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长治一中高一(下)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长治一中高一(下)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西省长治一中高一(下)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1. 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物质鉴定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测物质
实验材料
鉴定试剂
实验结果
A
蛋白质
豆浆
双缩脲试剂
紫色
B
酒精
酵母菌培养液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灰绿色
C
脂肪
花生子叶
苏丹Ⅲ染液
红色
D
淀粉
马铃薯匀浆
碘液
蓝色
A. A B. B C. C D. D
2. 图中甲、乙代表物质或结构,丙表示甲、乙两者的共性。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甲:菠菜;乙:蓝细菌;丙:都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 甲:核糖体;乙:中心体;丙:均无膜结构,都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C. 甲:淀粉;乙:纤维素;丙:均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D. 甲:DNA;乙:ATP;丙:构成二者的物质都有磷酸和脱氧核糖
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
A. 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 B. 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分开
C. 染色体的螺旋化和复制 D. 染色体的解螺旋化和染色体的分开
4. 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 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 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 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5. 如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如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原生质体相对大小
90%
60%
30%
30%
30%
A. 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
B. 甲同学实验进行到10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D. 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6. 如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曲线①②为DNA含量变化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B. 甲图对应曲线①中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
C. 乙图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D. 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
7. 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字母代表有关物质,数字代表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③⑤在生物膜上进行 B. 过程①②③都需要ADP和Pi
C. 物质C、D、E中都含H D. 物质A中的元素不只来自水
8. 如图是高中生物实验中的相关操作或实验结果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大的是Ⅰ,主要吸收蓝紫光
B. 经图②所示操作后,高倍显微镜下可见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变小
C. 若要看清图③中处于分生区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
D. 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视野变暗且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9. 利用装置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绿色植物E、F的叶片制成大小相同的“圆叶”,抽出空气,进行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图乙是利用装置甲测得的数据绘制成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图乙可看出,F植物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
B. 光照强度为1klx,装置甲中放置植物E叶片进行测定时,液滴向左移动
C. 光照强度为3klx时,E、F两种植物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之比为3:2
D. 光照强度为6klx时,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
10. 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e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AaBbEe和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 B. C. D.
11. 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狗的长毛与卷毛属于相对性状
②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③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④孟德尔提出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相互分离
⑤豌豆杂交时要对父本进行去雄处理并套袋
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前提之一是雌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12.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人们继续进行如下杂交实验:①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②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用实验①F2中纯合白花植株杂交,所得子代再自交,所得植株的性状分离比可能与实验①相同
B. 实验②中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为测交实验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实验①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基因型有4种
13. 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如绿色豆荚和黄色豆荚
B.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C. 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最能直接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14. 如图为某雌蜂(二倍体)体内正在分裂的两个细胞(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及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细胞可以由甲细胞分裂产生,乙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
B. 与乙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其基因型一定是Aabb
C. 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含有基因A、a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
D. 若该雌蜂产生的子代雄蜂体内出现了与乙细胞相同的细胞,其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
15.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原细胞(AaBb)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类型可能为AB、ab、Ab、aB
B. 精原细胞(AaXbY)因减数分裂异常,产生了AAaY的精子,则其他精子的类型是aY、Xb、Xb
C. 雄果蝇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16.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B. 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 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两个
D.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
17. 如图表示减数分裂不同时期人体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中一个处于时期II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时期I的细胞进行比较,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比值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常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1 B. 常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
C. 红绿色盲基因数目之比为1:1 D. 红绿色盲基因数目之比为2:1
18.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 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 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19. 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其中:
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
②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
上面三个叙述中( )
A. 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 B. 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
C. 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D. 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20. 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的系谱图表示了一家族成员的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B.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C. 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在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是Ⅲ1、Ⅲ3、Ⅲ4
D. 如果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Ⅲ2可能是杂合子
2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所以叫作伴性遗传
B. 含有X的配子和含有Y的配子的数目相等
C. 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并且每一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一定相等
D. 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22. 某兴趣小组调查了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图中Ⅱ3已经怀孕,Ⅲ1尚未出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Ⅱ1一定是杂合子
B. 若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Ⅰ2可能是纯合子
C. 若Ⅰ1含有致病基因,则男性患该病的概率大于女性
D. 若Ⅱ3有该致病基因,则Ⅲ1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23. 下列有关四个遗传系谱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图谱是甲、乙、丙、丁
B. 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几率为
C. 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
D. 家系丙只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4. 如图显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B、b)在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其中Ⅱ9不携带致病基因。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Ⅲ11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Ⅱ6和Ⅰ1
C. 若Ⅲ14为女性,其基因型为BB或Bb
D. 若Ⅲ14为女性,Ⅲ13与Ⅲ14结婚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25. 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26. 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都决定性别
B. 二倍体雄性生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
C. 红绿色盲的遗传中,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外祖父
D. 若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则这种病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7. 如图是某个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B. 在卵巢中有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象
C. 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D. 图Ⅰ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的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28. 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能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A. B.
