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 壶口瀑布 课前预习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821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 壶口瀑布 课前预习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9821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前预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 壶口瀑布 课前预习
展开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 壶口瀑布 课前预习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 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并体会其作用。2、通过多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3、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4、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二、教学重点 1、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2、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一、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出生,当代作家、新闻理论家。山西霍州人。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 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晋祠》《夏感》《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 二、学法指导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交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总起下文。第二部分(2~5):叙述了两次观赏壶口瀑布的不同观感,展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第三部分(6):通过联想,赞美了黄河的伟大力量,揭示主题。三、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四、字词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推推搡搡(sǎng) 霎时(shà) 驰骋(chěng)旋涡(wō) 寒噤(jìn) 雾霭(ǎi)汩汩(gǔ) 潺潺(chán) 怒不可遏(è)告诫(jiè) 迂回(yū) 出轧(zhá)湿漉漉(lù) 挟而不服(xié)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3.解释下列词语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警觉:敏锐地感觉到。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驰骋:骑马奔跑;奔驰。寒噤:寒战。迂回:曲折回旋的;环绕的。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潺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挟而不服:指被要挟而不屈服。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4.词语辨析解释“夺路而走”“仓皇逃窜”两个词语的不同之处“夺路而走”和“仓皇逃窜”都有“慌慌张张逃走”的意思。“夺路而走”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仓皇逃窜”形容仓皇猥琐地逃跑,是贬义词。在表意上,后者更甚于前者。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A.这本书致力于恢复真相的努力令人钦佩,发表了不少震耳欲聋的真知灼见。B.有个别干部喜欢造声势,讲排场,每当出行,定要前呼后拥,仿佛这样才能显示出他的气派。C.看到歹徒在殴打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周围群众怒不可遏地上前阻挡,并赶跑了歹徒。D.父亲时常告诫我,不管做什么都要尽力去做,力争做到最好。6.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C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 ________。A.一匹宽广的缎子 B.一条咆哮的巨龙C.一锅正沸着的水 D.一场无比喧嚣的盛宴五、问题探究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各有什么特点。季节声势景感雨季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水浸沟岸雾罩乱石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撼人心魄的壮美)枯水季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柔)“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雄伟壮阔、刚柔相济) 2.作者为什么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有相通之处。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相似;泉、雾细腻曲折,与哀、怨、愁相似。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两者相似。作者将思辨融入到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赞美了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3.本文的语言运用有什么特点?本文用语准确,生动形象。壶口瀑布,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作者为了展现这一壮观景象,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中,“涌”“挤”“撞”“推推搡搡”“碎”等用词准确、巧妙,形象地描绘出了河水急速奔涌的威猛之势。再如“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中,“吸”“拢”“冲”“跌”等词,写出了河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的壮美气势。学科#网4.本文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文章借助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将汹涌奔腾的壶口瀑布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比喻句,如“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拟人句,如“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5.作者是如何将景与情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本文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本文的借景抒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作者面对奔流不息的黄河、飞流直下的瀑布,激情澎湃,“情动而辞发”,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把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人的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达到了借景抒情的目的。六、课外作业1、 通过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进行总结2、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背景材料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收束,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知识链接游 记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述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一般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有的游记带有议论色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游记带有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的游记带有抒情色彩,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