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化学(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化学(解析版),共11页。
绝密★启用前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化 学(本卷共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Zn-65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小明在2023年春节期间做了下面几件事情,其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煮汤圆 B.贴春联 C.堆雪人 D.剪窗花【答案】A【解析】A、煮汤圆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贴春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堆雪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剪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2.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霉变大米淘洗后可以食用 B.用甲醛浸泡海参可以延长保鲜时间C.为了方便可以多吃含亚硝酸盐的熟食 D.补充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答案】D【解析】A、霉变大米淘洗后不可以食用,仍有毒素存在,故A错误;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品,故B错误;C、亚硝酸盐有毒,不能多吃含亚硝酸盐的熟食,故C错误;D、补充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故D正确。故选D。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效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C.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答案】A【解析】A、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A。4.“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薄膜电池用到了铟。如图是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铟原子的核内电子数是49B.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gC.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D.氧化铟的化学式是InO【答案】C【解析】A 、由图可知,铟原子的原子序数是49,对原子而言,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49,A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是“g”,B错误;C、铟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位于第五周期,C正确;D、从图中可知,铟原子要达到最外层电子数稳定结构,要失去最外层三个电子,形成带三个正电荷的阳离子,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In2O3,D错误。故选:C。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检测溶液的pH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液体【答案】A【解析】A、使用天平左物右码,称量具有腐蚀性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正确。B、检测溶液的pH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烧杯内,以免污染试剂,错误。C、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D、加热液体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手不能拿在试管夹短柄处。错误。故选A。6.安徽黄山屯溪绿茶,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享誉国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答案】D【解析】A、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38:26:23,故选项说法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5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7.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类别,纵坐标表示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物质所属物质类别是单质B.B物质的化学式为FeOC.可以用CO和C物质在高温下生成A物质D.E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色【答案】D【解析】A、A物质所属物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类别是单质,正确;B、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B物质中铁元素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化学式为FeO,正确;C、C为+3价铁的氧化物,即氧化铁,可以用CO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单质,正确;D、E物质中含有+2价铁,而+3价可溶性铁盐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色,错误。故选D。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单质,所以将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B.氖原子和氩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所以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D.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都是酸雨【答案】B【解析】A、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单质,但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将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氖原子和氩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B正确;C、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但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故C错误;D、酸雨的pH<7,但pH<5.6的雨水才是酸雨,故D错误。故选B。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B.t1℃时,将30g甲放入40g水中充分溶解可形成70g的甲溶液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t3℃时,可通过加溶剂的方法将N点的甲溶液变成P点的甲溶液【答案】D【解析】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升温至t3℃时,甲乙的溶解度都增大,但是溶质、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依然相同,此选项错误;B、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100g水最多能溶解20g的甲,所以40g水可以溶解8g溶质,得到48g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C、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因此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此选项错误;D、t3℃时,可通过加溶剂的方法将N点的饱和甲溶液变成P点的不饱和甲溶液,此选项正确。故选:D。10.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由甲烷向重要化工原料甲醇的高效转化。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部分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B.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该反应实现了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H2+O2CH3OH+ H2O【答案】C【解析】A、由图知,反应前的分子是甲烷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后的分子是甲醇分子和水分子,该反应前后氧、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甲烷是有机物,生成物甲醇也是有机物,故C符合题意;D、由图知,该反应是甲烷、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鉴别硬水和蒸馏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B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鉴别NaCl和NH4NO3两种固体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答案】C【解析】A、检验软硬水使用肥皂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A正确;B、铁粉会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多余的铁不溶于水,可以过滤除去,B正确;C、稀硫酸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使氯化钠中混有硫酸钠,C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试管外壁温度会下降,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温度几乎不变,D正确。故选C。12.某小组借助传感器研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三颈烧瓶中盛放X溶液,用恒压滴液漏斗(漏斗内压强不变)匀速滴加另-种溶液,如图 1所示。用pH传感器测定三颈烧瓶内溶液的pH,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将恒压滴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实验结果一样B.X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进行到20 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稀盐酸、氯化钠D.