C. D.
29. 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 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 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30. 对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在显微镜视野内,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B. 在显微镜视野中存在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二倍的细胞
C. 所有细胞中,处于分裂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最好辨认
D.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精原细胞变为精子的过程
31. 如图是各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细胞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填序号).
(2)如果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填序号).
(3)图甲和图丙在结构上根本区别是图丙细胞______.它们都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4)如果图乙为根尖细胞,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5)结构④在图乙细胞的作用是与______(填标号)的形成有关.
32. 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染色体上存在三个区段,红眼/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用R、r表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眼色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的理由是______。
(2)摩尔根当时是让白眼雄蝇与图中F1红眼雌蝇进行测交,根据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白眼基因位于Ⅰ区段上或是Ⅱ区段上。
(3)利用上述测交实验可得到白眼雌果蝇,与多只野生型(均为纯合子)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
若子一代______,则果蝇眼色基因位于Ⅱ区段上;
若子一代______,则果蝇眼色基因位于Ⅰ区段上。
(4)一对直刚毛的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直刚毛雌蝇:直刚毛雄蝇:焦刚毛雌蝇=1:2:1,判断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位于______上。
33. 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二倍体)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填字母) ______,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______,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的图有(填字母) ______。
(2)图甲中B处于 ______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 ______。
(3)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 ______。
(4)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 ______,图乙中8处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 ______(填生理过程)。
( 5)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 ______条。
(6)若某种哺乳动物(基因型AaBb)进行如图甲中C细胞的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则由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 ______。
34. 如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染色体上,为 ______性遗传。
(2)据查3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染色体上,为 ______性遗传。
(3)10号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______。
(4)3号和4号婚配,所生后代既患甲种病又患乙种病女孩的几率是 ______。
(5)8号的致病基因追根溯源来自图中的 ______,若8号和11号婚配,出生只患甲种病女孩的几率是 ______,该几率比在人群中调查的该病发病率高很多,原因是:______。
(6)若甲病是白化病,白化病患者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导致缺少酪氨酸酶,患者体内不能合成黑色素,从而表现白化症状。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解答】
A、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
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正确;
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C错误;
D、淀粉遇碘液变蓝色,D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菠菜属于真核生物,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二者的共同特点都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A正确;
B、中心体不含有RNA,B错误;
C、淀粉不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C错误;
D、ATP中不含有脱氧核糖,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解析】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
(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
(2)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故选:B。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
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明确两者的区别在于前期和末期,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答案】A
【解析】解:A、蔗糖的水解降低了筛管细胞的蔗糖浓度,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
B、单糖转运至薄壁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B错误;
C、在伴胞到筛管细胞的运输,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的,不消耗能量,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错误;
D、载体具有专一性,运输单糖的载体不能运输蔗糖,D错误。
故选:A。
分析图解: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单糖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本题结合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图解中的浓度关系准确判断各项。
5.【答案】A
【解析】解:A、甲同学实验进行到4~6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但由KNO3溶液浓度过高,甲同学所做实验结果细胞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乙同学所做实验结果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所以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A正确;
B、甲同学实验进行到4~6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但由KNO3溶液浓度过高,甲同学所做实验结果细胞死亡,滴加清水后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
C、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正在复原,所以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
D、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但此时细胞液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A。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本题考查渗透吸水和失水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答案】D
【解析】解:A、甲图为染色体复制,处于间期,此时呈现染色质的状态,这种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A正确;
B、甲图为DNA分子的复制,对应曲线①中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B正确;
C、乙图为着丝点分裂,是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曲线①一个细胞内的DNA含量不变,而曲线②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减半,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C正确;
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在解离时细胞已经被杀死,不能进入下一分裂时期,故不能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D错误。
故选:D。
