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联考化学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0257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联考化学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0257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联考化学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0257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联考化学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
展开A. 丙烯B. 1−丁烯C. 2−丁烯D. 乙烯
2. 对C3H8和C5H12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二者互为同系物
B. C3H8失去1个H得到的丙基有两种结构
C. C5H12的一氯代物可能只有一种
D. 等质量的C3H8与C5H12分别完全燃烧,C5H12消耗的O2多
3. 能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OH−)>c(H+)的操作是( )
A. 将水加热煮沸B. 将NH4Cl固体溶于水
C. 将NaHSO4固体溶于水D. 将CH3COONa固体溶于水
4. 已知:4P(红磷)⇌P4(白磷)ΔH=+17kJ⋅ml−1,根据此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比白磷化学性质活泼
B. 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完全燃烧,红磷放出的热量多
C. 当1ml白磷完全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kJ热量
D. 当4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J热量
5.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
A. 3−甲基−1−丁烯
B. 乙烯苯
C. 对二甲苯
D. 2−甲基丁烷
6.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NO(g)和足量C(s),发生反应:C(s)+2NO(g)⇌CO2(g)+N2(g),平衡状态时NO(g)的物质的量浓度c(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H<0
B. 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 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这时一定有v正
7.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CCl4萃取出碘
B. 丙烷中混有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丙烯转化为丙烷
C. 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到NaOH溶液中,搅拌,静置,分液
D. 乙烯中混有SO2,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洗气
8. 理论研究表明,在101kPa和298K下,HCN⇌HNC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NC比HCN稳定
B. 该异构化反应的ΔH=−59.3kJ⋅ml−1
C.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ΔH
D. 升高温度,该反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解度小的沉淀不能转化为溶解度大的沉淀
B. 用Na2S作沉淀剂,可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C. 向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D. 向AgCl浊液中加入KBr溶液,沉淀颜色变为浅黄色,即可证明Ksp(AgCl)>Ksp(AgBr)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烷烃的通式为CnH2n+2,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逐渐减小
B. 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CH3CH2Br
C. 1ml苯恰好能与3ml氢气完全加成,说明一个苯分子中有三个碳碳双键
D. n=7,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共有五种
11. 关于化合物1,2−二苯基乙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照下能与Cl2发生取代反应B. 是苯的同系物
C. 其一氯代物有4种D. 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12. 氮化镓GaN与Cu可组成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系统,该装置能以CO2和H2O为原料合成CH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GaN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 溶液中H+向GaN电极移动
C. Cu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2+8H++8e−=CH4+2H2O
D. 相同条件下,理论上产生的O2和CH4气体的体积比为2:1
1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有关限定条件下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H+)=Kwml⋅L−1的溶液中:Ca2+、Na+、Cl−、CO32−
B. c(H+)c(OH−)=1×10−12的溶液中:K+、AlO2−、CO32−、Na+
C. pH=13的溶液中:Ba2+、Cl−、HCO3−、Na+
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l⋅L−1的溶液中:K+、Na+、ClO−、I−
14. 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HCl溶液滴加到pH=12的MOH溶液中,溶液的pH与粒子浓度比值的对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的电离程度:a>b>c
B. MOH的电离常数:Kb(MOH)=1×10−6
C. a点溶液中:c(MOH)>c(Cl−)
D. 将c点溶液加水稀释,c点向b点移动
15. 合成丙酸乙酯(B)的路线如图甲所示:CH3CH=CH2→①催化剂/H2OCH3CH2CH2OH→②Cu、O2/△A→③催化剂O2/△CH3CH2COOH→④浓硫酸,乙醇/△B。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丙烯发生聚合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反应①、④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
反应④:______。
(4)反应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管B中在反应前加入的是 ______。欲从试管B中分离出丙酸乙酯,应使用的分离方法是 ______(填操作方法名称)。
(5)若实验所用丙酸的质量为14.8g,乙醇的质量为15.0g,得到纯净的产品质量为15.3g,则丙酸乙酯的产率是 ______。
16. 已知常温下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1)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①NaF溶液、②NaClO溶液、③Na2CO3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填标号)。
