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含解析)
(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6讲免疫调节(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6讲免疫调节(含解析),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真题例证·体验,考法纵览·诊断,长句应答·特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6讲 免疫调节
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3.免疫系统的功能
(必修3 P35“问题探讨”T1改编)神经系统能否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人体能否靠反射对病原体作出反应?
答案: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真题例证·体验】
(2017·高考天津卷)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解析:选C。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项错误;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项正确。
【考法纵览·诊断】
(1)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2018·江苏卷,T9A](×)
(2)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2017·江苏卷,T15A](×)
(3)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2015·全国卷Ⅱ,T5B](×)
(4)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2015·四川卷,T8节选](√)
【长句应答·特训】
下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吞噬细胞能参与第________道防线。
(2)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填“是”或“不是”)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的,________(填“是”或“不是”)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3)细胞①和②分别是_______细胞和_______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菌酶可以水解肽聚糖等成分,从而消灭细菌。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细胞只能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二、三
(2)不是 不是
(3)B T 相同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被溶菌酶水解后,细胞壁破损,细菌失去保护易裂解死亡
(5)胸腺产生的特定物质促进T细胞的成熟
1.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三个“根据”
2.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生命观念
1.(2020·湖南益阳、湘潭调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C.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D.仅受到抗原的刺激,B细胞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选C。记忆细胞本身不能分泌抗体,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
2.(202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模拟)右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选C。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b、c、d分别为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记忆细胞再次接受同一种抗原刺激后,也能分化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B细胞和T细胞分别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成,暂时处于不增殖状态,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继续增殖、分化;c、d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两者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生命观念
3.(2020·山西运城河津二中月考)下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T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解析:选D。细胞A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故图中的细胞A为吞噬细胞,A项错误;该过程表示吞噬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吞噬病原体,并将病原体消化,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项错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多数情况下,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D项正确。
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
选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A
具有免疫持久性
具有免疫短促性
B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C
涉及吞噬细胞的功能
不涉及吞噬细胞的功能
D
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解析:选B。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持续终生,特异性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也具有持久性;特异性免疫涉及吞噬细胞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抗原诱导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考点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3.二次免疫及特点
(必修3 P36“资料分析”及P41“科学·技术·社会”改编)HIV浓度升高与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之间的内在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丧失,最终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真题例证·体验】
(2019·高考海南卷)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解析:选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经吞噬细胞处理消化掉,A错误;某些病毒如HIV可破坏其感染的T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造成获得性免疫缺陷病,B正确;B细胞识别病毒抗原且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可以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释放病毒,D正确。
【考法纵览·诊断】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2018·江苏卷,T9B](√)
(2)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2018·江苏卷,T9C](×)
(3)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可裂解乙肝病毒
[2015·北京卷,T1C](×)
(4)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2015·全国卷Ⅱ,T5A](×)
(5)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2015·全国卷Ⅱ,T5D](√)
【长句应答·特训】
(2019·高考全国卷Ⅲ)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解析:(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反应,抗体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2)再次注射抗原后,由于A组两次均注射抗原甲,D组两次均注射抗原乙,故A、D组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由于再次免疫应答反应强烈,血清中抗体产生速度快且浓度高,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4)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答案:(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三角度界定抗原与抗体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析推断
(1)“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原、抗体的分析
生命观念
1.下列关于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B.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
C.抗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
D.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可以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
解析:选C。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A项正确;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通过自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清除了抗原,因此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B项正确;在自身免疫病中,抗体会“敌我不分”而攻击自身的结构,C项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可以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D项正确。
2.(2020·吉林乾安七中月考)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中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选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所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动物在特定抗原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故物质乙是抗原。
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过程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下图所示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