题图分析:图甲为DNA分子的复制,图乙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曲线①的纵坐标为一个细胞内的核DNA含量,CD为DNA分子复制,DE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曲线②的纵坐标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FG为DNA分子复制,GH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B
【解析】解:A、图中⑤表示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
B、过程①②③都有ATP的合成,因此都需要ADP和Pi,B正确;
C、物质D为二氧化碳,不含H,C错误;
D、物质A表示氧气,全部来自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图中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③表示光反应阶段,④表示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⑤表示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A表示氧气,B表示水,C表示[H],D表示二氧化碳,E表示ATP和NADPH,F表示Pi、ADP和NADP+。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尤其是物质变化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答案】C
【解析】解:A、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所以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大的是Ⅰ,Ⅰ为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正确;
B、图②所示操作为让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高倍显微镜下可见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变小,B正确;
C、图③中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且排列紧密)位于左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当向左移动,C错误;
D、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放大倍数变大,视野变暗且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D正确。
故选:C。
1、分离的原理: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为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上升快,所以四种色素会分开。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本题考查细胞观察和叶绿素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解:A、由图可知,E植物在较强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大于F植物,说明E植物更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光照强度为1klx,植物E的净光合速率(-10ml/10cm2•h)小于0,即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气压减小,故装置甲中放置植物E叶片进行测定时,液滴向左移动,B正确;
C、光照强度为3klx时,E、F两种植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相等,均为10ml/10cm2•h,而E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0ml/10cm2•h,F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0ml/10cm2•h,所以E、F两种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之比为(10+20):(10+10)=3:2,C正确;
D、光照强度为6klx时,E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F植物,细胞间充满的氧气较多,故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D正确。
故选:A。
1、图甲装置中为二氧化碳缓冲液,装置中变化的是氧气的含量,叶圆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氧气含量增加,着色液滴右移;叶圆片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时,氧气含量减少,着色液滴左移;叶圆片的净光合速率等于0时,氧气含量不变,着色液滴不动。
2、图乙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绿色植物E的叶圆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50ml/10cm2•h,绿色植物F的叶圆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0ml/10cm2•h。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bbee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则基因型为AaBbEe和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故选:A。
分析题图: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bbee的个体能将无色物质转化成黑色素。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正确分析题图,找出黑色个体对应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根据亲本的基因型计算子代黑色个体出现的概率。
11.【答案】B
【解析】①狗的长毛与短毛属于相对性状,①错误;
②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②错误;
③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③正确;
④孟德尔未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④错误;
⑤豌豆是两性花,杂交时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并套袋,⑤错误;
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前提之一是雌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另外还有等位基因的分离,⑥正确。
故选:B。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本题考查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状分离、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相对性状的概念,明确相关的概念,正确的解答选项。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9:3:3:1的变式应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分析出红花:白花=9:7的比例,确定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确定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结合选项准确判断。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红花植株;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白花=272:212≈9:7,属于9:(3+3+1)变形,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决定花的颜色的基因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A、a和B、b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
A_B_
A_bb、aaB_、aabb
红花
白花
F1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1AaBb(红花):1Aabb(白花):1aaBb(白花):1aabb(白花)。
【解答】
A、子二代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如果两株白花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则用F2中纯合白花相互杂交,所得子代再自交,结果可能与实验①相同,A正确;
B、②中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子一代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属于测交实验,B正确;
C、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白花的基因型是aaB_、aabb、A_bb,共有5种,D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如绿色豆荚和黄色豆荚,A正确;
B、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
C、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
D、最能直接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正确。
故选:C。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假设(如孟德尔根据亲本杂交实验,得到F1,Aa这对基因是独立的,在产生配子时相互分离。这里假设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演绎就是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最后实验验证假设和推理(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最后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解释、方法,能总结孟德尔遗传实验能获得成功的原因,再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14.【答案】D
【解析】解: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甲细胞分裂不能产生乙细胞,A错误;
