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展开天净沙.秋思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马致远、文体小令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体会“天涯”意象所透露出来的诗人的漂泊无依和“断肠”愁绪,理解元代文人乃至从古至今文人的精神处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赏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小令的意境美,在诗人的情感长河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 情感阅历。
2学情分析
语文是每个人都能听懂,认为很好学却很难得高分的学科,班级学生都能达到背诵,大多数学生默写无错误,但是理解性默写无错误只有少数,都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小令的写作方法
3重点难点
1.修改原小令中的个别词语或与“添词”后的原句比较等手段,感受这首曲子的艺术魅力。
2.体会“天涯”意象所透露出来的诗人的漂泊无依和“断肠”愁绪,理解元代文人乃至从古至今文人的精神处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天净沙·秋思
.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乡愁》,同学们回顾思考一个问题:那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思乡。
现代人有这样的情思,那古代人也有这样情思,今天我们学习《天净沙·秋思》
(设计意图说明:从已学知识引出新课,锻炼学生把知识链接起来。)
活动2【讲授】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①解题。大家先看一下这个题目和我们一般所见的诗歌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两部分构成,通过书下的注解,我们可以知道“天净沙”是曲牌名,而“秋思”是诗歌的正标题“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所以我们一般叫做“元曲”,它也是诗歌的一种。
(设计意图说明:了解元曲的相关基本知识。)
②介绍作者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代表作《汉宫秋》,素有文坛“曲状元”之称,成为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齐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追慕功名没有得到重用之后投身戏曲创作事业。
③自由诵读
⑴听配乐朗诵,然后自由诵读两遍
⑵齐读
⑶个别生有感情朗诵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在“素读”中感知小令的情感基调,为接下来的环节奠定基础。)
④意象的原型研读探究
⑴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染上主观色彩的景物又不是并列摆放的,而是环环相扣、重点突
出的,枯藤是缠绕在老树上的,昏鸦也是落在老树上,老树是一个支撑点,但是落在老树上
的昏鸦才是情绪的落脚点,因为枯藤和老树都是静态的,而昏鸦时而静态、时而动态地点缀
在那里,偶尔的聒噪让画面顿时生出凄凉和无奈,满怀的愁绪都笼罩在那难听的聒噪声。
⑵小桥 流水 人家
因为有流水,才在流水上修建了小桥,因为修了小桥,小桥边才有了一户人家。重点是
落在人家上的。对于浪迹天涯的人,有什么能比看到了人家更能引起思乡的情绪呢?人家不
能过多,那样画面感要折损许多,有一户人家就足够点染当时的心境了。
⑶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上扬着西风,在古道上,西风中,一匹瘦马踽踽独行,表面看重点虽然在这匹瘦马,却是要写骑在瘦马上也如同瘦马一般消瘦的骑马人。长期的羁旅,马都瘦了,马且如此,人何以堪?但是这里并没有写人,而是留着在最后点题,只是读者的思绪自然会联想到骑马的人而已。
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一句,最是传神,和前三句相比,至此才出现一个动词。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一语点出了这画面中的灵魂。这一位断肠人,为名、为利还是为情?此时,对于断肠人,一切并不重要了,只要是浪迹天涯的断肠人,一杯愁绪没有分别。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分析意象,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漂泊之感。)
活动3【作业】巩固提高
①背诵《天净沙·秋思》。
②将 《天净沙·秋思》改编成散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文本定位,设计理念,目标定位,教学环节,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初读知面,初步感知,再读晓事,三读明情,四读悟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