B.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作用
C.如图中T细胞将进行增殖和分化,则图示属于细胞免疫
D.如图中T细胞将只分泌淋巴因子,则图示属于体液免疫
解析:选A。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但是没有特异性,A项错误,B项正确;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D项正确。
4.(不定项)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B.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
D.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
解析:选ABD。过程Ⅰ为抗体参与“作战”的体液免疫,其中细胞c为浆细胞,细胞a为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过程Ⅱ为依靠效应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的细胞免疫,其中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b为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两种免疫过程中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A、B、D正确,C错误。
二次免疫反应及其特点
科学思维
5.(2020·上海虹口一模)下图表示人体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及随后受到白喉杆菌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反应。BC时间段中识别白喉杆菌的免疫细胞主要是( )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记忆B细胞 D.浆细胞
解析:选C。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和记忆B细胞,抗体的含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但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将抗原消灭,因此BC时间段中识别白喉杆菌的免疫细胞主要是记忆B细胞。
6.(不定项)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某小组利用患狂犬病的兔的脊髓提取物进行下列实验:将新鲜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甲体内,甲患病;用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一段时间后,再向乙注射新鲜的提取物,乙不患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兔感染狂犬病病毒后,脊髓中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病毒
B.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作为抗原的特性,不再致病
C.甲接受注射后,体内只存在特异性免疫
D.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
解析:选BC。兔感染狂犬病病毒后,病毒通过体液进入细胞,因此脊髓中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病毒,A正确;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致病性,但仍然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B错误;注射新鲜的提取物后,甲体内既发生了非特异性免疫,也发生了特异性免疫,C错误;由于第一次注射时产生了记忆细胞,因此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D正确。
(1)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
考点3 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学应用
1.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病
4.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生命观念
1.(2020·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临床上发现,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管断裂,少量精子进入血液,外伤治愈后,出现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的现象,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免疫现象的机理相同( )
A.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
B.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
C.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
D.注射牛痘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选A。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属于自身免疫病,A符合题意;接受器官移植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是因为有免疫排斥反应,B不符合题意;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这属于过敏反应,C不符合题意;注射牛痘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这属于正常的体液免疫,D不符合题意。
2.(不定项)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均具有识别功能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不同
解析:选BD。a细胞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C错误;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不同,D正确。
(1)明辨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类型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区别
发生时间
再次接触抗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
抗体分布
在某些细胞表面
主要在血清中
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快速确定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
免疫学应用
社会责任
3.(2020·商丘模拟)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
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D.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细胞
答案:D
4.(2020·山西太原一模)下列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思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毁灭HIV的新型药物
B.将病毒控制在宿主细胞内部,将来这些细胞会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自主死亡
C.通过药物有效抑制HIV的复制
D.科学家研制出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也无法治疗艾滋病
解析:选D。研制一种能毁灭HIV的新型药物,这是一种防治艾滋病的思路,A正确;将HIV控制在宿主细胞内部使其不扩散,也是一种防治艾滋病的思路,B正确;用药物有效抑制HIV的复制,同样是一种防治艾滋病的思路,C正确;研制出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可以使HIV不能大量增殖,是一种防治思路,D错误。
[易误警示]
易错点1 混淆外毒素、抗毒素、类毒素、凝集原、凝集素
[点拨] 类毒素、外毒素、凝集原均属“抗原”,抗毒素、凝集素均属“抗体”。
易错点2 对骨髓和胸腺破坏后,机体的免疫类型分析不清
[点拨] (1)切除胸腺——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
(2)骨髓遭到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
易错点3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三个易混点
[点拨] (1)体液免疫中抗原引起免疫的途径: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
(2)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3)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的来源: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易错点4 不明确疫苗与抗原的关系及疫苗的功能
[点拨] (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的自动免疫制剂。
(2)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起抗原作用,进入体内主要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抗体存留时间短,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保留了对相应抗原的长期免疫能力。
[纠错体验]
1.(2020·山东青岛期初调研)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但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C.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说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D.裸鼠存在免疫缺陷,一般情况下不排斥来自异体的移植器官
解析:选D。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成熟于胸腺,A错误;裸鼠不能形成T细胞,体液免疫功能降低,B错误;机体主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只能说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调节有关,C错误;裸鼠存在免疫缺陷,丧失了细胞免疫和大部分体液免疫功能,因此一般情况下不排斥来自异体的移植器官,D正确。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B.与被动免疫相比,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C.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D.由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灭活的病毒,所以通常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充当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答案:B
