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新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状元桥】(55讲)一轮专题复习课件PPT+练习
第1编第7章第21讲 气象灾害与防御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这是一份第1编第7章第21讲 气象灾害与防御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1编第7章第21讲气象灾害与防御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21气象灾害与防御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达标(二十一) 气象灾害与防御
(建议用时:20分钟)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区南麓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崩塌
C.山洪 D.干旱
2.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 D.合理抽取地下水灌溉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麓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且该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到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因此,夏季该地河流补给量大,再加上支流多,汇水量大,水位会暴涨,且上游流经山地、流速快,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排水不畅,极易导致山洪的暴发,C项正确。第2题,华北地区春季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春旱,植树造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旱情,但效果并不明显;拆除库坝、禁止开矿对缓解该地春旱没有作用;抽取地下水灌溉可以直接缓解该地的春旱旱情,但要注意的是要适当,D项正确。
(2022·T8第一次联考湖南)风吹雪是寒区公路雪灾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是风挟带雪粒在空气中运动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降雪中或降雪后,以降雪之后居多。多发生在高纬度、高海拔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积雪地区。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风吹雪公路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①降雪量 ②风速 ③气温垂直变化 ④降雪时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风吹雪对公路交通危害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积雪覆盖车辆 B.路面结冰
C.气温低影响驾驶 D.大气能见度低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风吹雪形成与降雪量和风速有关,与气温垂直变化和降雪时长无关。第4题,风吹雪导致雪花扬起,影响能见度。
(2022·湖北部分学校联考)冷湿是武汉市冬季常常出现的气候特征,冷湿的气候常常让人感觉“冰冷刺骨”。此外,频繁过境的寒潮也进一步加剧了武汉市“寒冷”的天气。因此,广大市民请求政府集中供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下图示意我国寒潮过境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最符合我国寒潮过境线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寒潮过境,武汉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沙尘弥漫 B.大雪纷飞
C.大风降温 D.冰雹霜降
7.造成武汉市冬季气候冷湿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较多 ②地形平坦 ③植被茂密 ④光照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5.B 6.C 7.A
解析 第5题,我国寒潮多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寒潮入侵路径多为自西北向东南推移,B项正确。第6题,沙尘弥漫多出现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大雪纷飞和冰雹霜降几率小,大风降温最可能出现,C项正确。第7题,武汉冬季气候冷湿,主要是因为当地湿度大(水域多,降水相对多),此外,北部整体地形平坦,高大山脉少,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至武汉,①②正确。植被茂密与否与冷湿无关,③错误。光照充足,气候不会过于冷湿,④错误。
(2022·江苏南通期末)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郑州一日降水量超过其常年全年的1/3,并持续数日,伤亡人数众多。政府提高城市洪涝应急管理能力,市民增强洪涝防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下图示意2021年7月20日11时我国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据此完成8—10题。
8.此次郑州市极端强降水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抬升 ②大气环流稳定 ③台风经过 ④副高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政府可采取的提高城市洪涝应急管理能力的主要措施是( )
A.扩大城市蓄水空间
B.加强排水设施建设
C.及时发布预警和预案
D.提高基础设施防洪标准
10.为保障生命安全,市民错误的洪涝防御行为是( )
A.远离涵洞和隧道
B.停止户外作业
C.寻找避险场所
D.待在关闭门窗的车内
答案 8.A 9.C 10.D
解析 第8题,受台风外围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地形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①正确。持续时间长,是因为控制郑州的大气环流比较稳定,②正确。台风影响东南沿海,不经过郑州,③错误。副高控制下,晴朗少雨,④错误。第9题,及时发布预警和预案体现了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C项正确。扩大城市蓄水空间、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防洪标准等工程措施、技术措施,不属于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范畴。第10题,远离涵洞和隧道、停止户外作业、寻找避险场所,可有效远离洪涝灾害的危害;车辆一旦被洪水冲走或淹没,待在关闭门窗的车内很危险,应该立即弃车寻找安全避险点,D项符合题意。
(2021·安徽黄山二模)2021年2月底,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25°N—36°N)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风雪,几百万人遭受停电停水影响,灾情非常严重。据此完成11—12题。
11.一般而言,寒潮对同纬度亚洲东部的影响强于美国中南部,其原因是( )
A.离极地冷气团更近
B.地形更利于冷空气南下
C.海陆热力差异更大
D.对流层西风带影响更强
12.受寒潮影响,美国中南部出现暴雪的概率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地形分布有利于冷空气南下
B.美国中南部地形有利于冷空气抬升
C.五大湖为南下冷空气提供充足水汽
D.墨西哥湾暖流为中南部提供充足水汽
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11题,亚洲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更明显,C项正确。亚洲东部和美国中南部离极地冷气团距离相差不大;美国中南部地形更利于冷空气南下;亚洲东部对流层西风带影响小。第12题,墨西哥湾暖流提供充足暖湿水汽,水汽北上在美国中南部与冷空气交会,形成锋面,降雪量大,D项正确。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利于北部冷空气长驱直入,在中南部易形成锋面,但降雪水汽是由暖气团提供的;美国中部为平原地形,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低,湖区蒸发量较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5月,我国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苏州、武汉两地遭遇龙卷风袭击,共导致12人遇难、数百人受伤,大量民房倒塌。龙卷风是一种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龙卷风中心气压很低,中心风力可达200米/秒以上,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材料二 中国灾害性龙卷风空间分布图。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龙卷风的气流运动方向。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龙卷风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龙卷风多发于平原地区的原因。
(3)在家或野外遇到龙卷风,我们应如何紧急防范?
解析 第(1)题,由材料“龙卷风中心气压很低”可知,龙卷风是低压天气系统。在低压系统,水平方向上,北半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第(2)题,读图可知,我国龙卷风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原因是平原对气流旋转的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面积较大,有助于气流的形成与运动。第(3)题,由材料“中心风力可达200米/秒以上,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知,龙卷风的主要危害是大风。因此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答案 (1)近地面气流水平运动方向:逆时针辐合;垂直运动方向:垂直上升。
(2)我国龙卷风有两个高发区:一是自长江三角洲经苏北平原至黄淮海平原(或答长江三角洲及华北平原);另一个是广东和广西(或答珠江三角洲)。
原因:平原地形,对气流旋转的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面积广大,有助于气流运动。
(3)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5编第21章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5编第21章第55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55+中国地理分区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5编第21章第54讲 中国人文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5编第21章第54讲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54+中国人文地理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5编第21章第53讲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53+中国自然地理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