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江苏省镇江市5年(2018-2022)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江苏省镇江市5年(2018-2022)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07解答题(较难题)知识点分类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5年(2018-2022)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07解答题(较难题)知识点分类,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和点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镇江市5年(2018-2022)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07解答题(较难题)知识点分类
一.一次函数的应用(共1小题)
1.(2019•镇江)学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机器人开展数学活动.
在相距150个单位长度的直线跑道AB上,机器人甲从端点A出发,匀速往返于端点A、B之间,机器人乙同时从端点B出发,以大于甲的速度匀速往返于端点B、A之间.他们到达端点后立即转身折返,用时忽略不计.
兴趣小组成员探究这两个机器人迎面相遇的情况,这里的”迎面相遇“包括面对面相遇、在端点处相遇这两种.
【观察】
①观察图1,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3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
②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4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
【发现】
设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x个单位长度,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y个单位长度.兴趣小组成员发现了y与x的函数关系,并画出了部分函数图象(线段OP,不包括点O,如图2所示).
①a= ;
②分别求出各部分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中补全函数图象;
【拓展】
设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x个单位长度,他们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y个单位长度.
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y不超过6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x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结果)
二.一次函数综合题(共1小题)
2.(2018•镇江)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9,0),B(0,6)两点,过点C(2,0)作直线l与BC垂直,点E在直线l位于x轴上方的部分.
(1)求一次函数y=kx+b(k≠0)的表达式;
(2)若△ACE的面积为11,求点E的坐标;
(3)当∠CBE=∠ABO时,点E的坐标为 .
三.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共3小题)
3.(2021•镇江)如图,点A和点E(2,1)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两点,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分别过点A,B作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C,D,AC=BD,连接AB交y轴于点F.
(1)k= ;
(2)设点A的横坐标为a,点F的纵坐标为m,求证:am=﹣2;
(3)连接CE,DE,当∠CED=90°时,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 .
4.(2020•镇江)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n,2)和点B.
(1)n= ,k= ;
(2)点C在y轴正半轴上.∠ACB=90°,求点C的坐标;
(3)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5.(2019•镇江)如图,点A(2,n)和点D是反比例函数y=(m>0,x>0)图象上的两点,一次函数y=kx+3(k≠0)的图象经过点A,与y轴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过点D作DE⊥x轴,垂足为E,连接OA,OD.已知△OAB与△ODE的面积满足S△OAB:S△ODE=3:4.
(1)S△OAB= ,m= ;
(2)已知点P(6,0)在线段OE上,当∠PDE=∠CBO时,求点D的坐标.
四.二次函数综合题(共2小题)
6.(2022•镇江)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经过点A、原点O和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点B(m,).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如图1,一次函数y=x+n(n>﹣,n≠1)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交于点C(x1,y1)、D(x2,y2)(x1<x2),过点C作直线l1⊥x轴于点E,过点D作直线l2⊥x轴,过点B作BF⊥l2于点F.
①x1= ,x2= (分别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②证明:AE=BF;
(3)如图2,二次函数y=a(x﹣t)2+2的图象是由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平移后得到的,且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交于点P、Q(点P在点Q的左侧),过点P作直线l3⊥x轴,过点Q作直线l4⊥x轴,设平移后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过点A′作A′M⊥l3于点M,过点B′作B′N⊥l4于点N.
①A′M与B′N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②若A′M+3B′N=2,求t的值.
7.(2020•镇江)如图①,直线l经过点(4,0)且平行于y轴,二次函数y=ax2﹣2ax+c(a、c是常数,a<0)的图象经过点M(﹣1,1),交直线l于点N,图象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直线DM、DN分别与x轴相交于A、B两点.