(2)NaClO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 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常温下,将0.1ml⋅L−1的氨水和0.1ml⋅L−1的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显 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4)25℃时,将aml⋅L−1的氨水与0.01m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NH4+)=c(C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______。
17.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溴苯,并探究反应的类型。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制取溴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B装置中CCl4的作用是 ______。
(3)反应完毕后,从装置A的试管中提取得到纯溴苯,请从下列操作中选择合理步骤,并给出正确顺序 ______(填标号)。
a.水洗
b.酸洗
c.碱洗
d.蒸馏
e.萃取
f.干燥
(4)实验装置中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 ______、______。
18. 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3−甲基−2−丙基−1−戊烯结构简式为 ______。
(2)美国马丁⋅卡普拉等三位科学家因“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模拟出了1,6−二苯基−1,3,5−己三烯的分子模型,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①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______。
②1m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 ______mlH2发生加成反应
(3)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所示。
该物质中含有的所有官能团名称有 ______。
(4)某烃的结构式用键线式可表示为,若该烃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所得产物(不考虑顺反异构)有 ______种。
(5)写出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9.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如图是甲醇燃料电池工作的示意图。
(1)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
(2)乙装置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曲线②是 ______离子变化,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混合液中c(Fe3+)=______ml⋅L−1。
(3)反应结束(即转移0.4ml电子)后,要使乙装置中金属阳离子恰好完全沉淀,需要 ______mL4.0ml⋅L−1NaOH溶液。
20. 还原法处理氮的氧化物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1)汽车尾气中C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4CO(g)+2NO2(g)⇌4CO2(g)+N2(g)ΔH=−1200kJ⋅ml−1。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2mlCO和一定量的NO2,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填标号)。
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B.v正(NO2)=2v逆(N2)
C.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②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______,从11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容积变为1L,则n(NO2)的变化曲线可能为图中的 ______(填字母)。
③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2)碳单质可应用于脱硝。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炭(足量)和2.0mlNO,模拟发生脱硝反应:C(s)+2NO(g)⇌N2(g)+CO2(g),测得不同温度下,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T1温度时,若起始向容器中充入N2(g)和CO2(g)各1ml,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②T1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______。
③T1温度下,向平衡后的容器内再加入2mlN2和2mlNO,则平衡 _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移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丙烯为CH3CH=CH2,双键上1个C连接2个H,不存在顺反异构,故A错误;
B.1−丁烯为CH3CH2CH=CH2,双键上1个C连接2个H,不存在顺反异构,故B错误;
C.2−丁烯为CH3CH=CHCH3,碳碳双键的C上均连接不同基团,存在顺反异构,故C正确;
D.乙烯为CH2=CH2,双键上的C均连接2个H,不存在顺反异构,故D错误;
故选:C。
烯烃中碳碳双键的C上均连接不同基团时,存在顺反异构,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顺反异构,为基础性习题,把握烯烃的结构、双键碳上连接的基团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烯烃的结构,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D
【解析】解:A.C3H8和C5H12都是饱和链烃,二者结构相似,分子间相差2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
B.C3H8失去1个H得到的丙基有两种结构:正丙基、异丙基,故B正确;
C.C5H12为新戊烷时,其分子中只有1种H,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故C正确;
D.等质量的C3H8与C5H12分别完全燃烧,耗氧量取决于氢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大小,C3H8消耗的O2多,故D错误;
故选:D。
A.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之间互为同系物;
B.C2H6分子中只有1种等效H;
C.新戊烷分子中只有1种H原子;
D.烷烃的支链越少,其沸点越高
本题考查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判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原则即可解答,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3.【答案】D
【解析】解:A.水的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将水加热煮沸,促进水的电离,c(OH−)=c(H+),故A错误;
B.将NH4Cl固体溶于水,铵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c(OH−)
故选:D。
