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
    • 练习
      课时达标53+中国自然地理(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页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页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页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页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页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页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页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页
    课时达标53+中国自然地理(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页
    课时达标53+中国自然地理(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页
    课时达标53+中国自然地理(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页
    还剩4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5编第21章第53讲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53+中国自然地理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达标(五十三) 中国自然地理(建议用时:20分钟)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A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B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C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D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B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C人口密度逐渐递增D的植被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  1C 2.B  解析 1题,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A项错误。位于大兴安岭和贺兰山之间,降水量为200—400 mm,属于温带草原,B项错误。为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区,C项正确。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项错误。第2题,为我国西北地区,全部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A项错误。为温带草原,是内蒙古牧区,是北方地区,为种植业区,B项正确。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C项错误。为青藏高原,的植被变化主要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项错误。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完成3—4题。3.如果甲、乙、丙三地发生水土流失,其中最可能的共同原因包括(  )地壳活动剧烈 降水集中 大型工程建设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植被破坏 土质疏松A①④⑤  B②⑤C②④⑤  D②③⑤⑥4.下列关于改良和保护甲、乙、丙三地的土地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在甲地的土壤中掺入沙子B.在乙地种植耐酸性植物C.在甲地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D.在丙地保护黑土答案  3B 4. D解析 3题,从经纬网可以判定,甲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乙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丙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区。乙、丙两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不剧烈,错误;甲、乙、丙三地都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易导致水土流失,正确;甲、乙、丙三地中只有黄土高原的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④⑥错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正确。第4题,甲地(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应该加强对地表土层的保护,防止出现石漠化现象,AC两项错误。乙地位于黄土高原,土壤不呈酸性,故不必种植耐酸性的植物,B项错误。丙地(东北平原地区)土流失严重,在利用过程中应该保护黑土,D项正确。(2022·山东烟台期末)东北地区把初冬季节河流被冰层完全覆盖叫封江。封江的河面平整光滑,称为文封江;冰排在江面上叠起,江面起伏不平,称为武封江。历史上松花江哈尔滨段多次出现武封江现象,发生时常伴随寒潮天气。2006年松花江大顶子山水利工程开始蓄水,哈尔滨城区河段每年都是文封江202112月,哈尔滨城区河段又出现了武封江景象。下图为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52006年以后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武封江很少出现,主要是大顶子山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松花江(  )A.流速变缓  B流量变大C.水位升高  D水温上升6.导致202112月哈尔滨城区河段又出现了武封江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大风天气 水位上涨 迅速降温 含沙量大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7.松花江出现武封江可能会给河流沿岸地区造成(  )洪涝灾害 低温冻害 堤坝破坏 农业减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5A  6.A  7. C解析 5题,据材料可知,水利工程开始蓄水后,大量回水,水流变平稳,流速减慢,河面较平整,不易出现武封江A项正确。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武封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江面起伏不平。武封江发生时常伴随寒潮天气,说明当大风天气出现时,江面被吹拂,起伏大,水面不平,此时迅速降温结冰,使冰排叠起,①③正确。水位上涨和含沙量大不会出现武封江。第7题,武封江现象出现于冬季,此时哈尔滨地区处于休耕时期,不会对农作物造成低温冻害,不会导致农业减产,但一旦冰面融化则会导致洪涝灾害,也易造成堤坝破坏,①③正确,故选C项。(2022·重庆巴蜀中学月考)黄土高原位于东亚夏季风降雨影响的西北边缘区。某科研小组在下面左图中和平镇发掘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黄土剖面(右图),研究发现表土下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相间发育。其中黄土以粉沙为主,主要来自风力沉积,而古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黄土高。科研人员借助黄土剖面能推测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借此重建当地古气候。据此完成8—10题。8.黄土高原处于(  )A.半干旱与半湿润气候的交界B.夏季风与冬季风影响的边界C.河流冬季有无结冰期的边界D.西北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交界9.从东南向西北,黄土高原的黄土(  )A.有机质的含量增多B.颗粒逐渐由细变粗C.古土壤的厚度增大D.含水率逐渐增多10.据材料,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A.在古土壤的发育时期,蒙古高压持续强盛B.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气候不断暖湿化C.植被覆盖率高,拦截沙尘更易形成黄土层D.古土壤层形成时期,该区域流水作用显著答案  8A 9.B 10. D解析 8题,读图可知,黄土高原大致位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位于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区,A项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河流冬季有无结冰期的边界是秦岭淮河。江南文化是吴文化和越文化共同融会形成的双核心结构。第9题,黄土高原降水量大致东南多西北少,故从东南向西北植被覆盖率下降,黄土有机质含量减少,A项错误。黄土来自风力沉积,从西北向东南搬运过程中具有分选性,其粒度从东南到西北应逐渐由细变粗,B项正确。古土壤发育的强度与降水、植被呈正相关,故从东南向西北土壤发育强度减弱,厚度变小,C项错误。黄土高原降水量大致东南多西北少,黄土的含水率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 D项错误。第10题,在古土壤的发育时期,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说明侵蚀作用弱,风力弱,蒙古高压势力较弱,A项错误。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相间发育,说明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气候冷暖干湿交替出现,B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时,气候表现更趋暖湿,不利于黄土层的形成,C项错误。古土壤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降水相对较为丰富,故其流水作用显著, 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21·广东广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岔河古城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交界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区。800年前,水浅流缓的无定河蜿蜒流经古城边上。由于地壳运动,如今无定河河床下降了61米,地下水位下降了35米。下图为三岔河古城位置示意图。(1)指出三岔河古城选址的特点,并说明理由。(2)800年前相比,说明无定河河床的变化及原因。(3)分析三岔河古城从繁荣走向衰落的自然原因。解析 (1)题,读图可知,三岔河古城选址的特点是沿河分布。理由:三岔河古城地处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交界的干旱、半干旱荒漠气候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所以水源是生产生活的必备条件。第(2)题,由于地壳运动,如今无定河河床下降了61,据此可知,与800年前相比,无定河河床下降,随着河床的下降,河岸的坡度也变大。原因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深切的河床。第(3)题,三岔河古城选址的主要原因是水源丰富,如今河床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井水干枯,生产生活依赖的水源严重缺乏,导致古城走向衰落。答案  (1)选址特点:沿河。理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必备条件。(2)变化:河床下降;河岸变陡。原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深切河曲。(3)深切河曲造成河床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井水干枯,水源缺乏,导致气候更干旱,古城走向衰落。
     

    相关课件

    第5编第21章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5编第21章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5编第21章第55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55+中国地理分区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5编第21章第54讲 中国人文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5编第21章第54讲 中国人文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5编第21章第54讲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54+中国人文地理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5编第20章第52讲 世界主要国家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5编第20章第52讲 世界主要国家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5编第20章第5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52+世界主要国家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