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6篇 岳阳楼记课件
展开第16篇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第16篇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如此,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有时)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连续几个月天气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会觉得)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十分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了,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忧虑。这样(他们)在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庆历四年(1044)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于第二年重修此楼。此文是范仲淹庆历六年(1046)应滕子京之邀所作。
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观及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角度新颖,避楼不写而写洞庭湖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以此衬托“古仁人之心”,别出心裁,令人佩服。②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③用对比手法写景状物抒怀。写天气,用“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对比;写湖面,用“浊浪排空”和“波澜不惊”对比;写心情,用“悲”和“喜”对比。
1.百废具兴 具: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1.百废具兴 具: 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同“嘱”,嘱托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 2.越明年 越: 明年: 3.增其旧制 制: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 5.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 胜: 6.横无际涯 际涯: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越明年 越: 到 明年: 第二年 3.增其旧制 制: 规模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 写文章 5.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 胜景,美景 胜: 美好 6.横无际涯 际涯: 边际
7.朝晖夕阴 晖: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9.南极潇湘 极: 10.迁客骚人 迁客: 迁: 骚人: 11.得无异乎 得无: 12.若夫淫雨霏霏 淫雨: 霏霏:
7.朝晖夕阴 晖: 日光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壮丽景象 9.南极潇湘 极: 至、到达 10.迁客骚人 迁客: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 贬谪、降职 骚人: 泛指文人 11.得无异乎 得无: 表推测 12.若夫淫雨霏霏 淫雨: 连绵不断的雨 霏霏: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13.连月不开 开: 14.浊浪排空 排空: 15.日星隐曜 曜: 16.樯倾楫摧 倾: 摧: 17.薄暮冥冥 薄: 冥冥: 18.去国怀乡 去: 国:
13.连月不开 开: 指天气放晴 14.浊浪排空 排空: 冲向天空 15.日星隐曜 曜: 光芒 16.樯倾楫摧 倾: 倒下 摧: 折断 17.薄暮冥冥 薄: 迫近,接近 冥冥: 昏暗 18.去国怀乡 去: 离开 国: 指国都
19.至若春和景明 景: 20.沙鸥翔集 集: 21.锦鳞游泳 鳞: 22.郁郁青青 郁郁: 23.而或长烟一空 或: 24.静影沉璧 璧: 25.登斯楼也 斯: 26.宠辱偕忘 偕: 27.把酒临风 把:
19.至若春和景明 景: 日光 20.沙鸥翔集 集: 停息 21.锦鳞游泳 鳞: 代指鱼 22.郁郁青青 郁郁: 形容草木茂盛 23.而或长烟一空 或: 有时 24.静影沉璧 璧: 圆形的玉 25.登斯楼也 斯: 这 26.宠辱偕忘 偕: 一起 27.把酒临风 把: 持、执
2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求: 29.或异二者之为 或: 为: 30.居庙堂之高 庙堂: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后: 32.微斯人 微: 33.吾谁与归 归:
2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曾经 求: 探求 29.或异二者之为 或: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为: 这里指两种表现 30.居庙堂之高 庙堂: 指朝廷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在……之前 后: 在……之后 32.微斯人 微: 如果没有 33.吾谁与归 归: 归依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2.前人之述备矣 之: 3.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 4.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 5.不以物喜 以: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介词,在 2.前人之述备矣 之: 助词,相当于“的” 3.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 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 4.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 如此……那么 5.不以物喜 以: 介词,因为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特殊用法 互文手法,可理解为“不以物喜悲,不以己喜悲”。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 重点句式 运用“则……则……”句式,增强对比效果。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特殊用法 互文手法,可理解为“不以物喜悲,不以己喜悲”。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重点句式 运用“则……则……”句式,增强对比效果。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 4.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微斯人,吾与谁归?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微斯人,吾与谁归?
1.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答案】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
【答案】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3.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第一,“前人之述备矣”,所以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岳阳楼的构造及其周围景物等,而在于借景抒情,表现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4.文章是如何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
【答案】 作者先描绘洞庭湖一阴一晴两种景象,由此引出“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然后抒情兼议论“古仁人”的思想和“迁客骚人”的不同,进而抒发作者的远大抱负。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 细梳理·虚词通关
题组1(1)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2)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4)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5)有仙则名 (《陋室铭》)
题组1(1)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2)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反倒” (4)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5)有仙则名 (《陋室铭》)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题组2(1)则素湍绿潭(《三峡》) (2)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5)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题组2(1)则素湍绿潭(《三峡》)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2)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反倒” (5)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题组3(1)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 (2)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5)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题组3(1)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2)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假如”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5)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然则”作为连词,表示承上的顺接关系,意为“既然这样,那么……”,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2 全突破·课外迁移
滕文公问曰:“滕①,小国也,间于齐、楚。事②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③,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滕文公问曰:“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④王居邠⑤,狄人侵之。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⑥其耆老⑦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居于岐山之下。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君请择于斯二者。”(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节)
【注】 ①滕:故址在今山东滕县。②事:服事,侍奉。③筑薛:在薛筑城墙。薛国邻近滕国,为齐所灭,齐人又将筑城于此,滕文公担心齐国进逼滕国,因而恐慌。④大:同“太”。⑤邠(bīn):在今陕西旬邑西。⑥属:召集。⑦耆老:指老人。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则”的意义和用法。
(1)无已,则有一焉 (2)则是可为也 (3)如之何则可 (4)若夫成功,则天也 (5)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1)无已,则有一焉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那么” (2)则是可为也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3)如之何则可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4)若夫成功,则天也 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5)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反倒”
1.课外翻译强化练(1)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我将去之。(2)仁人也,不可失也。
1.课外翻译强化练(1)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我将去之。【答案】 君子不把那些生养人的东西用来害人,我准备离开这里。(2)仁人也,不可失也。【答案】 (他是)有仁德的人啊,不能失去他。
2.文言断句强化练(1)事 之 以 犬 马 不 得 免 焉 事 之 以 珠 玉 不 得 免 焉。(用“/”标三处) (2)去 邠 逾 梁 山 居 于 岐 山 之 下。(用“/”标两处)
2.文言断句强化练(1)事 之 以 犬 马 不 得 免 焉 事 之 以 珠 玉 不 得 免 焉。(用“/”标三处)【答案】 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2)去 邠 逾 梁 山 居 于 岐 山 之 下。(用“/”标三处)【答案】 去邠/逾梁山/居于岐山之下。
【参考译文】 滕文公问道:“滕,是个小国,处在齐国和楚国之间。是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 孟子答道:“这种策略不是我能想出来的。非说不可的话,那么有一个办法:把护城河凿深,把城墙筑牢,与百姓一起守卫它,就有希望了。” 滕文公问道:“齐国人要在薛筑城墙,怎么办就(才)可以?”孟子答道:“如果实行仁政,后世子孙一定有成为天下之王的。至于成功与否,乃天命。您能对齐人怎样呢?只有勉力实行仁政而已。”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1篇 曹刿论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1篇 曹刿论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21篇曹刿论战,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9篇 鱼我所欲也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9篇 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19篇鱼我所欲也,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5篇 马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5篇 马说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15篇马说,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