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真题合集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俄乌战争期间,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美国在乌克兰建立了30多个生物实验室进行生物武器研发,其中就包括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冠状病毒的研制。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鼠疫杆菌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B. 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冠状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
C. 吞噬细胞吞噬、杀死入侵人体的冠状病毒需要借助溶酶体
D.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2. 2020年6月,科研人员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首次实现了对单个多糖分子的成像。图为该多糖分子的成像照片,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的糖类主要以多糖形式存在
B. 脂肪与糖类的组成元素不同
C. 图中箭头所示的单位是葡萄糖,它的排序与多糖种类有关
D. 膜上糖蛋白的识别作用与蛋白质有关,与糖侧链无关
3. 下列关于无机盐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之一,动物缺Fe2+会导致氧气的运输能力减弱
B. 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一,植物缺Mg2+叶色失绿、光合作用下降
C. 碘是合成动物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可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盐
D. 血液中Ca2+浓度偏低时,会出现肌肉乏力的现象
4. 豆固醇为大豆细胞的组分,不能被人体肠道吸收,其结构与胆固醇相似。饭后服用豆固醇能抑制肠黏膜对胆固醇的吸收。下列关于固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豆固醇可以作为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药物
B. 豆固醇与糖类、磷脂的组成元素相同
C. 肠道能吸收胆固醇,不能吸收豆固醇,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 维生素D也是固醇类物质,可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5. 研究人员对小麦、山羊、新冠病毒、肺炎链球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忘记了贴标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新冠病毒
B. 含有染色质的样品是小麦组织、肺炎链球菌、山羊的组织
C. 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小麦、肺炎链球菌
D. 含有DNA、RNA、糖原和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山羊的组织
6. 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 ④⑤⑥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C. 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 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7. 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吐既能运输大分子,也能运输小分子
B.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借助转运蛋白,但不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 淡水中生活的原生动物草履虫,放入在海水中,伸缩泡的收缩频率将会减小
8. 蛋白质分选是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合成部位转运到发挥功能部位的过程,可分为两条途径:一是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肽链合成后转运至叶绿体及细胞核,或成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的成分,称为翻译后转运;二是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引导边合成边转入内质网中,再经一系列加工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称为共翻译转运。如为共翻译转运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SRP是能识别新生肽上信号序列的复合体。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的合成都属于共翻译转运途径
B. 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确定某种蛋白质的分选途径
C. 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的结合依赖于生物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D. 细胞中转运方向不同的蛋白质,其自身信号序列中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9. 如图所示为溶酶体在细胞异体吞噬和自体吞噬中的形成过程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为溶酶体在细胞吞噬过程中提供能量的只有③
B. 溶酶体将物质水解成小分子,被细胞吸收,还将残留的一些不被消化和吸收的物质经胞吐作用排出细胞
C. 溶酶体在细胞内进行自体吞噬过程中的融合原理是溶酶体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这种更新直接来源于结构②
10. 如图表示金鱼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肌细胞和其他细胞内无氧呼吸的情况,与酵母菌和人类细胞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X为丙酮酸,其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中将能量彻底释放
B. 在O2不足的条件下,酵母菌和金鱼细胞的呼吸产物是相同的
C. 金鱼有氧呼吸放出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用于金鱼的生命活动
D. 若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则人体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都等于释放的CO2量
11. 如图甲表示水稻根毛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相对值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图乙表示用完全培养液在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甲可知,水稻根毛细胞对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B. 图甲中的B点到C点,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C. 图乙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水稻相比,番茄对SiO42-的需求量大,对Mg2+、Ca2+需求量小
D. 图乙的实验结果表明,水稻和番茄根对水分和离子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12.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在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检测出蛋白质
B. 可用低倍镜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 可向H2O2溶液分别滴加Fe3+和新鲜肝脏研磨液,对比说明酶的高效性
D. 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酵母菌细胞染成蓝色
13. 一条由1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式为C74H110N19O26S。这条多肽链经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则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和赖氨酸个数分别是( )
A. 1和2 B. 5和4 C. 3和4 D. 以上都不对
14.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 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 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无须染色也能见到绿色颗粒
