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九上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项练(有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九上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项练(有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练习,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上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项练 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练习。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婵娟”的意思是____。(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如何理解?(3)“____,____”,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4)简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全词中的作用。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B.在“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词人最终选择逃离现实。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美好祝愿?请简析。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古代诗歌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迈气概。B.诗人用“斗十千”“直万钱”这种比喻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C.“闲来”两句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展宏才、有为当世。D.全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情感变化。8.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后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9.这首诗虽是短篇,却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原因之一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复杂变化。诗篇以欢乐宴饮起笔,接着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心绪急转,表现诗人内心的_____;中间四句,运用象征和典故,展示了诗人心理上____变化交替;结尾句,经历了前文的反复回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____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10.为了纪念李白,全国多处建有他的雕像。下面几个雕塑,你认为哪一个最符合《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的形象,结合诗句简要说明理由。甲 乙 丙 阅读《行路难(其一)》和《渔家傲·秋思》,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1.《行路难(其一)》中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隐喻作者①____________的艰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则表现出作者②____________的精神。《渔家傲·秋思》中“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闭”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塞外的③____________。12.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酒与诗人的情感密不可分。上面文字中,李白借丰盛筵席上的“清酒”,范仲淹借边塞将士所饮的“浊酒”,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小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抒发了作者 之情。14.下列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极力夸张“金樽”“玉盘”和“美酒”,反衬出“不能食”“心茫然”的痛苦和无奈。B.全诗语言圆转含蓄,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结尾表现了诗人的乐观与自信。C.“欲渡”两句补充前面的诗意,让人不禁感慨,比喻人生道路上大多事与愿违。D.“行路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世路的艰难和离别的痛苦。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5.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16.在本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17.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B.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18.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列各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述自己谪居巴山楚水荒凉地,已有二十三年,“弃”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之情。B.这首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C.诗歌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D.诗歌尾联“长精神”三个字,含义深刻,表明了作者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振作精神。(2)颔联中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____思想的感情。(3)颈联诗句富含哲理,请用自己的话阐明对诗句的理解。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翻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9.首联运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各限填三个字)表达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20.颈联“沉舟侧翻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堪称千古名句,其中蕴含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1.(1)月亮(2)此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3)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4)“转朱阁,低绮户”紧扣上阕的把酒问月,生动地写出了明月的移动和时间的推移,“照无眠”流露出诗人的孤寂,也为下文“此事古难全”的议论和“人长久,共婵娟”的祝福蓄势。 2.表达了作者在仕途失意时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及美好祝愿。 3.(1)词人借与明月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由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且,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知,作者写词目的是中秋之夜,怀念弟弟;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知,作者借明月表达了美好的祝福,由此可看出作者的乐观旷达。因此,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仕途失意时的旷达乐观以及对亲人的思念,抒发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的美好祝愿。3.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本词可从多角度考虑,如主题、语言、情感、写作手法。本诗最大的优点是本首词的情感和哲理。诗人能从思亲的情绪中走来,转而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笔,“我欲乘风归去”等诗句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从表现方式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人月双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全词设景清奇雄浑,以赏月为中心,表达了欲游仙“归去”,起舞人间,以及离世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此事古难全”的旷达自适,结尾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总的来说,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4.B 5.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美好的祝愿,也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情怀。 4.本题考查词文鉴赏。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意思是: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据此可知,作者因被贬内心起伏波澜,想“乘风归去”(入朝为官),继续追求自己的政治抱负,又担心“恐琼楼玉宇”(政治黑暗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选择“在人间”(接受被贬的现实);“词人最终选择逃离现实”分析有误;故选B。5.本题考查词文鉴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作者想象丰富,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提炼概括即可。6.C C.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可知,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而非“对人间生活的厌弃”。故选C。7.B 8.示例一:这两句诗写的是: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扬起高高的帆,远渡碧海青天。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示例二: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7.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B.有误,诗的开头“斗十千”“直万钱”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其目的不是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而是为接下来写感情的激荡变化做铺垫。故选A。8.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根据题目要求,要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结合“赐金放还”的背景,诗句既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豪迈气概。