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一轮生物复习专题课件PPT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中考一轮复习】新课标中考生物人教版课件:专题1《生物与生物圈》
展开
七上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专题一新课标学业要求1.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2.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3.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3/10/2023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生物无细胞结构有细胞结构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考点一:生物的特征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原生生物:草履虫、衣藻等考点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营养?通过根毛吸收水分及无机盐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通过自身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②动物如何获取营养?通过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异养)③细菌和真菌如何获取营养?真菌和大多数细菌异养:(腐生、寄生、共生)极少数细菌自养:如硫化细菌等考点一:生物的特征营养方式生活方式特征2:生物能进行呼吸1.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是一回事吗?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呼吸作用指细胞将有机物分解而获得能量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如植物、动物、真菌等。2、呼吸作用一定需要氧气吗?绝大多数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少数进行无氧呼吸,如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考点一:生物的特征气管湿润的体壁肺和皮肤鳃肺表膜肺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考点一:生物的特征特征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排汗(水和无机盐和尿素等) 排泄 排尿(尿素和水和无机盐等)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和水) 排遗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 落叶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等动物考点一:生物的特征特征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2、应激性与反射是什么关系?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作出的反应,属于高级的应激性。1、典型的例子有哪些?(植物)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考点一:生物的特征特征5:生物能生长 和繁殖(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考点一:生物的特征特征6: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属于生物繁殖中的哪类现象?遗传2、“猪一窝生九崽,连母十个样”属于生物繁殖中的哪类现象?变异考点一:生物的特征特征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一类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的微小生物。新冠病毒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生命特征:不断自我复制进行繁殖动物病毒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直接观察间接观察(放大镜、显微镜)全面调查法(普查)抽样调查法对照实验法模拟实验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考点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对照实验1.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2.对照实验的设置:对照组、实验组3.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求平均值、可重复性等)4.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与交流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对点训练: 研究者为了探究“湿度对粘虫幼虫取食的影响”,做了如下设计,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 A.粘虫的数量 B.光照条件C.温度 D.相对湿度B考点三: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A.这块田地B.农田中的阳光、空气、水;植物、蛇、昆虫等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D环境=生存空间+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部分。现存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普遍性,相对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关系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好的,有坏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考点三: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例: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例:狼吃羊例:草盛豆苗稀例:蚂蚁搬家例:地衣例:噬菌体例:植物使空气清新,人类造成空气雾霾例: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1.尝试对以下语句以生态学观点进行分类: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2、春江水暖鸭先知3、大树底下好乘凉4、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草盛豆苗稀7、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对点训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温度)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环境(气温)影响生物环境(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环境(温度)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3/10/2023共生:同生共死寄生:对寄主有害,寄生生物有利竞争:你死我活捕食:先增加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少寄生生物寄主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及相应曲线图2、连线: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蛔虫与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稻田中水稻与杂草牛与草藻类与真菌形成地衣工蚁、兵蚁青霉菌与周围细菌对点训练中考演练1、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2、沙蒿能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还能固沙,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是( )A.被捕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B.适应是相对的C.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D.适应是绝对的DB考点四:生态系统1.概念:例1: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 生物圈 B. 整个岳麓山 C.一滴池塘里的水. D. 南山牧场的一群牛D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考点四:生态系统2.组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温度等)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构成食物链 警示: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的特例与错误说法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 、 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1.定生产者2.定非生物物质CO₂3.定分解者4.定消费者看箭头!箭头很重要!!!(1)图(一)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 (填数字)过程实现的。(2)图(一)中蛇和猫头鹰的关系为 。若图(二)中的生物构成了图(一)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则a对应的生物为 。 例2:生产者②捕食和竞争食虫鸟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以捕食食物链如草→鼠→蛇→鹰为例)(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止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构成完整的食物链。(2)每条食物链的箭头方向一定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箭头的方向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3)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将一条食物链或一个食物网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要加入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4)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越多,如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草中所含有毒物质最少,鹰体内含有的有毒物质最多。而草中所含有的能量和有机物最多,鹰中含有的能量和有机物最少。(5)食物网: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例如:青蛙与蜘蛛为捕食关系,而青蛙与蜘蛛同时又以蝗虫为食,又形成竞争关系。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B.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C.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鹰D.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C中考演练(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而非生物的数量。3/10/2023注意生态金字塔图,柱形图,比例图的已知信息!能量金字塔有毒物质例: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鼠→蛇→鹰的食物链,则图1中的丙是 。图2中的B是 。图3中的乙是 。图1图3图2鼠蛇草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1)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___________;(2)__ _: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3)途径:沿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 。(4)能量流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源头、起点食物链食物网例:草→鼠→蛇→鹰逐级递减单向流动,2.物质循环:(1)如碳循环,水循环。(2)特点:周而复始(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呼吸作用对点训练: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C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魚,鱼塘泥肥桑。下列关于“桑基鱼塘”说法错误的是( )A.桑树可为蚕提供物质和能量 B.蚕沙(蚕粪)可为鱼提供物质和能量 C.桑树获得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鱼塘泥 D.该生产方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有效利用中考演练C考点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2、生物圈的厚度: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km,向下10km,共20km。[思维警示]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所以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423.生物圈的范围[规律总结] (1)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立足点”) (2)从非生物因素、地域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4.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 ,有“ ”“ ”之称。 (2)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乔木的是 生态系统。 繁多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3)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 %。 (4) 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 ”之称。 (5)农田生态系统以 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较 。 (6)城市生态系统中 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较 。 70沼泽地球之肾农作物少人类少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考点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稳态叫作生态平衡。(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越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清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D.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C中考演练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