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93911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编第6章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课时达标(二十)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2022·河北沧州盐山月考)读图完成1—2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树生长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五原的纬度高于西安,因此出现了“五原春色归来迟”“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的景观差异,这种地域分异体现了因热量差异而形成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第2题,诗中的“春风”是指影响我国降水的夏季风,因此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玉门关)的景观差异是受夏季风影响导致的降水差异造成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B项正确。
(2022·重庆质检)反季节蔬菜是在热量条件限制蔬菜栽培的季节,从外地调入或利用先进技术种植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冬季有“天然温室”、夏季有“天然凉棚”露天种植蔬菜,是我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下图是云南蔬菜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云南形成“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位置低 ②市场需求大 ③地势起伏大
④科技投入多 ⑤水热较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⑤
4.云南冬季、夏季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分别来源的产区,可能的是( )
A.Ⅱ区、Ⅰ区 B.Ⅰ区、Ⅲ区
C.Ⅲ区、Ⅱ区 D.Ⅱ区、Ⅲ区
5.云南反季节蔬菜的外调路线中,可能的是( )
A.冬季“云菜入桂” B.夏季“云菜入黑”
C.冬季“云菜入琼” D.夏季“云菜入粤”
答案 3.B 4.C 5.D
解析 第3题,“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形成,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云南纬度低,冬季气候温和(16—20℃),可生长蔬菜,形成“天然温室”;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夏季高原、山地气候凉爽(16—25℃),适宜喜凉蔬菜生长,形成“天然凉棚”,B项正确。第4题,Ⅲ区为河谷及盆地产区,因纬度低、河谷盆地空气下沉增温、北部山地对冬季风阻挡等原因,冬季气温较高,应为冬季反季节蔬菜的主要生产地。Ⅱ区为高海拔山地产区,海拔较高,夏季凉爽,适宜喜凉蔬菜生长,成为夏季反季节蔬菜的主要生产区。C项正确。第5题,云南、广西和海南纬度较低,冬季气候温和,均是我国的“冬菜篮子”。黑龙江纬度位置较高,夏季平均气温较低,也能种植喜凉蔬菜。广东夏季气候炎热,台风灾害较多,无法种植喜凉蔬菜,而云南的“天然凉棚”能为广东提供喜凉蔬菜;广东城市人口多,蔬菜的市场需求大,D项正确。
(2022·山东质检)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边界的比利牛斯山脉海拔大多在2 000米以上,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山顶有冰川分布,南坡和北坡都发育了较完整的自然带谱。该山脉南北两侧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南侧大部分地区比北侧降水少。下图为比利牛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与北坡相比,比利牛斯山脉南坡( )
A.自然带数目较少 B.基带土壤水分多
C.落叶林带下限低 D.雪线位置较高
7.与北侧相比,比利牛斯山脉南侧大部分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不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B.受西风带影响时间短
C.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时间短
D.地势东高西低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比利牛斯山脉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界线,南坡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所以基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北坡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所以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由材料可知,南、北坡自然带谱均较完整,故南坡自然带数目较多,A项错误。南坡基带气温高,降水少,所以基带土壤水分少,B项错误。南坡落叶林分布在常绿林以上,所以下限较高,C项错误。南坡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雪线位置较高,D项正确。第7题,比利牛斯山脉南侧和北侧都会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南侧纬度较低,所以受西风带影响时间短,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时间长;根据图示河流流向判断,南侧地势西高东低。
(2022·浙江Z20联盟联考)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山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自然带①和②分别是( )
A.山地荒漠带 亚高山草甸带
B.山地荒漠带 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草原带 亚高山草甸带
D.山地草原带 山地针叶林带
9.甲山2 000米南北坡植被差异体现出(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8.D 9.B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甲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地带形成山地荒漠草原带,随着山体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①为山地草原带。乙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②位于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和亚高山岳桦林带之间,应为山地针叶林带。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其北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且为阴坡,蒸发量小,可以满足针叶林生长;南坡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且为阳坡,蒸发量大,水分条件差,为山地草甸带,所以南北两坡植被差异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1·辽宁沈阳三模)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其中,仅种子植物就有10 000多种。常绿乔木(树身高大的树木)物种种类自然分布在山区某坡呈单峰形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海拔1 500米左右,另一坡几乎无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地形闭塞,人类活动少
B.河流纵列分布,南北流向
C.山体高度大,垂直分异明显
D.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11.横断山区常绿乔木物种几乎无分布的坡向及位置是( )
A.阳坡 南坡 B.阴坡 北坡
C.迎风坡 西南坡 D.背风坡 东北坡
12.1 500米以下乔木物种种类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降水