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酸、碱或强酸酸式盐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说明溶液呈酸性,为强酸弱碱盐,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硫酸氢钠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导致其溶液相当于强酸溶液。
4.【答案】C
【解析】解:A.4P(红磷)⇌P4(白磷)ΔH=+17kJ⋅ml−1,说明红磷能量低于白磷,则红磷比白磷化学性质稳定,故A错误;
B.红磷能量低于白磷,则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完全燃烧,白磷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
C.4P(红磷)⇌P4(白磷)ΔH=+17kJ⋅ml−1,则当1ml白磷完全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kJ热量,故C正确;
D.4P(红磷)⇌P4(白磷)ΔH=+17kJ⋅ml−1,则当4ml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J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4P(红磷)⇌P4(白磷)ΔH=+17kJ⋅ml−1,说明红磷能量低于白磷,能量越低越稳定,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解题关键,此题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A.的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碳碳双键位于1号和2号碳原子之间,在3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名称为3−甲基−1−丁烯,故A正确;
B.理解为苯环取代了乙烯中的一个H原子,名称为苯乙烯,故B错误;
C.中两个甲基处于苯环的对位,名称为对二甲苯,故C正确;
D.的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在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名称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故选:B。
A.烯烃命名时,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表示出支链和官能团的位置;
B.理解为苯环取代了乙烯中的一个H原子;
C.中两个甲基处于苯环的对位;
D.烷烃命名时,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支链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命名时表示出支链的位置。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应注意烯烃、烷烃与芳香烃的命名方法的区别,当苯环与碳碳双键相遇时,认为苯环为取代基,烯烃基为母体。
6.【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c(NO)越大,即升高温度平衡逆移,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A正确;
B.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所以升温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K1>K2,故B正确;
C.T2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c(NO)高于平衡浓度,故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则一定有υ(正)>υ(逆),故C错误;
D.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2NO(g)⇌CO2(g)+N2(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一个变量,T3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故D正确;
故选:C。
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c(NO)越大,即升高温度平衡逆移;
B.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判断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分析;
C.由图可知,T2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c(CO)高于平衡浓度,故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D.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是一个变量,当变量不变时,则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本题考查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等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识图能力和计算能力,明确化学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注意曲线的各点都处于平衡状态,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A.溴与KI反应生成碘,苯与四氯化碳互溶,不能萃取分离,故A错误;
B.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丙烷,丙烷中易引入氢气,不能除杂,应选溴水、洗气,故B错误;
C.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与硝基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C正确;
D.乙烯、二氧化硫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不能除杂,故D错误;
故选:C。
A.溴与KI反应生成碘,苯与四氯化碳互溶;
B.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丙烷,丙烷中易引入氢气;
C.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与硝基苯分层;
D.乙烯、二氧化硫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HCN能量低于HNC,能量越低越稳定,则HCN比HNC稳定,故A错误;
B.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59.3kJ/ml,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不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ΔH,故C错误;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故D正确;
故选:D。
A.能量越低越稳定;
B.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C.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焓变;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掌握反应能量变化、能量与稳定性为解题关键,此题难度中等。
9.【答案】B
【解析】解:A.溶度积较接近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小的沉淀中满足Qc>Ksp时生成溶解度大的沉淀,如硫酸钡中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生成碳酸钡,故A错误;
B.HgS、CuS均为难溶电解质,则可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故B正确;
C.向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硫酸钡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则c(Ba2+)减小,故C错误;
