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2247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2247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2247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
展开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医用酒精对物体表面消毒时,医用酒精的浓度是95%
B.《清明上河图》原作是在绢上作画,绢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四氯乙烯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干洗溶剂,在衣物上残留对人体无害
D.北京冬奥会采用银离子抗菌技术制作的速滑服,可有效防护细菌侵入
2.(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
B.一氯甲烷的分子球棍模型:
C.硒(S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的电子式:
3.(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摩尔日(Mole Day)是一个流传于化学家之间的节日,通常在10月23日的上午6:02到下午6:02之间庆祝,被记为6:02 10/23,恰似阿佛加德罗常数。设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肼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
B.固体中含有个阳离子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若阴阳两极产生气体的总体积为44.8L,则转移电子数为
D.与足量充分反应,生成个分子
4.(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价类二维图是基于核心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模型。下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可用来制取a
B.从价态角度分析,a、b、c、g、都具有还原性
C.c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证明c有漂白性
D.b在足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一步转化为d
5.(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下图原电池装置中,用盐桥连接两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阴离子的电迁移率应尽可能地相近。(电迁移率用表示,单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阳离子
阴离子
已知:左、右烧杯中溶液体积相同
4.07
4.61
5.19
7.40
6.59
7.91
7.62
8.27
A.盐桥中的电解质可以为
B.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右侧烧杯溶液中
C.电流计读数不变时,向右侧烧杯中加入硫酸铁固体,指针会继续偏转
D.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左侧溶液中增加了,则右侧溶液中为
6.(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2022年9月,我国学者张德清课题组与赵睿课题组开展了以四苯乙烯为关键骨架的靶向生物探针方面的研究,实现了对高恶性脑肿瘤细胞增殖的有效抑制。最近,两个课题组共同设计合成了具有顺反异构转化的四苯乙烯化合物(T—P)(如图)。下列有关四苯乙烯化合物(T—P)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官能团只含有碳碳双键、酯基和羟基
B.1mol T—P分子最多能和2mol NaOH反应
C.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水解反应
D.与碳碳双键相连的四个苯环上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7.(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实验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A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用分液漏斗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B
除去中少量的
用饱和溶液洗气
能与反应生成
C
检验溶液中的
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D
得到纯净的
将混有HCl的通过饱和食盐水
HCl极易溶于水
A.A B.B C.C D.D
8.(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催化分解制取氧气,小组成员闻到制得的氧气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下列有关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所得固体除外,还可能含有KCl、
B.催化分解,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分解速率
C.标准状况下制得22.4L氧气,反应中转移电子4mol
D.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溶液,可能会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9.(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正极材料,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和Z是两种金属元素,Z单质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X、Y形成的有50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的半径
B.在同周期元素的氢化物中,X的氢化物沸点最高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D.Z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价
10.(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硫代碳酸钠在农业上用作杀菌剂和杀线虫剂,在工业上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其制备原理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制备反应属于熵增反应
B.与性质相似,不能被氧化
C.制备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D.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
11.(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苯
溴
溴苯
密度
0.88
3.10
1.50
沸点/℃
80
59
156
水中溶解度
微溶
微溶
微溶
下列有关溴苯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仪器a是玻璃棒
B.反应过程中三颈烧瓶内有白雾,是由生成HBr气体形成的酸雾
C.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吸收生成的溴苯,同时除去HBr气体
D.分离操作后得到的粗溴苯,要进一步提纯,必须进行过滤操作
12.(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已知反应 ,在716K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I气体,平衡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为78%。测得和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约为0.02
B.增大体系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变
C.温度降低,、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温度升高,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图中表示平衡的点可能是A和D
13.(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钠离子电池以其低成本、高安全性等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首选“备胎”,其工作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嵌入铝箔电极上,Mn元素被氧化
