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第3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园地五(第3课时)
阅读《刻舟求剑》的故事,体会寓意。
阅读《刻舟求剑》的故事。
体会《刻舟求剑》的寓意。
新课导入
教师:在我国的古书里,有很多寓言故事,本单元学的《坐井观天》就是选自我国古书的一则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则选自我国古书的寓言故事吧。板书题目:刻舟求剑。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初读故事,整体感知。1.理解题目。出示故事题目。教师:“刻”是指用刀子等在竹、木、玉、石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刻舟”就是用刀子在船上做一个记号。“刻舟求剑”意思是用刀子在船帮上剑落水的位置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位置下水寻找剑。2.自读故事。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检查自读的效果。教师指名回答故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故事,听辨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让学生再读故事,并思考:故事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二)探究二:细读故事,理解内容,体会寓意。1.学习第1自然段。(1)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人物的装束,提出问题:从图上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具体发生了什么事?(2)勾画一下,宝剑掉进江里后,这个人是怎么做的?(3)结合插图,理解“船舷”的意思。(4)思考: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学生:是为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2.学习第2自然段。教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旁边的人很着急?学生:催。教师:旁边的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在船舷上刻记号没有用。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3.学习第3自然段。教师:掉宝剑的人着急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不着急,从“不慌不忙”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来。教师:这个人是怎样想的?学生:他要等船靠了岸,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把宝剑捞上来。教师:这个人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学生:不能把宝剑捞上来,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进江里的,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也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位置不再是剑掉落的位置了。所以,船靠岸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教师:学了这则寓言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要根据事情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看法或办法。 4.启发想象,拓展思维。教师: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会说些什么?【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故事,然后逐段朗读和分析,结合插图,让学生真正理解故事,自己判定故事的结局,并从中体会这个故事的寓意。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朗读并分析了《刻舟求剑》,在插图和生活经验的帮助下,理解了故事内容,体会了故事的寓意。
课后任务
把《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第3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