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50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弱电解质的电离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弱电解质的电离,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单选题
1.(2023·浙江·校联考三模)氢氧化钠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元素位于周期表s区 B.属于强电解质
C.工业上常用制备小苏打 D.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为某邻苯二酚类配体,其,。常温下构建溶液体系,其中,。体系中含Fe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布系数,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体系中
B.pH在9.5~10.5之间,含L的物种主要为
C.的平衡常数的lgK约为14
D.当时,参与配位的
3.(2023·重庆·统考三模)已知:,,的分布分数与关系如下图所示例如:分布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b代表
B.
C.的平衡常数
D.当时,
4.(2023春·浙江杭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的水解方程:
B.铜与稀硝酸反应:
C.向含的溶液中加入含的溶液:
D.溶液中吸收少量[已知::
5.(2023秋·广东梅州·高三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校联考期末)常温下,在体积均为20 mL、浓度均为0.1 mol·L的HX溶液、HY溶液中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水电离的表示为,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X、HY都是弱酸
B.常温下,的数量级
C.常温下用蒸馏水分别稀释B、D点溶液,pH都降低
D.C、D两点溶液中都有
6.(2023秋·广东梅州·高三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校联考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 mol⋅L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B.溶液存在(蓝色)(黄色)平衡,向黄绿色的溶液中加水,溶液颜色变蓝绿色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稀硫酸和稀醋酸所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常温下,0.1 mol⋅L 溶液中存在:
7.(2023春·河南周口·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草酸()是二元弱酸,常温下,下列有关草酸及草酸盐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溶液中
B.在溶液中
C.在溶液中
D.在和混合溶液中
8.(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联考期中)常温下,向溶液(此时为a点)中不断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的负对数与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电离常数
B.b点对应溶液中:
C.c点对应溶液显中性,且
D.水的电离程度:
9.(2023·云南·校联考二模)下列实验方案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将溴乙烷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C,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的水解平衡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至过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比较HA和HB的Ka值大小
室温下,用广泛pH试纸分别测量等浓度NaA和NaB溶液的pH值
D
判断H2S与CH3COOH酸性强弱
在醋酸铅稀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0.(2023·安徽宣城·统考一模)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向草酸溶液中加NaOH,H2C2O4、HC2O和C2O的分布系数δ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比如C2O的分布系数:δ(C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②代表HC2O B.N点的横坐标为4.2
C.水的电离程度:N<P<M D.N点:c(Na+)<3c(C2O)
11.(2023·福建三明·统考模拟预测)将等量的分别快速通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溶液中(除无氧溶液外,都产生白色沉淀),测得各溶液pH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所示溶液pH降低的原因:、
B.依据曲线b可推知无氧溶液能氧化溶液
C.曲线c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曲线d所表示的过程中氧化的主要微粒是
12.(2023春·上海长宁·高三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已知25℃,醋酸、次氯酸、碳酸、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酸
电离平衡常数
醋酸
Ki=1.75×10-5
次氯酸
Ki=2.98×10-8
碳酸
Ki1=4.30×10-7 Ki2=5.61×10-11
亚硫酸
Ki1=1.54×10-2 Ki2=1.02×10-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0.1mol/L的醋酸加水不断稀释,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B.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2ClO-→CO+2HClO
C.少量的SO2通入Ca(ClO)2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a2++2ClO-→CaSO3↓+2HClO
D.25℃,等浓度的CH3COONa、NaClO、Na2CO3和Na2SO3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Na2CO3
13.(2023春·上海浦东新·高三华师大二附中校考期中)常温下向某浓度的氯水中逐滴滴入溶液,无气体逸出,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错误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二、多选题
