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安徽专用)(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安徽专用)(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安徽专用)(本卷共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Cl-35.5 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下列豆腐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浸泡豆子 B.磨制豆浆 C.蒸煮豆浆 D.压制成型2.2023年3月1日,为认真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首届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成立。下列做法与“低碳”理念相符的是( )A.加高排放废气的烟囱 B.增加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C.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 D.大力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3.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正逐步接近传统发电系统,会成为未来主导的新能源之一。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C.碲的元素符号为Te D.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4.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5.“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铜绿属于化合物 B.碱式碳酸铜由五种元素组成C.碱式碳酸铜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32 D.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6.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分子运动 B.处理酸性废水 C.检验气体成分 D.证明反应发生7.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点物质属于单质 B.图中b点物质的化学式为ClO2C.图中c点对应的物质可用于制氧气 D.图中d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NaCl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区分氧化钙和碳酸钙取样,加入适量的水B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分别滴加稀盐酸C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打开瓶口观察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剂9.我国科学家提出由二氧化碳和甲烷转化为乙酸(CH3COOH)的能化反应历程,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模型中的短线仅代表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分子数目均改变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中KNO3的质量分数50%B.Ⅱ中溶液是60℃时KNO3的饱和溶液C.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D.Ⅱ和Ⅲ中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故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C.某纯净物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的雨水一定都是酸雨12.小明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实验装置,塑料袋中充有少量空气,一段时间后向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呼出气体,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测定塑料袋中气体浓度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②代表人呼出气体中 CO2含量 B.35s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呼入气体C.人呼出气体中 CO2含量高于 O2 D.人呼出气体中 N2含量和空气一样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题,共28分)二、科普阅读题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真空保鲜”“控氧保鲜”等多种冰箱的高科技保鲜手段,均是通过人为控制、调节气体,抑制细胞呼吸,使之处于近休眠状态,从而能够较长时间的保存储物。“真空保鲜”是利用真空泵抽掉部分空气,使保鲜库维持在0.8个大气压,营造低压密封环境。一方面,储物细胞的呼吸作用让保鲜库里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抑制氧化作用达到保鲜效果;另一方面,负压使水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可使储物迅速降温保鲜。“控氧保鲜”可利用膜法富氧技术,空气中各组分透过膜时的渗透速率不同,在压力差驱动下,使空气中氧气优先通过膜,留下氮气,食材保鲜时间可延长8倍左右。(1)冰箱内储物的呼吸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反应。(2)膜法富氧技术中氧气通过膜相当于水净化操作中的______操作,氮气能使食材保鲜时间延长,主要是利用氮气______。(3)负压能迅速降温的原因是______。(4)生活中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三、实验题14.(5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仅器①的名称是______。(2)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E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填“m”或“n”)端通入。(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填序号)。(4)装置C是软的塑料管,某同学用该装置制取CO2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四、流程题15.(5分)近年来,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厂利用废弃镀铜电路板回收铜的流程如下图所示:(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2)步骤Ⅱ发生了两个反应:反应①,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3)滤渣X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___(填名称)。(4)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五、科学探究题16.(8分)碱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物质,某化学小组以“探究碱的性质”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任务一】了解常见的碱及用途(1)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是最常见的两种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C.氢氧化钙常用于做建筑材料D.氢氧化钠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任务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步深3:另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盐溶液步骤4:再另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2)上述实验,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步骤3中若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则加入的盐可能是______。(填化学式)(4)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任务三】拓展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步骤4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2实验装置,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分别同时注入等量的二氧化碳中,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5)图1、图2、图3能否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并说明理由是______。(6)图2装置,充分反应后三颈瓶中的溶液里一定含有的微粒有______(填微粒符号)。(7)如果用图1装置,将注射器内的水换成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请在图3中绘制出随着澄清石灰水的注入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大致曲线。六、计算题17.(5分)用镊子将10g未经砂纸打磨的铝片放于一洁净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收集所得的氢气质量为1.0g,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1)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______。(2)该铝片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武汉专用)(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B(安徽专用)(原卷版),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重庆专用)(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