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第1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第2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第3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第4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第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第6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第7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探究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五探究题,进行实验,所以填表如下,故答案为,提出猜想KOH,设计与实验,拓展应用密封保存,反思与拓展,实验验证,白色沉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通常选取教材中的某一实验或化学反应,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考查实验的设计、释疑、评价。常见题型有: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变质的探究;②物质成分的探究;③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④离子的探究;⑤催化剂的探究;⑥其他综合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2.根据试题的要求,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简单的化学探究性实验,通常要求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3.要善于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总结等方式对实验所得出的事实证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并由此解释化学现象,说明问题。
    4.要会对简单的化学实验探究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④操作过程是否简单便捷;⑤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⑥是否有实验误差;⑦方案是否有创意;⑧安全性是否好;等等。
    一、有关气体成分的探究
    例 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的成分:
    【猜想】(Ⅰ)含可燃性气体CO;(Ⅱ)含可燃性气体CH4;(Ⅲ)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塑料瓶倒转,使            ⁠,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 
      【做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     ⁠的存在,其方法是                ⁠。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的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分析】【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瓶内的水倒完,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这样就收集了一瓶下水道中的气体。
    (1)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反应,所以可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2)浓硫酸由于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干燥气体。
    (3)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做出判断】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的判断是不严谨的,因为CH4燃烧的产物中既有H2O,也有CO2,即猜想Ⅱ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CO的存在,由于CO具有还原性,其方法是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
    【拓展】由于下水道中含有可燃性气体,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的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通风。
    故答案为:【收集气体】瓶内的水倒完 【进行实验】见上表 【做出判断】Ⅱ CO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 【拓展】通风
    【点评】有关气体成分的探究题需要掌握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除去的方法,另外还要抓住“验水最先,除水最后”(检验几种气体的成分时先检验水蒸气,除去几种气体时最后才除水蒸气)这一规律。
    (3)【提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第三种可能是既有Cu也有Cu2O。
    【点评】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要对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三、有关液体成分的探究例 以前,人们将石灰石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在水中混合,再取上层澄清液漂洗织物。兴趣小组按照上述的操作步骤得到澄清液并对澄清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利用必需实验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探究过程:限选试剂:Ba(NO3)2溶液、Na2CO3溶液、NaCl溶液、Ba(OH)2溶液、酚酞溶液。【提出猜想】①含有KOH和Ca(OH)2;②含有KOH、K2CO3和Ca(OH)2;③只含     ⁠;④含有KOH和K2CO3。 【查阅资料】K和Na都是活泼金属,它们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似;K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与实验】(1)甲同学要证明猜想①中的Ca(OH)2是否存在,选取的试剂是     ⁠。 
    (2)请你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猜想④,并将相关内容填在下表(不一定填满,也可以补充)。
    【交流与讨论】大家认为猜想②肯定不正确,其原因是:              ⁠。 
      【分析】【提出猜想】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在反应中一定要生成氢氧化钾,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在滤液中只含有氢氧化钾。
    【设计与实验】(1)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可以选择碳酸钠溶液来验证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2)猜想④为含有氢氧化钾和碳酸钾,而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的溶液都呈碱性,所以要验证这两种物质,必须先验证并排除碳酸钾,然后再验证氢氧化钾的存在。验证并排除碳酸钾可以用硝酸钡溶液,而验证氢氧化钾则可以用酚酞溶液,可以据此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Na2CO3溶液
      【交流与讨论】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两者不可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点评】复分解反应发生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一般有两种情况:若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只有生成物;若反应物有剩余,则溶质为生成物和其中一种反应物。
    四、有关NaOH、Ca(OH)2变质的探究例1 寒假结束了,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这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如何?【做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           ⁠。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的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的实验中的CaCl2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 
