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3分)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
    B.人步行速度约1m/s
    C.中学生正常走一步约为0.5m
    D.中学生脉搏1秒钟正常搏动约12次
    2.(3分)我国内地某摇滚乐队在摇滚乐中加入了很多中国民间特色。特别是乐器中加入了“唢呐”这个民乐之王,如图所示,让人耳目一新,以下关于唢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唢呐发出的声音是铜管振动产生的
    B.演员不断变换手指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唢呐声音的响度
    C.任何情况下唢呐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
    D.演奏唢呐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3.(3分)疫情期间医生需要全身防护,医生之间“闻其声而知其人”的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4.(3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安装了HUD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能看到汽车仪表的像,如图所示,这个像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5.(3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荷盖高低绿影凉,露珠忽自泻秋光。”中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群。”中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6.(3分)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45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38cm
    7.(3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防疫登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头和老花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发散作用
    B.当摄像头远离二维码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C.扫描时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8.(3分)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3分)如图所示,图中对应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甲图: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对光的反射来集热的
    B.乙图: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丙图: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丁图:彩色电视的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10.(3分)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比木头重”这句话是指拿起铁块一定比拿起木块费力
    B.根据公式ρ=可知,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C.被踩瘪但没破的乒乓球,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多选)11.(4分)小美同学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吸收热量
    (多选)12.(4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50°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P将向右移动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P的位置不变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P将向左移动
    (多选)13.(4分)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分别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20g
    B.体积为50cm3时该液体质量为50g
    C.该液体密度为1.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cm3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4.(2分)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的,若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15.(2分)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弹琵琶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诗人听到的琵琶声是    产生的。
    16.(2分)如图所示是一只体温计,其读数为    ℃,它是利用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

    17.(2分)雨后夜晚,道路湿滑,月光照到地面上发生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我们看到的    处是水面(选填“亮”或“暗”)。
    18.(2分)某湖泊深度为20m,一架无人机悬停在距湖面200m的高空中,它在湖中的像到湖面的距离为    m;若无人机竖直下降,它在水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成的像是虚像。
    四、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9.(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0.(2分)如图所示,完成对应的入射光线或出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1.(5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物质受热均匀,而且物质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22.(5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测量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把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能成倒立、   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保持蜡烛和透镜不动,只需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4)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看到的像会如何变化?   (选填“A”、“B”或“C”)
    A.像部分消失
    B.像完整亮度不变
    C.像完整亮度变暗
    (5)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小明取了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    (选填“左”或“右”)移。
    23.(5分)在测量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    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g;由图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则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六、计算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9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24.(7分)从海面利用声呐向海底发射声波,经6s后听到回声。求海水的深度。(已知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
    25.(10分)2022年8月4日,中国解放军在我国台岛周边海域举行大规模的围岛军演。如图所示,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火箭弹发射点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6.(12分)一个质量为200g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200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该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2)瓶子的容积;
    (3)该瓶子装满酱油时总质量。(酱油的密度ρ酱油=1.15×103kg/m3)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3分)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
    B.人步行速度约1m/s
    C.中学生正常走一步约为0.5m
    D.中学生脉搏1秒钟正常搏动约12次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故A正确;
    B、人步行速度约1m/s,故B正确;
    C、中学生正常走一步约为0.5m,故C正确;
    D、正常人的脉搏跳动每分钟约75次,跳动1次接近1s,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有的需要生活经验、有的需要换算单位、有的需要简单计算,最后判断哪个选项符合实际。
    2.(3分)我国内地某摇滚乐队在摇滚乐中加入了很多中国民间特色。特别是乐器中加入了“唢呐”这个民乐之王,如图所示,让人耳目一新,以下关于唢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唢呐发出的声音是铜管振动产生的
    B.演员不断变换手指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唢呐声音的响度
    C.任何情况下唢呐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
    D.演奏唢呐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3)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1)唢呐发出的声音是铜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2)演员不断变换手指的位置,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3)唢呐吹奏时发出的声音,若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就是噪音,故C错误;
    (4)演奏唢呐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辨析,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3.(3分)疫情期间医生需要全身防护,医生之间“闻其声而知其人”的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或辨别物体。
    【解答】解: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可以用于区分或辨别物体;医生之间“闻其声而知其人”的依据就是音色,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与音调、响度的区别,属于基础知识。
    4.(3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安装了HUD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能看到汽车仪表的像,如图所示,这个像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5.(3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荷盖高低绿影凉,露珠忽自泻秋光。”中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群。”中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解:A.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3分)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45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38cm
    【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去掉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45cm记录的数与其他三次差别太大,故2.45cm记录错误,故应去掉;
    物体的长度为L=≈2.36cm。
    故选:A。
    【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7.(3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防疫登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头和老花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发散作用
    B.当摄像头远离二维码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C.扫描时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手机摄像头是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
    【解答】解:
    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老花眼镜的镜片也是凸透镜,它们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CD、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扫描时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则当摄像头远离二维码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
    8.(3分)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分析】解答图象问题首先要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图象特点进行判断。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解答】解:由v=可知,v一定时,s和t成正比,v不随s和t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s﹣t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v﹣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①④能反映匀速直线规律,②③不能反映匀速直线规律。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抓住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图象和速度图象的特征进行选择,不能漏解。
    9.(3分)如图所示,图中对应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甲图: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对光的反射来集热的
    B.乙图: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丙图: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丁图:彩色电视的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分析】根据对凹面镜的特点、光的色散的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光的三原色等的了解可对选项中的表述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解:A、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对光的反射来集热的,故A正确;
    B、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B正确;
    C、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故C正确;
    D、彩色电视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多个光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属基础题,难度不大。
    10.(3分)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比木头重”这句话是指拿起铁块一定比拿起木块费力
    B.根据公式ρ=可知,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C.被踩瘪但没破的乒乓球,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分析】①铁比木头重是指: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重,也就是说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大;
    ②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③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解答】解:A、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故A不正确;
    B、同种物质,密度一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成正比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不正确;
    C、一个乒乓球被踩瘪但没有破,对于球内的气体,物质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变;乒乓球内的气体体积会减小;由公式ρ=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会变大。故C正确;
    D、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质量变小,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都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和密度的应用,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深刻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是答题关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多选)11.(4分)小美同学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吸收热量
    【分析】(1)由图像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2)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解答】解:A.图像中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而BC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故A错误;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B错误;
    C.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冰是晶体,其液态是水,水的凝固点是0℃,故C正确;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D。
    【点评】该题把晶体的熔化和沸腾图像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很全面。
    (多选)12.(4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50°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P将向右移动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P的位置不变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P将向左移动
    【分析】(1)根据法线与界面垂直,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求出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小;
    (2)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可以通过作图利用光的反射分析光点S′的位置变化。
    【解答】解:
    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知,入射角大小等于90°﹣50°=40°,故A错误;
    B.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S'将向右移动,故B正确;

