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259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259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259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共6页。
曲径通幽觅文心
——《昆明的雨》《童年随之而去》散文联读 教学实录
一、初读感知,由象入文
情境:本月,学校起步文学社组织的“向课文学写作”活动中,我们八年级学写的文体范围是散文。语文教研组向我们推荐了《昆明的雨》《童年随之而去》这两篇散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集中学习,老师取了一个大标题,请齐读一下。
散文的文心就是作者的——情感。(板书:情)散文贵在抒情,而抒情贵在含蓄。散文大家汪曾祺和木心就是含蓄抒情的高手。他们都借助了具体的物来抒发情感。(板书:物)
任务一:快速浏览《昆明的雨》《童年随之而去》,找出两文抒情的载体(具体的景、物)。
生默读后交流:
生1:昆明的雨,抒情的载体是仙人掌、菌子、杨梅、卖杨梅的女孩、缅桂花、房东和她的养女等。
师:你找到是文中具体的菌子、果子、花儿、人等。
生1:《童年随之而去》抒情载体就是那个碗。
师:你找到的是那个碗,大家同意吧!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2:我觉得《昆明的雨》的抒情载体是“雨”。
师:是“雨”,怎么说呢?
生2:因为标题、文章开头、结尾都写到雨。
师:“雨”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抒情载体。刚才同学说的雨中的菌子、果子、花儿还有人、景等,都是雨中的。那说明《昆明的雨》抒情借助的一个核心载体就是“雨”。而《童年随之而去》借助的是“碗”。(板书:雨、碗)同学们思维敏捷,很快就找出来了。那木心借助这个“碗”寄寓了怎样的情思呢?
二、品读涵咏,由言及意
任务二:默读《童年随之而去》最后一部分(37段至结尾),体悟作者借“碗”寄寓的情思。
师:交流句式:在木心的心里,他对“碗”的情感是____的,我从文中__________
请大家注意品读相关语句,做好圈点批注。(特殊标点、传神动词、描写句等)
学生默读批注。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看,可以交流了吗?你先来吧。
生1:在木心心里,他对碗是喜爱的。我从文中第38段……看出。
师:尤其是从哪几个词感受到喜爱的?
生1:“十分可爱”“可口”。
师:真是如此可爱,盛来的饭都变得可口了,爱屋及乌啊。可见对小碗喜爱至极。
生2:42段,“用绵纸包”“放在枕边”,对碗是十分珍惜喜爱的。
师:你很细心,关注了这两个动作,而且是用绵纸包。其他同学还有吗?
生3:第51段,作者在丢失碗时的说的话,“有一无二”。
师:在我心里那碗是无可替代的。
生4:第43段-52段 对碗是不舍的,从和母亲的对话中看出来。
师:母亲态度很坚决,回去拿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我的反应是怎样的?
生4:我低头凝视河水。
师:你怎么理解我这样的举动?
生4:我在和母亲赌气。
师:赌气、任性往往是对那个东西很执着。同学们非常棒,读出了我对这个碗如此喜爱,珍视。但是确实是这样吗?木心真的对这碗如此珍爱吗?文中有这么几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PPT呈现句段,生齐读:(提示重读加点的词句)
42.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55.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
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62.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
师:木心对这碗真的如此珍爱吗?你从刚才这三句中哪里感受到?
生5:他很容易被好玩的东西吸引去了,并非如此珍爱碗。
生6:62段,并没有把碗放起来,而是玩这个碗,最后脱手了。
师:当做玩具了,戏玩。
生7:“索性忘了倒也是。”说明忘了也无所谓。
师:看来我对这个碗并非珍惜、真爱。这个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碗,作者到底要借它表达怎样的情思与感悟呢?
生8:借碗表达对童年的怀念。
师:随着这个碗逝去的还有早已远去的童年。
生9:借碗表达离自己而去的珍贵的人和物的怀念,还有悔恨。
师:我们往往拥有时没有珍惜,失去了却悔恨。
生10:人生有很多的拥有和失去。我们拥有时要珍惜,失去了要释然。
师:哇!太深刻了。简直就是名言,你说的太好了。我们看,木心借这个碗,表达了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悟。那么,汪曾祺呢,他又借“雨”,寄寓了怎样的情味呢?
任务三:朗读《昆明的雨》,体味隐含在“雨”中的情味。
提示:请朗读品味相关语句,做好圈点批注。
交流句式:昆明雨季里那些景、物、人、事……最让汪曾祺怀恋的是________,他这样写到__________。
示例:
昆明的雨季里,最让汪曾祺怀恋的是菌子的美味。他这样写到: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滑,嫩,鲜,香”连用逗号,一字一顿,强调了牛肝菌的口感好,滋味美,还形象再现了品尝牛肝菌的过程,令人心生浮想。如此美味,怎能不怀恋?