D.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15. 叶绿体内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其中叶绿素a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是亲水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疏水的“尾部”,呈蝌蚪型,该特点与磷脂有很大相似性;这也决定了叶绿素分子在类囊体膜上有规则的定向排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叶绿素a分子与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N
B. 叶绿素a与磷脂的元素组成说明无机盐能构成复杂的化合物
C. 叶绿素a分子的尾部与磷脂“尾部”相亲和利于其在类囊体膜上的固定
D. 叶绿素a分子的“头部”是亲水的,不能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16.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近日一篇“熟蛋返生孵小鸡”的论文引发网络关注。该论文称,“在该校导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使煮熟的鸡蛋变成生鸡蛋,并将返生后的鸡蛋孵化成小鸡。目前已成功返生40多枚”。某央视主播评论:“侮辱性很强,伤害性极大”。下列有关蛋白质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吃熟鸡蛋容易消化是因为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B. 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由溶酶体产生的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 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分子,但不一定含有磷脂分子
D. 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絮状物,这一过程未改变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
17. “骨架”在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细胞结构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骨架存在于细胞质中,维持细胞形态并控制细胞运动和胞内运输
B.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骨架
C. DNA分子的双链以核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成分子的基本骨架
D. 生物大分子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18. 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高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H、O、N等元素
B. 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C. 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是研究该“染色剂”合成、运输和分泌的最佳方法
D. 这种“染色剂”的合成需要在内质网中发生脱水缩合反应
19. 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如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e
CO2产生速率/(mol•min-1)
1.2
1.0
1.3
1.6
3.0
O2消耗速率/(mol•min-1)
0
0.5
0.7
1.2
3.0
A. 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 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酒精的速率为0.6mol•min-1
C. 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用于酒精发酵
D. 表中5个氧浓度条件下,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20.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人体细胞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C. 蛋白质经加热变性后,肽链的空间结构和肽键都会被破坏
D. 性激素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生命活动,体现了蛋白质的信息传递功能
21. 如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反应为放能反应
B. 酶变性失活后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紫色变浅
C. 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中,建议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D. 其他条件相同,E4越大,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22.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吞服型多酶片,咀嚼后服用会影响疗效
B. 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场所是核糖体
C. 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组
D. 细胞中各类化学反应能够有序进行与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关
23. 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假设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部来源于胚乳中的淀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中有机物全部用于细胞呼吸,故萌发种子干重减少
B. 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h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先减少后增加
C. 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低于1
D. 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组成物质的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粒•d)
24. 在一个U形管的左右两边分别放入体积,质量分数相等的葡萄糖溶液(左)和蔗糖溶液(右),U形管中间用半透膜隔开(水分子可透过半透膜,单糖和二糖分子均不能透过半透膜),进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U形管两侧液面持平,实验开始后最终两侧溶液达到平衡时,左侧液面高度 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左侧溶液浓度 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溶液。
(2)当两侧液面静止后,向两侧滴加少许等量蔗糖酶,实验最终结果是左侧液面高度 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原因是 ______。
(3)如果实验中出现液面静止时两侧液面不持平的现象,将处于此状态的装置转移至太空舱内,则液面高的那一侧的液面将 ______。
(4)已知蔗糖酶由一条肽链构成。现有一烧杯内装有415克蔗糖酶,将其彻底水解后得到氨基酸505克,假如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每个蔗糖酶分子是由多少个氨基酸构成?______。
25. 低密度脂蛋白(LDL)过多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LDL是血浆中的胆固醇与磷脂、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结构如图1所示。LDL运送至人体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代谢活动,过程如图2所示。
(1)细胞合成胆固醇的细胞器是 ______,在人体内胆固醇的作用是 ______。
(2)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 ______,LDL通过血液能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与其结构中的载脂蛋白B与靶细胞膜上的结合直接相关。
(3)据图2分析,LDL与胞内体融合后,由于胞内体的内部酸性较强,LDL与受体分离,形成含有LDL的胞内体和含有受体的小囊泡。请推测含有受体小囊泡的去路是 ______。
(4)血浆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易引发高胆固醇血症(FH)。科研人员研制了一种治疗FH的药物X,为评估其药效,选取FH患者若干,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X,一段时间后,检测每组患者体内的相关指标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见下表。