C.地貌 D.热量
答案 10.C 11.D 12.B
解析 第10题,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具有多样的气候,在高山地带,山体高大才会形成气候垂直分异,C项正确。第11题,在同一海拔,影响常绿乔木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横断山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西南坡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常绿乔木的生长,故此坡向分布大量常绿乔木。而东北坡作为背风坡,降水较少且焚风效应明显,不利于常绿乔木的生长,因此几乎无分布,D项正确。常绿乔木受光照影响较小,且横断山区的阴阳坡差异不明显。第12题,由常绿乔木“物种种类自然分布在山区某坡呈单峰形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海拔1 500米左右”可知,1 500米以下乔木物种种类变化与海拔相关,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B项正确。热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021·江苏七市二模)阿勒泰地区不同季节牧场位置不同。下图为阿勒泰地区主要牧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从冬季到夏季,牧民转场途经的主要植被类型依次为( )
A.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
C.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荒漠草原
D.山地草原、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荒漠草原
14.冬季牧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因其( )
A.水源充足 B.积雪深厚
C.产草量大 D.相对温暖
答案 13.A 14.D
解析 第13题,冬季牧场在准噶尔盆地,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或者沙漠戈壁;夏季牧场在阿尔泰山山区,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影响,阿尔泰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可能在山腰发育有山地针叶林。所以从准噶尔盆地到阿尔泰山山麓再到山腰再到高海拔山地,植被类型依次为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A项正确。第14题,冬季牧场的选择要考虑温度,以保证牲畜过冬,盆地相对封闭,北部有山脉阻挡冷空气,热量不易散失,相对温暖,D项正确。准噶尔盆地水源并不充足,不是迎风坡,积雪不深厚,产草量也不会大。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位于加拿大东部,哈得孙湾与拉布拉多海及圣劳伦斯湾之间。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300—900米的低高原,即拉布拉多高原。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海为苔原带,中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东部沿海有苔原植被分布。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带分布。
(1)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有苔原植被分布,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拉布拉多半岛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从影响气温的洋流入手,解释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有苔原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拉布拉多半岛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东部海陆轮廓利于拉布拉多寒流经过,拉布拉多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在其影响下,气候寒冷,生长着耐寒的苔原植被。
(2)拉布拉多半岛纬度差异大,由南向北接受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平缓的高原地形对纬向的气温和降水影响不大,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由南向北逐渐下降和减少;中南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形成寒冷的苔原气候,在纬度差异显著的气候条件下,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
16.(2022·河北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肯尼亚山是一座死火山,海拔5 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近年来,中国与肯尼亚的科学家联合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图甲示意肯尼亚山的位置,图乙是肯尼亚山植被带平面分布图及垂直剖面图。
(1)分析肯尼亚山植被类型丰富的原因。
(2)简述低海拔森林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植被带在不同坡向分布的差异减小,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地处低纬的高山,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植物类型丰富。读图可知,肯尼亚山地处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山麓为热带草原景观;肯尼亚山海拔5 199米且距海较近,水分条件较好,因此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具有从热带到寒带的植被类型。第(2)题,读图可知,低海拔森林包括低海拔潮湿森林和低海拔干旱森林两类,其中东南坡为潮湿森林,分布面积较大;西坡为干旱森林,分布面积较小。原因: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受低纬信风影响,东侧离印度洋较近,因此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较湿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量较小,较干旱。第(3)题,植物分布主要受水热条件影响。肯尼亚山为死火山,山体呈锥形,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山体面积减小,各坡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因此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差异减小,使得植被带差异减小。
答案 (1)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基带具有热带植被;海拔高,距海较近,水分条件较好,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具有从热带到寒带的植被类型。
(2)分布特点:东南坡为潮湿森林,分布面积较大;西坡为干旱森林,分布面积较小。原因: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较湿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量较小,较干旱。
(3)肯尼亚山为死火山,山体呈锥形,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山体面积减小,各坡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差异减小,使得植被带差异减小。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原卷版docx、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雪线高储雪少,雪线低储雪多,热点应用,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原卷版docx、第18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