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贾生教案设计
展开贾 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欣赏欲抑先扬、借古讽今的写法。
3.揭露晚唐统治者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教学重点:
揭露晚唐统治者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教学难点:
赏析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学史上被评论得最多的人物里,有一个是西汉时期的才子贾谊。谈起他,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对怀才不遇者的慨叹。
因为贾谊实实在在是个大才子。少年时就有文才,博览群书;十几岁就能教《春秋左氏传》;20岁就已成为汉文帝的皇家顾问。谁能像他一般年少得志,备受文帝恩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华横溢招来的是排挤和诽谤。贾谊的死对头,有个叫邓通的。说起他的发家史,也是一个笑话。原来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上不了天,正在着急,后面有个戴黄帽子的人一推,文帝就上天了。于是文帝四处打听这个“黄头人”的下落,偏巧某日有人见邓通戴着顶黄帽子,面貌又与文帝梦中所见之人酷似,于是邓通便青云直上。这个不学无术的邓通无由受宠,自然是贾谊所看不惯的,于是,两人成了死对头。文帝最终在邓通等人的多次诋毁下,把贾谊放逐到了长沙。这个时候,贾谊年方23岁,弃置长沙,被贬长沙三年之后,文帝终于又思念贾谊,派人速召贾谊回京,宣室接见,谈至深夜。李商隐的《贾生》,就描述了这次宣室接见。那么,李商隐是怎么看待这次接见的呢?现在我们就从李商隐的《贾生》一诗里来寻找答案。
二、朗读感知
1.生读生评。字音、节奏。逐(zhú) 苍生(cāng)
2.齐读。
3.读注释,感知大意(可合作)。
三、研读品析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结合“求”、“访”、赞,谈谈你从字面上对文帝的初步认识。
求贤意愿之切、待贤态度之诚。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在赞扬他求贤若渴。
2. 你如何看待汉文帝“夜半前席”?诗人持什么态度?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含蕴而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徒然。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
末句引满而发,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欲抑先扬
“文似看山不喜平”,顿挫抑扬,曲径通幽,每每引人入胜,诗词中不乏这样的杰作。
一个晚唐的诗人,吟咏汉朝的史事,就是为了替贾生抱不平,讽刺汉文帝吗?深入解读诗词需要知人论世: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生。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秾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
李商隐的政治诗多半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出现。请看他的《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西王母推开雕镂彩饰的窗户,眺望东方,却不见穆王的踪迹,只听见《黄竹歌》声哀动大地。穆王所乘的八骏飞驰神速,一天能行三万里,如果要来,易如反掌,可是他为什么还没有如约前来呢?西王母盛情邀请穆王重来,穆王曾许诺重来,而且来也方便,乘上八骏瞬息就到,可是穆王却终究没有来,不言穆王已死而其死自明。即令仙人如西王母,也不能挽救周穆王于一死。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类似的还有《咏史》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愚昧和无能。《隋宫二首》其一,意在提醒晚唐统治者要接受前车之鉴。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
四、比读探究
咏史之作在中国古典诗苑里颇引人注目,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贾生》在咏史之作中又可谓独占花魁。这两首同题诗,皆歌咏贾生——汉代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以古写今,但二者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
贾 生(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从以上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五、作业。
1.背诵古诗;2. 寻读借古讽今或欲抑先扬写法的诗词。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约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约客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词解读,画面欣赏,联系实际谈感受,体悟诗人感情,小结,带着闲情背诵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贾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贾生教学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