实验中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pH曲线相同【答案】A【解析】A、换成长颈漏斗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不影响实验结果,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由图2可知,开始时pH<7,说明三颈烧瓶中开始放的X溶液是稀盐酸,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2可知,实验进行到20s时,溶液的pH<7,HCI+NaOH==NaC1+H2O,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反应完的氯化氢,稀盐酸是溶液不是溶质,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在恰好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所以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应该是先上升后下降,恢复至和反应前相同的温度,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题,共28分)二、科普阅读题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伏打电堆。1836年,英国科学家丹尼尔对伏打电堆进行改良,制成了如图所示的Zn-Cu电池。Zn-Cu电池几经变化,演变成现在的多种电池。普通干电池主要由铜帽、锌筒、碳棒、密封塑料、MnO、NH4Cl等构成。蓄电池是一类放电后可以再充电,能反复使用的电池。燃料电池又称“连续电池”,即只要连续地注入活稀硫酸性物质,就能不断地进行放电的一奥电池,氢燃料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电能。(1)短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2)普通干电池中含有NH4Cl,NH4Cl在农业上的用途有______。(3)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能。(4)氢燃料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1)塑料;(2)可作为氮肥;(3)化学;(4)【解析】(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短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2)普通干电池中含有NH4Cl,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在农业上的用途可作为氮肥;(3)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4)氢燃料电池中,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实验题14.(5分)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装置如图,请回答:(1)写出编号Ⅰ仪器的名称:______;(2)实验室制取用B装置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实验室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为______;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4)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非常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G来收集氨气,应从______端通入气体。(填“a”或“b”)【答案】(1)锥形瓶;(2)Zn+H2SO4=ZnSO4+H2↑;(3)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4) A ; b【解析】(1)仪器I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实验室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得氢气和硫酸锌,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故填:Zn+H2SO4=ZnSO4+H2↑;(3)C装置有多孔隔板,能够通过开关活塞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活塞打开,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活塞关闭,生成的气体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至多孔隔板以下,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收集二氧化碳需要用向上排空气法,从a进气,将空气从b排出,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处,观察现象即可,故填:b;(4)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故填: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选择向下排空气法,从b进气,将空气从a排出,故填:b。四、流程题15.(5分)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设备1中发生反应C+H2O(气)CO+ H2,体现了碳单质的______性质。(2)设备2中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3)氨气转变为液氨是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4)写出设备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5)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的名称为______。【答案】(1)还原;(2)化合;(3)放热;(4);(5)氨气【解析】(1)由方程式可知,碳在反应得到氧,被氧化,是还原剂,设备1中发生的反应,体现了碳单质的还原性;(2)由流程图可知,通入的氮气和氢气不参与反应,二氧化碳、水、和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铵,该反应是由三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3)氨气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需要液化,属于放热过程;(4)设备3中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方程式为;(5)由流程图可知,氨气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五、科学探究题16.(8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设计实验】(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1):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3)为了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是显中性还是显酸性,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_。【实验延伸】(4)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填一种即可),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5)同学们又从数据表达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对“NaOH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再探究,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的反应溶液温度和pH的变化曲线如图2和图3。请你思考:Ⅰ、由图2可知,此反应是一个______反应;Ⅱ、图3曲线表示______(填编号)①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至过量;②将稀硫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至过量。Ⅲ、图3曲线上A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答案】(1) 红;2NaOH+H2SO4=Na2SO4+2H2O;(2)不能;(3)方案二 ;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4)锌粒(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5) 放热 ; ① ;Na+、OH-、【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会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红;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碱性消失,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2)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下均为无色,不能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能稀硫酸过量,故填:不能;(3)方案一滴加氯化钡,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得出稀硫酸过量的结论;稀硫酸过量会使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方案二的现象得出结论使科学的;故填:方案二;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4)证明硫酸过量,需要选择能够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的物质,可已选择活泼金属,碳酸盐等,以锌粒为例,取样,向溶液中加入锌粒,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故填:锌粒(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5)图中温度上升,说明反应是放热的,故填:放热;图3中起始溶液pH小于7,说明开始是酸性溶液,向酸性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碱性溶液,故填:①;A点时溶液呈碱性,说明溶液中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故填:Na+、OH-、 。六、计算题17.(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g;(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1.6;(2)5%【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68g+2g-68.4g=1.6g;(2)设68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68/x=32/1.6g解得,x=3.4g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g÷68g×100%=5%答: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化学(考试版),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化学(解析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化学(参考答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