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一物理 同步练习(2019人教A版 必修第一册)
第19课 超重和失重(学生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
展开
这是一份第19课 超重和失重(学生版)-高一物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共14页。
第6课 超重和失重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知道常用的测量重力的方法。2.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含义,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3.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求解超重、失重问题。1、通过体验或者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2、通过在电梯里观察体重计示数或其他方式发现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发生的动力学原因,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3、通过查阅资料、分享和交流,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解释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知识点01 重力的测量法1:利用G = mg法2:利用二力平衡【即学即练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D.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知识点02 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 作用力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 向下.4.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 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技巧点拨1.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1)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物体所受的重力没有变化,只是压力(或拉力)变大或变小了(即“视重”变大或变小了).(2)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而与速度方向无关.(3)物体超重或失重多少由物体的质量m和竖直加速度a共同决定,其大小等于ma.(4)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作用、液柱不再产生压强等.【即学即练2】“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5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空气阻力不计,则人从P点落下到最低点c的过程中( )A.人从a点开始做减速运动,一直处于失重状态B.在ab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超重状态C.在bc段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处于超重状态D.在c点,人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即学即练3】(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 D.t=8.5 s时最小 考法01 通过图像考查超重和失重现象【典例1】如图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传感器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压力,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 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A.1 s时人处在下蹲的最低点B.2 s时人处于下蹲静止状态C.0~4 s内该同学做了2次下蹲-起立的动作D.下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失重状态考法02 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的定量运算【典例2】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 )A.mg B.2mgC.mg D.mg 题组A 基础过关练1.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v增大,FN>mgB.t1~t2 时间内,v减小,FN<mgC.t2~t3 时间内,v增大,FN<mgD.t2~t3时间内,v减小,FN>mg2.2019年11月,在温州翔宇中学举行的浙江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某校高二学生王鑫宇以2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王鑫宇在上升阶段重力变大了B.王鑫宇在空中跨越过程处于失重状态C.王鑫宇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D.王鑫宇在助跑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3.如图所示,小芳在体重计上完成下蹲动作.下列F-t图像能反映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4.判断正误:(1)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的现象。( )(2)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小于mg。( )(3)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重力。( )(5)加速上升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6)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7)根据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 )(8)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完全由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 )5.如图所示为浙江卫视“中国好歌声”娱乐节目所设计的“导师战车”,战车可以在倾斜直轨道上运动。当坐在战车中的导师按下按钮,战车就由静止开始沿长10 m的斜面冲到学员面前,最终刚好停在斜面的末端,此过程约历时4 s。在战车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师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战车所受外力始终不变C.战车在倾斜导轨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根据题中信息可以估算导师运动的平均速度6.如图所示,升降机天花板上用轻弹簧悬挂一物体,升降机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10 cm,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9 cm,则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可能是(g=10 m/s2)( )A.以a=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a=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C.以a=9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D.以a=9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7. 如图所示,将物体A放在容器B中,以某一速度把容器B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容器B的底面始终保持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等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题组B 能力提升练1.(多选)如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与箱顶间有作用力.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2.如图,斜面固定,CD段光滑,DE段粗糙,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 )A.在CD段时,A受三个力作用B.在DE段时,A的加速度一定平行于斜面向上C.在DE段时,A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D.整个下滑过程中,A、B均处于失重状态3.[多选]将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恒定,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过程的v t图像如图所示,g取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重力和阻力之比为5∶1B.小球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2∶3C.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为8 m/sD.小球下落过程中,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处于超重状态4.图甲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中间的·表示人的重心。图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力—时间图像,两图中a~g各点均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图甲中没有画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A.人的重力为1 500 NB.c点位置人处于超重状态C.e点位置人处于失重状态D.d点的加速度小于f点的加速度5.用力传感器悬挂一钩码,一段时间后,钩码在拉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由静止开始运动.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传感器记录的拉力大小变化情况,则( )A.钩码的重力约为4 NB.钩码的重力约为3 NC.A、B、C、D四段图线中,钩码处于超重状态的是A、D,失重状态的是B、CD.A、B、C、D四段图线中,钩码处于超重状态的是A、B,失重状态的是C、D6.如图所示为杂技“顶杆”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 B、(M+m)g-maC、(M+m)g+ma D、(M-m)g题组C 培优拔尖练1.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楔ABC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平行斜面的方向推出,物体m沿斜面向下做减速运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大于(M+m)gB.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小于(M+m)gC.