B、乙细胞中含有基因A、a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故与乙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或aabb,B错误;
C、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
D、雄蜂是由雌蜂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而卵细胞发育过程中不经过减数分裂,只经过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与乙细胞相同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只会出现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均匀的移向两级;
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C
【解析】解:A、精原细胞(AaBb)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就可能形成AB,ab,Ab,aB的精子,A正确;
B、精原细胞(AaXbY)因减数分裂异常,产生了AAaY的精子,说明减数第第一次分裂 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都出现了异常,即精原细胞(AaXbY)→初级精母细胞(AAaaXbXbYY)→次级精母细胞(AAaaYY和XbXb)→精细胞(AAaY、aY、Xb、Xb),B正确;
C、雄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Y,有丝分裂后期是两条X染色体和两条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是两条X或者两条Y染色体,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一定,C错误;
D、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D正确。
故选:C。
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解:A、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正确;
B、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色(b)荧光点,各1个,B错误;
C、②为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复制,基因加倍,此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该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精细胞存在等位基因B和b,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B与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所致,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期,则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期”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7.【答案】B
【解析】解:AB、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时期II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一个处于时期I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相等,常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1,A正确,B错误;
C、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时期II的细胞中,染色体已复制,红绿色盲基因数目加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含2个红绿色盲基因,两者数目之比为1:1,C正确;
D、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时期II的细胞中,染色体已复制,红绿色盲基因数目加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处于未进行DNA复制时期含1个红绿色盲基因,两者数目之比为2:1,D正确。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44+XbY,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染色体组成为44+XBXb。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答案】C
【解析】解: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19.【答案】C
【解析】解: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设是
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然后利用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验证假设。
故选:C。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通过验证假设→获取结论。
对于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一般思路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B
【解析】解:A、根据试题分析:该病为隐性遗传病,A正确;
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男患者的父亲和所有儿子都是患者,只传男,不传女,所以在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是Ⅲ1、Ⅲ3、Ⅲ4,C正确;
D、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Ⅲ1患病,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XAXa,因此Ⅲ2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系谱图中Ⅲ2可能是杂合子,D正确。
故选:B。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1、Ⅱ-2不患病,生有患病的后代,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本题的知识点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先假定某一种遗传病成立,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根据亲代基因型写出遗传图解,然后结合遗传系谱图进行比较、判断。
21.【答案】D
【解析】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并不都控制性别,如色盲基因,A错误;
B、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B错误;
C、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并且每一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也不一定相等,如玉米就没有性染色体,C错误;
D、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D正确。
故选:D。
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答案】D
【解析】解: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Aa,Ⅱ1的基因型是AA或Aa,A错误;
B、若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Ⅱ2的基因型是XaY,Ⅰ2的基因型是XAXa,一定是杂合子,B错误;
C、若Ⅰ1含有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患病的概率和女性患病的概率相等,C错误;
D、若Ⅱ3有该致病基因,则可能是Aa,与Ⅱ2aa杂交,后代是患病男孩的概率是,若Ⅱ3的基因型是XAXa,与Ⅱ2XaY杂交,后代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也为,D正确。
故选:D。
分析遗传系谱图:Ⅰ1和Ⅰ2正常,生出了患病的Ⅱ2,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基因用字母A、a表示。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正确分析遗传系谱图,推断其可能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23.【答案】B
【解析】解:A、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可以表示红绿色盲的家系图谱是甲、乙、丙,A错误;
B、家系甲中的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无论是哪一种遗传方式,该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几率都为,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因此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家系丙的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隐性或显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
甲图中父母均正常,但女儿患病,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图中父亲和儿子有病,母亲和女儿正常,可推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但是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丙图中父亲和女儿正常,母亲和儿子有病,可知此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伴X隐性或显性遗传病;
丁图中父母均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儿子,可推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可能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掌握人类遗传病的判断方式,能正确分析图形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