B.放电时,外电路中每转移,理论上碳基材料质量增加4.6g
C.充电时,b极为阴极,其电极反应为
D.该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依靠钠离子在两极反复脱嵌和嵌入,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4.(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25℃时,向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盐酸,体系中粒子浓度的对数值、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
B.m、n分别表示、变化曲线
C.25℃时,B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D.a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
15.(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项颠覆性技术。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在人体内代谢后转化成果糖
B.这种合成淀粉和天然形成的淀粉化学性质不同
C.此项技术可能有助于我国在未来实现“碳中和”
D.淀粉与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n来表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16.(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有机物M是合成药物ZJM—289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M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
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
C.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D.既能和Na反应生成H2,又能和NaHCO3反应生成CO2
17.(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100mL0.1mol·L-1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3+数目为0.01NA
B.1L0.1mol·L-1NH4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大于0.1NA
C.标准状况下,11.2LH2O2含有的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0.5NA
D.常温下,将0.1molCl2溶于水中,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
18.(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下列相关原理或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电解MgCl2水溶液制取Mg:MgCl2Mg+Cl2↑
B.海水提溴的过程中用Cl2氧化Br-:Cl2+2Br-=Br2+2Cl-
C.食盐水精制的过程中用Na2CO3除去Ba2+:Ba2++CO=BaCO3↓
D.锅炉除垢的过程中把CaSO4转化为CaCO3:CaSO4(s)+CO(aq)=CaCO3(s)+SO(aq)
19.(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近日,武汉大学肖巍教授研究了一种电化学分解甲烷源(ESM)的方法,实现了以节能、无排放和无水的方式生产氢气,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i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B.反应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CO
C.理论上每生产11.2 LH2,电路中转移2 mol e-
D.Ni-YSZ电极的电极反应为CH4+2O2-=CO2+2H2
20.(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硅是大数据时代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常在1800—2000℃时,用碳单质还原的方法制取单质硅。涉及反应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
△H/(kJ•mol-1)
△S/(J•K-1•mol-1)
反应(1):SiO2(s)+2C(s)=Si(s)+2CO(g)
687.27
359.04
反应(2):SiO2(s)+C(s)=Si(s)+CO2(g)
514.85
183.35
A.反应(1)可证明Si的还原性大于C
B.生活中利用单晶硅良好的导光性能做光导纤维
C.工业生产条件下反应(2)无法自发进行发生
D.C(s)+CO2(g)=2CO(g) △H=-172.42kJ·mol-1
21.(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甲酸钙[(HCOO)2Ca]是一种新型猪饲料添加剂。实验室制取甲酸钙方法之一,是将Ca(OH)2和甲醛溶液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0%~70%的H2O2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温度不宜过高
B.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只有O
C.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每生成26 g (HCOO)2Ca,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22.(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取5mL饱和的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放入一片打磨过的铝片。观察到铝片表面出现细小的气泡,加热该溶液,铝片表面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和气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产生的气体一定含有氢气
B.产生气体的原因和反应CO+H2OHCO+OH-有关
C.加热时产生沉淀和气体的原因是[Al(OH)4]-+HCOAl(OH)3↓+CO2↑+H2O
D.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Al3+
23.(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氯气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装置。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脱脂棉中的无水氯化钙可以用碱石灰代替
B.该实验装置可证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
C.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说明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D.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然后又逐渐褪去,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24.(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在铁表面镀铜
制备FeCl3•6H2O
除去HCl中的Cl2
A.A B.B C.C D.D
25.(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Y>Z>W
B.非金属性:W>Z>Y
C.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D.X、Y、Z三种元素可以形成一元酸,也可以形成二元酸
26.(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b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e溶液中可制得d的胶体
C.可实现a→b→c→d→e→b→a的循环转化
D.实验室检验Fe3+,可以用NaOH溶液,也可以用KSCN溶液
27.(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在一定浓度的溴水中通入乙烯时,溶液的pH变化以及发生反应的历程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溴水除去C2H6中的CH2=CH2
B.原溴水pH=3.51的原因是Br2+H2OHBr+HBrO
C.该过程pH减小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Br2+H2O+CH2=CH2→HBr+CH2BrCH2OH