14.(2023·山东·校联考模拟预测)室温下,向一定浓度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中粒子(、、、、)浓度的负对数(用表示)与溶液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纵坐标为2.7
B.水的电离程度:X>Y>M>N
C.随着pH减小,先增大后减小
D.N点溶液中
三、非选择题
15.(2022秋·江西宜春·高三上高三中校考期中)Ⅰ.现有常温下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溶液(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
(1)常温下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下列表达式的数值一定变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酷酸的电离平衡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值将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3)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pH(甲)___________pH(乙)(填“>”“c([FeL]+)>c(HL-)>c(OH-),A错误;
B.根据图示的分布分数图可以推导出,H2L在pH≈9.9时HL-的含量最大,而H2L和L2-的含量最少,因此当pH在9.5~10.5之间时,含L的物种主要为HL-,B错误;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当[FeL2]-与[FeL]+分布分数相等时,可以将K简化为K=,此时体系的pH=4,在pH=4时可以计算溶液中c(L2-)=5.0×10-14.86,则该络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4.16,即lg K≈14,C正确;
D.根据图像,pH=10时溶液中主要的型体为[FeL3]3-和[FeL2(OH)]2-,其分布分数均为0.5,因此可以得到c([FeL3]3-)=c([FeL2(OH)]2-)=1×10-4mol·L-1,此时形成[FeL3]3-消耗了3×10-4mol·L-1的L2-,形成[FeL2(OH)]2-消耗了2×10-4mol·L-1的L2-,共消耗了5×10-4mol·L-1的L2-,即参与配位的c(L2-)≈5×10-4,D错误;
故答案选C。
3.B
【分析】Ag+具有空轨道,能与形成配离子,lgc(NH3)较小时溶液中主要存在Ag+,随着c(NH3)或lgc(NH3)增大,先形成[Ag(NH3)]+,再转化为[Ag(NH3)2]+,所以随着lgc(NH3)增大,c(Ag+)减小,c[Ag(NH3)]+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主要以[Ag(NH3)2]+存在,则曲线a代表Ag+,曲线b代表[Ag(NH3)2]+,曲线c代表[Ag(NH3)]+,曲线b、c交叉点时c[Ag(NH3)2]+=c[Ag(NH3)]+,此时[Ag(NH3)]++NH3 [Ag(NH3)2]+平衡常数K2=×=≈=103.9,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a代表Ag+,曲线b代表[Ag(NH3)2]+,曲线c代表[Ag(NH3)]+,A错误;
B.由图可知,曲线b、c交叉点时c[Ag(NH3)2]+=c[Ag(NH3)]+,此时[Ag(NH3)]++NH3 [Ag(NH3)2]+平衡常数K2=×=≈=103.9,B正确;
C.K1=103.32、K2=103.9,则Ag++2NH3⇌[Ag(NH3)2]+的平衡常数K′==K1•K2=103.32×103.9=107.22,C错误;
D.由图可知,当c(NH3)>10-3mol/L时,c[Ag(NH3)2]+>c[Ag(NH3)]+>c(Ag+),D错误;
故答案为:B。
4.D
【详解】A.硫氢化钠中硫氢根离子水解可逆,A错误;
B.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B错误;
C.含的溶液中加入含的溶液反应生成1mol氢氧化铝和1.5mol硫酸钡和0.5mol硫酸铵,C错误;
D.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分析,碳酸钠溶液中吸收少量氯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和次氯酸钠,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C点,在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水电离的,溶液显中性,所以为强酸,A错误;
B.A点时有的被中和,此时,,此时溶液显中性,根据电荷守恒:,, ,所以,常温下,的数量级,B正确;
C.B点酸过量,加水稀释,溶液中的减小,增大;D点为和的混合溶液,加水稀释,减小,减小,C错误;
D.C点溶液呈中性,D点溶液中溶质为和,呈碱性, ,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 mol⋅L的溶液中,可能为的酸性溶液,也可能为的碱性溶液,若为酸性溶液,不能共存,若为碱性溶液,不能共存,A错误;
B.因为在溶液存在(蓝色)(黄色)平衡,向黄绿色的溶液中加水,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颜色变蓝绿色,B正确;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稀硫酸和稀醋酸,醋酸的浓度大于硫酸的浓度,所以所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醋酸大于硫酸,C正确;
D.常温下,0.1 mol⋅L 溶液中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存在关系:,D正确;
故选A。
7.B
【详解】A.在溶液中,草酸()是二元弱酸,弱酸电离度很小主要以分子形成存在于溶液中,草酸一次电离程度远大于二次电离,两次电离都会产生氢离子,水也会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为,故A正确;
B.在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得到:,根据物料守恒得到:,整理得到:,故B错误;
C.在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得到:,故C正确;
D.在和混合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得到:,故D正确;
故选:B。
8.D
【详解】A.由图中a点可知,,,,A项正确;
B.b点对应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得,,b点坐标为,则此时,则,B项正确;
C.c点溶液呈中性,有c(H+)=c(OH-),则由电荷守恒得,,故,C项正确;
D.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D项错误。
答案选D。
9.B