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等于(M+m)gD.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为03.如图所示,在托盘测力计的托盘内固定一个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现将一个重4N的物体放在斜面上,让它自由滑下,那么测力计因4N物体的存在,而增加的读数是( )A.4N B.2N C.0N D.3N4.如图所示,滑轮质量不计,如果m1=m2+m3, 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T。若把m2从右边移到左边的m1上,弹簧秤的读数T将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知识点01 重力的测量【即学即练1】解析:选C 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B错误;赤道上重力加速度最小,因此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C正确;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D错误。知识点02 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4.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即学即练2】答案 C解析 在Pa段绳还没有被拉长,人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ab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受到的合力向下,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在bc段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受到的合力向上,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A、B错误,C正确;在c点,绳的形变量最大,绳的拉力最大,人受到的合力向上,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D错误.【即学即练3】答案 AD解析 人乘电梯向上运动,规定向上为正方向,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则有F-mg=ma,即F=mg+m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等于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大小,将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包含正负号)代入上式,可得选项A、D正确,B、C错误. 考法01 通过图像考查超重和失重现象【典例1】答案 B解析 人在下蹲的过程中,先加速向下运动,此时加速度方向向下,故人处于失重状态,最后人静止,故后半段是人减速向下的过程,此时加速度方向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故下蹲过程中人先失重后超重,选项D错误;在1 s时人向下的加速度最大,故此时人并没有静止,它不是下蹲的最低点,选项A错误;2 s时人已经历了失重和超重两个过程,故此时处于下蹲静止状态,选项B正确;该同学在前2 s时是下蹲过程,后2 s是起立的过程,所以共做了1次下蹲-起立的动作,选项C错误.考法02 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的定量运算【典例2】答案 C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a,解得电梯底部对人的支持力大小为FN=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FN′=mg,选项C正确. 题组A 基础过关练1.答案 D解析 根据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t1时间内v增大,t2~t3时间内v减小,t1~t2时间内v不变,故B、C错误;0~t1时间内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则FN<mg,故A错误;t2~t3时间内,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则FN>mg,故D正确.2.答案 B解析 王鑫宇在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处于失重状态,且重力大小不变,所以B正确,A错误;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他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C、D错误.3.答案 C解析 体重计的读数为小芳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下蹲过程小芳的速度从0开始最后又回到0,因此小芳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即先失重后超重,所以支持力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因此选C.4.判断正误:(1)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的现象。(×)(2)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小于mg。(×)(3)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4)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重力。(×)(5)加速上升的物体处于超重状态。(√)(6)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7)根据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8)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完全由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5.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导师战车”沿斜面的方向先加速后减速,加速过程中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战车处于失重状态,战车减速向下运动时又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战车所受外力先沿斜面向下,后又沿斜面向上,B、C错误;由=可得战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5 m/s,所以选项D正确。6.解析 根据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9 cm,小于静止时弹簧伸长量10 cm,可知升降机的加速度向下,则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以a=1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也可能是以a=1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故B正确.答案 B7. 答案 A解析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B的加速度都为重力加速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对B的压力为0.故A正确.题组B 能力提升练1.答案 BD解析 木箱静止时物块对箱顶有压力,则物块受到箱顶向下的压力,当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时,物块受到的合力向上,所以系统应该有向上的加速度,超重,木箱可能是向上加速,也可能是向下减速,所以B、D正确.2.解析:选C 设斜面倾角为θ,在CD段,整体的加速度a==gsin θ,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gsin θ+fA=mAa,解得:fA=0,则A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故A错误。在DE段,A、B系统可能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还可能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既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故B错误。设DE段物体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DE段,整体的加速度:a==gsin θ-μgcos θ,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gsin θ+fA=mAa,解得:fA=-μmAg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上,若匀速运动,A受到静摩擦力也是沿斜面向上,如果系统沿斜面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B系统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则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以上分析可知,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故C正确。在CD段A、B加速下滑,系统处于失重状态,在DE段系统可能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A、B处于超重状态,故D错误。3.解析:选AC 上升过程中mg+Ff=ma1,由题图可知a1=12 m/s2,解得Ff=2 N,小球所受重力和阻力之比为5∶1,选项A正确;下落过程中mg-Ff=ma2,可得a2=8 m/s2,根据h=at2可得== ,选项B错误;根据v=a2t2,t2= s,可得v=8 m/s,选项C正确;小球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小球处于失重状态,选项D错误。4.解析:选B 分析图像可知:a点,人处于静止状态,重力等于支持力,所以G=500 N,A错误。c点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其重力,处于超重状态,B正确。e点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其重力,处于超重状态,C错误。在f点,人只受重力,加速度g=10 m/s2;在d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a,得a=20 m/s2,d点的加速度大于f点的加速度,D错误。5.答案 AC解析 求解本题的关键是对图象及超重、失重概念的准确理解.由于初始状态物体静止,所以钩码的重力等于拉力,从图上可读出拉力约为4 N,故A正确,B错误;据“超重时拉力大于重力、失重时拉力小于重力”可知,C正确,D错误.6.答案:B 题组C 培优拔尖练1.答案 D解析 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错误;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正确.2.答案 A解析 由于物体m沿斜面向下做减速运动,则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上,则其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有分量,故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可确定A正确,B、C错误;同理可知,加速度沿水平方向的分量向右,说明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D错误.3.答案:D 4.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