D.生成CH2BrCH2Br和CH2BrC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8.(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把形状、大小一样,质量为1.3g(过量)的镁条分别同时放入80mLpH=2.25的乙酸溶液和pH=2.12的盐酸中,用数字化传感技术测定上述两个反应体系的pH和温度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盐酸的反应更快
B.两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可表示为:Mg+2H+=Mg2++H2↑
C.醋酸中反应至800s时,溶液中2c(Mg2+)=c(CH3COO-)
D.最终溶液呈碱性可能是因为Mg+2H2O=Mg(OH)2+H2
29.(2022·河南郑州·统考一模)赖氨酸[H3N+(CH2)4CH(NH2)COO-,用HR表示]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其盐酸盐(H3R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3R2+H2R+HRR-。向一定浓度的H3R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H3R2+、H2R+、HR和R-的分布系数δ(x)随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0.1mol·L-1HR溶液中c(R-)>c(H2R+)
B.M点,c(Na+)>c(Cl-)>c(H+)>c(OH-)
C.P点,c(Cl-)+c(OH-)+c(HR)=c(H2R+)+2c(HR2+)+c(H+)
D.N点,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R++OH-=H2O+HR
30.(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化学与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歼-20”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2020年12月3日,在月球表面成功展开的五星红旗的主要材料芳纶属于合成纤维
C.我国海洋开发走向深蓝,“蛟龙号”外壳材料使用的钛合金属于化合物
D.2020年我国发射的嫦娥5号探月器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
31.(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氯仿分子的球棍模型: D.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32.(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白屈菜酸有止痛、止咳等功效,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白屈菜酸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
B.白屈菜酸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C.白屈菜酸可以发生氧化、酯化、水解反应
D.白屈菜酸分子中不含手性碳(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叫手性碳)
33.(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1 NA
B.常温常压下,和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电子数一定为NA
C.常温常压下,31g白磷燃烧生成时,断裂键的数目为NA
D.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3 NA
34.(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某科研人员研究得出,HCHO可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和,其历程示意图如图(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AP不能提高HCHO与的平衡转化率
B.HCHO在反应过程中,有键发生断裂
C.根据图示信息,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
D.该过程的总反应是
35.(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制取人们需要的物质。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36.(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和氯化铵溶液,下列选项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制取氨气将其溶于饱和食盐水
用碳酸钠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过滤获得碳酸钠晶体
蒸发浓缩氯化铵溶液
A.A B.B C.C D.D
37.(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1mL 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2mL 0.1mol•L-1CuSO4溶液,振荡后滴加0.5mL葡萄糖溶液,加热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证明葡萄糖中不含醛基
B
向1mL 0.2mol•L-1AgNO3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1K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1KI溶液,又生成黄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Ksp(AgCl)>Ksp(AgI)
C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同浓度的Na2CO3与NaClO的pH,比较二者pH的大小
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氯
D
将FeCl2样品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证明FeCl2样品已变质
A.A B.B C.C D.D
38.(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这4种元素形成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Z>Y
B.原子半径:X
D.这4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可与盐酸反应,也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9.(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图是某元素M的价类二维图,其中X是一种强碱,A为正盐,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E小16,图中呈现了各物质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只含有离子键
B.B物质可以和Y反应直接转化为E
C.D,E均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D中含有的少量E
40.(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的)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①
Ca(OH)2溶液(含酚酞)
产生气泡
②
少量NaHCO3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③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④
C2H5OH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草酸有酸性:
B.草酸的酸性大于碳酸:
C.草酸有还原性:
D.草酸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
41.(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高温下,甲烷生成乙烷的反应为。反应在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为v=k∙c(CH4),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初期,增加甲烷浓度,v增大
B.反应过程中H2浓度变化对速率无影响
C.该温度下,乙烷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小
D.升高反应温度,k增大
42.(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 (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小于T2