【详解】A.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的过程中会有SO2生成,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B.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至过量,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使碳酸根离子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红色变浅,可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B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C.广泛pH试纸只能测定粗略的pH数值,若HA和HB的Ka值相差不大,用广泛pH试纸不能表示出二者的差异,应该用pH计来测量等浓度NaA和NaB溶液的pH值,故C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D.H2S与醋酸铅反应生成CH3COOH和PbS沉淀,使平衡正向移动,与酸性无关,故D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B。
10.C
【分析】pH增大,草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H2C2O4的量一直减小、HC2O的量先增加后减小、C2O的量一直增加,故①②③分别为H2C2O4、HC2O和C2O的曲线;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②代表HC2O,A正确;
B.设N点的横坐标为a,由M点可知,,由N点可知,,由P点可知,,则a=4.2,B正确;
C.酸和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弱酸根离子会促进水的电离,M为等量H2C2O4、HC2O,P主要为HC2O,N点为等量HC2O和C2O,则N点对水的电离促进作用更大,M点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最大,故水的电离程度:M<P<N,C错误;
D.由图可知,N点,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则,此时溶液显酸性,,则c(Na+)<3c(C2O),D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A.曲线a表示无氧环境下,氯化钡溶液 pH减小,说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弱酸亚硫酸,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SO2+H2OH2SO3H++HSO,A选项错误;
B.根据曲线b可知,0.1 mol·L-1的Ba(NO3)2在无氧环境下可以氧化二氧化硫,但KNO3溶液(无氧)氧化溶液不存在pH变化,则依据曲线不能推知无氧溶液能氧化溶液,B选项错误;
C.曲线c表示有氧环境下,氯化钡溶液pH变化较大,则说明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为强酸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Ba2++O2 +2SO2+2H2O=2BaSO4↓+4H+,C选项正确;
D.氯化钡、硝酸钡在有氧环境下,pH变化几乎相同,所以不能说明曲线d所表示的过程中NO是氧化SO2的主要微粒,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12.D
【详解】A.将0.1mol/L的醋酸加水不断稀释,OH-浓度增大,故A错误;
B.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H2CO3>HClO>,所以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ClO-=+HClO,故B错误;
C.二氧化硫能被次氯酸钙氧化,少量的SO2通入Ca(ClO)2溶液中生成硫酸钙沉淀、次氯酸、氯化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a2++3ClO-=CaSO4↓+2HClO+ Cl-,故C错误;
D.25℃,醋酸的Ki=1.75×10-5、次氯酸的Ki=2.98×10-8、碳酸的Ki2=5.61×10-11、亚硫酸的Ki2=1.02×10-7,电离平衡常数越小,酸根离子的水解沉淀越大,等浓度的CH3COONa、NaClO、Na2CO3和Na2SO3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Na2CO3,故D正确;
选D。
13.C
【分析】该过程中发生两步反应,a→b:Cl2+Na2SO3+H2O=Na2SO4+2HCl,酸性增大;b→d:2HCl+Na2SO3=2NaCl+H2SO3,H2SO3+Na2SO3=2NaHSO3,酸性减小。当溶液中溶质全为NaHSO3时,溶液显酸性,d点为中性,则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3和NaHSO3;
【详解】A.a点为氯水,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完全电离、HClO部分电离,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则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c(H+)>c(Cl-)>c(HClO)>c(ClO-),A正确;
B.a→b点发生的反应为Cl2+Na2SO3+H2O=Na2SO4+2HCl,b点溶质为Na2SO4、HCl,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则c(Cl-)=c(H+)=0.01mol/L,c()=0.005mol/L,故有c(Cl-)=2c()=0.01mol·L-1,B正确;
C.b到c过程中含有已经生成的Na2SO4,以及加入的Na2SO3,根据两个分子式可知Na原子的物质的量是S原子的物质的量的2倍,根据守恒可知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反应后含S元素的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2倍,由于一部分含硫化合物存在于H2SO3中,由物料守恒:c(Na+)=2c()+2c()+2c()+2c(H2SO3),故c(Na+)≠2c()+2c()+2c(),C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有c(Na+)+ c(H+)=c(Cl-)+2c()+c()+2c()+ c(OH-),d点显中性,c(H+)= c(OH-),所以c(Na+)=c(Cl-)+2c()+c()+2c()+ c(OH-),D正确;
故选C。
14.BD
【分析】越小,碱性越强,也会越大,因此线MX代表,线XY代表,线MY代表,最后两条线分别是、。X点时,,则的;同理,Y点时,,则的;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M点时,,也是取最大值时,,再根据,求出,,则,故A正确;
B.X→M→Y→N过程,逐渐减少,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故B错误;
C.当pH减小时,根据不变,而先增大后减小,则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D.N点时,根据电荷守恒,N点时,由此可以得出,而,则,故D错误;
故选BD。
15.(1)A
(2) 向右 减小
(3) > V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弱电解质的电离,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 弱电解质的电离,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弱电解质的电离,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