(1)当a=﹣1时,求点N的坐标及的值;
(2)随着a的变化,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②,E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点,BC=2BE,DE交抛物线于点F.若FB=FE,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五.中位数(共1小题)
8.(2018•镇江)某班50名学生的身高如下(单位:cm):
160 163 152 161 167 154 158 171 156 168
178 151 156 158 165 160 148 155 162 175
158 167 157 153 164 172 153 159 174 155
169 163 158 150 177 155 166 161 159 164
171 154 157 165 152 167 157 162 155 160
(1)小丽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这50个数据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161,155,174,163,152,请你计算小丽所抽取的这个样本的平均数;
(2)小丽将这50个数据按身高相差4cm分组,并制作了如下的表格:
身高
频数
频率
147.5~151.5
0.06
151.5~155.5
155.5~159.5
11
m
159.5~163.5
0.18
163.5~167.5
8
0.16
167.5~171.5
4
171.5~175.5
n
0.06
175.5~179.5
2
合计
50
1
①m= ,n= ;
②这50名学生身高的中位数落在哪个身高段内?身高在哪一段的学生数最多?
江苏省镇江市5年(2018-2022)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07解答题(较难题)知识点分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一次函数的应用(共1小题)
1.(2019•镇江)学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机器人开展数学活动.
在相距150个单位长度的直线跑道AB上,机器人甲从端点A出发,匀速往返于端点A、B之间,机器人乙同时从端点B出发,以大于甲的速度匀速往返于端点B、A之间.他们到达端点后立即转身折返,用时忽略不计.
兴趣小组成员探究这两个机器人迎面相遇的情况,这里的”迎面相遇“包括面对面相遇、在端点处相遇这两种.
【观察】
①观察图1,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3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 90 个单位长度;
②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4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 120 个单位长度;
【发现】
设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x个单位长度,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y个单位长度.兴趣小组成员发现了y与x的函数关系,并画出了部分函数图象(线段OP,不包括点O,如图2所示).
①a= 50 ;
②分别求出各部分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中补全函数图象;
【拓展】
设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x个单位长度,他们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y个单位长度.
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y不超过6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x的取值范围是 0<x≤12或48≤x≤72 .(直接写出结果)
【解答】解:【观察】①∵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30个单位长度,
∴相遇地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150﹣30=120个单位长度,
设机器人甲的速度为v,
∴机器人乙的速度为v=4v,
∴机器人甲从相遇点到点B所用的时间为,
机器人乙从相遇地点到点A再返回到点B所用时间为=,而,
∴设机器人甲与机器人乙第二次迎面相遇时,
机器人乙从第一次相遇地点到点A,返回到点B,再返回向A时和机器人甲第二次迎面相遇,
设此时相遇点距点A为m个单位,
根据题意得,30+150+150﹣m=4(m﹣30),
∴m=90,
故答案为:90;
②∵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40个单位长度,
∴相遇地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150﹣40=110个单位长度,
设机器人甲的速度为v,
∴机器人乙的速度为v=v,
∴机器人乙从相遇点到点A再到点B所用的时间为=,
机器人甲从相遇点到点B所用时间为,而,
∴设机器人甲与机器人乙第二次迎面相遇时,机器人从第一次相遇点到点A,再到点B,返回时和机器人乙第二次迎面相遇,
设此时相遇点距点A为m个单位,
根据题意得,40+150+150﹣m=(m﹣40),
∴m=120,
故答案为:120;
【发现】①当点第二次相遇地点刚好在点B时,
设机器人甲的速度为v,则机器人乙的速度为v,
根据题意知,150﹣x=2x,
∴x=50,
即:a=50,
故答案为:50;
②当0<x≤50时,点P(50,150)在线段OP上,
∴线段OP的表达式为y=3x,
当v<v时,即当50<x<75,此时,第二次相遇地点是机器人甲在到点B返回向点A时,
设机器人甲的速度为v,则机器人乙的速度为v,
根据题意知,x+y=(150﹣x+150﹣y),
∴y=﹣3x+300,
即:y=,
补全图形如图2所示,
【拓展】①如图,
由题意知,=,
∴y=5x,
∵0<y≤60,
∴0<x≤12;
②如图,
∴,
∴y=﹣5x+300,
∵0≤y≤60,
∴48≤x≤60,
③如图,
由题意得,=,
∴y=5x﹣300,
∵0≤y≤60,
∴60≤x≤72,
∵0<x<75,
∴48≤x≤72,
综上所述,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x的取值范围是0<x≤12或48≤x≤72,
故答案为0<x≤12或48≤x≤72.
二.一次函数综合题(共1小题)
2.(2018•镇江)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9,0),B(0,6)两点,过点C(2,0)作直线l与BC垂直,点E在直线l位于x轴上方的部分.