B.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
C.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
D.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
43.(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在油田注水系统中,钢管主要发生硫酸盐还原菌厌氧腐蚀,一种理论认为厌氧细菌可促使与反应生成,加速钢管的腐蚀,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与的反应可表示为:
C.钢管发生厌氧腐蚀的产物主要含有
D.为减缓钢管的腐蚀,可在钢管表面镀铜
44.(2021·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常温下,用的盐酸滴定20mL相同浓度的某一元碱BOH溶液,滴定过程中pH及电导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OH的Kb约为1×10-3
B.a点的c(B+)大于b点
C.a点溶液中:c(B+)+c(H+)=2c(OH-)+c(BOH)
D.滴定至pH=7时,c(B+)=c(Cl-)<0.1mol•L-1
二、多选题
45.(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和,还有少量、FeO、CaO、和等)为原料制备硼酸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渣中的物质是、和
B.“净化除杂”需先加溶液再调节溶液的pH
C.操作a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D.“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氢氧化铝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故A错误;
B.《清明上河图》是在生丝织成的绢上作画,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错误;
C.四氯乙烯是具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残留在衣服上的四氯乙烯也会对人造成伤害,故C错误;
D.北京冬奥会采用银离子抗菌技术制作的速滑服,可有效防护细菌侵入,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故其结构简式为:CH2=CH2,A正确;
B.一氯甲烷分子呈四面体结构,且原子半径Cl>C>H,故其分子球棍模型为:,B正确;
C.Se是34号元素,与O元素同一主族,位于第4周期第ⅥA族,故硒(S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正确;
D.CaCl2是离子化合物,故其电子式为:,D错误;
故答案为:D。
3.A
【详解】A.肼的电子式为,每个氮原子上各有一个孤电子对,故0.1mol肼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正确;
B.的物质的量为=0.2mol,1molNaHSO4中含有1molNa+和1molHSO,故含有个阳离子,错误;
C.无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错误;
D.乙酸和乙醇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生成的分子的个数小于,错误;
故选A。
4.B
【分析】根据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知,a为H2S, b为S, c为SO2,d为SO3, e为H2SO3,f为H2SO4,g为硫化盐或硫化氢盐,据此分析。
【详解】A。硝酸可以氧化硫化亚铁中的硫元素而生成硫或硫酸盐,不会生成硫化氢,故A错误;
B.a、b、c、g中S元素都不是最高价,故可以被氧化,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SO2会被溴水氧化而褪色,不能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C错误;
D.硫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一步转化为三氧化硫,故D错误;
故选B。
5.A
【分析】由图可知电极反应为:铁电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石墨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Fe3++2e-=2Fe2+,即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以此解题。
【详解】A.在盐桥中,为维持两个烧杯中溶液的电荷平衡,两个盐桥中阴阳离子的迁移率应尽可能接近,由表格可知,钾离子和氯离子以及硝酸根离子的迁移率最接近,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由于水解会显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将电解质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所以应选择氯化钾作为电解质,A错误;
B.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则铁电极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石墨电极溶液中,B正确;
C.电流计读数不变时,说明右侧三价铁反应完,此时向右侧烧杯中加入硫酸铁固体,则三价铁可以继续参与反应,指针会继续偏转,C正确;
D.铁电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石墨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Fe3++2e-=2Fe2+,当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1 mol·L−1时,由电极反应可知,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 mol·L−1,根据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可计算得出石墨电极增加的c(Fe2+)为0.02 mol·L−1,原溶液中c(Fe2+)为0.05 mol·L−1,所以反应后c(Fe2+)=0.02 mol·L−1+0.05 mol·L−1=0.07 mol·L−1,D正确;
故选A。
6.C
【详解】A.由图可知,分子中的官能团含有碳碳双键、酯基、氰基和羟基,A错误;
B.根据T—P的结构简式可知,1mol T—P分子水解产生1mol磷酸和1mol酚羟基,故1mol T—P分子最多能和4mol NaOH反应,B错误;
C.根据T—P的结构简式可知,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磷酸酯能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C正确;
D.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则与碳碳双键相连的四个苯环上的碳原子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乙酸乙酯和乙醇互溶,不能采取分液的方法分离,A错误;
B.能与反应生成,故用饱和溶液可除去中少量的,B正确;
C.加入足量盐酸,将生成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也有可能含有,C错误;
D.将Cl2与HCl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HCl,但是Cl2中还会混有水,得不到纯净的Cl2,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KClO3受热分解过程中还能发生副反应4KClO33KClO4+KCl,故反应后所得固体除MnO2外,还可能含有KCl、KClO4,A正确;
B.MnO2催化KClO3分解时,MnO2作催化剂,催化剂能够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分解速率,B正确;
C.由于制得的氧气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即混有少量的Cl2,故不能光计算制备O2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不知道Cl2的量,无法计算电子转移数目,C错误;
D.由于制得的氧气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即混有少量的Cl2,Cl2+H2O=HCl+HClO,则将制得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可能会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D正确;
故答案为:C。
9.C