注射物质(1次/周)
药物X(mg/周)
0
30
100
200
300
胆固醇含量相对值(注射后/注射前)
100%
94.5%
91.2%
76.8%
50.6%
转氨酶活性
+
+
+
+
++++
(注:转氨酶活性是肝功能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其活性大小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给FH患者注射药物X的最佳剂量是 ______mg/周。
26. 如图a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b为线粒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有氧呼吸某阶段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表示图a的 ______结构,膜上发生的有氧呼吸某过程将H+由M侧顺浓度梯度转运到N侧,并驱动ATP合成,ATP合成的直接驱动力由 ______(填“电子放能”或“H+浓度差”)提供。科学家将提取自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P嵌到人工脂质体囊泡(囊泡内侧相当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膜间腔,如图c所示)上,巧妙的验证了上述推测:将嵌有蛋白质P的人工脂质体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一段时间,使人工脂质体膜内外pH都为4,然后将其随机均分为两份。一份转移至pH为8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实验组。另一份人工脂质体继续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检测ATP的生成情况。有ATP生成的是 ______组。在形成ATP时,蛋白质P的作用是 ______。
(2)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会导致线粒体嵴密度增大、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强、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等),细胞长度变长,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据表分析:
指标组别
细胞耗氧速率
线粒体ATP产生量
胞外乳酸水平
线粒体嵴密度
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乳酸脱氢酶的量
甲组:常规培养组
4.2
1.0
0.35
10.1
0.9
1.01
乙组:营养缺乏组
5.6
1.4
0.28
17.5
2.39
0.25
丙组:营养缺乏+抑制DRP1S637磷酸化
3.1
0.8
0.38
9.8
1.22
1.22
①DRP1S637磷酸化与线粒体融合的关系是 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将下列选项排序从而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对应字母排列顺序是:营养缺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能效率提高→适应营养缺乏环境
a.线粒体融合增强
b.DRP1S637磷酸化增强
c.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d.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27. 某实验小鼠适宜生活在25℃左右的环境中,为证明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10℃)能提高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的强弱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请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材料和用品,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探究实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室温度:25℃左右
材料和用品:小鼠、冰袋、秒表等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因变量是 ______。
(2)方法和步骤:
步骤1:将小鼠放入广口瓶的笼子内,加塞密闭。打开夹子(A)、(B)、(C),片刻后关闭夹子(B),用注射器抽取10毫升氧气备用。关闭夹子(C),打开夹子(B),使水检压计液面左右平齐。
步骤2:待小鼠安静后,关闭夹子 ______(填“A”或“B”或“C”),记下时间,将注射器向前推进5毫升,水检压计液面 ______(填“左”或“右”)侧升高,关闭夹子 ______(填“A”或“B”或“C”),待水检压计的液面 ______时,记录时间。得到在25℃环境中小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取平均值记为T1。
步骤3:将冰袋放在广口瓶周围,调节距离,使瓶内温度稳定在10℃,待小鼠安静后,重复步骤1、2中的有关操作。得到10℃环境中小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重复3次,取平均值记为T2。
(3)结果预测和结论:若T1______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即可证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提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鼠疫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A正确;
B、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冠状病毒属于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生物,B错误;
C、吞噬细胞吞噬、杀死入侵人体的冠状病毒,需要借助溶酶体将新冠病毒消化,C正确;
D、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D正确。
故选:B。
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
2、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3、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本题考查病毒、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A
【解析】解:A生物体内的糖类主要以多糖形式存在,动物体内有糖原等,植物细胞有纤维素、淀粉等,A正确;
B、糖类与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B错误;
C、图中箭头所示的单位是葡萄糖,多糖的种类与单糖的数量、排列方式有关,C错误;
D、细胞识别依赖干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D错误。
故选:A。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生物体内的糖类主要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2、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糖类是由C、H、O构成。
本题考查了多糖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3.【答案】D
【解析】解:A、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之一,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能力,若动物缺Fe2+则会导致氧气的运输能力减弱,A正确;
B、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一,植物缺Mg2+叶色失绿、光合作用下降,B正确;
C、碘是合成动物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可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盐,以防止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
D、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液中Ca2+浓度偏低时,会出现抽搐的现象,D错误。
故选:D。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4.【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脂质、细胞膜的功能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解答】
A、因为豆固醇能抑制肠黏膜对胆固醇的吸收,因此,豆固醇可以作为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药物,A正确;
B、胆固醇的组成元素只有C、H、O,糖类的组成元素也基本只有C、H、O,而磷脂的组成元素是有C、H、O、N、P,又知豆固醇与胆固醇相似,据此可推测,豆固醇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B错误;
