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2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2第1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2第2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2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2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2,共15页。
    【优选】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1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由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只有约75%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A.400a×0.75m B.0.75a×400m C.a×300m D.300am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时刻甲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B.时刻乙种群的数量多于甲种群的数量C.若乙代表某害虫种群,对其防治应在时刻进行D.乙种群的增长符合“S”形曲线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A.1和2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2可以表示“J”形增长曲线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D.1可表示一定体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完整变化4.下列对图中“种群生长”坐标曲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阴影部分是造成曲线I与曲线II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B.若曲线II表示青霉菌种群生长的曲线,那么提取青霉素最佳时间是在bc段C.某物种进入某地区后,短时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特点可能与曲线I一致D.我国人口的基数比较大,所以我国目前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处于bc段5.下图表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    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J”型增长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6.下图是某养殖鱼类种群的有关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所示的曲线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在a.c.e点时,种群数量都为K/2C.种群在a点和f点时的增长率与c点对应D.在b.d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7.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__尾A. 4000 B. 3200 C. 1600 D. 8008.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应使渔业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左右B.种群呈“J”形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乙图表示C.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K值D.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形增长9.下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的值后,种群增长率最大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D.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10.如图为“J”型和“S”型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呈“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B.种群呈“S”型增长的原因是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有限等C.“J”型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11.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猕猴,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下图曲线表示岛上猕猴增长的情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在m年内,猕猴种群增长类似“J”形曲线B.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C.当猕猴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环境能维持的最大值D.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群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12.某密闭容器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1以前酵母菌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 若减少初始酵母菌数量,则T2右移C. 可用血细胞计数板来精确统计酵母菌的数量D. T2→T3酵母菌的种间竞争逐渐加剧,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有害废物不断积累13.图1.图2为某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图1中的曲线I变为II,可能是新天敌出现的结果B.若食物充裕,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能为图1中的曲线IC.防治害虫时,在图2中a点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D.渔业生产中,在图2中b点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14. 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aJ形曲线,bS形曲线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5.图甲和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种群密度保持在图甲的E点C.图乙中在F点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D.图乙中G点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16.研究植物种群一般需要硏究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型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B.我国禁止孕妇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主要是为了控制CC.D属于增长型的种群出生率一定非常高D.自然条件下的植物种群一般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17.关于如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ac段种群增长率不断升高.ce段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可使e点上移,以此达到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目的D.图中c点增长速率最大,不同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一定不同18.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叙述,正确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甲曲线的K值最大且按一定倍数增长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构建数学模型.种群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和构建模型的方法。常见的模型有:数学表达式.曲线.表格等。解答: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一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75%×400,则两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75%×400×75%×400=a×(75%×400)2,三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75%×400×75%×400×75%×400=a×(75%×400)3,以此类推,m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75%×400)m=a×300m,ABD错误,C正确。故选C。2.【答案】D【解析】S型曲线(1)条件:自然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条件有限。(2)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3)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时达到最大。解答:A.t2时刻,甲种群的增长速率最高,但种群数量未达到最大值,A错误;B.t3时刻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甲种群增长速率,但是因为不确定两种群的初始数量,所以不能说明此时乙种群的数量多于甲种群的数量,B错误;C.若乙代表某害虫种群,对其防治应在t4之前进行,C错误;D.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为0,其增长符合“S”形曲线,D正确。故选D。3.【答案】B【解析】4.