(1)求一次函数y=kx+b(k≠0)的表达式;
(2)若△ACE的面积为11,求点E的坐标;
(3)当∠CBE=∠ABO时,点E的坐标为 (11,3) .
【解答】解:(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9,0),B(0,6)两点,
∴,
∴,
∴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为y=x+6;
(2)如图,设点E到x轴的距离为h,
∵A(﹣9,0),C(2,0),
∴S△ACE=AC•h=×11h=11,
∴h=2,即点E的纵坐标为2,
记直线l与y轴的交点为D,
∵BC⊥l,
∴∠BCD=90°=∠BOC,
∴∠OBC+∠OCB=∠OCD+∠OCB,
∴∠OBC=∠OCD,
∵∠BOC=∠COD,
∴△OBC∽△OCD,
∴,
∵B(0,6),C(2,0),
∴OB=6,OC=2,
∴,
∴OD=,
∴D(0,﹣),
∵C(2,0),
∴直线l的解析式为y=x﹣,
当y=2时,x﹣=2,
∴x=8,
∴E(8,2);
(3)如图,过点E作EF⊥x轴于F,连接BE,
∵∠ABO=∠CBE,∠AOB=∠BCE=90°
∴△ABO∽△EBC,
∴,
∵∠BCE=90°=∠BOC,
∴∠BCO+∠CBO=∠BCO+∠ECF,
∴∠CBO=∠ECF,
∵∠BOC=∠EFC=90°,
∴△BOC∽△CFE,
∴,
∴,
∴CF=9,EF=3,
∴OF=11,
∴E(11,3).
故答案为(11,3).
三.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共3小题)
3.(2021•镇江)如图,点A和点E(2,1)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两点,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分别过点A,B作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C,D,AC=BD,连接AB交y轴于点F.
(1)k= 2 ;
(2)设点A的横坐标为a,点F的纵坐标为m,求证:am=﹣2;
(3)连接CE,DE,当∠CED=90°时,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 (,) .
【解答】解:(1)∵点E(2,1)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点,
∴=1,
解得k=2,
故答案为:2;
(2)在△ACF和△BDF中,
,
∴△ACF≌△BDF(AAS),
∴S△BDF=S△ACF,
∵点A坐标为(a,),则可得C(0,),
∴AC=a,OC=,
即a×(﹣m)=a×(+m),
整理得am=﹣2;
(3)设A点坐标为(a,),
则C(0,),D(0,﹣),
∵E(2,1),∠CED=90°,
∴CE2+DE2=CD2,
即22+(1﹣)2+22+(1+)2=(+)2,
解得a=﹣2(舍去)或a=,
∴A点的坐标为(,).
4.(2020•镇江)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n,2)和点B.
(1)n= ﹣4 ,k= ﹣ ;
(2)点C在y轴正半轴上.∠ACB=90°,求点C的坐标;
(3)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把A(n,2)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得n=﹣4,
∴A(﹣4,2),
把A(﹣4,2)代入正比例函数y=kx(k≠0)中,得k=﹣,
故答案为:﹣4;﹣;
(2)过A作AD⊥y轴于点D,过B作BE⊥y轴于点E,
∵A(﹣4,2),
∴根据双曲线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B(4,﹣2),
设C(0,b),则CD=b﹣2,AD=4,BE=4,CE=b+2,
∵∠ACO+∠OCB=90°,∠OCB+∠CBE=90°,
∴∠ACO=∠CBE,
∵∠ADC=∠CEB=90°,
∴△ACD∽△CBE,
∴,即,
解得,b=2,或b=﹣2(不合题意,舍去),
∴C(0,2);
另一解法:∵A(﹣4,2),
∴根据双曲线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B(4,﹣2),
∴,
∵∠ACB=90°,OA=OB,
∴,
∴);
(3)如图2,在x轴上原点的两旁取两点P1,P2,使得OP1=OP2=OA=OB,
∴,
∴P1(﹣2,0),P2(2,0),
∵OP1=OP2=OA=OB,
∴四边形AP1BP2为矩形,
∴AP1⊥P1B,AP2⊥BP2,
∵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
∴P点必在P1的左边或P2的右边,
∴m<﹣2或m>2.