D.AgCl浊液中加入KBr溶液,若KBr的浓度较大,Qc>Ksp时生成AgBr,不能证明Ksp(AgCl)>Ksp(AgBr),故D错误;
故选:B。
A.溶度积较接近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小的沉淀中满足Qc>Ksp时生成溶解度大的沉淀;
B.HgS、CuS均为难溶电解质;
C.向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硫酸钡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
D.AgCl浊液中加入KBr溶液,若KBr的浓度较大,Qc>Ksp时生成AgBr。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溶度积与溶解度、溶解平衡移动、废水处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解:A.烷烃的通式为CnH2n+2,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14+2n,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逐渐增大,故A错误;
B.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CH2BrCH2Br,故B错误;
C.苯中不含碳碳双键,但1 ml苯恰好与3摩尔氢气完全加成,故C错误;
D.n=7,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支链为2个甲基或1个乙基,符合的有:(CH3)3CCH2CH2CH3、CH3CH2C(CH3)2CH2CH3、CH3CH2CH(CH2CH3)CH2CH3、(CH3)2CHCH2CH(CH3)2、(CH3)2CHCH(CH3)CH2CH3,共5种,故D正确;
故选:D。
A.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逐渐增大;
B.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断裂乙烯分子中的π键;
C.苯中不含碳碳双键;
D.n=7,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支链为2个甲基或1个乙基。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涉及物质性质、同分异构体、分子通式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结构和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A
【解析】解:A.含有甲基等,与氯气在光照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该有机物含有2个苯环,不是苯的同系物,故B错误;
C.存在对称结构,分子中共有5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苯环上3种、甲基是上1种、次甲基上1种,其一氯代物有5种,故C错误;
D.存在结构,具有四面体构型,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共平面,故D错误;
故选:A。
A.属于烃类物质,含有甲基等;
B.苯的同系物含有1个苯环,侧链为烷基;
C.存在对称结构,分子中共有5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
D.存在结构,具有四面体构型。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熟练掌握官能团的结构、性质与转化,根据甲烷的四面体、乙烯与苯的平面形、乙炔直线形理解共面与共线问题,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解:A.GaN电极为负极,水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Cu)移动,故B错误;
C.Cu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O2+8H++8e−=CH4+2H2O,故C正确;
D.相同条件下,电路中通过8ml电子时,生成甲烷1ml,生成氧气2ml,理论上产生的O2和CH4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D正确;
故选:B。
由图可知,Cu电极碳元素价态降低得电子,故Cu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O2+8H++8e−=CH4+2H2O,GaN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据此作答。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题目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3.【答案】B
【解析】解:A.Ca2+、CO32−之间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该溶液呈碱性,K+、AlO2−、CO32−、Na+、OH−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pH=13的溶液呈碱性,Ba2+、OH−、HCO3−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l⋅L−1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ClO−与H+、I−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A.该溶液呈中性,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
B.该溶液呈碱性,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C.该溶液呈碱性,钡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D.该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次氯酸根离子与碘离子、氢离子反应。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题干暗含信息、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离子不能共存的情况,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C
【解析】解:A.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弱离子M+促进水电离,溶液中c(M+)越大,水电离程度越大,从a点到c点过程中,c(M+)逐渐增大,水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所以水电离程度:aB.lgc(M+)c(MOH)=0时,c(M+)=c(MOH),溶液的pH=10,溶液中c(OH−)=Kwc(H+)=10−1410−10ml/L=10−4ml/L,Kb(MOH)=c(M+)c(MOH)×c(OH−)=c(OH−)=10−4ml/L,故B错误;
C.a点c(M+)=c(MOH),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则c(H+)
D.c点溶液为中性,加水稀释时pH不变,则不能由c点向b点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A.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弱离子M+促进水电离,溶液中c(M+)越大,水电离程度越大;
B.lgc(M+)c(MOH)=0时,c(M+)=c(MOH),溶液的pH=10,溶液中c(OH−)=Kwc(H+)=10−1410−10ml/L=10−4ml/L,Kb(MOH)=c(M+)c(MOH)×c(OH−)=c(OH−);
C.a点c(M+)=c(MOH),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则c(H+)
D.cc点溶液为中性,加水稀释时pH不变。。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电离平衡常数、离子浓度的关系、电离程度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
