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解读,品读,赏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总第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自主合作探究,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教育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 |||
教学重点 | 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 |||
教学难点 |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内容设计 | 个性补充 |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唐朝,诗歌更是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初读 1、解题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候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改建的,到唐已属于古寺。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2、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注意读准字音与停顿,并在此基础上请同学范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三、解读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四、品读 1、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你描绘一下。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2、由此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五、文人自古以出仕为荣,作者为何拥有如此佛系的心态呢? 走近作者,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诗现存五十多首,多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六、赏读 结合理解再读诗歌 |
| |||
作业 | 把《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改写成写景散文。
| |||
教学札记 |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时数,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设计,共1页。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课前教学准备,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