C、肠道能吸收胆固醇,不能吸收豆固醇,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的体现,C正确;
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可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在补充钙的同时可以同时补充维生素D,D正确。
故选:B。
5.【答案】D
【解析】解:A、新冠病毒不含DNA,A错误;
B、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质,B错误;
C、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重要成分,肺炎链球菌不含纤维素,C错误;
D、山羊细胞中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糖原等成分,D正确。
故选:D。
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
2、糖原是多糖,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除支原体外都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本题考查糖类、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答案】C
【解析】解:A、①酶、③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因此不一定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错误;
B、⑤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
C、①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或氨基酸、②的单体是氨基酸、⑥的单体是核苷酸,氨基酸和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所以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C正确;
D、⑥核酸不是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C。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单体都以碳元素为核心元素,因此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本题的知识点是对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功能,对于常见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及生理作用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胞吐既能运输大分子,也能运输小分子,如某些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的,A正确;
B、腌制果脯时由于细胞外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而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胞才导致慢慢变甜,不是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错误;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借助转运蛋白,但不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将草履虫放在海水中,由于海水的浓度较高,水分不易进入细胞,所以草履虫伸缩泡的伸缩频率将减小,D正确。
故选:B。
自由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本题考查物质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A、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胰岛素、血浆蛋白等蛋白质的合成都属于共翻译转运途径,A正确;
B、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由于氨基酸在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过程中,会脱掉羧基上的H,生成水,因此无法追踪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不能确定某种蛋白质的分选是何种途径,B错误;
C、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的结合依赖于生物膜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蛋白质分选是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决定的,构成信号序列的氨基酸组成、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导致信号序列不同,故细胞中转运方向不同的蛋白质的自身信号序列中的氨基酸序列不同,D正确。
故选:B。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本题考查细胞器和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9.【答案】B
【解析】解:A、由图观察可知,③是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可以产生少量的ATP,来为溶酶体在细胞吞噬过程中提供能量,其反应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将物质水解成小分子,有些物质会被细胞吸收再利用,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残留物会形成残体,经胞吐作用排出细胞,B正确;
C、溶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其在细胞内进行自体吞噬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由图分析可知,结构②是粗面内质网,对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进行加工,然后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高尔基体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即初级溶酶体,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这种更新直接来源于结构①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B。
1、溶酶体结构和作用:
(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
(2)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数量最多。
3、由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高尔基体,②是内质网,③是线粒体。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够准确识别图中各细胞结构,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试题解答。
10.【答案】D
【解析】解:A、物质X为丙酮酸,其在细胞质基质可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无氧呼吸没有将能量彻底释放,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A错误;
B、在O2不足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而金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其它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B错误;
C、金鱼有氧呼吸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量储存于ATP中,用于金鱼的生命活动,C错误;
D、由于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体积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同,因此若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则人体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等于释放的CO2量,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肌糖原的分解,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物质X是丙酮酸,③是产生酒精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为乳酸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⑤为产生乳酸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⑥为乳酸进入肌细胞。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答案】C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钾离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BC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钾离子吸收速率不再继续增加,主要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B正确;
