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8章 第6讲 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8章  第6讲 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含解析)第1页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8章  第6讲 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含解析)第2页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8章  第6讲 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含解析)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8章 第6讲 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8章 第6讲 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讲 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1.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a=λb.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b不共线,那么向量p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p=xa+yb.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有序实数组{x,y,z},使得p=xa+yb+zc.其中{a,b,c}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基本相同)
    (1)两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在空间中任取一点O,作=a,=b,则∠AOB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记作〈a,b〉.通常规定0≤〈a,b〉≤π.若〈a,b〉=,则称向量a,b互相垂直,记作a⊥b.
    (2)两向量的数量积
    两个非零向量a,b的数量积a·b=|a||b|cos〈a,b〉.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①a·e=|a|cos〈a,e〉(其中e为单位向量);
    ②a⊥b⇔a·b=0;
    ③|a|2=a·a=a2;
    ④|a·b|≤|a||b|.
    (4)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如下运算律
    ①(λa)·b=λ(a·b);
    ②a·b=b·a(交换律);
    ③a·(b+c)=a·b+a·c(分配律).
    3.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a1,a2,a3),b=(b1,b2,b3).
    a+b=(a1+b1,a2+b2,a3+b3),
    a-b=(a1-b1,a2-b2,a3-b3),
    λa=(λa1,λa2,λa3),a·b=a1b1+a2b2+a3b3,
    a⊥b⇔a1b1+a2b2+a3b3=0,
    a∥b⇔a1=λb1,a2=λb2,a3=λb3(λ∈R),
    cos〈a,b〉== .
    (2)设A(x1,y1,z1),B(x2,y2,z2),
    则=-=(x2-x1,y2-y1,z2-z1).
    4.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
    (1)直线的方向向量:l是空间一直线,A,B是直线l上任意两点,则称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显然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有无数个.
    (2)平面的法向量
    ①定义:与平面垂直的向量,称做平面的法向量.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多个,任意两个都是共线向量.
    ②确定:设a,b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
    5.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
    位置关系
    向量表示
    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1,n2
    l1∥l2
    n1∥n2⇔n1=λn2
    l1⊥l2
    n1⊥n2⇔n1·n2=0
    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n,平面α的法向量为m
    l∥α
    n⊥m⇔n·m=0
    l⊥α
    n∥m⇔n=λm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
    α∥β
    n∥m⇔n=λm
    α⊥β
    n⊥m⇔n·m=0

    [疑误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空间中任意两非零向量a,b共面.(  )
    (2)在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中(a·b)·c=a·(b·c).(  )
    (3)对于非零向量b,由a·b=b·c,则a=c.(  )
    (4)若{a,b,c}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a,b,c中至多有一个零向量.(  )
    (5)两向量夹角的范围与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相同.(  )
    (6)若A、B、C、D是空间任意四点,则有+++=0.(  )
    答案:(1)√ (2)× (3)× (4)× (5)× (6)√
    [教材衍化]
    1.(选修2­1P97A组T2改编)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M为A1C1与B1D1的交点.若=a,=b,=c,则=________(用a,b,c表示).
    解析:=+=+(-)=c+(b-a)=-a+b+c.
    答案:-a+b+c
    2.(选修2­1P98A组T3改编)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2,E,F分别为BC,AD的中点,则EF的长为________.
    解析:||2=2=(++)2
    =2+2+2+2(·+·+·)
    =12+22+12+2(1×2×cos 120°+0+2×1×cos 120°)
    =2,
    所以||=,所以EF的长为.
    答案:
    3.(选修2­1P111练习T3改编)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D1D的中点,N是A1B1的中点,则直线ON,AM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解析: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DA=2,则A(2,0,0),M(0,0,1),O(1,1,0),N(2,1,2),所以=(-2,0,1),=(1,0,2),·=-2+0+2=0,所以AM⊥ON.
    答案:垂直
    [易错纠偏]
    忽视空间向量共线与共面的区别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2,3),B(-2,-1,6),C(3,2,1),D(4,3,0),则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  )
    A.垂直         B.平行
    C.异面 D.相交但不垂直
    解析:选B.由题意得,=(-3,-3,3),=(1,1,-1),所以=-3,所以与共线,又AB与CD没有公共点,所以AB∥CD.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AC的中点.
    (1)化简--=________.
    (2)用,,表示,则=________.
    【解析】 (1)--=-(+)=-=+=.
    (2)因为==(+).
    所以=+=(+)+
    =++.
    【答案】 (1) (2)++

    (变问法)若本例条件不变,结论改为:设E是棱DD1上的点,且=,若=x+y+z,试求x,y,z的值.
    解:=+=-+(+)
    =--,
    由条件知,x=,y=-,z=-.