另一解法:在x轴上原点的两旁取两点P1,P2,使得∠AP1B=∠AP2B=90°,
则,
∴,
∵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
∴P点必在P1的左边或P2的右边,
∴m<﹣2或m>2.
5.(2019•镇江)如图,点A(2,n)和点D是反比例函数y=(m>0,x>0)图象上的两点,一次函数y=kx+3(k≠0)的图象经过点A,与y轴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过点D作DE⊥x轴,垂足为E,连接OA,OD.已知△OAB与△ODE的面积满足S△OAB:S△ODE=3:4.
(1)S△OAB= 3 ,m= 8 ;
(2)已知点P(6,0)在线段OE上,当∠PDE=∠CBO时,求点D的坐标.
【解答】解:(1)由一次函数y=kx+3知,B(0,3).
又点A的坐标是(2,n),
∴S△OAB=×3×2=3.
∵S△OAB:S△ODE=3:4.
∴S△ODE=4.
∵点D是反比例函数y=(m>0,x>0)图象上的点,
∴m=S△ODE=4,则m=8.
故答案是:3;8;
(2)由(1)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y=.
∴2n=8,即n=4.
故A(2,4),将其代入y=kx+3得到:2k+3=4.
解得k=.
∴直线AC的解析式是:y=x+3.
令y=0,则x+3=0,
∴x=﹣6,
∴C(﹣6,0).
∴OC=6.
由(1)知,OB=3.
设D(a,b),则DE=b,PE=a﹣6.
∵∠PDE=∠CBO,∠COB=∠PED=90°,
∴△CBO∽△PDE,
∴=,即=①,
又ab=8 ②.
联立①②,得(舍去)或.
故D(8,1).
四.二次函数综合题(共2小题)
6.(2022•镇江)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经过点A、原点O和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点B(m,).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如图1,一次函数y=x+n(n>﹣,n≠1)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交于点C(x1,y1)、D(x2,y2)(x1<x2),过点C作直线l1⊥x轴于点E,过点D作直线l2⊥x轴,过点B作BF⊥l2于点F.
①x1= ,x2= (分别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②证明:AE=BF;
(3)如图2,二次函数y=a(x﹣t)2+2的图象是由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平移后得到的,且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交于点P、Q(点P在点Q的左侧),过点P作直线l3⊥x轴,过点Q作直线l4⊥x轴,设平移后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过点A′作A′M⊥l3于点M,过点B′作B′N⊥l4于点N.
①A′M与B′N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②若A′M+3B′N=2,求t的值.
【解答】(1)解:∵直线y=x+1与x轴交于点A,
令y=0,得x+1=0,
解得:x=﹣2,
∴A(﹣2,0),
∵直线y=x+1经过点B(m,),
∴m+1=,
解得:m=,
∴B(,),
∵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2,0),O(0,0),B(,),
设y=ax(x+2),则=a××(+2),
解得:a=1,
∴y=x(x+2)=x2+2x,
∴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
(2)①解:由题意得:x2+2x=x+n(n>﹣),
解得:x1=,x2=,
故答案为:,;
②证明:当n>1时,CD位于AB的上方,
∵A(﹣2,0),B(,),
∴AE=﹣2﹣=,BF=﹣=,
∴AE=BF,
当<n<1时,CD位于AB的下方,
∵A(﹣2,0),B(,),
∴AE=﹣(﹣2)=,BF=﹣=,
∴AE=BF,
∴当n>﹣且n≠1时,AE=BF;
(3)①设P、Q平移前的对应点分别为P′、Q′,则P′Q′∥PQ,
∴P′Q′∥AB,
∵平移后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
由(2)②及平移的性质可知:A′M=B′N;
②∵A′M+3B′N=2,
∴A′M=B′N=,
∵平移前二次函数y=x2+2x的图象的顶点为(﹣1,﹣1),平移后二次函数y=(x﹣t)2+2的图象的顶点为(t,2),
∴新二次函数的图象是由原二次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t+1)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
∴B(,)的对应点为B′(t+,),
∵B′N=,
∴点Q的横坐标为t+1或t+2,代入y=x+1,得y=(t+1)+1=t+或y=(t+2)+1=t+2,
∴Q(t+1,t+)或(t+2,t+2),
将点Q的坐标代入y=(x﹣t)2+2中,得t+=(t+1﹣t)2+2或t+2=(t+2﹣t)2+2,
解得:t=3或8.