C、一段时间后,番茄的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均下降,而SiO42-浓度增大,说明番茄对于Mg2+、Ca2+的需求量大,而水稻培养液中的SiO42-浓度降低,说明水稻对于SiO42-的需求量大,C错误;
D、图乙表明不同植物对于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而对于水是无选择性的都要吸收,离子与水的吸收方式也并不相同,二者是相对独立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1、主动运输一般时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能量的供应和载体蛋白的协助。
2:分析图甲: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K+的吸收速率增大,说明钾离子的吸收需要有氧呼吸供能,判断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2、分析图乙:一段时间后,番茄的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均下降,而SiO42-浓度增大,说明番茄对于Mg2+、Ca2+的需求量大,而水稻培养液中的SiO42-浓度降低,说明水稻对于SiO42-的需求量大。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纵坐标的含义,难度中等。
12.【答案】D
【解析】解: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可以检测出蛋白质,A正确;
B、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B正确;
C、可向H2O2溶液分别滴加Fe3+和新鲜肝脏研磨液,对比说明酶的高效性,C正确;
D、台盼蓝可给死细胞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D。
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时间
科学家
重要发展
1543年
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
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
1665年
英国的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
17世纪
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
19世纪
德国的施莱登、施旺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1858年
德国的魏尔肖
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
3、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本题考查生物研究和实验方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3.【答案】B
【解析】解:根据水解产物中只有半胱氨酸中含1个S原子,说明半脁氨酸含有1个;设该十五肽中含有赖氨酸α个,根据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可得2α+(15-α)=19,解得α=4个;设该十五肽中含有天冬氨酸β个,根据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可得4β+(15-β)×2-(15-1)=26,解得β=5。因此,产物中天冬氨酸和赖氨酸个数分别是5个和4个,A正确。
故选:B。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链状肽链数。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种类及结构特点,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4.【答案】C
【解析】解:A、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蓝色变成砖红色,A错误;
B、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错误;
C、黑藻是一种水生植物,叶片小而薄,其中含有叶绿体,故可用于观察叶绿体;且其细胞质为无色,可以叶绿体为参照观察细胞质的流动,C正确;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D错误。
故选:C。
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呈橙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本题考查了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相关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了解有机物的颜色反应,难度不大。
15.【答案】D
【解析】解:A、叶绿素a分子C55H72MgN4O5与磷脂的组成C、H、O、N、P共有的元素是C、H、O、N,A正确;
B、N、Mg参与构成叶绿素a,N、P参与构成磷脂等复杂的化合物,B正确;
CD、叶绿素a分子的疏水性“尾部”与磷脂的疏水性“尾部”相亲和,叶绿素分子的亲水“头部”与亲水性蛋白质也能亲和,两两相互作用决定了叶绿素分子在类囊体膜上有规则的定向排列,C正确、D错误。
故选:D。
1、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对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a含有Mg元素。
本题考查细胞内的元素和化合物以及叶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6.【答案】B
【解析】解:A、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故煮熟的鸡蛋容易消化,A正确;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不是由溶酶体产生的,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错误;
C、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分子,不一定都含有磷脂分子,如中心体和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C正确;
D、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不改变其空间结构,故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絮状物,这一过程未改变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D正确。
故选:B。
1、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
2、蛋白质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A
【解析】解:A、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它能维持细胞形态并控制细胞运动和胞内运输,A正确;
B、生物膜包含核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所有生物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
C、DNA分子的双链以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成分子的基本骨架,C错误;
D、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缩合而成,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即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D错误。
故选:A。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为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中结构及物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有机大分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8.【答案】D
【解析】解:A、由“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推得其化学成分中含C、H、O、N等元素,A正确;
B、“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见癌细胞上有能识别并与它结合的受体,该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B正确;
C、这种染色剂属于分泌蛋白,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是研究该“染色剂”合成、运输和分泌的最佳方法,C正确;
D、这种染色剂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其中核糖体中发生脱水缩合反应,D错误。
故选:D。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