    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方法
     

    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若=(-3,5,2),=(-7,-1,-4),点E,F分别为线段BC,AD的中点,则的坐标为(  )
    A.(2,3,3)         B.(-2,-3,-3)
    C.(5,-2,1) D.(-5,2,-1)
    解析:选B.因为点E,F分别为线段BC,AD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所以=-,=(+),=(+).
    所以=(+)-(+)=(+)
    =[(3,-5,-2)+(-7,-1,-4)]
    =(-4,-6,-6)=(-2,-3,-3).
    2.在三棱锥O­ABC中,点M,N分别是OA,BC的中点,G是△ABC的重心,用基向量,,表示(1);(2).
    解:(1)=+
    =+
    =+(-)
    =+[(+)-]
    =-++.
    (2)=+
    =-++
    =++.

          共线、共面向量定理的应用
    已知点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
    (1)E,F,G,H四点共面;
    (2)BD∥平面EFGH.
    【证明】 (1)连接BG(图略),
    则=+
    =+(+)
    =++
    =+,
    由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知,E,F,G,H四点共面.
    (2)因为=-=-=(-)
    =,所以EH∥BD.
    又EH⊂平面EFGH,BD⊄平面EFGH,
    所以BD∥平面EFGH.

    (1)证明空间三点P、A、B共线的方法
    ①=λ(λ∈R);
    ②对空间任一点O,=+t(t∈R);
    ③对空间任一点O,=x+y(x+y=1).
    (2)证明空间四点P、M、A、B共面的方法
    ①=x+y;
    ②对空间任一点O,=+x+y; 
    ③对空间任一点O,=x+y+z(x+y+z=1);
    ④∥(或∥或∥).

    1.已知a=(λ+1,0,2),b=(6,2μ-1,2λ),若a∥b,则λ与μ的值可以是(  )
    A.2, B.-,
    C.-3,2 D.2,2
    解析:选A.因为a∥b,所以b=ka,即(6,2μ-1,2λ)=k(λ+1,0,2),所以解得或
    2.已知A,B,C三点不共线,对平面ABC外的任一点O,若点M满足=(++).
    (1)判断,,三个向量是否共面;
    (2)判断点M是否在平面ABC内.
    解:(1)由题知++=3,
    所以-=(-)+(-),
    即=+=--,
    所以,,共面.
    (2)由(1)知,,,共面且基线过同一点M,
    所以M,A,B,C四点共面,从而点M在平面ABC内.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以顶点A为端点的三条棱长度都为1,且两两夹角为60°.
    (1)求的长;
    (2)求与夹角的余弦值.
    【解】 (1)记=a,=b,=c,
    则|a|=|b|=|c|=1,〈a,b〉=〈b,c〉=〈c,a〉=60°,
    所以a·b=b·c=c·a=.
    ||2=(a+b+c)2=a2+b2+c2+2(a·b+b·c+c·a)=1+1+1+2×=6,
    所以||=,即AC1的长为.
    (2)=b+c-a,=a+b,
    所以||=,||=,
    ·=(b+c-a)·(a+b)
    =b2-a2+a·c+b·c=1,
    所以cos〈,〉==.
    即与夹角的余弦值为.

    (1)空间向量数量积计算的两种方法
    ①基向量法:a·b=|a||b|cos〈a,b〉.
    ②坐标法:设a=(x1,y1,z1),b=(x2,y2,z2),则a·b=x1x2+y1y2+z1z2.
    (2)利用数量积解决有关垂直、长度、夹角问题
    ①a≠0,b≠0,a⊥b⇔a·b=0.
    ②|a|=.
    ③cos〈a,b〉=. 