【答案】D【解析】种群的数量变化主要有“J”型和“S”型两种曲线,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解答:A.环境阻力(即图中阴影部分)的存在是使种群呈现“S”型增长的主要原因,A正确;B.青霉素是青霉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在青霉菌的种群数量达到稳定后提取青霉素最佳,即bc段,B正确;C.某物种进入某地区后,由于食物.空间等充裕,短时间内可能会呈现“J”型增长,C正确;D.我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人口数量仍呈现增加的趋势,D错误。故选D。5.【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此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率”,其种群为S型增长,t2时刻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3时刻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t4时刻种群数量达到最多,即K值。解答:A.t3时种群增长率下降,但是种群数量仍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B.t4时刻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非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B错误;C.此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其种群为S型增长,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C错误;D.t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其种群数量为K/2,所以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D正确。故选D。6.【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1.2.3都可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呈现S型;即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图1中的a点.图2中的c点.图3中的e点为K/2值,种群增长率最大;图1中的b点.图2中的d点和图3中的f点为K值。解答:A.图1.2.3中,种群都呈“S”形增长,图中曲线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A正确;BC.在a.c.e点时,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此时的种群数量为K/2,在f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K值,增长率为零,B正确.C错误;D.在b.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所以在b.d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D正确。故选C。7.【答案】B【解析】已知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种群个体数=第一次捕捉并被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200×160÷10=3200尾。8.【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和乙图均为“S”型增长曲线,C和F点种群数量为K/2,D和G点种群数量为K。解答:A.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左右,以确保有最大增长速率,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A正确;
    B.种群呈“J”形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所以不能用乙图表示,B正确;
    C.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K值,C正确;
    D.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但AC段已有少量个体被环境淘汰,所以不能看成是“J”形增长,D错误。
    故选D。9.【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解答: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的值后,即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A错误;B.对于“S”形增长曲线而言,自始至终都有环境阻力存在,而不是在d点之后才出现环境阻力,B错误;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C正确;D.cd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多,所以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错误。故选C。10.【答案】A【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解答:A.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随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种内竞争越来越激烈,环境阻力不断增大,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时,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定水平,A错误;B.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的有限等使种群呈“S”型增长,B正确;C.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种群数量不断增大,无环境阻力,无K值,C正确;D.在自然界中,食物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群一般呈“S”型增长,D正确。故选A。11.【答案】B【解析】分析图形,农户迁入南海某岛m年内,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人口增长呈“J”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慢,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由O点降至P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环境条件恶化,资源条件短缺造成的,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答:A.猕猴迁入南海某岛m年内,由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猕猴种群增长呈“J”形曲线,A正确;B.猕猴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题干没有体现岛上淡水资源缺乏),猕猴为争夺生活资源加剧了种内竞争,种群数量减少,B错误;C.随环境阻力增加,曲线在n线附近上下波动,n线是该岛环境容纳量,C正确;D.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猕猴数量相对稳定,说明该岛上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故选B。12.【答案】B【解析】A.T1以前,由于环境资源充足,酵母菌数量增长较快,但不是呈“J”型曲线增长,A错误;B.若减少初始酵母菌数量,则达到最大值时的时间延迟,T2右移,B正确;C.可用血细胞计数板来粗略估算调查酵母菌的数量,不能精确统计,C错误;D.T2→T3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其种内竞争逐渐加剧,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有害废物不断积累,D错误。故选B。13.【答案】D【解析】14.【答案】D【解析】J型曲线与S型曲线间差值表示环境阻力,即被淘汰的个体数,①正确;②a种群数量无限增加,表示“J”型曲线,b曲线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示“S”型曲线,②正确;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③正确;④K值表示该环境下对于该种生物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当环境条件改变时K值会发生波动,④正确。故选D。15.【答案】D【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种群密度决定种群数量,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主要由S型增长曲线和J型增长曲线。解答:A.图甲中曲线a代表出生率,曲线b代表死亡率,A错误;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K/2,图甲中的E点对应K值,B错误;C.图乙中的F点对应K/2,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C错误;D.图乙中的G点对应图甲中的E点,均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D。16.【答案】C【解析】图中A可使种群密度增加,可表示出生率,B可使种群密度减少,可表示死亡率,A正确C为性别比例,我国禁止孕妇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主要是为了控制正常的性别比例,B正确D是年龄组成,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即为增长型,但此时出生率不一定非常高,C错误植物种群只能靠人工进行迁入和迁出,自然条件下的植物种群一般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17.【答案】C【解析】18.【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形曲线,乙代表“S”形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解答: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B.图中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但环境阻力大于b,B错误;C.甲曲线表示“J”形曲线,无K值,C错误;D.尽管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是环境不同,环境容纳量不同,D错误。故选A。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