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共8页。
2023年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十九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谚语由“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了( )
A. 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B. 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C. 古代北方经济的发展 D. 古代南方成为工业中心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说明南宋时期苏湖地区种植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说明清朝前期农业迅速发展,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2.康熙、乾隆时期,丝织生产超过苏州、杭州的城市是( )
A. 无锡 B. 广州 C. 南京 D. 松江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康熙、乾隆时期,南京的丝织业超过了苏州和杭州,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松江、无锡等地的棉布畅销各地。由此可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如图是清代名画《盛世滋生图》(局部),从中可解读的信息有( )
①政治日益腐败
②繁华的市井风情
③陆路和水路的人员往来频繁
④阶级矛盾尖锐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观察清代名画《盛世滋生图》可以看出繁华的市井风情和陆路和水路的人员往来频繁,反映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4.明代生产的著名瓷器是( )
A.青花瓷 B.青瓷 C.白瓷 D.唐三彩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调整生产关系,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故选A。
5.清朝前期商业发达,陆路、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不属于此类叙述的是( )
A.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C.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D.商贾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
【答案】D
【解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6.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 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 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D. 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进垦荒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商业发达,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清朝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ABC正确,而D是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不属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故答案是D。
7.下图所示是清朝开荒执照,反映了清朝前期推行( )
A.垦荒政策
B.轻徭薄赋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进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故答案选A。
8.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关于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
B.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C.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发展尤为快速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长安、扬州等地商业非常繁荣,A项是唐朝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不是青春前期经济发展表现,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故答案为:A。
9.由CCTV记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广州
D. 广东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57年,大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了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港口。故选C。
10.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下列不正确的是( )
A.人地矛盾突出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问题
C.交通拥堵问题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答案】C
【解析】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选项C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11.1661年(顺治十八年),清朝耕地面积有549.36万顷,至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耕地面积达741.45万暖。导致以上材料中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②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③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
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清朝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①符合题意;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促进耕地面积的增长,②符合题意;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也促进耕地面积的增长,④符合题意;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在明朝时期已经开始了,③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下表中提取到的信息是( )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1614年(顺治十八年) | 5493576 |
1684年(康熙二十四年) | 6078430 |
1724年(雍正二年) | 6837914 |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 7414495 |
A.1614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
B.1661年到1766年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D.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答案】A
【解析】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据题干表中信息可知,1614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3.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 商帮的形成
B. 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 国际贸易的频繁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国际贸易的频繁。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属于农业。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4.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 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
C. 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D.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答案】A
【解析】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南方最发达的太湖流域、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番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选项BCD均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5.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
A.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帮的活动 D. 商品贸易的兴盛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故选:A。
16.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年份 | 耕地面积(顷) |
1661年 | 5493576 |
1685年 | 6078430 |
1724年 | 6837914 |
1766年 | 7414495 |
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乾隆末年有多少人口?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一谈你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答案】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晋商。徽商。
(3)3亿。
(4)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垦荒造田,使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会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析】
(1)据材料一可知,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据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知,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北京、广州。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山西的票号是晋商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徽商。
(3)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鼎盛时期,我国大约有人口1亿多。乾隆末年大约有人口3亿。
(4)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和材料三的图片可知,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垦荒造田,使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会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教师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学生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训练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