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10.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10.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页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10.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2页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10.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学案,共7页。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10.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 识 梳 理知识点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线段的_________________,也叫中垂线。知识点2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语言:如图所示,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______________知识点3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号语言:如图所示,MAMBM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注意  此定理只能说明点M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并不能说明过点M的直线就是中垂线。知识点4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  锐角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在斜边上,钝角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知识点5  用直尺和圆规作图1.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3.作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考 点 突 破考点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典例1  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CD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DEACCA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DEEABC.思路导析: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易证ACBC,可联想把BC转化到线段EC上,从而有ECEABC,再证明DEEC即可。证明:CD垂直平分ABACBCCO平分ACB∵∠ACB90°∴∠ACDACB45°RtECD中,∵∠EDC90°ACD90°45°45°∴∠ECDEDC∴∴DEECEAACEABC友情提示  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密切相关的知识有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外角等基本知识。变式1  如图所示,在ABC中,A50°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ACD,则DBC____________ 典例2  如图所示,在三角形中,ABACD是直线AE上的一点,且DBCDCB。试探究直线AD和线段BC的关系,并证明。   思路导析:  ABAC,可得点A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要注意的是,这一步仅仅是得到一个点A在垂直平分线上,还不能说ADBC的垂直平分线.又由DBCDCBDBDC,进而得点D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得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理由如下:ABACA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DBCDCBDBDCD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友情提示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要说明A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必须要证明点A,点D这两个点都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变式2  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DBC延长线上的一点,EBD的垂直平分线与AB的交点,DEAC于点F。求证:EAF的垂直平分线上。    考点2:  尺规作图典例3  如图所示,ABC三点表示三个村庄,为了解决村民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有关部门计划建一所小学,要使学校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学校的位置应设在何处?请说明理由。思路导析:  ABC三个村庄作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问题变为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问题。:连接ACABBC.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所以学校的位置应设在P.理由:连接APBPCPPEAB的垂直平分线,PAPBPFAC的垂直平分线,PAPC PAPBPC友情提示  1)作图要做到:留痕迹,写作法,下结论(2)具体确定学校的位置还要结合地理位置来考虑,但总的原则是不变的,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变式3  为了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准备在某镇新建一个医疗点P,使P到该镇所属A村、B村、C村的村委会所在地的距离都相等(ABC不在同一直线上,地理位置如图所示),请你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确定点P的位置。要求:写出已知、求作;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巩 固 提 高1.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lAC于点D,则CBD的度数为(    A.30°      B.45°      C.50°     D.75°2.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10AC8BC6DEAC的垂直平分线,DEAB于点D,连接CD,则CD=(     A.3      B.4       C.4.8       D.5    3.如图所示,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的垂直平分线DEAB于点D,交AC于点E,则BEC的周长为(    A.13     B.14      C.15     D.164.如图所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AB于点DA50°,则BDC=(    A.50°      B.100°      C.120°      D.130°   5.如图所示,在ABC中,ABC120°,若DEFG分别垂直平分ABBC,那么EBF为(    A.45°     B.30°     C.60°     D.40°6.RtABC中,B90°ED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BAE10°,则C的度数为(    A.30°      B.40°      C.50°     D.60°     7.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P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点Q。若BF2,则PE的长为(     A.2      B.2       C.       D.38.如图所示,在AEF中,尺规作图如下:分别以点E,点F为圆心,大于EF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GH两点,作直线GH,交EF于点O,连接AO,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O平分EAF    B.AO垂直平分EFC.GHC.GHC.垂直平分EF       D.GH平分AF    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AC120°DE垂直平分ABCA的延长线于点D,则DB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10.如图所示,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以大于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作直线MNBC于点D,连接AD.ABBDAB6C30°,则ACD的面积为___________    11.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DEBC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交AC于点D,若AB6AC9,则ABD的周长是___________12.如图所示,要在小河河岸修一供水站,供水到张庄、李庄,要求供水站到张庄、李庄的距离相等,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确定供水站在河岸的位置。       13.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D为垂足,连接EC1)求ECD的度数;2)若CE5,求BC长。    真 题 训 练1.2018·黄冈)如图所示,在ABC中,DEAC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AC于点DEB60°C25°,则BAD为(        A.50°      B.70°      C.75°      D.80°2.2018·安顺)已知ABCACBC),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上确定一点P,使PAPCBC,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3.2018·淮安)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C3BC5,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分别为点P,点Q,过PQ两点作直线交BC于点D,则CD的长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知识梳理知识点1:  垂直于一条线段且平分这条线段     垂直平分线知识点2:  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PAPB知识点3: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知识点4:  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考点突破1.15°2.证明:EBD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EBED∴∠BD,又∵∠ACB90º∴∠A90°B290°D∴∠2A。又∵∠12∴∠1AEF = EAEAF的垂直平分线上。3.已知: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求作:一点P,使PAPBPC    现固提高1.B    2.D    3.A    4.B     5.C     6.B     7.C     8.C9. 90°    10. 9      11. 1512.提示:连接张庄、李庄两点,作中垂线。13.1ECD36º     2BC5真题训练B    2. D     3.    

    相关学案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1 不等关系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1 不等关系导学案,共5页。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5 角平分线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5 角平分线导学案,共7页。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3 基本事实与定理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3 基本事实与定理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