【分析】Z单质是用途最广泛的金属,则Z是Fe,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正极材料,该材料应该是LiFePO4,W和Z是两种金属元素,则W为Li,X、Y形成的有50个电子,则X是O,Y是P,以此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W为Li,Li+和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此时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则半径大,A错误;
B.由分析可知,X是O,其同周期元素有C,当分子量较大时,其沸点比水高,B错误;
C.由分析可知,Y为P,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磷酸,是中强酸,比碳酸酸性强,C正确;
D.由分析可知,Z为Fe,在化合物中、价,还有+6价,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根据方程式可判断反应前气体体积增加,所以该制备反应属于熵增反应,A正确;
B.与性质相似,但由于硫元素是-2价,处于最低价态,因此能被氧化,B错误;
C.制备的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是不变的,所以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根据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可知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D正确;
答案选B。
11.B
【详解】A.图中仪器a是温度计,故A错误;
B.苯与溴反应生成HBr气体,HBr气体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小液滴,产生白雾,故B正确;
C.生成的溴苯中溶有少量溴和HBr,用NaOH溶液除去溴和HBr,故C错误;
D.未反应的苯,溶解于溴苯,若要除去苯,需用蒸馏的方式,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平衡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为78%,则=11%,故HI的平衡分压为:0.78p总,H2、I2的平衡分压为:0.11p总,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约为0.02,A正确;
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故增大体系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B正确;
C.由题干可知,该反应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故温度降低,、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向向移动,x(HI)减小,x(H2)增大,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v正~x(HI)和v逆~x(H2)相对应的点可能分别为A、E,D错误;
故答案为:D。
13.C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碳基材料为负极b,放电过程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amCn-me-=Cn+mNa+,充电时,b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n+mNa+ +me-= NamCn则含钠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正极a,电极反应为:Na1-mMnO2+me-+mNa+=NaMnO2,充电时,a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电极反应为:NaMnO2-me-= Na1-mMnO2+ mNa+,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放电时嵌入铝箔电极上,此时锰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错误;
B.放时,钠元素由碳基材料转移到铝箔电极上,此时碳基材料质量减轻,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充电时,b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n+mNa+ +me-= NamCn,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放电过程中,钠元素和锰元素的化合价都在变,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C。
14.B
【分析】HCl是强酸,在调节pH的过程中,若BOH是强碱,则当=1时,pH应为7,但是当=1时,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对应图中点b,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故BOH是一元弱碱。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b点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A正确;
B.由图可知随着盐酸的加入,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其对数值减小pH减小,故m表示,随着盐酸的加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溶液中产生,随着盐酸的量的增加,浓度也在增大,也在增大,故n表示,B错误;
C.当pH=9.25时,c(OH-)=10-(14-9.25)=10-4.75mol/L,lgc(BOH)=lgc(B+),则=10−4.75,C正确;
D.a所示溶液,pH=7,溶液呈中性,c(H+)=c(OH-),又溶液中电荷守恒:c(H+)+c(B+)=c(OH-)+c(Cl-),故c(B+)= c(Cl-),则,D正确;
故选B。
15.C
【详解】A.淀粉可在人体内代谢后转化成葡萄糖,故A错误;
B.合成淀粉和天然形成的淀粉是一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
C.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减少二氧化碳,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故C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m表示,但m不确定,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C。
16.B
【详解】A.分子中含有酯基,羧基,醚键,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A正确;
B.苯环上有三种不化学环境的氢,所以的苯环上一氯代物也有3种,B错误;
C.分子中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以发生加聚反应,C正确;
D.分子中羧基既能和Na反应生成H2,又能和NaHCO3反应生成CO2,D正确;
故选B。
17.B
【详解】A.Fe3+易水解,100mL0.1mol·L-1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3+数目小于0.01NA,故A错误;
B.NH4HSO4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电离方程式为,1L0.1mol·L-1NH4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大于0.1N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H2O2是液体,11.2LH2O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C错误;
D.常温下,将0.1molCl2溶于水中,部分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转移电子数目小于0.1NA,故D错误;
选B。
18.A
【详解】A.电解MgCl2水溶液无法得到Mg单质,会得到Mg(OH)2,A错误;
B.海水提溴的过程中用Cl2氧化Br-得到溴单质,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B正确;
C.Na2CO3可以除去Ba2+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方程式为Ba2++CO=BaCO3↓,C正确;
D.CaSO4与浓度较大的可溶性碳酸盐反应可以得到碳酸钙,再用酸可以将其除去,离子方程式为CaSO4(s)+CO(aq)=CaCO3(s)+SO(aq),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9.A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在Ni电极上CO得到电子产生C、O2-,电极反应式为:CO+4e-=C+3O2-,发生还原反应,所以Ni电极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A正确;