师: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刚才的学习成果。
生1:最让汪曾祺怀念的是那株木香……
师:小酒店院子里雨中的那棵大木香着实令我怀恋。
生2:最让汪曾祺怀念的是杨梅,作者将“火炭梅”的大小和乒乓球类比,将昆明的杨梅和苏州洞庭山、井冈山的杨梅对比,突出昆明杨梅的美味。
师:既写了杨梅的形,又写了色,让我们想想都觉得美味。
生3:缅桂花的香味,这不是怀人,也不是思乡,是单纯的喜欢这缅桂花。
师:“这不是怀人,也不是思乡”,对于这句,你有不一样的思考吗?
生4:使作者心软软的,应该是昆明房东母女的心善和热心。
师:不是怀人不是思乡,不仅是单纯的喜欢缅桂花,更是对房东母女这种善良、热情的充满温情的美好人性的怀恋。
生5:干巴菌外表是极其丑陋的,先抑后扬,后来又说它是极其美味的,赞不绝口。
师:这两句的标点很特别,怎样读才能把这种先抑后扬的感觉读出来?
生5:后一句读出疑惑和惊讶。前一句读出鄙夷、嫌弃。
师:你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非常好!加一个语气词进去读读,咦!这种东西也能吃?你来读读后一句。
生5:哇!这东西这么好吃!
交流预设语段: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师:哇!你读得太有感觉了!在文中,汪曾祺还写到: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的情味是什么味?
生1:昆明人的热情,温情、人情的温暖。
师:你总结的是前面的,“那天”是哪天?
生2:是和朋友在小酒店对酌的那天,那情味应该是静谧的。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静谧的?
生2:……
生3:这情味包括雨引起的淡淡的乡愁,还有美景令人陶醉的闲适。
师:和朋友一起喝喝小酒,聊聊人生的闲适,真是偷的浮生半日闲啊。你刚才还讲到什么愁?
生4:有时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师:这“乡愁”,你从别的地方还有感受吗?
生4:作者想到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那文中借此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师:你很善于联系,从这里感受到对家乡的思念。汪曾祺的家乡在哪里呢?大家知道吗?——江苏高邮。当时的家乡是怎样的呢?当时汪曾祺所在的昆明又是怎样的呢?请快速浏览以下资料。
PPT背景资料助读:
1937年11月1日,华北沦陷。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决定南迁,前往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三个月后,学校西迁昆明,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0年之后,云南由抗战的大后方变成了抗战的前线。这所学校与国家命运共存亡,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之下屹立,1938年至1946年,存在了8年零11个月。汪曾祺就读西南联大的时间是1939——1946年。
抗战期间,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无法统计。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房屋,就我的记忆,大东门外,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抢扫射,田地里死的人较多,大西门外小树林里好几匹驮木柴的马。此外似无较大伤亡。警报、轰炸,并没有使人产生血肉横飞,一片焦土的印象。
日本人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宽吓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跑警报》
师:不仅是汪曾祺的家乡战火纷飞,当时的昆明并不是那么的岁月静好,也是经常被轰炸。其实这样的背景在文中也有一些暗示。
PPT呈现: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生1:“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化用了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暗示了战争的背景。
生2:“浊酒一杯天过午”化用的是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师:“燕然未勒”意思是还没有建立军功,回家还遥遥无期。我们可以感受到,除了有乡愁,还有——
生齐:家国愁。
师:那天的情味,有闲情,更有愁情,有乡愁,也有家国之愁。文章最后,作者将这情味凝聚在一首小诗里,我们再一起来朗读这首小诗。
生齐读。
师: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里听出了这情味的——深沉!很好!
三、言意共生,由读及写
1.课堂小结:两篇散文表现手法的相似之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篇散文相似的表现手法来学习的。请大家来小结一下。
生1:借物抒情,分别借“碗”和“雨”来抒情。
师:雨是最寻常的,碗也是很普通的。汪曾祺借助“雨”寄寓了深沉的情味,木心借“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板书:微物寄深情)
师:我们沿着“品读语言”这条幽径,抵达了“微物”深处寄寓的“深情”!曲径通幽觅得了文心!(完成板书:语言品读 曲径通幽觅文心)
2.写作迁移(课后作业):
接下来,我们的“向课文学写作”活动,最重要的环节要启动啦!
请唤醒尘封于你心灵深处的那个“物”,以微物寄深情,创作一篇散文,表达你对自己人生的独特体验与思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情味,品读语言,体悟情味,知人论世,感悟情怀,总结提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说“平常”,细读文本,品“平淡”,由文及人,悟“有味”,自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