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
展开17《昆明的雨》 教学设计
课 题
《昆明的雨》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时间
45分钟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本课生字词和成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理清行文思路,通过朗读与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注重引导与点拨以完成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本课“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粉笔
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自主预习法、圈点勾画法、课堂讨论法
预 习 要 求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本课成语。
(2)预习课文,了解本课内容。
(3)查找写作背景。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旁注
一、新课导入,穿针引线(3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雨吗?雨是最寻常不过的,但却成为文人骚客的宠儿。文人们信手拈来,写下了很多关于雨的诗句,你都能想到哪些?(学生答)同样是雨,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雨的散文,这篇文章是(学生一起说)《昆明的雨》,作者是汪曾祺。
二、预习检测,查漏补缺(6分钟)
(1)生字词检测
乍 辟邪 鲜腴 吆喝 密匝匝 菌子 黄焖鸡
绿釉 深褐色 鸡枞
(2)成语积累
你都学到了哪些成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乱七八糟: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随处可见:到处都能见到,形容事物很普通或现象很常见。
(3)写作背景
汪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三、初读感知,整体感知(10分钟)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分别有什么?昆明的雨季有什么典型的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昆明的雨
所见之景:
肥大的仙人掌
雨季的缅桂花
有陈圆圆石像的莲花池
酒店院子里的木香花
所食之物:
好吃与不好吃的菌子
火炭般的杨梅
所遇之事:
倒挂仙人掌以辟邪
苗族女孩卖杨梅
房东大娘送缅桂花
莲花池边酒店与友人小酌
特点:昆明的雨季是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是浓绿的
2.作者是如何将景、事、物串联起来的?
明确:通过叙事线索“昆明的雨季”和感情线索“想念昆明的雨”将景、事、物有机地串联。
四、深入文本,合作探究(15分钟)
1.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写“我”给宁坤的画?
明确:从内容上看,表现了昆明特有的民俗风情和物产,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从结构上看,由画入文,自然地引出“昆明雨季”的话题,也自然地引出作者的思念之情;为下文做铺垫。
2.文章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试分析其作用。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从内容上看,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独立成段,有强调作用;出现了两次,第一次点名明中心,第二次升华主题,前后照应,主题突出。
3.除了思念之情,还有其它的感情吗?
明确:喜爱之情、赞美之情。
4.散文的特点是什么?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形散神不散”,文章所写的景、事、物多而杂,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体现“形散”的特点;文章以“想念昆明的雨”为感情线索将所有零散的内容串联起来,所有的景、事、物都饱含着作者深切地喜爱与怀念之情,体现“神不散”的特点。情感的线索串起作者零碎的回忆,起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四、拓展提升,领悟情感(10分钟)
《昆明的雨》是一篇散文,动手改一改,将昆明的雨写到诗中。
昆明的雨
我想念昆明的雨
它明亮、丰满、又动情
那倒挂着开花的仙人掌
那随处可见的菌子
那黑红黑红的火炭梅
那娇娇的吆喝声
那带着雨珠的缅桂花
那酒店里的木香花
那儿的一切
我都是如此地想念
……
我想念昆明的雨
五、课后作业,巩固知识(1分钟)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运用“形散神聚”的特点写一篇与惠州有关的散文,不少于300字。
3.勾画出本课有语言特色的句子,做好旁批。
六、教学反思,总结提升
1.预设的教学成果:本课为自读课,重在自学,教师以点拨和引导为主。本课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交流与分享,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有效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2.不足之处: 学生的课前预习可能不够充分,课堂上需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分析与见解可能比较浅陋,需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全面理解;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转移到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去,所以教师要在全班进行走动,或者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附: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雨
景 事 物 (形)
喜爱、想念 (神)
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巷》
由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通过圈点勾画完成表格内容
引导学生找出“双线”
学生合作讨论,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体会作者丰富的读出感情。
注重从“形散”和“神不散”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合作讨论后回答,教师加以引导、补充
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改写,后在全班配乐朗读分享
老师读诗,后学生读诗
学以致用,做好预习
通过细读文本,让学生领悟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昆明的雨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情味,品读语言,体悟情味,知人论世,感悟情怀,总结提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说“平常”,细读文本,品“平淡”,由文及人,悟“有味”,自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