B.在Ni-YSZ电极上CH4失去电子变为CO,电极反应式为CH4-4e-+2O2-=CO2+2H2,在Ni电极上CO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单质,Ni电极反应式为:CO+4e-=C+3O2-,根据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在反应过程中,不需要不断补充CO,B错误﹔
C.反应条件未知,不能计算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就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C错误;
D.在Ni-YSZ电极上CH4失去电子变为CO,电极反应式为CH4-4e-+2O2-=CO2+2H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20.C
【详解】A.反应(1):SiO2(s)+2C(s)=Si(s)+2CO(g),C元素化合价升高,C做还原剂,Si做还原产物,由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强,则C的还原性大于Si,A错误;
B.单晶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SiO2具有导光性能做光导纤维,B错误;
C.反应若要自发进行,即∆G=∆H-T∆S<0,对反应(2) ∆G=514.85-T×183.35×10-3<0,T>2800K,则反应(2)在工业1800—2000℃生产条件下无法自发进行发生,C正确;
D.由盖斯定律,反应(1)-反应(2)得到C(s)+CO2(g)=2CO(g) ,△H=687.27-514.85=+172.42kJ·mol-1,D错误;
故选:C。
21.D
【详解】A.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H2O2分解,甲醛在水中的溶解度也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反应温度不易过高,A正确;
B.在该反应中H2O2中的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HCHO中的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B正确;
C.HCHO为还原剂,H2O2为氧化剂,结合反应可HCHO+H2O2=HCOOH+H2O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正确;
D.制取甲酸钙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CHO+2H2O2=(HCOO)2Ca+4H2O,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1 mol (HCOO)2Ca,反应过程中转移4 mol电子。现在反应生成26 g (HCOO)2Ca,其物质的量n=,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0.2 mol×4=0.8 mol,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22.C
【详解】A.Na2CO3溶液存在碳酸根离子的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CO+H2OHCO+OH-,Al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
B.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Al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气,其原因是CO+H2OHCO+OH-,故B正确;
C.碳酸钠水解显碱性:CO+H2OHCO+OH-,铝与氢氧根离子、水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6H2O +2OH-=2[Al(OH)4]-+3H2↑,碳酸根离子部分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4]-+HCOAl(OH)3↓+ CO+ H2O,联立三式可得加热时产生沉淀和气体的原因是2Al+6H2O2Al(OH)3↓+3H2↑,故C错误;
D.Na2CO3溶液加热促进盐类水解,氢气逸出有利于铝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碳酸氢根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根离子,不可能存在大量Al3+,故D正确;
故选:C。
23.B
【详解】A.氯气能与碱石灰反应,脱脂棉中的无水氯化钙不能用碱石灰代替,A错误;
B.生成的氯气经过干燥后不能使品红试纸褪色,因此该实验装置可证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B正确;
C.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氯化氢也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不能说明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C错误;
D.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然后又逐渐褪去,是因为氯气首先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然后氯气继续氧化单质碘,氯气没有漂白性,D错误;
答案选B。
24.A
【详解】A.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图中装置可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硫,故A正确;
B.该装置为电解池,铁接电源正极做阳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不能在铁表面镀铜,故B错误;
C.铁离子会发生水解反应,由于HCl会挥发,加热促进水解,应在氯化氢氛围中加热才能得到FeCl3•6H2O,故C错误;
D.HCl易溶于水,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将HCl也吸收了,故D错误;
故选:A。
25.C
【分析】X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推出X为H,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在H原子的下一周期,即Y、Z、W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根据该分子结构,W只形成一个共价键,因此W为F,Z形成2个共价键,即Z为O,Y形成4个共价键,推出Y为C,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说明E和W位于同一主族,即E为Cl,据此分析;
【详解】A.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属于第二周期,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Y>Z>W,故A说法正确;
B.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因此这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W>Z>Y,故B说法正确;
C.Cl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是HClO、HClO4,HClO为弱酸,HClO4为强酸,故C说法错误;
D.H、C、O组成的酸可以是H2CO3,属于二元弱酸,也可以组成CH3COOH或HCOOH,属于一元弱酸,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26.B
【分析】根据图示,a是Fe、b可能是FeCl2、c是Fe(OH)2、d是Fe(OH)3、e可能是FeCl3。
【详解】A.FeCl3和Fe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2,故A正确;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FeCl3溶液中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故B错误;
C.Fe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Fe(OH)2和氧气反应生成Fe(OH)3,Fe(OH)3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3,FeCl3和铁反应生成FeCl2,FeCl2和锌反应生成铁,故C正确;
D.Fe3+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Fe3+和KSCN反应溶液变为血红色,故D正确;
选B。
27.D
【详解】A.CH2=CH2能与溴水反应,而C2H6不能,则可以用溴水除去C2H6中的CH2=CH2,故A正确;
B.溴水中存在平衡:Br2+H2OHBr+HBrO,生成物HBr和HBrO都是酸,使得溴水pH=3.51,故B正确;
C.由反应历程可知,第二步反应,中间体不仅能和溴离子反应,也能和水反应,若和水反应生成CH2BrCH2OH和HBr,总反应为Br2+H2O+CH2=CH2→HBr+CH2BrCH2OH,使溶液pH减小,故C正确;