    C.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S'将向左移动,故C错误;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根据下图所示,光点S′将向左移动,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其中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图象答题是解本题的一个技巧。
    (多选)13.(4分)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分别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20g
    B.体积为50cm3时该液体质量为50g
    C.该液体密度为1.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cm3
    【分析】(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
    (2)当液体的体积V3=50cm3,利用m=ρV求液体质量。
    【解答】解:(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50g,
    由ρ=可得:
    ρ×20cm3+m杯=5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40g,
    可得:ρ×80cm3+m杯=140g,﹣﹣﹣﹣﹣﹣﹣﹣②
    ②﹣①得液体的密度:
    ρ=1.5g/cm3,故C正确、D错误;
    将ρ=1.5g/cm3代入①得:
    1.5g/cm3×20cm3+m杯=50g
    m杯=20g,故A正确;
    (2)当液体的体积V3=50cm3,液体的质量:m3=ρV3=1.5g/cm3×50cm3=75g,故B错。
    故选:AC。
    【点评】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4.(2分)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静止 的,若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  运动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由题意知,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位置没有改变,的以是静止的,若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5.(2分)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弹琵琶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  音调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诗人听到的琵琶声是  振动 产生的。
    【分析】(1)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改变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音调。
    诗人听到的琵琶声是弦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音调;振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的产生、音调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16.(2分)如图所示是一只体温计,其读数为  37.8 ℃,它是利用液体的  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

    【分析】体温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解答】解: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8℃;
    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故答案为:37.8;热胀冷缩。
    【点评】温度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7.(2分)雨后夜晚,道路湿滑,月光照到地面上发生  漫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我们看到的  暗 处是水面(选填“亮”或“暗”)。
    【分析】人看到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能进入人的眼睛。
    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雨后夜晚,道路湿滑,月光照到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发生漫反射,而照到平静的水面时,发生镜面反射;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由于水面反射的光不能射入人的眼睛,因此,我们看到的暗处是水面。
    故答案为:漫;暗。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理解,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同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
    18.(2分)某湖泊深度为20m,一架无人机悬停在距湖面200m的高空中,它在湖中的像到湖面的距离为  200 m;若无人机竖直下降,它在水中的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成的像是虚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无人机距离湖面200m,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可知,无人机的像距离湖面200m;
    无人机在湖面成像大小跟无人机的大小有关,跟无人机到湖面的距离没有关系。所以当它竖直下降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200;不变。
    【点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距离平面镜的距离远近等都没有关系。
    四、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9.(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分析】光在水面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等于90°﹣40°=50°,所以反射角也为50°,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空气中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再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角和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
    20.(2分)如图所示,完成对应的入射光线或出射光线。