    1.已知a=(-2,1,3),b=(-1,2,1),若a⊥(a-λb),则实数λ的值为(  )
    A.-2 B.-
    C. D.2
    解析:选D.由题意知a·(a-λb)=0,即a2-λa·b=0,
    所以14-7λ=0,解得λ=2.
    2.已知空间三点A(-2,0,2),B(-1,1,2),C(-3,0,4).设a=,b=.
    (1)求a和b夹角的余弦值;
    (2)设|c|=3,c∥,求c的坐标.
    解:(1)因为=(1,1,0),=(-1,0,2),
    所以a·b=-1+0+0=-1,|a|=,|b|=,
    所以cos〈a,b〉===-.
    (2)=(-2,-1,2).
    设c=(x,y,z),因为|c|=3,c∥,
    所以=3,存在实数λ使得c=λ,
    即联立解得或
    所以c=(-2,-1,2)或c=(2,1,-2).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和垂直(高频考点)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是高考试题中的热点问题.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小题,也可以是解答题的一部分,或解答题的某个环节,是高考中的重要得分点.主要命题角度有:
    (1)证明平行问题;
    (2)证明垂直问题.
    角度一 证明平行问题
    如图所示,平面PAD⊥平面ABCD,ABCD为正方形,△PAD是直角三角形,且PA=AD=2,点E,F,G分别是线段PA,PD,CD的中点.求证:

    (1)PB∥平面EFG;
    (2)平面EFG∥平面PBC.
    【证明】 (1)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且ABCD为正方形,
    所以AB,AP,AD两两垂直.
    以A为坐标原点,以AB,AD,AP正方向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A(0,0,0),B(2,0,0),C(2,2,0),D(0,2,0),P(0,0,2),E(0,0,1),F(0,1,1),G(1,2,0). 
    法一:=(0,1,0),=(1,2,-1), 
    设平面EFG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z=1,则n=(1,0,1)为平面EFG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2,0,-2),所以·n=0,所以n⊥,
    因为PB⊄平面EFG,所以PB∥平面EFG.
    法二:=(2,0,-2),=(0,-1,0),
    =(1,1,-1).
    设=s+t,即(2,0,-2)=s(0,-1,0)+t(1,1,-1),
    所以解得s=t=2.所以=2+2,
    又因为与不共线,所以,与共面.
    因为PB⊄平面EFG,所以PB∥平面EFG.
    (2)因为=(0,1,0),=(0,2,0),
    所以=2,所以BC∥EF.
    又因为EF⊄平面PBC,BC⊂平面PBC,
    所以EF∥平面PBC,
    同理可证GF∥PC,从而得出GF∥平面PBC.
    又EF∩GF=F,EF⊂平面EFG,GF⊂平面EFG,
    所以平面EFG∥平面PBC.
    角度二 证明垂直问题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
    (1)证明:AP⊥BC;
    (2)若点M是线段AP上一点,且AM=3.试证明平面AMC⊥平面BMC.
    【证明】 (1)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以射线OD为y轴正半轴,射线OP为z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O(0,0,0),A(0,-3,0),
    B(4,2,0),C(-4,2,0),P(0,0,4).
    于是=(0,3,4),=(-8,0,0),
    所以·=(0,3,4)·(-8,0,0)=0,所以⊥,即AP⊥BC.
    (2)由(1)知AP=5,
    又AM=3,且点M在线段AP上,
    所以==,又=(-4,-5,0),
    所以=+=,
    则·=(0,3,4)·=0,
    所以⊥,即AP⊥BM,
    又根据(1)的结论知AP⊥BC,
    所以AP⊥平面BMC,于是AM⊥平面BMC.
    又AM⊂平面AMC,故平面AMC⊥平面BMC.