D.由于溴离子和水分子与反应的能力不同,故生成的CH2BrCH2Br和CH2BrC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不是1:1,故D错误;
答案选D。
28.D
【详解】A.80mLpH=2.25的乙酸溶液和pH=2.12的盐酸中,开始时盐酸中氢离子浓度达,随着反应进行,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减小的快;乙酸为弱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不断电离,补充氢离子的浓度,所以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减小的慢,所以整个过程中醋酸的反应更快,故A错误;
B.乙酸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盐酸为强酸,在离子方程式中能拆,所以镁与两者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相同,故B错误;
C.由图可知,醋酸中反应至800s时pH=7,此时溶液不一定为中性,根据电荷守恒c(H+)+2c(Mg2+)=c(CH3COO-)+c(OH-),故C错误;
D.因为镁条是过量的,且镁条是活泼金属,镁条和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最终溶液呈碱性可能是因为过量的镁条和水反应的结果,即Mg+2H2O=Mg(OH)2+H2,故D正确;
故答案:D。
29.D
【分析】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依次发生离子反应:、、,溶液中逐渐减小,和先增大后减小,逐渐增大;故图中每条线所代表的物质分别为:,从图中可以发现,点,点,P点,则以此解题。
【详解】A.HR溶液为酸性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由分析可知,c(R-)
C.P点存在电荷守恒:,此时,因此,C错误;
D.N点,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从图中可以发现H2R+在减小,HR在增加,故此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H2R++OH-=H2O+HR,D正确;
故选D。
30.B
【详解】A.碳纤维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
B.芳纶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属于合成纤维,故B正确;
C.钛合金是单质的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故C错误;
D.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单质,不是二氧化硅,故D错误;
故选B。
31.A
【详解】A.羟基不带电,电子式为,故A正确;
B.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氯仿的分子式为CHCl3,氯原子的原子半径较大,该球棍模型不能表示氯仿,故C错误;
D.在对硝基甲苯中,N原子与苯环上的C原子形成共价键,结构简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32.C
【详解】A.白屈菜酸分子中含有羰基、碳碳双键、羧基、醚键四种官能团,故A正确;
B.白屈菜酸分子中含有羰基,其一种同分异构体可以存在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正确;
C.白屈菜酸分子中含有羰基、碳碳双键、羧基、醚键四种官能团,可以发生氧化、酯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错误;
D.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叫手性碳,白屈菜酸分子中没有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即白屈菜酸分子中不含手性碳,故D正确;
故选C。
33.B
【详解】A.铝离子为弱碱阳离子,在水溶液中部分水解,所以1L 0.1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有Al3+的数目小于0.1NA,故A错误;
B.H218O和D2O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0,常温常压下,2.0g H218O和D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电子数一定为×10×NAmol-1=NA,故B正确;
C.31g白磷的物质的量为=0.25mol,而一个白磷分子中含6条P-P键,燃烧生成的的结构为,燃烧后P-P键全部断裂,0.25mol白磷中含1.5NA条P-P键,因此断裂键的数目为1.5NA,故C错误;
D.0.1mol NaHCO3晶体中含有0.1mol钠离子和0.1mol碳酸氢根离子,阴、阳离子总数为0.2NA,故D错误;
故选B。
34.C
【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则HAP不能提高HCHO与的平衡转化率,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甲醛发生了C—H键断裂,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来自于甲醛和氧气,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HAP的表面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35.C
【详解】A.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制得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漂白粉而不是与石灰水反应,选项A不符合;
B.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得到铁单质,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得到氯化铁,选项B不符合;
C.氯气与溴化钠发生置换反应制得溴单质,溴与二氧化硫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选项C符合;
D.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电解氯化镁溶液得到氢氧化镁、氢气和氯气,应该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才能得到镁单质,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36.C
【详解】A.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固体制取氨气,为了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且氨气极易溶于水,倒置的漏斗可防止倒吸,故A正确;
B.装置图中的稀硫酸从分液漏斗中滴入锥形瓶,和固体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
C.侯氏制碱法是向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溶液,过滤得到的晶体是碳酸氢钠,故C错误;
D.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氯化铵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装置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37.D
【详解】A.向1mL 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2mL 0.1mol•L-1CuSO4溶液,NaOH不足,而检验-CHO需要在碱性溶液中进行,由操作和现象不能检验葡萄糖中是否含-CHO,故A错误;
B.向1mL 0.2mol•L-1AgNO3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1K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银过量,再滴加2滴0.1mol•L-1KI溶液,又生成黄色沉淀,由操作和现象不能比较Ksp(AgCl)、Ksp(AgI),故B错误;
C.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使pH试纸褪色,应选pH计测定NaClO溶液的pH,且对应的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C错误;
D.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可知溶液中含铁离子,则FeCl2样品已变质,故D正确;
故选D。
38.D
【分析】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则Z是N元素,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这四种元素形成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YX3应该是甲基,则X为H元素,Y是C元素,-WX应该为羟基,则W是O元素或者是硫元素,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A.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NO3>H2CO3,但没有说明是最高价含氧酸,如酸性HNO2
