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 (2019)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市场上常见的虾有河虾,果树育苗时,将李树的枝条,下图表示某种群经地理隔离后,桦尺蠖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优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练习一.单项选择1.市场上常见的虾有河虾.对虾.龙虾.皮皮虾等。2020年11月,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填补节肢动物进化空白的化石--章氏麒麟虾,它身体分节,有5只眼睛和坚硬的壳,与现在的虾相似(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如今世界上生活的各种虾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淡水中的河虾和海水中的龙虾存在生殖隔离C.皮皮虾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虾的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定向变异,隔离,共同进化2.果树育苗时,将李树的枝条(接穗)嫁接到桃树砧木能存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李树与桃树不存在生殖隔离B.接穗上长出的果实具有桃的遗传性状C.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D.嫁接不发生排斥是因为植物细胞间不存在信息交流3.下图表示某种群经地理隔离后(形成甲.乙两个种群)等位基因(A和a)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之前该种群个体的基因型全为AaB.H时甲.乙种群Aa的基因型频率可能相同C.H时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D.M时甲.乙种群之间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4.根据隔离发生在受精前或受精后可将隔离分成生殖前隔离与生殖后隔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隔离B.两座孤岛上的同种动物不能交配属于生殖前隔离C.两种群存在的等位基因纯合致死属于生殖后隔离D.物种形成过程需要经过生殖前隔离和生殖后隔离5.中华猕猴桃原产我国长江中下游,抗寒能力弱;狗枣猕猴桃原产俄罗斯,耐低温,但果实小。将两种猕猴桃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得到果大且抗寒的杂种植株。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此项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使用的植物激素浓度和比例应保持不变C.用PEG促进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D.杂种植株和两个亲本可能存在生殖隔离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殖隔离的形成均是由于地理隔离造成的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7.物种的形成方式主要有渐变式和爆发式两种,其中渐变式形成方式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突变→形成地理族或亚种→新物种。以下不是经渐变式产生的新物种是( )A.由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B.孟德尔人工杂交实验后获得的黄色皱粒豌豆C.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上的13种地雀D.普通小麦与黑麦经杂交.染色体加倍后获得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8.桦尺蠖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环境对桦尺蠖体色的影响,选择大量消耗燃煤的工业污染区和利用清洁能源的非污染区,对不同体色的桦尺蠖进行两次捕捉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本研究中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来获得相关数据B. 污染物的定向诱导使污染区桦尺蠖体色基因频率改变C. 结果支持桦尺蠖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逃避天敌捕捉D. 浅色和黑色桦尺蠖尽管体色不同,但依然是同一物种9.在300万年前,美洲驼族的祖先从北美洲向南迁徙来到南美洲,逐渐演化出现今南美洲的骆马.原驼.小羊驼和大羊驼等驼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环境的选择作用对相同环境下的驼族影响不大B.没有长期的地理隔离,现今的驼族很难形成C.基因库不同的两个骆马种群不存在相同的基因频率D.变异的可遗传性阻碍了小羊驼向大羊驼进化10.某物种的2个种群间长期存在地理障碍,结果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具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地理障碍可直接导致( )A.生物按一定方向进化 B.物种向不同的方向突变C.物种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不同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11.如图所示是由于河道改变将种群隔离开来,使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往来接触,失去了交配的机会。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形成了甲.乙两个新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甲.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12.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B.X表示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Z表示地理隔离,导致新物种产生1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自然选择并不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5.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显著的海龟。经 DNA 检测,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火山爆发将它们分隔成两个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火山爆发导致两个海龟种群形成地理隔离B.DNA 检测为海龟的进化提供生物化学证据C.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决定海龟变异的方向D.东西海岸的自然选择还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A.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所以如今世界上生活的各种虾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淡水中的河虾和海水中的龙虾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正确;D.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D。2.【答案】C【解析】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解答:A.李树与桃树进行嫁接能存活,但二者相互传粉则不能产生后代,说明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接穗上是李树的枝条,所结果实是由李树的细胞经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砧木(桃树)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B错误;C.嫁接成功的关键是将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贴在一起,利于两部分形成层细胞分裂出的新细胞愈合在一起,C正确;D.植物体内的免疫系统只针对病原体,会抵御病原物的侵染,所以不会产生类似动物体的排异反应,但植物细胞间存在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C。3.【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图: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甲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乙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4.【答案】D【解析】隔离指的是自然状态下基因不能交流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方式可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指的是不同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进行交配或交配后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解答:A.隔离指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A正确;B.在两座孤岛上同种生物存在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能产生受精卵,因此属于生殖前隔离,B正确;C.纯合子致死说明已经产生了受精卵,但受精卵不能发育成个体,因此属于生殖后隔离,C正确;D.物种形成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生殖隔离(生殖后隔离),但不一定经历地理隔离(生殖前隔离),D错误。故选D。5.【答案】B【解析】6.【答案】C【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A.有的新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A错误;B.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但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C.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C正确;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D错误。故选C。7.【答案】D【解析】物种形成的方式:①渐变式.②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以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③人工创造新物种,如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一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一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解答:A.骡是马和驴的杂交品种,不属于新物种,A错误;B.孟德尔人工杂交实验后获得的黄色皱粒豌豆不属于新物种,B错误;C.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上的13种地雀是通过地理隔离形成的新物种,属于经渐变式产生的新物种,C错误;D.普通小麦与黑麦经杂交,染色体加倍后获得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经跨物种杂交,再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新物种,其物种形成方式不属于渐变式,D正确。故选D。8.【答案】B【解析】A.桦尺蠖是动物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广,所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捕获和统计,A正确;B.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消耗燃煤的工业污染区,树皮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桦尺蛾体色深的更易适应环境,自然选择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朝着一定方向进行,B错误;C.图中数据表明大量消耗燃煤的工业污染区黑尺蠖存活较多,非污染区浅色尺蠖存活较多,该实验结果支持“桦尺蠖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逃避”,C正确;D.黑色桦尺蠖仍能与浅色桦尺蠖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为同一个物种,D正确。故选B。9.【答案】B【解析】10.【答案】D【解析】物种形成是新物种从旧物种中分化出来的过程,即从一个种内产生出另一个新种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以及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料;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导因素;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相互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之间基因库存在了差异,最后形成不同的种群。D正确。故选D。11.【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物种形成的过程。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A.上述过程是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过程,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A错误;B.由于甲.已经属于不同的物种,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C.甲.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相同,C错误;D.甲.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差异大,但不一定组成完全不同,D错误。故选B。12.【答案】C【解析】1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故选C。14.【答案】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15.【答案】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A.火山爆发将它们分隔成两个种群,即火山爆发形成了地理隔离,A正确;B.DNA属于生物大分子,DNA检测属于为海龟的进化提供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证据,B正确;C.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决定海龟进化的方向,而海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决定海龟进化的方向,即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后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某二倍体植物花小而瓣多,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