    (1)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时,要尽可能地利用已知图形中的垂直关系;
    ②建立空间图形与空间向量之间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表示出问题中所涉及的点、直线、平面的要素;
    ③通过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研究平行、垂直关系;
    ④根据运算结果解释相关问题.
    (2)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坐标表示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a1,b1,c1),b=(a2,b2,c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a3,b3,c3),v=(a4,b4,c4).
    ①线线平行
    l∥m⇔a∥b⇔a=kb⇔a1=ka2,b1=kb2,c1=kc2.
    ②线线垂直
    l⊥m⇔a⊥b⇔a·b=0⇔a1a2+b1b2+c1c2=0.
    ③线面平行(l⊄α)
    l∥α⇔a⊥u⇔a·u=0⇔a1a3+b1b3+c1c3=0.
    ④线面垂直
    l⊥α⇔a∥u⇔a=ku⇔a1=ka3,b1=kb3,c1=kc3.
    ⑤面面平行
    α∥β⇔u∥v⇔u=kv⇔a3=ka4,b3=kb4,c3=kc4.
    ⑥面面垂直
    α⊥β⇔u⊥v⇔u·v=0⇔a3a4+b3b4+c3c4=0. 

    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M,N分别为A1B和AC上的点,A1M=AN=,则MN与平面BB1C1C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平行
    C.垂直 D.不能确定
    解析:选B.因为正方体棱长为a,A1M=AN=,所以=,=,
    所以=++=++
    =(+)++(+)
    =+.
    又因为CD是平面B1BCC1的法向量,
    且·=·=0,
    所以⊥,又MN⊄平面B1BCC1,
    所以MN∥平面B1BCC1.
    2.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PD=DC,E,F分别是AB,PB的中点.
    (1)求证:EF⊥CD;
    (2)在平面PAD内是否存在一点G,使GF⊥平面PCB?若存在,求出点G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解:(1)证明:由题意知,DA,DC,DP两两垂直.
    如图,以点D为坐标原点,以DA,DC,D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AD=a,
    则D(0,0,0),A(a,0,0),B(a,a,0),C(0,a,0),E,P(0,0,a),F.
    =,=(0,a,0).
    因为·=0,所以⊥,从而得EF⊥CD.
    (2)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G,
    设G(x,0,z),则=,
    若使GF⊥平面PCB,则由
    ·=·(a,0,0)
    =a=0,得x=;
    由·=·(0,-a,a)=+a=0,得z=0.
    所以G点坐标为,
    故存在满足条件的点G,且点G为AD的中点.
    [基础题组练]
    1.已知三棱锥O­ABC,点M,N分别为AB,OC的中点,且=a,=b,=c,用a,b,c表示,则等于(  )
    A.(b+c-a)
    B.(a+b+c)
    C.(a-b+c)
    D.(c-a-b)
    解析:选D.=++=(c-a-b).
    2.已知a=(2,-1,3),b=(-1,4,-2),c=(7,5,λ),若a、b、c三个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  )
    A.           B.9
    C. D.
    解析:选D.由题意知存在实数x,y使得c=xa+yb,
    即(7,5,λ)=x(2,-1,3)+y(-1,4,-2),
    由此得方程组
    解得x=,y=,所以λ=-=.
    3.已知A(1,0,0),B(0,-1,1),O为坐标原点,+λ与的夹角为120°,则λ的值为(  )
    A.± B.
    C.- D.±
    解析:选C.+λ=(1,-λ,λ),cos 120°==-,得λ=±.经检验λ=不合题意,舍去,所以λ=-.
    4.如图,四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排成一个正四棱柱,AB是一条侧棱,Pi(i=1,2,…,8)是上底面上其余的八个点,则·(i=1,2,…,8)的不同值的个数为(  )

    A.1 B.2
    C.4 D.8
    解析:选A.由题图知,AB与上底面垂直,因此AB⊥BPi(i=1,2,…,8),·=||||cos∠BAPi=||·||=1(i=1,2,…,8).故选A.
    5.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解析:选D.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如图,以点D为坐标原点,以DA,DC,DD1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D(0,0,0),B(1,1,0),B1(1,1,1),平面ACD1的法向量为=(1,1,1),又=(0,0,1),所以cos〈,〉===,所以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6.如图所示,PD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AB=2,E为PB的中点,cos〈,〉=,若以DA,DC,D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E的坐标为(  )