15.【答案】nCH2=CHCH3→一定条件下 加成反应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75%
【解析】解:(1)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丙烯发生聚合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H3→一定条件下,
故答案为:nCH2=CHCH3→一定条件下;
(2)反应①、④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反应②为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CH2OH+O2→△Cu2CH3CH2CHO+2H2O;反应④为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2CH3CH2CH2OH+O2→△Cu2CH3CH2CHO+2H2O;;
(4)反应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管B中在反应前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用于吸收丙酸,溶解乙醇,降低丙酸乙酯的溶解度;欲从试管B中分离出丙酸乙酯,应使用的分离方法是分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5)反应④的方程式为,丙酸完全反应时需要m(CH3CH2OH)=14.8g×4674=9.2g<15.0g,乙醇过量,以丙酸为标准计算理论上生成m(CH3CH2COOCH2CH3)=14.8g×10274=20.4g,丙酸乙酯的产率=实际质量理论质量×100%=×100%=75%,
故答案为:75%。
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丙醇,1−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A为CH3CH2CHO,A被催化氧化生成丙酸,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B为CH3CH2COOCH2CH3;
(5)反应④的方程式为,丙酸完全反应时需要m(CH3CH2OH)=14.8g×4674=9.2g<15.0g,乙醇过量,以丙酸为标准计算理论上生成m(CH3CH2COOCH2CH3)=14.8g×10274=20.4g,丙酸乙酯的产率=实际质量理论质量×100%。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和合成,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的关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③>②>① ClO−+H2O⇌HClO+OH− 碱性 10−9a−0.01
【解析】解:(1)图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酸性HF>H2CO3>HClO>HCO3−,对应盐的水解程度F−
故答案为:③>②>①;
(2)NaClO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次氯酸根离子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H2O⇌HClO+OH−,
故答案为:ClO−+H2O⇌HClO+OH−;
(3)NH4+的水解平衡常数Kh(NH4+)=KwKb=10−141.7×10−5≈5.9×10−10
(4)25℃时,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H+)=c(OH−)+c(Cl−),溶液中存在c(NH4+)=c(Cl−)=0.005ml/L,c(H+)=c(OH−)=10−7ml/L,c(NH3⋅H2O)=(0.5a−0.005)ml/L,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c(NH4+)⋅c(OH−)c(NH3⋅H2O)=0.005×10−70.5a−0.005=10−9a−0.01,
故答案为:10−9a−0.01。
(1)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pH值越小;
(2)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
(3)NH4+的水解平衡常数Kh(NH4+)=KwKb=10−141.7×10−5≈5.9×10−10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弱酸电离平衡常数与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关系、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是解本题关键,(4)题为解答难点,易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导致浓度变化而解答错误,题目难度中等。
17.【答案】+Br2+HBr吸收反应中随HBr气体逸出的Br2和苯蒸气 acafd 原料利用率低 导管插入AgNO3溶液中易产生倒吸
【解析】解:(1)用苯和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得溴苯,反应的方程式为+Br2+HBr,
故答案为:+Br2+HBr;
(2)溴、苯蒸气易溶于四氯化碳,故装置B中CCl4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中随HBr气体逸出的Br2和苯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反应中随HBr气体逸出的Br2和苯蒸气;
(3)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溴苯中混有溴、苯,可水洗除去HBr,再碱洗除去溴,再水洗除去碱,然后干燥后蒸馏分离出溴苯,则正确的顺序为acafd,
故答案为:acafd;
(4)随HBr逸出的溴蒸气和苯蒸气不能回流到反应器中,原料利用率低;由于导管插入AgNO3溶液中而容易产生倒吸,
故答案为:原料利用率低;导管插入AgNO3溶液中易产生倒吸。
(1)用苯和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得溴苯;
(2)溴、苯蒸气易溶于四氯化碳;
(3)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溴苯中混有溴、苯,可水洗除去HBr,再碱洗除去溴,再水洗除去碱,然后干燥后蒸馏分离出溴苯;
(4)随HBr逸出的溴蒸气和苯蒸气不能回流到反应器中,且HBr极易溶于水,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苯的性质、对实验装置的理解与评价,难度中等,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度中等。
18.【答案】 C18H16 9 氯原子、醚键、硝基、羧基 4
【解析】解:(1)3−甲基−2−丙基−1−戊烯中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有5个C,3号C上有甲基、2号C上有丙基,其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2)①该有机物中C、H原子个数分别是18、16,分子式为C18H16,
故答案为:C18H16;
②苯环和氢气以1:3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和氢气以1:1发生加成反应,该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3个碳碳双键,所以1ml该物质最多消耗9ml氢气,
故答案为:9;
(3)该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是氯原子、醚键、硝基、羧基,
故答案为:氯原子、醚键、硝基、羧基;
(4)如图,若该烃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可能是1、2加成(或7、8加成),可能是3,4加成(或5,6加成),可能是1、4加成(或5,8加成),可能是3、6加成,所以所得产物有4种,
故答案为:4;
(5)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甲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3−甲基−2−丙基−1−戊烯中甲基位于3号碳原子上、丙基位于2号碳原子上,碳碳双键位于1、2号碳原子之间;
(2)①该有机物中C、H原子个数分别是18、16;
