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位置与速度(试卷)单元检测B卷+答案
展开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
第五单元 位置与速度
题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分数 |
|
|
|
|
|
|
温馨提示: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书写啊!
一、填空题。(共10分)
1.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__________。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常用的距离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______发生了变化。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择的物体叫__________。
3.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择__________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__________。
4.速度的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速度越大说明运动越__________,速度越小说明运动越__________。
二、判断题。(共10分)
1.电子停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使用时,先将电子停表归零,按下开始键开始计时,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 )
2.我们可以用卷尺来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单位可以用米。( )
3.参照物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 )
4.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会不同。( )
5.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短的人速度更快。( )
三、选择题。(共10分)
1.相对于马路来说,( )是运动的。
A.马路旁的一棵树 B.路上散步的行人 C.马路旁的公交站牌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和青山都在运动,选取的参照物分别是( )。
A.人、山 B.山、竹排 C.人、竹排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如果我们说青山是运动的,是以( )参照物。
A.竹排 B.岸边的树 C.村庄
4.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跑了90米,乙跑了110米,丙跑了100米,则三人中跑的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5.小明10秒钟走了20米,小红25秒钟走了50米,他俩的速度( )。
A.小红快 B.小明快 C.一样快
四、简答题。(共10分)
1.距离的定义?
2.物体的运动是指什么?
五、综合题。(共5分)
姓名 | 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 所用时间 | 判断哪位同学跑的快 |
毛毛 | 100米 | 25秒 | ( ) |
豆豆 | 80米 | 17秒 | |
倩倩 | 60米 | 15秒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两棵树之间测量长度 厘米 米 千米
解析:距离指的是两物体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两棵树之间测量长度,其实就是在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常用的距离单位有厘米、米、千米等。
2. 位置 参照物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有无变化,被选定的物体被称为参照物。根据对参照物的认识,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择的物体叫参照物。
3. 一个物体 参照物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4. 千米/时 米/秒 快 慢
解析: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表示,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对速度的认识,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时、米/秒等。速度越大说明运动越快,速度越小说明运动越慢。
二、判断题
1.√
解析:电子停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使用时,先将电子停表归零,按下开始键开始计时,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也可以用手表、手机等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原子钟。故题干说法正确。
2.√
解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时,我们可以用卷尺来测量。
3.×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参照物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
4.√
解析: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5.×
解析: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所以,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短的人速度更慢。
三、选择题
1.B
解析: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相对于马路来说,路上散步的行人运动的;路旁的一棵树和马路旁的公交站牌相对于马路来说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
2.B
解析:“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坐船的人随着小小竹排在江中前进,而两旁原本不动的巍巍青山让你感觉在后退。前一句是以巍巍青山作参照物,后一句是以小小竹排作参照物。
3.A
解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相对参照物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相当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是运动的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4.B
解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时间相同,路程越长速度越快,即在相同时间内,甲跑了90米,乙跑了110米,丙跑了75米,三人中速度最快的是乙。
5.C
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我们在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时是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时间的多少,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较距离的长短。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小明10秒钟走了20米,速度:20米÷10秒=2米/秒;小红25秒钟走了50米,速度:50米÷25秒=2米/秒,他俩的速度一样快。
四、简答题
1.两物体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解析:距离指的是两物体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常用的距离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根据对测量距离方法的认识,利用身体部位、估计、借助工具等测量,其中利用工具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来说,它的( 位置)发生了变化。
解析:一切物质都在运动,运动的形式各种各样,有机械运动、分子运动、电磁运动、原子运动、抛体运动等等。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
五、综合题
豆豆跑得最快
解析: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毛毛的速度是100/25=4米/秒。豆豆的速度大约4.7米/秒,倩倩的速度大约4米/秒。所以豆豆的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