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把握感情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圈点批注,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
3.领悟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视。
教学重难点
圈点批注,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
领悟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齐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这首诗。
生: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师:这首诗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写的,当年的莲花池在昆明的西北郊外,现在,已经是市中心了,再也找不到长着苔痕的“野店”了,那“浊酒一杯”还能再品味出当初“木香花湿雨沉沉”的味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昆明的雨》,走进几十年前美丽的的昆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味
从题目看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有哪些特点呢?除了直接写昆明的雨以外,作者还写了跟雨有关的哪些事物?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在书上勾画出来。
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分享一下?
预设:
a.昆明的雨的特点是:雨季长,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还有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b.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都是雨季才有的植物。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与友人小酌,都是雨中的人和事。
三、品读语言,体悟情味
师:作者看似漫不经心地写了这些事物,其实都是围绕昆明的雨来写的,因为有了雨,昆明的景色才有了别样的美。本文写出了昆明的哪些美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体现滋味美、人情美、景物美、氛围美的句子或段落,做些圈点批注,把你读到的美写在文中空白处。
生展示预设:
A.滋味美。
(1)“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先指导朗读再齐读,一起品味牛肝菌的美味。
师:逗号使句子变短,停顿变长,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突出滋味美,批注:巧用短句。
(2)干巴菌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指导体会“?!”两个标点的妙处,读出震惊与赞叹。
批注:妙用标点。
师:本段还有一处这样妙用标点的地方,谁找到了?
“咋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东西也能吃?”
引导学生体会。批注:欲扬先抑
(3)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来写的?
比喻、对比。写下批注:善用修辞。
B、人情美。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师:“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是什么呢?是热情,是善良。
但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就是留白的艺术。批注:留白想象。
C、景物美
(1)第9段,“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2)第十段,“……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D、氛围美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指导朗读,读好破折号。
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氛围美。
(2)师:大家看第十段,这一段除了写木香花,还写了什么?酒店、呆呆的鸡、小街。
这么多景物放在一起,就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
预设:安静
闲适
2、真是让人难忘的氛围,似乎是岁月静好,但事实是怎样的呢?本文写于什么时间?
1984年,所以40年前是1944年。
资料:40年代的中国并不太平,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在昆明期间,他的家乡高邮已遭沦陷,作者背井离乡在战乱中能有这宁静的生活,怎能不让他珍爱和想念呢?
师:难怪作者在本段末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昆明的雨就这样弥漫成一种情调,氤氲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段记忆。在文末凝成这样一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生读)板书:想念
四、知人论世,感悟情怀
1.他想念的仅仅是昆明的雨吗?他还在想念什么?
请以“我想念昆明的雨,就是想念——”说一句富有诗意的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想念昆明的雨,就是想念——鲜美的牛肝菌;黑红的火炭梅;带着露珠的缅桂花;被雨打湿的木香树;我想念昆明的雨,就是想念——卖杨梅的姑娘;送花的房东;一起小酌的朋友;
2.请看背景资料,对于这份想念,看谁还有更深层次的发现?
补充汪曾祺简介以及在昆明的经历:
汪曾祺,江苏省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后又在一所中学当教师直到七年后才离开昆明。在这七年中,他接受了当时中国最好的教育,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沈从文、挚友朱德熙,还结识了一生中的伴侣施松卿,昆明给了他许多美好的回忆,他自己说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
师:现在,大家说一说,他还想念什么?
我想念昆明的雨,就是想念——;平淡的生活;过往的岁月。
总结:是啊,作者并不只是想念昆明的雨,而是想念那景,那事,那人,想念在昆明的平淡的生活。(板书)这些看似散乱的事物,都是围绕“想念”这条感情线索展开,这就是散文最大的特征:形散神聚,也叫形散而神不散!批注:形散神聚。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学了这节课,通过批注,你学到了汪老哪些写作的方法?
生自由回答
2、作业:
(1)请同学们运用圈点批注法,任选2篇汪曾祺的文章品读, 体会汪老散文的独特韵味。
推荐阅读:《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胡同文化》。
(2)作业:窗外已是初冬,寒风料峭,落叶飘零,请同学们也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融入自己的情思,用这节课学到的写法写一段关于“冬天”的文字。
例如:巧用短句;妙用标点;欲扬先抑;善用修辞;巧用留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说“平常”,细读文本,品“平淡”,由文及人,悟“有味”,自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