2、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本题结合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0,表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此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正确;
B、氧浓度为c时,苹果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3-0.7=0.6mol•min-1,而酒精的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也为0.6mol•min-1,B正确;
C、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2mol•min-1,消耗的葡萄糖为0.2mol•min-1;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0.4mol•min-1,消耗的葡萄糖为0.2mol•min-1,故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
D、从图表分析可知,氧浓度为b时,呼吸作用强度最低,CO2产生量最小,较适宜于苹果的储藏,D正确。
故选:C。
1、苹果的有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
2、苹果的无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少量)。
3、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再结合总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0.【答案】A
【解析】解:A、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不同氨基酸的R基一定不同,非必需氨基酸能在人体内合成,不能在人体内合成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A正确;
B、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B错误;
C、蛋白质加热变性,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肽键不被破坏,C错误;
D、性激素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蛋白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有C、H、O、N有的还含有P、S等元素。
2、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种类多种多样,氨基酸数量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3、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失去活性。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掌握蛋白质的变性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1.【答案】D
【解析】解:A、由曲线图可知,反应物甲的能量小于生成物乙的能量,因此吸能反应,A错误;
B、酶变性失活,但其中的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紫色不变,B错误;
C、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中,利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时,需要水浴加热,反应温度就会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C错误;
D、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1-E2=E4。其他条件相同,E4越大,则酶降低的活化能越多,催化效率越高,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题图是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图,曲线Ⅰ表示没有酶参与的能量变化,曲线Ⅱ表示有酶参与的能量变化,E1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E2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
本题结合题图考查酶催化作用的机理,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酶促反应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B
【解析】解:A、多酶片是双层糖衣片,外层为普通糖衣,内层为肠溶片,进入胃后不被胃酸溶解,直至进入小肠接触到碱性的肠液后才溶解,使药物在小肠直接发挥作用,若咀嚼后吞服,失去了肠溶衣的保护,药物在胃中就会释放出来,进而被胃酸破坏而失去疗效,A正确:
B、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RNA的合成场所主要在细胞核,B错误;
C、与无机催化剂相对比,能够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组,C正确;
D、酶在生物膜上的有序分布可以使细胞中各类化学反应有序进行,D正确。
故选:B。
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
(2)专一性;
(3)作用条件较温和。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掌握酶的特性及酶促反应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3.【答案】D
【解析】解:A、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部来源于胚乳中的淀粉,但核酸等有机物不能用于细胞呼吸,A错误;
B、由于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一直下降,B错误;
C、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1分子葡萄糖需要消耗6分子O2,产生6分子CO2,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等于1,C错误;
D、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计算出:96-120小时为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粒-1•d-1,D正确。
故选:D。
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萌发过程中胚发育成幼苗,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
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背景,考查植物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葡萄糖及其来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中营养物质的去向,要求考生从曲线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高于 高于 低于 蔗糖分子水解后生成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总物质的量多于左侧葡萄糖的物质的量 继续升高(继续移向管口) 101个
【解析】解:(1)分析题意可知,由于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因此相同质量的两种糖中葡萄糖的分子数多,并且单糖和二糖分子均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水分子向左扩散,导致左边先高于右边。当两侧达到生态平衡时,左侧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力阻止了右侧水分子进入左侧,因此左侧溶液浓度高于右侧溶液。
(2)当两侧液面静止后,向两侧滴加少许等量蔗糖酶,蔗糖分子水解后生成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总物质的量多于左侧葡萄糖的物质的量,因此水分子向右扩散,最终结果是左侧液面高度低于右侧液面。
(3)如果实验中出现液面静止时两侧液面不持平的现象,将处于此状态的装置转移至太空舱内,由于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液面高度差不会产生压力,因此液面高的那一侧的液面将继续升高。
(4)由题意知,415克该蔗糖酶完全水解形成的氨基酸的总质量是505克,设该多肽链中氨基酸数是X个,则脱去的水分子数是X-1个,多肽链的相对分子量是100X-18(X-1),多肽链水解的反应式是:多肽+(X-1)水→X氨基酸,根据反应可得关系式:415:505=[100X-18(X-1)]:100X,解得X=101个,即一分子蔗糖酶由101个氨基酸缩合而成。
故答案为:
(1)高于 高于
(2)低于 蔗糖分子水解后生成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总物质的量多于左侧葡萄糖的物质的量
(3)继续升高(继续移向管口)