据此理解赏析作答。9. 悲愁、苦闷、抑郁 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 高昂乐观、积极昂扬 10.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乙最符合李白形象。雕塑乙中腰间佩剑,双手背后,极目远眺,能够表现他具有远大志向;同时,人物站在船头,大船风帆展开,人物衣摆飘动,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气概展露无余。所以,我认为乙最符合。答案示例二:我认为丙最符合李白形象。雕塑丙中人物右手高举,大袖翻飞,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显得自信而张扬;人物背后的圆环,我觉得像一轮太阳,让人联想到“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句子。所以,我认为丙最符合。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行路难(其一)》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据此可知应填“悲愁、苦闷、抑郁”等;(2)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的心理,急遽变化交替。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据此可知,此处可填“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等;(3)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据此可知,此处应填“高昂乐观、积极昂扬”等。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甲乙丙三幅雕塑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白的形象,能抓住雕塑特点,结合《行路难》中的某一方面分析形象即可。如选甲侧重李白饮酒的姿态,联系“斗酒诗百篇”和本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突出其豪放性格;如选乙侧重雕像独立船头、极目远眺的姿态,结合本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内容,表现李白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豪迈气概;如选丙侧重向日的圆形雕塑和李白挥洒自如的动作,结本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内容,表现李白的自信和勇往无前的气势。11. 仕途/人生道路 一往无前(意思对即可) 荒凉与寂寥(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范仲淹借“浊酒”表达了词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成就功业的向往之情;李白借“清酒”表达仕途坎坷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慨。 11.第一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虚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这两句隐喻作者“人生道路/仕途”的艰难。第二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诗人运用宗悫的典故,用“长风破浪”和“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信心,表达了诗人执着进取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作者一往无前的精神。第三空:“长烟落日孤城闭”意思是: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辽阔的边塞一座“孤城”紧紧关闭,再无其他,衬托出塞外环境的的荒凉与寂寥,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暗示战事吃紧。12.本题考查意象。“金樽清酒斗十千”意思是: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清酒”是作者李白被“赐金还山”时,朋友的招待之物,酒尽宴罢之后,就是李白离开京城的时候了;联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可知,本来有着远大政治抱负、雄才大略的诗人能够幸运地亲近皇上,舒展自己才略是件快意人生的事。但现在,诗人却不幸地遭到皇上无情的“变相驱逐”,连京华之地都不能逗留了,诗人因此惆怅失落,连“清酒”都难以饮下,表现了作者仕途坎坷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可知因未功成名就,击退进犯,所以还不能早做归计,此时饮一杯“浊酒”,触发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之情。13.期望重新被朝廷重用 14.B 13.本题考查诗句情感分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思是: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B.有误。“全诗语言圆转含蓄,意蕴深沉”表述有误,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诗歌笔力雄奇豪迈而语言又清新自然,而不是“圆转含蓄”;故选B。15.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有一艘沉下的船只,在它的旁边,千帆竞发,相继从此驶过;在一棵枯败的树前,万木争春,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16.前四句表达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后四句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15.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述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基本要求是会翻译诗句,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使所描述的画面更加优美,语言更加生动,还要注意语句通顺。如: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16.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岁暮,从和州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诗的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被贬之地的偏远以及被贬时间之长,表达诗人内心无限的心酸和悲凉;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乐观豁达的胸襟;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17.C C.诗人没有以“千帆”“万木”自比之意,刘禹锡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故C不正确。18.(1)B(2)对亲旧凋零的伤痛,岁月流逝、世态变迁、人事全非的怅惘(3)示例一: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示例二:痛苦、苦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就在前头。示例三: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B.“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有误。本诗表现了诗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劝慰友人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故选B。(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运用对仗(对偶),句式工整,具有音韵美。“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在革新运动中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表现对故友的怀念及伤痛(对亲旧凋零的伤痛),满是对物是人非的悲叹;“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联系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可知,运用典故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久,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满含对世态变迁的怅惘。(3)本题考查诗文中寄寓的道理。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勃发展的象征;沉舟旁“新生事物”(千帆)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前,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体现诗人因被贬而烦闷,但是眼前“千帆竞发、万木皆春”,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方,面对未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启发我们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应积极进取,振作精神,挫折与磨砺是暂时的,要坚信光明就在眼前。意对即可。19. 凄凉地 弃置身 20.示例: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规律,蕴含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 19.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内容。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凄凉地”即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弃置身”即指作者二十三年默默谪居生活。诗歌首联中“凄凉地”“弃置身”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所以第一空点:凄凉地;第二空填:弃置身。20.本题考查炼句。先理解诗句的含义,再写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颈联“沉舟侧翻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示例一: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乐观的面向未来。示例二: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示例三: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七下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项练(有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诗歌的颔联在写景中蕴含哲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七上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项练(有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古诗词鉴赏,阅读古诗,完成问题,按要求回答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八上)(有答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