相比,a处气温低,气压高,b处气温高,气压低;题干中“夜晚热力环流”是题眼,据此可以判断a为陆地,b为海洋,①为陆风。第14题,结合气压值与等压面弯曲呈正相关关系,确定d处为低压,等压面应该向下弯曲。
下图是沿45°N某一理想大陆所作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高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低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16.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下列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答案:15.D 16.B
解析:③地处于内陆,②④两地处于沿海,因此③地日较差大于②④两地,且③地1月均温低于②④两地,7月均温高于②④两地,从而③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②④两地。图中近地面陆上等压线上凸,海上等压线下凹,说明近地面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因此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即由④吹向⑤。
读低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若a~e为不同高度的气温值,则气压值的大小关系应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甲>乙>丁>丙 D.甲>丙>丁>乙
18.若a~d为不同气压值,则由大气热力环流的规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流方向:乙→甲 B.气流方向:丙→甲
C.气温:甲>乙 D.气压:甲>丙
答案:17.C 18.B
解析:第17题,依据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规律可知,乙处气温高于甲处,故气压值甲>乙;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故气压值甲>乙>丁>丙。第18题,依据图示等压面分布,甲为低压,气流上升,乙为高压,气流由乙流向甲,气温甲高于乙。同一地点,越往高处,气压越低,故气压甲高于丙。
大湖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大气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单位:米/秒)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20.图示大气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
C.冬季晴天 D.冬季阴天
答案:19.B 20.A
解析:第19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热力差异,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第20题,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时间最可能是夏季白天。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低压中心是 ,高压中心是 。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 。
(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请完成A、B间的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的绘制。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 。
(4)下列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答案:(1)B A、C
(2)B
(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PA>PB>PB'>PA'(或PA'
(4)B
解析:由图可知,A、C两地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压中心。B地为低压中心,近地面温度最高,气流上升;A地气流下沉。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故PA'为低压,PB'为高压,高压处等压面上凸。
22.(10分)下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1)填写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
A ,B ,C 。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 (填字母);全球变暖与 (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 。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B C
(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4)②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
解析:第(1)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太阳辐射,地面将能量传递到大气是地面辐射,大气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大气逆辐射。第(2)题,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第(3)题,青藏高原太阳能辐射丰富的原因可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从海拔、地形方面分析。第(4)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特征。
23.(10分)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高空C比D的气压 (填“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 (填“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 (填“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 (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 (填“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 (填“海”或“陆”)风。
(5)A与B相比,日温差大小比较为 。
答案:(1)高 低
(2)高
(3)顺
(4)夜晚 陆
(5)B>A
24.(10分)读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理由是 。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 。
(3)如果仅考虑热力因素,请在图中A、B、C、D间画出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方向。
(4)此时,北半球为 季,判断理由是 。
答案:(1)b 近地面空气密度大
(2)C
(3)略(A、B、C、D间大气环流为顺时针方向)
(4)夏 陆地为低压,仅考虑热力因素,低压是因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而产生的,所以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
解析:第(1)题,同一地区地面与高空比较,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为越往高空大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第(2)题,C处等压面上凸,比D处气压高。第(3)题,大气热力环流的绘图切入点是根据等压面知识找出近地面海洋、陆地何处气压低,何处遇热,何处受冷,进而根据热力环流四过程,即“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运动”画出环流方向。第(4)题,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则相反,故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第三章过关检测卷(A)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底层大气 ④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2~4题。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① B.⑤ C.③ D.④
3.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与同纬度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①辐射少
答案:2.C 3.B 4.B
解析:第2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形式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是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即图中箭头③。第3题,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来越少,即图中箭头②。第4题,由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但由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故气温低。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注:煴是指无焰的小火)。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下图a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图b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5~7题。
a
b
5.“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6.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
A.增强①过程 B.增强②过程
C.减弱③过程 D.增强④过程
7.一些果农为让苹果上色更加均匀,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弱①,降低气温
B.反射②,增加光效
C.减弱③,保持水分
D.吸收④,保持地温
答案:5.D 6.C 7.B