    A.(1,1,1) B.
    C. D.(1,1,2)
    解析:选A.设P(0,0,z),
    依题意知A(2,0,0),B(2,2,0),则E,
    于是=(0,0,z),=,
    cos〈,〉===.
    解得z=±2,由题图知z=2,故E(1,1,1).
    7.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以点A(4,1,9),B(10,-1,6),C(x,4,3)为顶点的△ABC是以B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实数x的值为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6,-2,-3),=(x-4,3,-6). 
    又·=0,||=||,可得x=2.
    答案:2
    8.已知2a+b=(0,-5,10),c=(1,-2,-2),a·c=4,|b|=12,则以b,c为方向向量的两直线的夹角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2a+b)·c=0+10-20=-10.
    即2a·c+b·c=-10,又因为a·c=4,所以b·c=-18,
    所以cos〈b,c〉===-,
    所以〈b,c〉=120°,所以两直线的夹角为60°.
    答案:60°
    9.已知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如果=(2,-1,-4),=(4,2,0),=(-1,2,-1).对于结论:①AP⊥AB;②AP⊥AD;③是平面ABCD的法向量;④∥.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解析:因为·=0,·=0,
    所以AB⊥AP,AD⊥AP,则①②正确.
    又与不平行,
    所以是平面ABCD的法向量,则③正确.
    因为=-=(2,3,4),=(-1,2,-1),
    所以与不平行,故④错.
    答案:①②③
    10.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长为2,底面边长为1,M为BC的中点,=λ,且AB1⊥MN,则λ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取B1C1的中点P,连接MP,以点M为原点,以,,的方向为x,y,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M­xyz,
    因为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2,则A,
    B1(-,0,2),C,
    C1,
    M(0,0,0),设N,
    因为=λ,所以N,
    所以=,=.
    又因为AB1⊥MN,所以·=0.
    所以-+=0,所以λ=15.
    答案:15
    1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F分别是BB1,DD1的中点.求证:FC1∥平面ADE.
    证明:如图所示,以点D为坐标原点,以DA,DC,DD1的正方向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有D(0,0,0),A(2,0,0),C(0,2,0),C1(0,2,2),E(2,2,1),F(0,0,1).
    =(0,2,1),=(2,0,0),=(0,2,1).
    设n=(x,y,z)是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
    则即解得
    令z=2,则y=-1,所以n=(0,-1,2).
    因为·n=-2+2=0.
    所以⊥n.
    因为FC1⊄平面ADE,
    所以FC1∥平面ADE.
    12.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O为底面中心,A1O⊥平面ABCD,AB=AA1=.
    证明:A1C⊥平面BB1D1D.