2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和题中信息“Ⅱ9不携带致病基因”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1、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8、Ⅱ9不患该遗传病,且由题意知Ⅱ9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再传递给女儿,女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
【解答】
A.由分析可知,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Ⅲ11是女患者,致病基因来自Ⅱ6和Ⅱ7,Ⅱ6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因此Ⅲ11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和Ⅱ7,B错误;
C.Ⅲ14的双亲正常,但是有一个患病的兄弟,说明其母亲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若Ⅲ14为女性,其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C错误;
D.若Ⅲ14为女性,其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Ⅲ13与Ⅲ14基因型为XBY结婚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D错误。
故选A。
2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Xa(红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红眼果蝇既有雌果蝇又有雄果蝇,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Y(白雄),后代雌果蝇是红眼,雄果蝇是白眼,因此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正确;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白雄)→1XAXa(红雌):1XaXa(白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雌雄中都有红眼和白眼,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2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两种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性染色体类型
XY型
ZW型
雄性的染色体组成
常染色体+XY
常染色体+ZZ
雌性的染色体组成
常染色体+XX
常染色体+ZW
生物实例
人和大部分动物
鳞翅目昆虫、鸟类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4、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解答】
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二倍体雄性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即ZZ,B错误;
C、红绿色盲的遗传中,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而其母亲的致病基因可以来自其外祖母,也可以来自其外祖父,C错误;
D、若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则这种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错误。
27.【答案】A
【解析】A、图Ⅱ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也应是B,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交叉互换,则可能是b,A正确;
B、该生物的性染色体是XY,属于雄性个体,在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减数分裂的细胞,所以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象,B错误;
C、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有丝分裂,C错误;
D、图Ⅰ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存在四分体,D错误。
分析图Ⅰ: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1、4染色体大小相同,而2、3染色体大小不同,所以该动物为雄性个体。
分析图Ⅱ: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答案】A
【解析】解:已知隐性性状个体aabbcc与显性纯合个体AABBCC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如果三个基因完全独立,那么测交结果应该有八种基因型,而题目中测交结果只有4种基因型,说明有2对基因是连锁的。根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发现去掉隐性亲本提供的abc配子后,F1AaBbCc产生的4种配子是abc:ABC:abC:ABc=1:1:1:1,不难发现其配子中A与B、a与b始终是在一起的,是连锁基因,它们与C、c之间是自由组合的。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已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aabbcc与显性纯合个体AABBCC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
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基因的连锁,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根据题图逐项分析或根据后代基因型判断产生的配子的种类进行而确定哪对基因连锁,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难度适中。
29.【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DNA)数目加倍,即每个四分体上含有4个同名基因,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一个四分体上,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不同的四分体中。
本题以荧光标记为手段,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和四分体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答】AB、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
CD、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CD错误。
故选:B。
30.【答案】D
【解析】A、由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的时间占95%左右,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
B、蝗虫精母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也进行减数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因此,在显微镜视野中存在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二倍的细胞,B正确;
C、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后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或着丝粒分裂,分开的同源染色体(子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处于分裂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最好辨认,C正确;
D、在高倍显微镜下,不可以观察到细胞从精原细胞变为精子的过程,因为制片时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D错误。
故选:D。
31.【答案】(1)②④⑥⑦⑨
(2)①④⑥⑦
(3)无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 核糖体
(4)⑧叶绿体
(5)①
【解析】(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而中心体和核糖体两种细胞器没有膜结构,因此图甲细胞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有②④⑥⑦⑨.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如果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则与其合成、运输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①④⑥⑦.
(3)图甲和图丙在结构上根本区别是图丙细胞无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它们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4)如果图乙为根尖细胞,不应该有叶绿体.
(5)结构④表示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故答案为:
(1)②④⑥⑦⑨
(2)①④⑥⑦
(3)无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 核糖体
(4)⑧叶绿体
(5)①
分析甲图:甲图是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场所;②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和选择透过性的特性;③是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④是内质网;⑤是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⑥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⑦是高尔基体;⑧是核仁;⑨核膜.
分析乙图:①是细胞壁,②是液泡,③是线粒体,④是高尔基体,⑤是细胞核,⑥是内质网,⑦是核糖体,⑧是叶绿体.
分析丙图:丙图是细菌的模式图,1是纤毛,2是DNA分子,3是鞭毛,4是核糖体.
