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求事物,科学的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如此体现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
    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 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c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问: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问:“格物致知”出之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5.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问: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有没有一样?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7.问: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 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
    8.问: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9.问: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10.问: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1.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12.问: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13.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14.问: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 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四、课堂小结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已经懂得,现在,就看我们的行动了。让我们牢记丁肇中先生的教诲,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做一个知行合一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短文两篇》导学案中的“预习案”。
    板书设计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摆事实(举例论证) 讲道理(引用论证)
    对比
    事实论据(正面反面) 道理论据(正面 反面)
    教学反思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对当今的中学生于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路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课时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