7.(2020•镇江)如图①,直线l经过点(4,0)且平行于y轴,二次函数y=ax2﹣2ax+c(a、c是常数,a<0)的图象经过点M(﹣1,1),交直线l于点N,图象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直线DM、DN分别与x轴相交于A、B两点.
(1)当a=﹣1时,求点N的坐标及的值;
(2)随着a的变化,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②,E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点,BC=2BE,DE交抛物线于点F.若FB=FE,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解答】解:(1)分别过点M、N作MG⊥CD于点E,NT⊥DC于点T,
∵MG∥TN∥x轴,
∴△DMG∽△DAC,△DCB∽△DTN,
∴,=,
∵a=﹣1,则y=﹣x2+2x+c,
将M(﹣1,1)代入上式并解得:c=4,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4,
则点D(1,5),N(4,﹣4),
则MG=2,DG=4,DC=5,TN=3,DT=9,
∴,解得:AC=,BC=,
∴=;
(2)不变,
理由:∵y=ax2﹣2ax+c过点M(﹣1,1),则a+2a+c=1,
解得:c=1﹣3a,
∴y=ax2﹣2ax+(1﹣3a),
∴点D(1,1﹣4a),N(4,1+5a),
∴MG=2,DG=﹣4a,DC=1﹣4a,TN=3,DT=﹣9a,
由(1)的结论得:AC=,BC=,
∴=;
(3)过点F作FH⊥x轴于点H,则FH∥l,则△FHE∽△DCE,
∵FB=FE,FH⊥BE,
∴BH=HE,
∵BC=2BE,
则CE=6HE,
∵CD=1﹣4a,
∴FH=,
∵BC=,
∴CH=×=,
∴F(﹣+1,﹣a),
将点F的坐标代入y=ax2﹣2ax+(1﹣3a)=a(x+1)(x﹣3)+1得:
﹣a=a(﹣+1+1)(﹣+1﹣3)+1,
解得:a=﹣或(舍弃),
经检验a=﹣,
故y=﹣x2+x+.
解法二:∵AC:BC=3:2,BC=2BE,
∴AC=CE,
∴AD与DE关于直线CD对称,
∵AD,DE交抛物线于M,F,
∴M,F关于直线CD对称,
∴F(3,1),
∴﹣a=1,
∴a=﹣.
故y=﹣x2+x+.
五.中位数(共1小题)
8.(2018•镇江)某班50名学生的身高如下(单位:cm):
160 163 152 161 167 154 158 171 156 168
178 151 156 158 165 160 148 155 162 175
158 167 157 153 164 172 153 159 174 155
169 163 158 150 177 155 166 161 159 164
171 154 157 165 152 167 157 162 155 160
(1)小丽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这50个数据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161,155,174,163,152,请你计算小丽所抽取的这个样本的平均数;
(2)小丽将这50个数据按身高相差4cm分组,并制作了如下的表格:
身高
频数
频率
147.5~151.5
3
0.06
151.5~155.5
10
0.20
155.5~159.5
11
m
159.5~163.5
9
0.18
163.5~167.5
8
0.16
167.5~171.5
4
0.08
171.5~175.5
n
0.06
175.5~179.5
2
0.04
合计
50
1
①m= 0.22 ,n= 3 ;
②这50名学生身高的中位数落在哪个身高段内?身高在哪一段的学生数最多?
【解答】解:(1)=(161+155+174+163+152)=161;
(2)①如表可知,m=0.22,n=3,
故答案为:0.22;3;
②这50名学生身高的中位数落在159.5~163.5,
身高在155.5~159.5的学生数最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5年(2018-2022)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07解答题(基础题)知识点分类,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计算,先化简,再求值,解不等式组,问题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5年(2018-2022)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07解答题(压轴题)知识点分类,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图象经过O,A′,B′三点,是半圆O的一个圆心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5年(2018-2022)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06解答题(中档题)知识点分类,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sin30°,【算一算】,解方程,【材料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