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3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3第1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3第2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3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3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3,共15页。
    【精选】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2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1.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某地一个岛屿。1937年—1942年,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右图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该地环颈雉种群密度B.该时间段环颈雉没有因病死亡个体C.该岛屿上没有生物与环颈雉竞争D.该时间段环颈雉的食物比较充足2.岛屿由于与大陆隔离是研究生态学问题的天然实验室。麦克阿瑟平衡说认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平衡说可用下图进行简要说明,以迁入率曲线为例,当岛上没有留居种时,任何迁入个体都是新的,因而迁入率高;岛屿的大小及距离大陆的远近也会对迁入率有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解可用来表示岛屿上的物种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B.实线与虚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留居种数,均代表不同岛屿上平衡时的物种数C.由图推知,隔离程度越高,物种迁入率越低,物种丰富度越低D.由图推知,设置自然保护区时,面积越小越好3.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与b点相比,e点的环境容纳量较小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比率可防止c点出现     D.该种群的数量增长不受稳定平衡密度的限制4.由于远洋捕获技术的限制,近海海域过度捕捞,多种鱼类的捕获量日益降低,近海渔业面临危机。若要研究某种海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下列最不急于获得的该种海鱼的生物学数据是(    A.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 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C.出生率和死亡率 D.捕获量和捕获率5.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B.“J”型曲线的K值比“S”型曲线的K值大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会降低该种生物的K值D.种内斗争会降低生物的K值6.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符合曲线①种群数量变化需满足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B.曲线②在 b 点之前种群密度增加,环境资源较充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加C.曲线②在 b 点之后种群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开始下降D.适当增加 a 值,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使 K 值变大7.下列有关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几乎相同B.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不能一直呈“J”型曲线增长D.不同种群都呈“S”型曲线增长将导致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变大8.为研究某种单细胞藻类的增长规律,在一定的实验室条件下对其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藻类数量将长期维持约2.0×106B.约在培养的第7天该藻的增长速率最快C.在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方式与图示曲线相近D.该实验条件下的培养液体积可能是不变的9.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混合培养的过程中,种间竞争程度持续加强C.单独培养条件下,乙藻数量约为个时种群增长最快D.混合培养时,种内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10.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11.种群部分特征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a为迁入率,d为迁出率B.b为年龄组成,c为性别比例C.数量达到K值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除图中所示特征,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12.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防治,防治成本最低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若乙表示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可能是在取样时没有震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致D.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13.赤眼蜂可将卵产在多种鳞翅目害虫卵内进行寄生。某地引进赤眼蜂进行玉米螟防治,并通过调查赤眼蜂卵的数量推测其种群数量变动。下表中的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λ10.511.521.51A.该赤眼蜂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B.第2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第3年,该种群的数量多于第2年D.3年后,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14.下表显示的是我国沿海某地区某种鸟类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第14年时,该鸟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这14年间,该鸟类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第8年时的种群数量接近鸟类的环境容纳量D.可通过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预测种群发展方向15.下图所示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曲线Ⅰ.Ⅱ.Ⅲ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Ⅳ处于理想状态下。不考虑自然灾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 a 点引入新物种可能导致鳄鱼的种群数量由 K 变为 K1B.若在b 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很可能在 K1上下波动C.出现曲线Ⅲ的变化趋势,源于在 b 点处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D.曲线Ⅳ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种群密度大小制约16.下列关于种群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是种群数量特征之一,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C.一片草地上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属于一个种群D.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17.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的年龄组成类型是稳定型B.图甲的年龄组成类型是衰退型C.图乙t1时期可能属于图甲的年龄组成类型D.图乙t1~t2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18.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某种群迁入大量同种个体可使该种群K值提高B.在b点,曲线Y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可用图中“曲线X”表示,没有K值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该段时间环颈雉种群在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没有敌害等理想环境下,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解答:A.环颈雉活动能力强,调查环颈雉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图示五年期间种群数量增长呈现“Z”字形变化可能是环颈雉因病死亡个体较高所致,B错误;C.岛屿上应该存在吃植物的生物,与环颈雉竞争,只是环颈雉的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且缺乏天敌而出现“J”型增长,C错误;D.在这五年期间,环颈雉适应当地环境且缺乏天敌.食物充足,使颈雉种群数量按“J”型的增长方式增加,D正确。故选D。2.【答案】C【解析】3.【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0﹣b段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在0﹣a种群的增长率增加,a﹣b段种群增长率减小为0,b﹣c段受到环境的影响,K值改变,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解答:A.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0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正确;B.与b点相比,e点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较小,B正确;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正确;D.