3.(不定项)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E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解析:选AC。吞噬细胞有识别抗原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E细胞为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M细胞为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为E细胞(浆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效应T细胞具有该功能;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抗原结合,因此能阻止入侵机体的病毒在体液中的传播。
1.(2020·福建三明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解析:选B。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错误;唾液腺、泪腺细胞也可产生溶菌酶,D错误。
2.(2020·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图中的细胞D无识别抗原的功能
C.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细胞周期缩短
D.图中物质Ⅰ为抗原,物质Ⅱ为抗体
解析:选B。图中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Ⅰ为淋巴因子,物质Ⅱ为抗体,D错误;吞噬细胞可识别大多数病菌,但无特异性识别功能,A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增殖,故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
3.(2020·河南开封一模)下列有关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B、D分别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的效应细胞
B.细胞B、C、D均能识别血清中的相应抗原
C.细胞A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图示过程有溶酶体参与
D.若④代表HIV,则细胞C就代表效应T细胞
解析:选C。图中A为吞噬细胞,B为可以识别抗原的B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C为靶细胞,D为效应T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的效应细胞分别为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C为靶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细胞A所示的过程是吞噬抗原并将抗原分解产物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C正确;HIV侵染T细胞,若④代表HIV,则细胞C就代表T细胞,D错误。
4.(2020·安徽淮北一模)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1中的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图中①②③过程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C.细胞2可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形成细胞3
D.进行二次免疫时细胞5可快速产生大量的物质a
解析:选B。题图中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效应B细胞(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图中①②③过程都存在对抗原等的识别,与蛋白质(糖蛋白)有关,B正确;T细胞不能分化为B细胞,C错误;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D错误。
5.机体血浆中含有抗体、淋巴因子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这些免疫活性物质( )
A.都是由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合成的
B.都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形成沉淀
C.合成过程需多种酶和RNA的参与
D.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清除功能
解析:选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等,这些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抗体是由浆细胞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淋巴因子与溶菌酶不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它们不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 A、B、D不符合题意。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是在mRNA、tRNA、rRNA和多种酶等的作用下,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分泌蛋白,C符合题意。
6.(2020·安徽宣城模拟)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侵入机体后,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结合
B.HIV侵入机体后,B细胞和T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
C.艾滋病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也可由母亲遗传给子女
D.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遭到破坏,监控和清除功能也受到影响
解析:选C。HIV侵入机体后,B细胞和T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之结合,A、B正确;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属于传染病,不可遗传,C错误;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防卫功能遭到破坏,监控和清除功能也受到影响,D正确。
7.(2020·广东肇庆模拟)下列对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坏动物的胸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
B.破坏动物的骨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会全部丧失
C.进入机体的抗原能被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识别
D.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
解析:选D。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破坏动物的胸腺后,细胞免疫功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不会全部丧失,A错误;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破坏动物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B错误;浆细胞只能产生抗体,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分泌抗体消灭抗原,细胞免疫主要依靠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D正确。
8.(2020·长春高三质检)下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理伤口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
B.被狗咬后不包扎能降低人被厌氧菌感染的风险
C.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D.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
解析:选C。被狗咬后及时清理伤口可以减少伤口处的病毒,减少感染机会,A项正确;不包扎,有氧环境会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降低人被厌氧菌感染的风险,B项正确;注射的狂犬免疫球蛋白是抗体,只能与细胞外液的抗原结合,对细胞内的病毒无效,C项错误;每隔一段时间注射疫苗,可以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能力,D项正确。
9.(高考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即可导致乙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减弱,使动物乙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能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接种甲疫苗后体内形成的记忆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病毒甲,当机体再次被病毒甲感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甲杀灭清除,从而起到预防肿瘤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都是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产生囊泡,而且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等
10.(2019·高考北京卷)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列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析:(1)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教材中介绍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裂解,此处考查流感病毒的增殖过程,大体与噬菌体的增殖过程类似,当其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入侵机体后,既能引起体液免疫又能引起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3)由题中信息可知,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HA和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由于抗原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机体受某种HA或NA刺激产生的抗体无法与变异后的HA或NA结合,因此每年都要根据甲型流感病毒的NA、HA的结构制备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4)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组分别使用D63、D21,对照组使用对照抗体,因变量是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效果,具体检测的是病毒的增殖水平,主要的实验步骤是将流感病毒与不同的抗体混合后,再分别侵染易感细胞,最后检测病毒的增殖水平。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效果越显著,则病毒增殖的能力越差。由曲线图可知,随抗体浓度升高,D63、D21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越强,且D63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效果更好。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本实验说明D63、D21对病毒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根据题中实验结果可提出制备疫苗的思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5)若感染了流感病毒,应遵医嘱治疗并避免病毒传播。
