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课题名称: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教师姓名
科目、年级
生物高一
授课时间
教学
背景
分析
课标分析:
新课标对高一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帮助学生领悟生物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及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六章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对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观点已有认知,但对生物进化是否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心存困惑。在此基础上,本节教材通过引言顺应衔接,导出物种与隔离的概念,并以“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的思考讨论,引发学生设想群岛上地雀经历地理隔离、基因频率改变、生殖隔离的物种分化过程,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由此感受物种演化的漫长与不易,从而理解生命绵延的意义,并用进化与适应观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学生在上节课学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等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教学时要予以重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用武之地。
教
学
目
标
①明晰物种概念并用于解释生物现象,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②通过探寻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物种的形成,理解隔离的概念与作用,感受物种演化的不易,深层理解生命意义,培育进化与适应观;
③从达尔文的研究与阐释中,感受科学探究、理性研判的科学精神:
④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解决问题与实践能力,提高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
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变异、选择和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
难点
(1)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备注
导入
问题探讨:假定猕猴群体中有一只雄性个体发生了变异(超猴),变异使其在生存斗争中获得了优势。
研究生物的进化,仅研究个体和表型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群体基因组成的变化。
超猴使其所在的群体强大起来,但它却没有合适伴侣孤独一生,其死后猕猴群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能说明猕猴群体进化了。
假如超猴降低一点择偶标准,与普通雌性交配生小猴子。当超猴死去,多年之后,超猴的表型(基因)能在群体中扩散。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5分钟
新授
1.展示学习目标。
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做种群。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其幼虫叫桦尺蠖)。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的。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型的,该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的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的类型,S基因的频率上升到95%以上。19世纪时,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上长满了浅色的地衣。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
思考: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也是不定向的呢?
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总结归纳: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钟
小组讨论
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群体自由/随机交配一次后,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保持不变。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有p+q=1,那么
(p+q)2 = p2 + 2pq + q2 = 1
AA=p2 Aa=2pq aa=q2
思考题:果蝇1组染色体上约有1.3×104个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为10-5,对一个约有108个个体的果蝇种群来说,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多少?
学生分析课本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查找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得出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2×1.3× 104 × 10-5× 108 =2 .6×107(个)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表述储备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小组总结和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钟
巩固练习
带领学生复习回顾所学知识点。
学生复述知识点。
总结是对本节课的归纳与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5分钟
小结作业
带领学生当堂做几道练习题。
学生答题。
通过当堂检测题了解学生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10分钟
课
堂
评
估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项目式学习展开,各组学生协同完成任务,收获项目成果。项目式学习达成本节的概念建构,不仅获得学科知识,注重实践和参与,融入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和进化观念,还通过解决真实情境问题锻炼了设计能力、执行能力、反思能力及贯穿始终的思维能力,核心素养融合发展的效果得以显现。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案,共4页。
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教案,共8页。
生物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