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NH3>CH4,但不一定是简单氢化物,另外如果W是S,也不符合,故C错误;
D.这4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碳酸氢铵,既可与盐酸反应,也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39.D
【分析】A为正盐,X是一种强碱,二者反应生成氢化物B,则A为铵盐,B为NH3;B连续与Y反应得到氧化物D与氧化物E,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则Y为O2、C为N2、D为NO、E为NO2,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E与Z反应得到含氧酸F,则Z为H2O、F为HNO3,F与X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得到G为硝酸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A为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铵根离子中还含有N-H共价键,故A错误;
B.B为NH3,Y为O2,E为NO2,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不会直接生成NO2,故B错误;
C.D为NO,NO能够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一氧化氮不与NaOH溶液反应,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NO中含有的少量NO2,故D正确;
故选D。
40.C
【详解】A.H2C2O4有酸性,能够与Ca(OH)2溶液发生反应Ca(OH)2+H2C2O4=CaC2O4↓+2H2O,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H2C2O4═CaC2O4↓+2H2O,故A正确;
B.酸性H2C2O4>H2CO3,向少量NaHCO3溶液中加入草酸会生成CO2和NaHC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2C2O4═NaHC2O4+CO2↑+H2O,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H2C2O4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CO2,H2C2O4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应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2+5H2C2O4+6H+═2Mn2++10CO2↑+8H2O,故C错误;
D.H2C2O4是二元羧酸,可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其完全酯化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故D正确;
故选C。
41.B
【详解】A.由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可知,甲烷浓度越大,反应速率v越大,故A正确;
B.反应过程中氢气浓度逐渐增大,甲烷浓度逐渐减小,由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可知,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
C.该温度下,随着反应的进行,甲烷的浓度逐渐减小,由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可知,反应速率减小,则乙烷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小,故C正确;
D.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由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可知,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42.B
【详解】A.单位时间T2温度下,环戊二烯浓度变化大,因此速率快,则反应温度高,因此T1小于T2,故A正确;
B.a点浓度大,温度低,c点浓度小,温度高,因此a的反应速率与c点的反应速率不能比较,故B错误;
C.a点环戊二烯浓度大于b点环戊二烯浓度,因此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而b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因此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
D.b点时环戊二烯浓度浓度改变理论0.9 mol·L−1,因此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速率由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多个变量决定,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多个变量相同,只有一个变量变化来分析速率的变化。
43.A
【详解】A. 根据原电池原理,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选项A正确;
B. 与的反应生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可表示为:,选项B错误;
C.钢管腐蚀过程中,负极铁失电子生成Fe2+,与正极周围的S2-、OH-结合为FeS、Fe(OH)2,选项C错误;
D.若在钢管表面镀铜,构成原电池,铁为负极,加快钢管的腐蚀,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44.D
【详解】A.根据图象,0.10mol/LBOH溶液的pH=11,c(OH-)=mol/L=0.001mol/L,则BOH为弱碱,其电离程度较小,则溶液中c(BOH)≈0.10mol/L,c(B+)≈c(OH-)=0.001mol/L,BOH的Kb=≈=1×10-5,故A错误;
B.a点加入酸的物质的量是碱的物质的量的一半,则混合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OH、BCl,b点加入酸、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BCl,溶液中溶质为BCl,假设a点BOH不电离且B+不水解,b点B+不水解,a点c(B+)=mol/L=×0.10mol/L、b点c(B+)=mol/L=×0.10mol/L,混合溶液中BOH电离程度和B+水解程度都较小,所以a点的c(B+)小于b点,故B错误;
C.a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B+)+c(H+)=c(OH-)+c(Cl-)、存在物料守恒c(B+)+c(BOH)=2c(Cl-),所以存在c(B+)+2c(H+)=2c(OH-)+c(BOH),故C错误;
D.混合溶液pH=7时,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B+)+c(H+)=c(OH-)+c(Cl-),则c(B+)=c(Cl-),酸碱混合后导致溶液体积增大,则导致溶液中c(Cl-)减小,所以存在c(B+)=c(Cl-)<0.1mol/L,故D正确;
故选D。
45.AD
【分析】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和,还有少量和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根据流程可知,加硫酸溶解,只有SiO2不溶,CaO转化为微溶于水的CaSO4,“净化除杂”需先加入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调节溶液的pH,使Fe3+、Al3+均转化为沉淀,则滤渣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分离出H3BO3。
【详解】A.由分析可知,“浸渣”为,,A错误;
B.“净化除杂”先加溶液将转化为,再调节溶液的pH,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操作a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C正确;
D.最后浓缩结晶时硫酸镁易结合水以晶体析出,则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七水硫酸镁,D错误;
故选AD。
上海崇明区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 这是一份上海崇明区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黄山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 这是一份安徽黄山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