该种群的数量增长受稳定平衡密度的限制,D错误。故选D。4.【答案】B【解析】5.【答案】C【解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解答: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为“J”型增长,不存在环境容纳量,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B.“J”型曲线没有K值,B错误;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该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差,K值随之降低,C正确;D.种内斗争是种群的内部变化,不是种群环境的改变,故不会影响K值变化,D错误。故选C。6.【答案】D【解析】图中①是J型曲线,②是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产生条件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敌害.疾病①食物.空间有限;②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特点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环境容纳量(K值)无K值有K值曲线形成的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先增加后减少解答:A.曲线①是J型增长曲线,是种群在理想条件下(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的增长曲线,A正确;BC.曲线②是S型增长曲线,b点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在达到b点(K/2)之前,环境资源较充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加,b 点之后种群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开始下降,BC正确;D.a表示初始的种群数量,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本身能够容纳的种群个体的数量,不会因为a点改变而改变,D错误。故选D。7.【答案】D【解析】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而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气候.食物.被捕食等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人类活动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解答: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但两者不一定为0,A正确;B.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B正确;C.因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条件的限制,种群不能一直呈“J”型曲线增长,C正确;D.不同种群呈“S”型增长,改变的是各种群的数量,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一般不变,D错误。故选D。8.【答案】A【解析】S型曲线(1)条件:自然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条件有限(2)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3)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时达到最大。解答:A.由图可知,藻类数量的K值是2.0×106个,此时藻类数量不再增长,可能是培养液体积有限,但藻类还会消耗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当营养物质消耗殆尽的时侯,藻类数量会开始下降,所以到达K值后,藻类数量短期内会维持2.0×106个,长此以往,藻类数量会下降,A错误;B.培养第七天的时候,种群数量是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B正确;C.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条件是有限的,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此时曲线相当于S型曲线,与图示曲线接近,C正确;D.由图可知,藻类种群数量达到2.0×106个时便不再增长,可能由于资源.空间有限,这时候藻类数量已经达到K值,由于培养液的体积不变,藻类数量便不能再增长,D正确。故选A。9.【答案】D【解析】题图分析:单独培养甲.乙两种藻类时,甲.乙两种藻类的数量都呈“S”型曲线增长,但将两者混合培养时,甲依然呈“S”型曲线增长,但乙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说明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解答:A.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B.混合培养的过程中,乙藻的数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显然在竞争的过程中甲藻占优势,因为乙藻的数量持续减少,因此种间竞争程度持续减弱,B错误;C.结合图示可看出,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在K/2时(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C错误;D.混合培养时,营养物质减少.种内竞争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D。10.【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解答: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对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A错误;B.bc段兔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故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正确;C.cd段兔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食物和空间资源等有限,故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C正确;D.de段兔群数量达到K值而且基本不变,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0,D正确。故选A。11.【答案】B【解析】种群特征包括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取决于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解答:A.a可以提高种群数量,d减少种群数量,所以a是迁入率,d为迁出率,A正确;B.b只影响出生率,而c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b是性别比例,c是年龄组成,B错误;C.数量达到K值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断增加,C正确;D.图中所示为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D正确。故选B。 12.【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解答:A.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c点前(潜伏期)防治,防治成本最低,A错误;B.由图中可看出,环境阻力出现在b点之后,c点的环境阻力并不是最小,B错误;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可能是在取样时没有震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致,C正确;D.种群数量达 K 值以后,由于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可发生变化,发生进化,D错误。故选C。13.【答案】D【解析】14.【答案】B【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种鸟类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又减小,说明该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解答:A.第14年时,该鸟类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03,说明种群数量还会增加,则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这14年间,该鸟类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又减小,则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B正确;C.第8年时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说明种群数量接近鸟类的环境容纳量的1/2,C错误;D.不能通过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预测种群发展方向,D错误。故选B。15.【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Ⅰ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曲线Ⅱ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Ⅲ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解答:A.在a点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如果该新物种能为该鳄鱼种群提供食物,那么K值可能增加,即鳄鱼的种群数量由 K 变为 K1,A正确;B.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即处于自然条件下,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B正确;C.曲线Ⅲ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仅仅在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种群数量还会上升,C错误;D.据题干信息可知:曲线Ⅳ处于理想状态下,该状态下没有天敌,食物和资源充足,故曲线Ⅳ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种群密度大小制约,D正确。故选C。16.【答案】C【解析】17.【答案】C【解析】18.【答案】A【解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