      【分析】【做出猜想】氢氧化钠溶液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部分变质,二是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排除碳酸钠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影响,可采取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的方法把碳酸钠全部转变成沉淀,以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若有氢氧化钠则可判断为部分变质。
    根据实验所得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可知,滴加酚酞溶液时应出现变红色的现象。
    【实验反思】(1)氯化钡、硝酸钙都可以把溶液中的碳酸钠变成碳酸盐沉淀且不引入新的碱性物质,因此可代替氯化钙进行实验;氢氧化钙、氢氧化钡虽然也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但由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使得接下来滴加酚酞检验氢氧化钠的实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不可代替氯化钙进行实验。
    (2)利用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形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或与铵盐反应(如氯化铵等)产生有氨臭味的氨气等原理,也可以检验出氢氧化钠的存在。
    【拓展应用】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敞口放置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做出猜想】NaOH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先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溶液变成红色
    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不变色
    【实验反思】(1)③④ (2)硫酸铜溶液(或NH4Cl溶液)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及氢氧化钠的检验方法,注意所加入的试剂不能产生对后面的检验操作形成影响的物质。
    例2 淑平同学打开某食品厂生产的盒装饼干时,发现盒内有一小包东西,其上标有“干燥剂”及“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淑平决定对这包干燥剂展开探究。(1)她将这包干燥剂全部倒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触摸杯壁,感觉有点热。将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物和滤液。
    (2)联系空气的成分和CaO的性质,她对白色沉淀物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1: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2:是     ⁠的混合物。 假设3:只有CaCO3。假设4:只有Ca(OH)2。其中假设     ⁠(填序号)不合理,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该同学继续进行实验:①取少量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否定假设     ⁠。 
    ②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她再取少量沉淀物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说明只有假设     ⁠合理。 (4)淑平同学明白了:①“请勿食用”是因为该干燥剂吸水后具有     ⁠性且     ⁠热。 ②该干燥剂吸水后会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CaCO3。写出CaO变质生成CaCO3的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能引起食品变质。一般采用        ⁠等包装方法防止或延缓食品变质。 
      【分析】干燥剂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这是发生反应的整个过程。
    (2)假设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假设1中的氧化钙不可能存在,因为在溶液中它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假设1不正确。
    (3)①加入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存在碳酸钙,故假设4错误。
    ②再取少量沉淀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说明形成了氢氧化钙溶液,故沉淀中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存在,因此假设3错误。
    (4)①因为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吸收水分后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有强碱性,对皮肤、织物、器皿等物质有腐蚀作用。
    ③为防止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引起食品变质,可以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也可以抽走空气。
    【点评】此题是对干燥剂知识的探讨,要抓住氧化钙在空气中的化学变化进行解答。
    五、有关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例 现有银、铜、铁3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3个实验: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Ⅱ.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Ⅲ.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1)实验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的方法检验。 (2)上述3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根据以上探究,3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     ⁠溶液中,即可验证这3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能产生氢气,说明铁排在氢的前面;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不反应,说明银排在氢的后面。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但铜和银不能比较,可以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
    (3)金属与盐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金属与盐不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所以加入的盐溶液应该位于两种金属之间。由于铜在中间,所以两种金属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即可。
    (4)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加入稀硫酸,如果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点评】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三:看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看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看金属能否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验证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一般采取“三取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即选取活动性位于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单质与另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外两种金属的单质进行反应。
    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例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1)若t1     ⁠t2(填“>”“=”或“<”),说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和     ⁠不变。 
    (2)实验④中MnO2的质量为     ⁠g,若t3>t4,则化学反应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 