    证明:由题设易知OA,OB,OA1两两垂直,以O为原点,OA,OB,OA1的正方向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因为AB=AA1=,
    所以OA=OB=OA1=1,
    所以A(1,0,0),B(0,1,0),C(-1,0,0),D(0,-1,0),A1(0,0,1).由=,易得B1(-1,1,1).
    因为=(-1,0,-1),=(0,-2,0),=(-1,0,1),
    所以·=0,·=0,
    所以A1C⊥BD,A1C⊥BB1.
    又BD∩BB1=B,所以A1C⊥平面BB1D1D.
    [综合题组练]
    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点M在AC1上且=1,N为B1B的中点,则||为(  )
    A.a B.a
    C.a D.a
    解析:选A.以D为原点,以DA,DC,DD1的正方向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A(a,0,0),C1(0,a,a),
    N.设M(x,y,z),
    因为点M在AC1上且=,所以(x-a,y,z)=(-x,a-y,a-z),所以x=a,y=,z=.
    所以M,所以||
    = =a.
    2.设A,B,C,D是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0,·=0,·=0,则△BCD是(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选C.因为·=0,·=0,·=0,
    所以AB⊥AC,AB⊥AD,AD⊥AC.如图所示,设=a,=b,=c,
    所以BC2=a2+b2,BD2=a2+c2,CD2=b2+c2.
    由余弦定理知BC2=BD2+CD2-2BD·CD·cos∠BDC,所以a2+b2=a2+c2+b2+c2-2··cos∠BDC,
    所以cos∠BDC=>0,
    所以∠BDC是锐角.
    同理可知∠DBC,∠BCD都是锐角,故△BCD是锐角三角形.
    3.已知e1,e2是空间单位向量,e1·e2=,若空间向量b满足b·e1=2,b·e2=,且对于任意x,y∈R,|b-(xe1+ye2)|≥|b-(x0e1+y0e2)|=1(x0,y0∈R),则x0=________,y0=________,|b|=________.
    解析:对于任意x,y∈R,|b-(xe1+ye2)|≥|b-(x0e1+y0e2)|=1(x0,y0∈R),说明当x=x0,y=y0时,|b-(xe1+ye2)|取得最小值1.
    |b-(xe1+ye2)|2=|b|2+(xe1+ye2)2-2b·(xe1+ye2)=|b|2+x2+y2+xy-4x-5y,要使|b|2+x2+y2+xy-4x-5y取得最小值,需要把x2+y2+xy-4x-5y看成关于x的二次函数,即f(x)=x2+(y-4)x+y2-5y,其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x=2-,所以当x=2-时,f(x)取得最小值,代入化简得f(x)=(y-2)2-7,显然当y=2时,f(x)min=-7,此时x=2-=1,所以x0=1,y0=2.此时|b|2-7=1,可得|b|=2.
    答案:1 2 2
    4.(2020·浙江省十校联合体期末联考)在三棱锥O­ABC中,已知OA,OB,OC两两垂直且相等,点P、Q分别是线段BC和OA上的动点,且满足BP≤BC,AQ≥AO,则PQ和OB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以O为原点,以OA,OB,OC正方向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不妨设OA=OB=OC=1,
    则A(1,0,0),B(0,1,0),C(0,0,1),P(0,b,1-b)(≤b≤1),Q(a,0,0)(0≤a≤).
    =(-a,b,1-b),=(0,1,0),所以cos〈,〉===.
    因为∈[0,1],∈[1,2],所以a=0,b=1时,cos〈,〉=1,取得最大值;a==b时,cos〈,〉=取得最小值,所以PQ和OB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5.如图,在多面体ABC­A1B1C1中,四边形A1ABB1是正方形,AB=AC,BC=AB,B1C1綊BC,二面角A1­AB­C是直二面角.
    求证:(1)A1B1⊥平面AA1C;
    (2)AB1∥平面A1C1C.
    证明:因为二面角A1­AB­C是直二面角,四边形A1ABB1为正方形,
    所以AA1⊥平面BAC.
    又因为AB=AC,BC=AB,
    所以∠CAB=90°,
    即CA⊥AB,
    所以AB,AC,AA1两两互相垂直.
    以A为原点,AC,AB,AA1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AB=2,则A(0,0,0),B1(0,2,2),A1(0,0,2),C(2,0,0),C1(1,1,2).
    (1)=(0,2,0),=(0,0,-2),=(2,0,0),
    设平面AA1C的一个法向量n=(x,y,z),
    则即
    即取y=1,则n=(0,1,0).
    所以=2n,即∥n.
    所以A1B1⊥平面AA1C.
    (2)易知=(0,2,2),=(1,1,0),=(2,0,-2),
    设平面A1C1C的一个法向量m=(x1,y1,z1),
    则即
    令x1=1,则y1=-1,z1=1,
    即m=(1,-1,1).所以·m=0×1+2×(-1)+2×1=0,
    所以⊥m,又AB1⊄平面A1C1C,
    所以AB1∥平面A1C1C.
    6.如图所示,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倍,P为侧棱SD上的点.
    (1)求证:AC⊥SD.
    (2)若SD⊥平面PAC,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解:(1)证明:连接BD,设AC交BD于点O,连接SO,则AC⊥BD.
    由题意知SO⊥平面ABCD.
    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设底面边长为a,则高SO=a,
    于是S,D,
    B,C,
    =,
    =,
    则·=0.故OC⊥SD.从而AC⊥SD.
    (2)侧棱SC上存在一点E,使BE∥平面PAC.
    理由如下:
    由已知条件知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
    且=,=,
    =.
    设=t,则=+=+t
    =,而·=0,解得t=.
    即当SE∶EC=2∶1时,⊥.
    而BE⊄平面PAC,故BE∥平面PAC.

    相关试卷

    (新高考)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7章§7.6空间向量的概念与运算(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第7章§7.6空间向量的概念与运算(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9章 第6讲 双曲线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9章 第6讲 双曲线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中一些常用的结论,已知F是双曲线C,已知l是双曲线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6章 第5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6章 第5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 (含解析),共19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