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单元资料+专项训练合集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答案,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多音字,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元知识点复习
1、 北京的春节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过年前的准备、过年时热闹的场景、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2、课文安排详略得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过小年”“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为重点进行细致描写。其余时间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好处: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人印象深刻。
腊八:重点写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重点写祭灶王。 除夕:围绕关键句“除夕真热闹”,写了多方面的讲究和习俗。初一:重点写人们的活动特点。重点写孩子们逛庙会。元宵节:重点描绘悬灯结彩的场面。
3、“除夕真热闹”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是第二个高潮;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第三个高潮。
4、“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承上启下,与课文第一句首尾呼应,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5、老舍先生的语言通俗易懂,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老北京的俗语。“零七八碎儿”“闲在”等等,质朴而真实,令人倍感亲切。
6、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排比)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产品展览会。(比喻)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产品展览会,写出了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富足生活的自豪与期盼。
7、多音字:万象更(gēng)新 间(jiàn)断 正(zhēng)月 白云观(guàn) 分(fèn)外
8、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1)除夕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2)初一祭祖、吃猪儿粑。(3)元宵吃汤圆。
2、腊八粥
1、《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主要写了等粥与喝粥两部分的内容。其中详写了等粥。(等粥又包括四个场景:盼粥、分粥、猜粥、看粥)。略写(侧面描写)喝粥部分。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借助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念。写出了八儿的天真可爱。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描写方法:神态描写)(修辞方法:夸张)写出了八儿兴奋、急切的心理。
3、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描写方法: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想喝粥的急切心理。
4、“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描写方法: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想喝粥的急切心理。
5、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
写出了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腊八粥在锅中的状态。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修辞手法:拟人)借锅中腊八粥的状态,写八儿的失望心情。
3古诗三首(都与传统节日或传说 有关)
一、《寒食》(七言绝句)相关节日: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 习俗:以禁火为标志。还有折柳插门(取新火)、改火。
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思想感情:讽刺唐代当时的权臣,反衬贫寒之家的孤苦。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春:暮春。 “飞”“斜”明写花、柳,暗写风,写出了春日美景的灵动。与“东风”相呼应。“御柳斜”暗中呼应了节日习俗。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日暮”在时间上承接前两句。“汉宫”指唐宫,以汉喻唐。
“轻烟散入五侯家”表示权贵近臣们已蒙受皇恩,表现出一派承平气象。
二、《十五夜望月》唐代王建。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 节日:中秋节 习俗:望月、赏月、吃月饼。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写景。借景抒情。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展现了一幅寂寥、冷静、沉静的中秋月夜图。“中庭地白树栖鸦”句中虽无“月”字出现,却处处可见月夜之清幽冷寂。全句无一句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望月的人。
“冷露无声湿桂花”中“桂花”是中秋时节的象征,让人联想到月中的桂树。暗写诗人望月,点题。“冷露”“无声”渲染秋夜景致的轻盈无迹,透露出诗人凝神已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抒情。“人尽望”写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因自己的孤独想到天下人的孤独,自己的怀人之情想到天下人的情人之情。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是全诗感情的高潮。明明是自己思念友人,却偏偏说“落谁家”,将诗人望月怀远的 情思表达得含蓄。“落”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
三、《迢迢牵牛星》
神话传说 :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能相会。 习俗:乞巧 东汉时期的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表达了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相思不可得的愁绪。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仰望星空所见之景,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迢迢”:路途遥远。皎皎:洁白明亮。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擢素手”写出了织女白皙修长的手。是静态描写。“札札弄机杼” “弄”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这句话表现了织女的娇柔、勤苦。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写出了织女的忧伤难过。(用夸张和比喻表现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意思: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从“不成章”到“不得语”表现了织女隐忍、静默。
叠字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用在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四、古诗词中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
五、与传统节日和习俗相关的古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节日:重阳节 习俗:登高、插茱萸) 2、 清明 (节日:清明节 习俗:祭祖、踏青)
唐 王维 唐 杜牧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 元日 (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习俗:放鞭炮、饮屠苏酒、贴春联)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藏戏
1、《藏戏》结构是总分总。以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点出藏戏的主要特点:戴着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2、我知道的剧种有:(1)西藏的藏戏(2)北京的京剧(3)四川的川剧(4)江苏昆曲(5)上海越剧等。
语文园地
一、 交流平台(分清文章的详略)
1、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2、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习作的时候,先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写具体详细。其他内容写简略。
4、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二、词句段运用。(相同的意思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好处:使语言表达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
1、表达都、全部:一律、清一色、都。 2、表示得了第一: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3、表示人多:人头攒动、人潮汹涌、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4、表示花开放:欣然怒放、吐露芬芳、绽放笑容、傲然盛开。 5、表示到处:处处、到处、遍地、各处、无处、四处
6、表示多: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三、习俗的寓意。
1、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2、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3、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
4、过年守岁:寓意辞旧迎新 5、中秋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 6、元宵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四、书写提示:写行书可以提升自己的书写速度。
五、日积月累
《长歌行》(汉乐府) 写到的自然现象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朝露易逝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光普照、万物生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花草枯萎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归海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年轻时不抓紧时机奋发努力,等到年老一事无成,必然会后悔,伤悲也没有用。
借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慨叹,劝诫世人惜时奋进。
我还知道惜时奋进的名言:(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知读书迟。(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语文园地五知识点复习题,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口语交际,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多音字,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点,重点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