    (3)写出实验④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得出结论】氧化铜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且催化效果较好。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②和实验③进行对比的目的是             ⁠。 
    【拓展延伸】小雨想知道,除了催化剂外,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有哪些因素呢?请你帮小雨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方案。
    假设:               ⁠。 
      【分析】【设计实验】(1)如果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时间少;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2)从表中数据看,实验④中控制MnO2的质量为0.5 g,若t3>t4,则化学反应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评价设计】从表中数据看,过氧化氢的质量、温度、氧气的体积均相同,因此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拓展延伸】对照试验只有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可以为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对照试验可以取不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过氧化氢以相同质量比充分混合,分别加热,测定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合理即可)。
    【评价设计】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
    【拓展延伸】催化剂的颗粒大小 取不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过氧化氢以相同质量比充分混合,分别加热,测定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合理即可)
    【点评】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本题是对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的探究,明确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并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分析即可得出结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七、综合探究小明同学将一定量的氢化钙(CaH2)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分离出滤渣和滤液。【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CaH2遇水迅速反应生成Ca(OH)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推理】滤液中溶质一定有NaOH,可能有Na2CO3或     ⁠。 
    【实验验证】请结合题意,在下列表格的空白中填写恰当的内容。
    (1)如果要从上述滤液中以最小生产成本获得大量NaOH,你建议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 
    (2)小明同学认为CaH2与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 
    【结论推理】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因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OH,可能有Na2CO3或Ca(OH)2。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没有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钙。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体放出,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
    (1)如果要从上述滤液中以最小生产成本获得大量NaOH,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
    (2)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生成物中氢气属于单质,因此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结论推理】Ca(OH)2
    (1)氢氧化钙 (2)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生成物中的氢气属于单质
    【点评】本题既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需对实验进行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1.(2022·广东)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同学们对工业纯碱样品展开探究。
    探究一:确定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Cl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错误,正确方案应选用  b ⁠(填字母)代替稀盐酸。 
    a.CaCl2溶液      b.稀硝酸      c.BaCl2溶液
    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同时被氢氧化钠吸收,另外氢氧化钠固体还
    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讨论】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方案  1 ⁠更优。 
    【拓展】图2为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为提纯含少量NaCl的纯碱样品,将其浓溶液从t1 ℃冷却至t2 ℃,t1~t2的最优范围是  a ⁠(填字母)。 
    a.40~10b.60~30c.70~40
    (1)由如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  B ⁠→尾气处理(填字母)。 
    经过③之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增加点燃的酒精灯(合理即可) 
    3.(2019·广东)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查阅资料】(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2)AgCl不溶于稀硝酸。【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Ⅱ.  CO2过量 ⁠;Ⅲ.CO2中混有HCl。 
    【实验结论】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  浓硫酸 ⁠。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  排水法收集中已经将氯化氢气体除去(合理即可) ⁠(写一点)。 
    中已经将氯化氢气体除去(合理即可) 
    【实验设计】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使SO2完全除去,排除对CO2检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反思交流】(3)若装置B与装置C位置互换,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不合理 ⁠,理由是  SO2也会与Ca(OH)2反应生成沉淀 ⁠。 (4)有同学认为,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后生成的产物中,除上述已验证的物质外,至少还有一种产物,理由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有氢元素,反应产物中一定有氢元素,则至少还有一种产物 ⁠。 
    会与Ca(OH)2反应生成沉淀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有氢元素,反应产物中一定
    有氢元素,则至少还有一种产物 
    5.(2022·广州)某校学生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备CO2,产生了大量废液。兴趣小组通过以下探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1)废液成分的确定
    推测一:  CaCl2 ⁠。推测二:CaCl2和HCl。 
    ③若要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推测成立,可选择的有哪些?  ACD ⁠(填序号)。 
    实验表明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小组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如何估算Na2CO3固体的用量?