本题结合几种细胞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及细胞种类;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32.【答案】F2中白眼只出现在雄蝇中,眼色与性别相关联 不能 只出现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 雌雄果蝇全是红眼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解析】解:(1)据上分析可知,F2中白眼只出现在雄蝇中,眼色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2)不论白眼基因位于Ⅰ区段上或是Ⅱ区段上,让白眼雄蝇(XrYr或XrY)与上图中F1红眼雌蝇(XRXr)进行测交,实验结果都一样,即雌雄都为红眼:白眼=1:1,故不能确定白眼基因位于Ⅰ区段上或是Ⅱ区段上。
(3)若果蝇眼色基因位于Ⅱ区段上,则纯合红眼雄基因型为XRY,白眼雌基因型为XrXr,子一代只出现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若果蝇眼色基因位于Ⅰ区段上,则纯合红眼雄基因型为XRYR,白眼雌基因型为XrXr,子一代雌雄果蝇全是红眼。
(4)一对直刚毛的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直刚毛雌蝇:直刚毛雄蝇:焦刚毛雌蝇=1:2:1,说明直刚毛对焦刚毛为显性且亲本为杂合子,性状跟性别相关联且出现焦刚毛雌蝇,说明其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Y染色体非同源的III片段上。如果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的Ⅱ片段,亲本直刚毛雌雄的基因型为XAXa、XAY,后代雌性均为直刚毛,雄性直刚毛:焦刚毛=1:1,与题干不符;如果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I片段,亲本直刚毛雌雄的基因型为XAXa、XaYA,后代直刚毛雌蝇:直刚毛雄蝇:焦刚毛雌蝇=1:2:1,与题干相符,故可判断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故答案为:
(1)F2中白眼只出现在雄蝇中,眼色与性别相关联
(2)不能
(3)只出现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雌雄果蝇全是红眼
(4)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片段、III片段)。右图中,红眼与白眼杂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F2中白眼只出现在雄蝇中,眼色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规律及应用,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题意答题。
33.【答案】A AC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次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极体 3~4 5~8 受精作用 20 AB;ab;ab
【解析】解:(1)图甲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图甲中A和C的着丝点分裂,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细胞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
(2)甲图中A细胞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图甲中的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乙中3~4。
(4)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5~8: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即整个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乙中8处由于受精作用使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导致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
(5)由分析知图乙中6~7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20条。
(6)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4个细胞,已知其中一个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则由基因型AaBb的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ab。
故答案为:
(1)A AC B;
(2)有丝分裂后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3~4 5~8 受精作用;
(4)20;
(5)AB、ab、ab;
据图分析:甲图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1~8表示减数分裂,8∽13表示有丝分裂,其中1~5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5~7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末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8表示受精作用,8∽11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11~13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答案】常 隐 X 隐 0 1号 近亲结婚增加后代患病概率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解:(1)3号和4号均正常,生下了9号,9号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且3号和4号的基因型为Aa。
(2)3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却生下了8号患乙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3和4的基因型为XBY、XBXb。
(3)3和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10号为正常个体,关于甲病基因型为AA、Aa,关于乙病基因型为XBY,因此10号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AAXBY)。
(4)3号(AaXBY)和4号婚配(AaXBXb),所生后代既患甲种病又患乙种病女孩(aaXbXb)的几率是0。
(5)8号基因型为XbY,致病基因来自于4号,4号致病基因来自于1号;若8号(AAXbY、AaXbY)和11号(AAXBXb、AaXBXb)婚配,出生只患甲种病女孩(aaXBX-)的几率是××××=;8号和11号属于近亲结婚,后代患病概率大大增加。
(6)白化病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导致缺少酪氨酸酶,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故答案为:
(1)常 隐
(2)X 隐
(3)
(4)0
(5)1号 近亲结婚增加后代患病概率
(6)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也就是合成的蛋白质可以直接使用,作为身体的部件直接沟通人体。比如血红蛋白,基因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直接控制一系列性状。
2、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近而控制代谢过程来控制性状。在这里,酶只是一种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不能直接构成人体,是用来控制代谢的过程,比如合成的唾液淀粉酶可以用来控制唾液消化淀粉的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和相关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长治一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孟德尔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 在“一对相对性状, 辣椒抗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长治一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同学利用红色彩球, 水稻高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