解析:第5题,“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放火制烟,以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又会使大气逆辐射④增强;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第6题,进行地膜覆盖,太阳辐射可透过地膜使地面增温,地膜内气温也随之增高;但地面辐射③不能透过地膜散失到大气中,可有效地提高地温。第7题,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可增加其对太阳辐射②的反射,增加光效,使苹果受光均匀,上色更加均匀。
近年,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9.冬季,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以保持棚内温度,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答案:8.C 9.C
解析:第8题,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温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第9题,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变化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台风过境 ②夜晚晴朗无云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 ⑥连续阴雨
A.①④ B.③⑥
C.②③ D.⑤⑥
12.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的地形是( )
A.山地 B.谷地
C.平原 D.丘陵
答案:10.A 11.C 12.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甲图气温是随海拔上升而不断递减,因此可以判断乙、丙、丁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乙图从近地面开始出现逆温,丙图逆温层进一步上升,丁图逆温从近地面开始渐渐地消失,这种逆温层的出现可能与地形、辐射、平流、锋面等原因有关。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演变易发生在谷地。
读图,完成13~14题。
13.若此图为夜晚的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图,则( )
A.a为海洋 B.b为陆地
C.①为冬季风 D.①为陆风
14.若该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
答案:13.D 14.D
解析:第13题,根据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和水平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原则,结合图中大气热力环流方向,a、b两处相比,a处气温低,气压高,b处气温高,气压低;题干中“夜晚热力环流”是题眼,据此可以判断a为陆地,b为海洋,①为陆风。第14题,结合气压值与等压面弯曲呈正相关关系,确定d处为低压,等压面应该向下弯曲。
下图是沿45°N某一理想大陆所作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高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低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16.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下列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答案:15.D 16.B
解析:③地处于内陆,②④两地处于沿海,因此③地日较差大于②④两地,且③地1月均温低于②④两地,7月均温高于②④两地,从而③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②④两地。图中近地面陆上等压线上凸,海上等压线下凹,说明近地面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因此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即由④吹向⑤。
读低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若a~e为不同高度的气温值,则气压值的大小关系应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甲>乙>丁>丙 D.甲>丙>丁>乙
18.若a~d为不同气压值,则由大气热力环流的规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流方向:乙→甲 B.气流方向:丙→甲
C.气温:甲>乙 D.气压:甲>丙
答案:17.C 18.B
解析:第17题,依据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规律可知,乙处气温高于甲处,故气压值甲>乙;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故气压值甲>乙>丁>丙。第18题,依据图示等压面分布,甲为低压,气流上升,乙为高压,气流由乙流向甲,气温甲高于乙。同一地点,越往高处,气压越低,故气压甲高于丙。
大湖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大气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单位:米/秒)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20.图示大气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
C.冬季晴天 D.冬季阴天
答案:19.B 20.A
解析:第19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热力差异,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第20题,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时间最可能是夏季白天。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低压中心是 ,高压中心是 。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 。
(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请完成A、B间的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的绘制。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 。
(4)下列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答案:(1)B A、C
(2)B
(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PA>PB>PB'>PA'(或PA'
解析:由图可知,A、C两地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压中心。B地为低压中心,近地面温度最高,气流上升;A地气流下沉。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故PA'为低压,PB'为高压,高压处等压面上凸。
22.(10分)下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1)填写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
A ,B ,C 。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 (填字母);全球变暖与 (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 。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B C
(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4)②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
解析:第(1)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太阳辐射,地面将能量传递到大气是地面辐射,大气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大气逆辐射。第(2)题,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第(3)题,青藏高原太阳能辐射丰富的原因可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从海拔、地形方面分析。第(4)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特征。
23.(10分)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高空C比D的气压 (填“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 (填“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 (填“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 (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 (填“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 (填“海”或“陆”)风。
(5)A与B相比,日温差大小比较为 。
答案:(1)高 低
(2)高
(3)顺
(4)夜晚 陆
(5)B>A
24.(10分)读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理由是 。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 。
(3)如果仅考虑热力因素,请在图中A、B、C、D间画出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方向。
(4)此时,北半球为 季,判断理由是 。
答案:(1)b 近地面空气密度大
(2)C
(3)略(A、B、C、D间大气环流为顺时针方向)
(4)夏 陆地为低压,仅考虑热力因素,低压是因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而产生的,所以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
解析:第(1)题,同一地区地面与高空比较,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为越往高空大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第(2)题,C处等压面上凸,比D处气压高。第(3)题,大气热力环流的绘图切入点是根据等压面知识找出近地面海洋、陆地何处气压低,何处遇热,何处受冷,进而根据热力环流四过程,即“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运动”画出环流方向。第(4)题,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则相反,故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