    【进行实验】取100 mL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5.3%的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6.(2022·福建)ZB是常用的阻燃剂。已知:Ⅰ.用硼酸(H3BO3)与ZnO、H2O合成ZB,ZB的组成会受温度等合成条件的影响。Ⅱ.ZB受热,先释放出水;当温度高于350 ℃,生成ZnO和B2O3固体;继续升温到400 ℃以上,B2O3熔化为玻璃态物质。(1)ZB能起阻燃作用的原因是  B2O3熔化为玻璃态物质能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写一种)。 
    B2O3熔化为玻璃态物质能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2)为研究温度对合成的ZB组成的影响,研究小组在不同温度下制取ZB。实验如下:
    x、y分别为  28 ⁠和  10 ⁠。 
    (3)为检测102 ℃时合成的ZB含水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进行实验。
    ①需要不断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  使产生的水蒸气全部从玻璃直管排出 ⁠。 
    ②实验时,需要称量获得的数据有:ZB样品的质量、  含样品的玻璃直管加热前后 ⁠的质量。 
    使产生的水蒸气全部从玻璃直管排出 
    含样品的玻璃直管加热前后 
    (4)为评估102 ℃时合成的ZB的阻燃性能,进行木材粉末灼烧残重实验:某温度下,灼烧质量相同的两份干燥的木材粉末(一份经ZB处理)30 min,测量残留固体质量;调整温度,重复实验,得到木材粉末灼烧后固体残留率(w)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低于200 ℃时,两份木材粉末质量均保持不变的原因是  木材尚未燃烧 ⁠。 ②图中曲线  a ⁠(填“a”或“b”)对应的木材粉末是经ZB处理的,判断的理由是  曲线a对应的固体残留率比b的大 ⁠。 (5)为寻找阻燃性能最佳的ZB的合成温度,应开展的实验是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取不同温度下合成的ZB,进行木材粉末灼烧残重实验 ⁠。 
    曲线a对应的固体残留率比b的大 
    取不同温度下合成的ZB,进行木材粉末灼烧残重实验 
    7.(2022·新疆)2021年12月9日,我国“天宫课堂”第一课成功授课(如图1)。兴趣小组同学对其中的“泡腾片实验”很好奇,于是一起开展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维C泡腾片溶于水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同学甲认为产生的气体中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  有毒 ⁠。 同学乙认为产生的气体也不可能含有N2,因为  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 ⁠。 同学丙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O2、CO2中的一种或两种。
    (4)同学丁认为由实验Ⅱ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O2,理由是  只有纯氧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较少量的氧气 ⁠。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更为严谨的实验,最终证明了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5)请你尝试从微粒变化的角度说一说该气体产生的原因。
    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的木条复燃,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较少量的氧气 
    (6)维C泡腾片的保存注意事项是  保持干燥 ⁠。 
    (7)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同学们对柠檬酸的用途也充满了兴趣,你觉得柠檬酸还可以用来  ABCD ⁠。 
    8.(2022·黄冈)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讲,航天员王亚平带来了有趣的“太空泡腾片实验”,地面上的同学同步做了对照实验并进行了如下拓展探究。【查阅资料】某品牌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维生素C。辅料: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蔗糖、柠檬酸、橙味香料等。该泡腾片中含有的营养素除了  维生素 ⁠外,还含有糖类、无机盐等。 
    【对照实验】同学们将该泡腾片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与太空中相似的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闻到橙汁香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橙汁香味的原因: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拓展探究一:探究气泡中气体成分。【提出猜想】该气泡中可能含有CO2。猜想依据是  泡腾片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合理即可) ⁠。 
    泡腾片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合理
    拓展探究二:探究该泡腾片中二氧化碳源的质量分数ω范围(二氧化碳源是指与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设计实验】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步骤如下:Ⅰ.称取10.00 g该泡腾片粉末装入烧瓶中,松开弹簧夹K,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Ⅱ.称量装置D质量为220.00 g,夹上弹簧夹K,滴加足量的稀硫酸;Ⅲ.松开弹簧夹K,再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Ⅳ.称量装置D质量为220.88 g。

    相关课件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精概述,产生白色沉淀,只有CO2,无明显现象,温度较高,稀盐酸,酚酞溶液,防潮避免高温,溶液变蓝色,3设计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化学(安徽地区)专题五科普阅读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化学(安徽地区)专题五科普阅读题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科普阅读题,塑料或橡胶,化石资源制氢,BCD,提分技法,提分特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 综合能力题——工艺流程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五 综合能力题——工艺流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导航,稀硫酸,BaOH2,K2CO3,HCl,NaOH,玻璃棒,蒸发浓缩,铜或Cu,产生氢气容易引起爆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