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题型专练(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高考题型练 单项选择题专练(五)(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高考题型练 单项选择题专练(五)(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梦溪笔谈》有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项选择题专练(五)
1.绿原酸(C16H18O9)具有较广泛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作用,利用乙醚、60%乙醇浸泡杜仲干叶,得到提取液,进一步获得绿原酸粗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绿原酸在温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冷水中的溶解度
B.得到有机层的实验操作为萃取分液
C.减压蒸馏的目的防止温度过高,绿原酸变质
D.绿原酸粗产品可以通过重结晶进一步提纯
答案 A
解析 流程中加入温水浸膏,冷却、过滤得到绿原酸粗产品,可知绿原酸难溶于冷水,其在温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冷水中的溶解度,故A错误;绿原酸为有机酸,更易溶于有机溶剂,加入乙酸乙酯后绿原酸被萃取到有机酯层,有机层与水层互不相溶的液体应采用分液法分离,故B正确;绿原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压蒸馏可降低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绿原酸变质,故C正确;根据A的分析,绿原酸粗产品可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故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戊二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C.二甲醚易溶于水,氨基乙酸的熔点较高,主要原因都与氢键有关
D.NO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是0,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 D
解析 环戊二烯中存在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为四面体构型,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A错误;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但不是任意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如卤族元素中HClO的酸性比HBrO4弱,故B错误;二甲醚易溶于水,是因为二甲醚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氨基乙酸的熔点较高,是因为氨基和羧基反应形成内盐导致的,与氢键无关,故C错误;NO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与三个氧成键,孤电子对数为0,中心N原子采用sp2杂化,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D正确。
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8 g苯含σ键的数目为0.6NA
B.将Cl2通入FeBr2溶液中,有1 mol Br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 mol NH4NO3完全溶于稀氨水中,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的数目为NA
D.有铁粉参加的反应若生成3 mol Fe2+,则转移电子数一定为6NA
答案 C
解析 苯中有6个碳碳σ键和6个碳氢σ键,则1 mol苯中含有12 mol σ键,7.8 g苯为0.1 mol,含σ键的数目为1.2NA,故A错误;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大于溴离子,氯气通入溴化亚铁中先与亚铁离子反应,再与溴离子反应,则1 mol Br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大于2NA,故B错误;1 mol NH4NO3完全溶于稀氨水中,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c(NH)+c(H+)=c(NO)+c(OH-),因c(H+)=c(OH-),则c(NH)=c(NO),n(NH)=n(NO)=1 mol,溶液中NH的数目为NA,故C正确;铁粉参加的反应,如Fe+2Fe3+===3Fe2+,产生3 mol Fe2+转移电子数为2NA,故D错误。
4.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3.60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加热后的坩埚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C.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液体中
D.过滤时,先将滤纸湿润,然后再将滤纸放入漏斗中
答案 B
解析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故A错误;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为防止冷却过程中空气中的水重新与硫酸铜结合,影响测定,应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故B正确;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错误;过滤时,应先将滤纸放入漏斗中,再用蒸馏水润湿滤纸,以免有气泡残留,故D错误。
5.《梦溪笔谈》有记: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在中国古代,雌黄(As2S3)经常用来修改错字,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s、S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3
B.AsH3的沸点比NH3的低
C.与As同周期且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只有V
D.已知As2F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3∶1
答案 C
解析 由雌黄的结构图可知,砷和硫原子均形成单键,均为sp3杂化方式,故A正确;两者均为分子晶体,沸点高低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但因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沸点高于AsH3的沸点,故B正确;As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未成对电子数为3,与其同周期且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有V:1s22s22p63s23p63d34s2、Co:1s22s22p63s23p63d74s2,故C错误;As2F2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则其结构式为F—As==As—F,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1个π键,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3∶1,故D正确。
6.化合物Y是一种常用药物,可由X制得。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X、Y均易被氧化
B.1 mol Y最多可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
C.由X转化为Y发生取代反应
D.X与足量H2发生反应后,生成的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答案 A
解析 X、Y中均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X中含有醛基、Y中含有醇羟基均属于易被氧化的官能团,故A正确;Y中只有酚羟基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且1 mol酚羟基消耗1 mol氢氧化钠,故B错误;对比X和Y的结构可知,X转变成Y是醛基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X与足量H2发生反应后,生成物中有六个手性碳原子,如图所示,故D错误。
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E为其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基态Z原子核外有两个未成对电子,A、D均含有10个电子且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Y>Z>W
B.若C中混有E可用水洗法除去
C.每个D分子周围可以形成4个氢键
D.B与D反应生成Z2时,D作还原剂
答案 D
解析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基态Z原子核外有两个未成对电子,Z可能为C或O,结合转化关系图,Z形成Z2单质,则Z为O;A、D均含有10个电子且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且B与D反应产生氧气,则D为H2O,B为Na2O2;A与氧气产生C,C与氧气产生E,E又能与水反应产生C,符合条件的物质A为NH3、C为NO,E为NO2,则X、Y、Z、W分别为:H、N、O、Na,据此解答。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Y、Z、W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3-、O2-、N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Y Na+,故A正确;C(NO)中混有E(NO2),NO2易与水反应产生NO,NO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因此可用水除去NO中混有的NO2,故B正确;每个H2O分子中的氧原子可以与其他两个H2O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每个H2O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与另一个H2O分子中的氧形成氢键,每个H2O分子周围可以形成4个氢键,故C正确;Na2O2与H2O反应产生O2,反应中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水没有化合价变化,故D错误。
8.过氧乙酸(CH3COOOH)是常用的消毒剂,易溶于水、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制备原理为:H2O2+CH3COOHCH3COOOH+H2O Δ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高考题型练 单项选择题专练(一)(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高考题型练 单项选择题专练(四)(含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高考题型练 单项选择题专练(七)(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化学源远流长,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