    【分析】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完成光路如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1.(5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秒表 。
    (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物质受热均匀,而且物质温度上升速度较  慢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分析】(1)该实验过程中要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据此分析需要的测量工具;
    (2)水浴加热法是指将物质完全浸没在水中进行加热,其好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可以减慢温度上升的速度,更容易观察实验现象;
    (3)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要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因此还需要秒表;
    (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水浴加热法),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使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
    (3)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4)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保持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秒表;(2)慢;(3)晶体;保持不变;(4)不会。
    【点评】此题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考查了水浴法对加热固体的好处,同时考查了分析图象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2.(5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测量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1.0 cm;
    (2)如图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把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能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保持蜡烛和透镜不动,只需将光屏向  上 (选填“上”或“下”)调整;
    (4)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看到的像会如何变化? C (选填“A”、“B”或“C”)
    A.像部分消失
    B.像完整亮度不变
    C.像完整亮度变暗
    (5)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小明取了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  左 (选填“左”或“右”)移。
    【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定义进行回答;
    (2)根据图示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回答;
    (3)根据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进行判断;
    (4)当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由于通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会比原来变暗,但仍成完整的像;
    (5)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f=41.0cm﹣30.0cm=11.0cm;
    (2)由图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线处,则物距为:u=50.0cm﹣15.0cm=35.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向上移动,根据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只需将光屏向上调整;
    (4)当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由于通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会比原来变暗,但仍成完整的像,故选C;
    (5)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则此时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1.0;(2)缩小;(3)上;(4)C;(5)左。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成像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23.(5分)在测量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  零刻线 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端移动。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72.4 g;由图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  20 cm3,则金属块的密度是  3.62×103 kg/m3。

    【分析】(1)天平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
    (2)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最凹处相平;
    已知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其密度。
    【解答】解:(1)由图甲知,指针偏左,则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
    (2)由乙图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m=50g+20g+2.4g=72.4g;
    由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放入金属块前水的体积为20mL,放入金属块后体总积为40mL,
    金属块的体积为V=40mL﹣20mL=20mL=20cm3,
    金属块的密度为:ρ===3.62g/cm3=3.62×103kg/m3。
    故答案为:(1)零刻线;右(2)72.4;20;3.62×103。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以及密度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题。但学生容易出错。
    六、计算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9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24.(7分)从海面利用声呐向海底发射声波,经6s后听到回声。求海水的深度。(已知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
    【分析】知道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解答】解: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6s=3s,
    由v=可知,海水的深度:s=vt=1530m/s×3s=4590m。
    答:海水的深度为459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是求出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25.(10分)2022年8月4日,中国解放军在我国台岛周边海域举行大规模的围岛军演。如图所示,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火箭弹发射点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1)火箭弹发射点到目标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距离;
    (2)知道火箭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经过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1)火箭弹发射点到目标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v声t声=340m/s×7.2s=2448m;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弹===1020m/s。
    答:(1)火箭弹发射点距离目标2448m;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20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速度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6.(12分)一个质量为200g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200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该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2)瓶子的容积;
    (3)该瓶子装满酱油时总质量。(酱油的密度ρ酱油=1.15×103kg/m3)
    【分析】(1)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
    (2)利用ρ=求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3)根据酱油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酱油的质量。
    【解答】解:(1)水的质量:
    m水=1200g﹣200g=1000g,
    (2)由ρ=可得瓶子的容积:
    V=V水===1000cm3;
    (3)酱油的体积:
    V酱油=V=1000cm3,
    该瓶子装满酱油时总质量:
    m酱油=ρ酱油V酱油=1.15g/cm3×1000cm3=1150g,
    所以该瓶子装满酱油时总质量m总=m酱+m瓶=1150g+200g=1350g。
    答:(1)该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是1000g;
    (2)瓶子的容积是1000cm3;
    (3)该瓶子装满酱油时总质量是1350g。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瓶子装满不同液体的体积都等于瓶子的容积。

    相关试卷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