答案:(1)活细胞 吸附
(2)记忆细胞和浆
(3)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故需每年接种疫苗
(4)①a、c、e ②D63 流感病毒 ③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
(5)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传染他人;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合理即可)
11.(不定项)(2020·山东济南模拟)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已经失去了抗原性
B.第二次注射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C.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结果是大部分鸡存活
D.第一次注射时,鸡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因此只能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选BC。第二次注射病原菌时,结果有部分鸡存活,说明第一次注射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仍然具有抗原性,其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及记忆细胞。第一次注射时鸡全部存活的原因是久置的病原菌致病性减弱或失去致病性,A、D错误;第二次注射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且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与记忆细胞,第二次注射病原菌时鸡发生二次免疫反应,能快速、高效地产生大量抗体,将抗原清除,B正确;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由于存活的鸡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及记忆细胞,鸡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将抗原清除,因此大部分鸡都能存活,C正确。
12.(不定项)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与M细胞混合培养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A.实验组中部分能够杀伤肺癌细胞的细胞可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若将对照组中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用抗体处理将得到与实验组一样的结果
C.M细胞最可能是吞噬细胞,它具有识别、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
D.癌细胞被杀伤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解析:选BD。实验组中部分能够杀伤肺癌细胞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可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这说明M细胞可能是吞噬、处理抗原的吞噬细胞,A、C正确;抗原(肺癌细胞)可以刺激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而抗体不能,B错误;癌细胞被杀伤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错误。
13.(不定项)(原创)人体免疫学的应用,一般有下图所获免疫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猫咬伤人时,方法②预防狂犬病较好
B.在医学上,方法②可进行免疫预防
C.要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方法①比方法②更佳
D.人体通过方法②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解析:选BD。猫咬伤人时,不确定该猫是否带有狂犬病病毒,最保险的办法是按方法①注射抗体,A错误;通过注射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称为免疫预防,B正确;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不长,但记忆细胞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产生大量抗体,故方法②比方法①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C错误;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
14.(2020·湖南怀化模拟)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将60只兔随机分为6组,将A组经超低温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C组,将B组经普通低温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D组,将E组在常温下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F组,一段时间后C、D、F组小鼠体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C组
63.94
0.18
D组
72.94
0.28
F组
85.38
0.38
(1)本实验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____,其中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细胞,其成熟部位是在________。
(3)表格中吞噬细胞功能相对于原来有所减弱,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比原来减弱。淋巴细胞数目相对于原来也有所减少,表明____________免疫比原来减弱。
(4)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本实验因变量是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3)表中信息显示,各项检测指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F组(常温处理组)>D组(普通低温处理组)>C组(超低温处理组),说明低温处理使吞噬细胞发挥吞噬功能相对于原来有所减弱,而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进而表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比原来减弱;同时也说明低温处理使淋巴细胞数目相对于原来有所减少,而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进而表明特异性免疫比原来减弱。(4)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5)设置F组的目的是提供常温下异体移植相关指标的数据作为参考,属于对照组。在C、D、F组中,F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最高,C组(超低温处理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最低,说明低温处理能降低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且超低温处理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
答案:(1)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或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的影响) (2)抗原 胸腺 (3)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特异性 (4)防卫、监控和清除 (5)低温处理能降低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且超低温处理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
15.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一旦病发,致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因此做好预防措施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疫苗生产事关公众安全,疫苗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生产标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疫苗通常是对狂犬病病毒进行灭活处理制备得到的,在制备狂犬病疫苗时,应________(填“保留部分”或“完全去除”)致病性。
(2)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机体首先对疫苗发生反应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人体血液中可出现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被犬咬伤,除应注射狂犬病疫苗外,往往还需要同时使用狂犬病病毒抗毒血清,其中,立即发挥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些企业为追求更大的利润,违规生产纯度不高的疫苗,对于这些企业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已接种这种问题疫苗的个体,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制备狂犬病疫苗时,要保留狂犬病病毒的部分致病性,这样才可以在不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使人体获得免疫能力。(2)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最早对疫苗发生反应的细胞是吞噬细胞。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机体首先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部分病毒会进入细胞内,这时机体发生细胞免疫使其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由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释放的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3)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与病原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狂犬病病毒抗毒血清中含有抗体,可直接与病原体结合起到免疫保护的作用。(5)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应补充接种合格疫苗,促使机体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获得免疫能力。
答案:(1)保留部分 (2)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与体内游离的狂犬病病毒结合,抑制狂犬病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与病毒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狂犬病病毒抗毒血清
(5)补充接种合格疫苗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8单元 第26讲 免疫调节(含解析),共23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6讲 免疫调节(含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4讲基因工程(含解析),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