②苯环和氢气以1:3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和氢气以1:1发生加成反应;
(3)该物质中含有氯原子、醚键、硝基、羧基;
(4)如图,若该烃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可能是1、2加成(或7、8加成),可能是3,4加成(或5,6加成),可能是1、4加成(或5,8加成),可能是3、6加成;
(5)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甲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的关系、有机物命名规则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CH3OH−6e−+8OH−=CO32−+6H2OFe2+ Fe3++e−=Fe2+ 4 350
【解析】解:(1)甲为燃料电池,甲醇通入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故答案为:CH3OH−6e−+8OH−=CO32−+6H2O;
(2)由图可知,随电解进行,溶液中铜离子的量逐渐增加,故曲线③表示铜离子变化,石墨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故溶液中Fe3+的量减小,Fe2+的量增加,故曲线②是Fe3+离子变化,曲线③是Fe2+离子变化,起始时Fe3+的物质的量为0.4ml,浓度为,
故答案为:Fe2+;Fe3++e−=Fe2+;4;
(3)反应结束(即转移0.4ml电子)后,溶液中含有铜离子0.2ml,Fe2+0.5ml,要使乙装置中金属阳离子恰好完全沉淀,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为0.2ml×2+0.5ml×2=1.4ml,需要NaOH溶液体积为1.4ml4ml/L=0.35L=350mL,
故答案为:350。
由图可知,甲为燃料电池,甲醇通入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氧气通入极为正极;乙为电解池,Cu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石墨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据此作答。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题目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和阴阳极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0.【答案】D0.03ml/(L⋅min)d乙 40%0.5625向右移动
【解析】解:(1)①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v正(NO2)=2v逆(N2)=v逆(NO2),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减小,当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当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②0∼10min内,Δn(NO2)=0.6ml−0.3ml=0.3ml,根据方程式,Δn(CO)=2Δn(NO2)=0.6ml,v(CO)=0.6ml2L×10min=0.03ml/(L⋅min);从11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L,压强增大,在这一瞬间NO2的物质的量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2的物质的量减小,则曲线d符合n(NO2)的变化,
故答案为:0.03ml/(L⋅min);d;
③甲.温度升高,正、逆应该均出现突增,故甲错误;
乙.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应该降低,故乙正确;
丙.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应该减小,故丙错误;
故答案为:乙;
(2)①T1时,根据图示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为0.8ml,而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气体总物质的量仍为2ml,则此时NO体积分数为0.8ml2ml×100%=40%,若起始向容器中充入N2(g)和CO2(g)各1ml,平衡等效,则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为40%,
故答案为:40%;
②根据图中数据,列化学平衡三段式,
C(s)+2NO(g)⇌N2(g)+CO2(g)
起始(ml)200
转化(ml)
平衡(ml)
K=c(N2)⋅c(CO2)c2(NO)=0.62×0.62(0.82)2=0.5625,
故答案为:0.5625;
③T1温度下,向平衡后的容器内再加入2mlN2和2mlNO,Qc=c(N2)⋅c(CO2)c2(NO)=2.62×0.62(2.82)2≈0.20
(1)①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直接标志:Ⅰ.v正=v逆(同物质),Ⅱ.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以及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来的标志如压强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等等,以此为判断依据;
②0∼10min内,Δn(NO2)=0.6ml−0.3ml=0.3ml,根据方程式,Δn(CO)=2Δn(NO2)=0.6ml,v=△nV⋅△t;从11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L,压强增大,在这一瞬间NO2的物质的量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③甲.温度升高,正、逆应该均出现突增;
乙.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应该降低;
丙.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应该减小;
(2)①T1时,根据图示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为0.8ml,而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气体总物质的量仍为2ml,则此时NO体积分数为0.8ml2ml×100%=40%,若起始向容器中充入N2(g)和CO2(g)各1ml,平衡等效;
②根据图中数据,列化学平衡三段式,
C(s)+2NO(g)⇌N2(g)+CO2(g)
起始(ml)200
转化(ml)
平衡(ml)
K=c(N2)⋅c(CO2)c2(NO);
③T1温度下,向平衡后的容器内再加入2mlN2和2mlNO,计算此时浓度商,再与K值比较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识图能力和计算能力,根据题目信息结合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三段式等知识解答,此题难度中等。
化学式
HF
HClO
H2CO3
NH3⋅H2O
电离常数
6.8×10−4
4.7×10−8
K1=4.3×10−7、K2=5.6×10−11
Kb=1.7×10−5
安徽省皖中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A)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中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A)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化学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化学图片版含答案,共9页。
2023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化学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化学图片版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