(4)101个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2、由题意可知,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单糖、二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当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相同时间内浓度低的一侧往浓度高的一侧运动的水分子更多,使浓度高的一边液面不断升高,当浓度差产生的力和高出的液面的重力相等时就形成平衡,水分子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液面不再升高,此时液面高的一侧浓度大。
本题的知识点是渗透作用和蛋白质和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5.【答案】内质网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由单层磷脂分子层构成LDL受体 回到细胞膜重新被利用 200
【解析】解:(1)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主要功能: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蛋白质的转运,滑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与脂质的合成有关,所以合成胆固醇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在人体内胆固醇的作用是构成细胞膜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等。
(2)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相比,LDL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只有单层磷脂分子,LDL通过血液能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与其结构中的载脂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特异性结合直接相关。
(3)据图2分析,LDL与胞内体融合后,由于胞内体的内部酸性较强,LDL与受体分离,形成含有LDL的胞内体和含有受体的小囊泡。据图分析可知,含有受体的小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受体重新分布在细胞膜上被重新利用。
(4)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药物X的用量在200毫克/周时,检测得到的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同,即肝脏没有受到损害,但用量在300毫克/周时,检测得到的转氨酵活性明显比对照组高,说明肝脏已经受到损害;所以在选择药物的用量时,一方面考虑到疗效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要考虑对肝脏尽可能不损害,所以药物X的用量选择在200mg/周。
故答案为:
(1)内质网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由单层磷脂分子层构成LDL受体
(3)回到细胞膜重新被利用
(4)200
结合题意分析图解:细胞外的胆固醇与磷脂、蛋白质结合形成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囊泡,并转运至胞内体;在胞内体中,LDL与其受体分离,受体随囊泡膜运到质膜,与质膜融合,受体重新分布在质膜上被利用;而分离后的LDL进入溶酶体内被水解酶水解,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被细胞利用。
本题主要考查胞吞、膜的流动性、溶酶体功能和脂质的种类及功能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26.【答案】线粒体内膜 H+浓度差 实验 作为H+载体和合成ATP的酶(或:运输H+和合成ATP) 促进 乙组与甲组相比,细胞耗氧速率、线粒体ATP产生量、线粒体嵴密度和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均增加,表明营养缺乏会导致线粒体融合。丙组与乙组相比,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后,上述指标都下降,表明抑制DRP1S637磷酸化会抑制线粒体融合。因此DRP1S637磷酸化能促进线粒体融合 b a d c
【解析】解:(1)图b所示的生物膜上有ATP生成,表示图a线粒体的内膜,膜上发生的有氧呼吸某过程将H+由M侧顺浓度梯度转运到N侧,并驱动ATP合成,ATP合成的直接驱动力由H+浓度差提供。科学家将提取自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P嵌到人工脂质体囊泡上,巧妙的验证了上述推测:将嵌有蛋白质P的人工脂质体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一段时间,使人工脂质体膜内外pH都为4,然后将其随机均分为两份。一份转移至pH为8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实验组。另一份人工脂质体继续置于pH为4的缓冲溶液中,加入ADP和Pi后放置一段时间,此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实验组H+通过蛋白质P,顺着浓度梯度出囊泡,同时催化ATP的生成,而对照组囊泡内外没有H+浓度差,没有ATP的生成。在形成ATP时,蛋白质P的作用是:作为H+载体和合成ATP的酶(或:运输H+和合成ATP)。
(2)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乙组与甲组相比,细胞耗氧速率、线粒体ATP产生量、线粒体嵴密度和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均增加,表明营养缺乏会导致线粒体融合。丙组与乙组相比,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后,上述指标都下降,表明抑制DRP1S637磷酸化会抑制线粒体融合。因此DRP1S637磷酸化能促进线粒体融合
②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为了适应环境,线粒体融合增强,因此首先DRP1S637磷酸化增强(b),促进线粒体融合(a),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d),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c),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无氧呼吸速率下降,胞外乳酸水平减少,细胞的产能效率提高,从而适应营养缺乏的环境,所以对应字母排列顺序是badc。
故答案为:
(1)线粒体内膜 H+浓度差 实验 作为H+载体和合成ATP的酶(或:运输H+和合成ATP)
(2)①促进 乙组与甲组相比,细胞耗氧速率、线粒体ATP产生量、线粒体峪密度和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均增加,表明营养缺乏会导致线粒体融合。丙组与乙组相比,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后,上述指标都下降,表明抑制DRP1S637磷酸化会抑制线粒体融合。因此DRP1S637磷酸化能促进线粒体融合(2分)
②badc
1、图a为线粒体,图b中H+通过蛋白质P,同时催化ATP的形成,故为协助扩散,蛋白质P为ATP合成酶,该膜为线粒体内膜。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H]与氧气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本题结合情境材料考查线粒体结构与呼吸作用有关知识,学生要建立结构与功能观,能对题图和题干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问题的解答。
27.【答案】温度 小鼠能量代谢的强度 A 左 B 相平(平齐) 大于
【解析】解:(1)据题意可知,本实验是证明低于适宜温度的环境(如10℃)能提高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的强弱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因此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小鼠能量代谢的强度,因此可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
(2)步骤2和步骤3中分别对应25℃和10℃两个温度下对小鼠代谢情况的检测,故步骤2应先测25℃条件下小鼠消耗一定量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再调成10℃条件下小鼠消耗一定量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步骤2:待小鼠安静后,关闭夹子(A),记下时间,将注射器向前推进5毫升(推进数量合理即可),水检压计液面左侧升高,关闭夹子(B),待水检压计的液面左右平齐时,记录时间。得到在25℃环境中小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步骤3:将冰袋放在广口瓶周围,调节距离,使瓶内的温度稳定在10℃,待小鼠安静后,重复步骤1、2中的有关操作。得到在10℃环境中小鼠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时间。
(3)小鼠是恒温动物,在10℃条件下比25℃条件下维持体温所消耗的能量多,消耗5毫升氧气所用的时间10℃少于25℃,说明小鼠的生活环境从25℃降为10℃时,能量代谢会加强。
故答案为:
(1)温度 小鼠能量代谢的强度
(2)A 左 B 相平(平齐)
(3)大于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过程的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