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含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1章 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同步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1章 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同步练习含答案),共5页。
课 时 把 关 练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1.土壤中含有能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变成植物可以吸收和利用的可溶性磷的优良解磷菌株Q。图1是某同学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菌株Q的示意图,图2是分离鉴别菌株Q的结果。固体培养基中难溶性磷酸盐在菌株Q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大小。如表是初步筛选出的三种优良解磷菌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菌株透明圈直径(D)菌落直径(d)M﹣3﹣0118.812.3B3﹣5﹣620.78.0T﹣4﹣019.16.5A.划线时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插入培养基 B.图1只有在第5区域中才能得到所需菌落 C.图1中,整个过程需要对接种环至少进行6次灼烧D.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溶解难溶性磷酸盐能力最强的菌株是T﹣4﹣012.去掉可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从而减少污染。处理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下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乳制品厂废水中含有大量淀粉,该废水是分离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首选样品 B.该实验中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上所用的接种工具只能选择火焰灼烧过的接种环 C.稀释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D.由于菌种对碘的分解能力不同,所以菌落①与菌落②产生透明圈的大小不同3.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 B.可以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C.让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样,则可证明A同学无误D.B选项的实验思路都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而C选项的没有4.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不同其核心相同都是防止杂菌的污染 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D.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5.某种物质X(一种含有C、H、O、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X。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X,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X和Y。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乙培养基均属于选择培养基,乙培养基中Y物质是琼脂 B.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甲、乙培养基中X是唯一的碳源 C.步骤③后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 D.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某菌株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7.科学家构建了一种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的单胞菌,在一个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中,其培养基盐浓度和pH均较高,以蔗糖为主要原料,使得该菌持续发酵数小时,收集其发酵产物。结果发现菌株增殖和发酵产物均未达到预期,并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菌株的耐蔗糖能力和利用效率,可将蔗糖作为唯一碳源培养并不断提高其浓度 B.采用平板划线法来检测该菌株增殖情况 C.该系统不需要灭菌的原因是高盐使得细菌渗透失水,高碱使得杂菌蛋白质失活 D.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是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温度8.如图表示培养和分离某种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 B.步骤②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迅速蘸取菌液后划线 C.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9.硝化细菌可将氨或铵盐氧化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如图为从土壤中分离硝化细菌菌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该固体培养基时应先灭菌再调pH B.Ⅰ号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 C.要筛选硝化细菌,Ⅰ号培养基的成份应不含C源、N源 D.接种后的Ⅱ号培养基在恒温箱中通常需要倒置培养10.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方法对没有加工的鲜奶进行细菌检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鲜奶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配制图中的培养基时,一般需要加入适量的琼脂 C.对鲜奶中细菌计数,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高 D.若3个培养皿中菌落数为35、33、34,则鲜奶中细菌数为3.4×106个/mL11.如图是分离微生物时的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制备该平板的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融化→灭菌→调pH→倒平板 B.整个划线操作的过程都必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除第一次划线外,以后的每一次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D.整个操作过程中总共灼烧灭菌了4次12.科学家从长期受到废弃油脂污染的淤泥中得到两种油脂降解菌A和B,现对两种油脂降解菌进行培养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配置了含有NH4NO30.3%、KH2PO40.05%、K2HPO40.05%、MgSO40.02%、微量元素液和含废弃油脂等的培养基,从功能上来看,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加入KH2PO40.05%和K2HPO40.05%的目的是 。(2)如图1所示,科学家称取了5g淤泥样品,将其加入45mL无菌水中,进行梯度稀释,在5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5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55、175、150、41、160个,则1g淤泥中的活菌数约为 个(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用这种方法统计得到的数值往往 (填“偏大”或“偏小”)。(3)废弃油脂具有污染与资源两重性,A、B两种细菌在降解废弃油脂的同时还能获得高附加值的次生代谢产物鼠李糖脂。为评价A、B两种细菌的相关性能,对A、B两种细菌进行分别培养,得到如下结果。由图2可知两种菌株在培养过程中都出现了 型增长,且 菌株更适合用于分解油脂。(4)利用能降解废弃油脂的微生物降解废弃油脂时需要多步化学反应,因此在生产中常用
(填“固定化细胞”或“固定化酶”)技术,该技术多采用 法固定化。13.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配制好的培养基通常使用 法灭菌。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与步骤③培养基相比,步骤④加入了 凝固剂。(2)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接种方法是 ,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3)对步骤⑤中某瓶细菌计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统计出的菌落数可代表活菌数;另一种方法是 ,该方法需要借助血细胞计数板,但此法得出的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
(4)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 。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答两点)。
课时把关练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参考答案1.C 2.C 3.D 4.B 5.C 6.C 7.AC 8.ABD 9.AC 10.BD 11.BC12.(1)选择 调节培养基pH值 (2)1.60×108 偏小 (3)S B (4)固定化细胞 包埋13.(1)高压蒸汽灭菌 石油是唯一碳源 琼脂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不均匀 (3)显微镜直接计数(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死菌也被计数 (4)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 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通过振荡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或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