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5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分层作业(提升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341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分层作业(提升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341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分层作业(提升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0341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分层作业】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分层作业(提升版)(含答案)
展开
语文部编版5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1课 古诗三首 分层作业(提升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的主题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D.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下列关于作者及其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别具一格,扩大了陶渊明以来田园诗所表现的内容。 B.范成大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唐代风土人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C.范成大把对农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诗句以更深刻的内容。 D.范成大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领略了农民勤劳、淳朴的品质和他们生活的苦乐,流露出诗人的同情和共鸣。3.理解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A.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丝线穿起来当钲。B.清晨,小孩子从用金子做成的盆里把冰取出来,用丝线穿起来当钲。C.清晨,幼稚的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丝线穿起来,以为那是钲。4.下面哪幅图能反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句诗的意境?( )A.B.C.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5.童孙未解供耕织( )A.理解,懂得。 B.讲明白,分析说明。C.除去,除,废除,停止。6.忽作玻璃碎地声( )A.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B.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7.短笛无腔信口吹( )A.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B.乐曲的调子。C.说话的声音、语调。 二、填空题8.按课文内容填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稚子弄冰》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晚》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1.《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_______、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_________。本课所学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___________。2.《稚子弄冰》这首诗中“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童真童趣。全诗突出一个“_______”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们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3.《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___________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_______图。全诗有静有动,___________,描绘出很美妙的乡村傍晚美景。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唐朝诗人王维的《春中田园作》,诗中写道:“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_____________。”三、诗词曲鉴赏类文阅读-1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10.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土膏( ):A.膏药 B.泥土滋润状晌( ):A. 晌午 B.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11.笋: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1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13.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__________可以看出。14.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写一写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阅读稚子弄冰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6.稚子弄冰的情景。“稚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17.稚子弄冰的过程是:( )—( )—( )—( )—( )18.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____________________19.弄冰结局。“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拟人20.你小时候玩过冰吗?你是怎样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2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2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图。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________。2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24.笛声悠扬悦耳,笛子也分为好多种,你认识下面的笛子吗?选一选,填一填。A.长笛 B.风笛 C.竖笛 D.陶笛 ( ) ( ) ( ) ( )
参考答案:1.C 2.B 3.A 4.B 5.A 6.B 7.B 8.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9. 秋 困苦 天真情趣 比喻 晚景 晚景 有声有色 持斧伐远扬 荷锄觇泉脉10. B B 11. 4 12. 雨 草 花 竹笋 13. 夏 春 鞭笋过墙 14.屋后的那片荒地也长满了野花野草,一片葱绿秀美;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过来,钻出了嫩嫩的竹笋。 1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6.幼小的孩子 17. 脱晓冰 穿彩丝 当银钲 敲晓冰 碎晓冰 18.早晨,幼小的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银钲。 19.B 20.小时候的冬天很冷,黄河岸边会结出很厚很宽很长的冰带,总有一群一群的孩子们坐冰车,不知疲倦,不知寒冷。21.A 22. 牧童骑牛晚归 牧童晚归休憩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意地吹奏看不成调的乐曲 23.C 24. C D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