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皖西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皖西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皖西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1.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基本单位
B. 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有所不同
C. 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初步水解,得到的化合物一定有6种
D.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2.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用于储存能量的多糖物质主要是纤维素
B. 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均具有还原性,且都不能被水解
C.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D. 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体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3. 血管紧张素是由肝脏分泌的前体物质——血管紧张素原(一种蛋白质)水解形成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升高血压的功能。在临床应用上,人工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可作为药物改善低血压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管紧张素与血管紧张素原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B. 血管紧张素原水解过程可能需要其他蛋白质参与
C. 血管紧张素原的合成和分泌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D. 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血管紧张素改善低血压症
4. 研究表明,将细胞加热到43℃,荧光素酶会错误折叠并与伴侣蛋白结合进入核仁暂时储存,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条件适宜时,这些蛋白质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荧光素酶与伴侣蛋白结合后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 伴侣蛋白能防止因蛋白质错误折叠导致的细胞损伤
C. 核仁能够将发生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合成和加工
D. 核仁既能参与组装核糖体,又能对蛋白质进行修复
5.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含核仁的细胞也可形成核糖体 B. 内质网膜可与细胞膜直接相连
C. 生物膜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D. 细胞器之间都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6. 下列关于细胞内含氮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染色质、核糖体等结构都有含氮化合物
B. 细胞内的含氮化合物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 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蕴含了大量遗传信息
7. 生物的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衰老死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细胞衰老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决定的,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方案应是( )
A. 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B. 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C. 交换年幼和年老细胞的细胞核,观察交换后细胞的衰老情况
D. 将完整的年幼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重组细胞衰老的情况
8. 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 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 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9.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不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叶绿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0.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维持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差
B. 细胞膜内外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决定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
C.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了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
D.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不消耗能量
11. 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发现( )
A. 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随后均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C. 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随后均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D. 甲乙两细胞均不发生质壁分离,也均不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12. 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的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通过,由其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速率比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有关
B. 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具有专-性
C. 肾小管细胞能快速重吸收水分主要依赖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
D. 由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都是物质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
13. 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H+-K+泵维持的。人进食后,胃壁细胞质中含有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胃壁细胞通过H+-K+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H+-K+泵同时具有酶的催化和载体蛋白的转运功能
B. 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 H+和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 抑制H+-K+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
14.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 酶作用机理是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D.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15.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温和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相同,强酸、强碱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B. 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需将底物和酶分别在相同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
C. 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实验中应严格控制酶作用的时间
D. 若在配制好的果胶酶溶液中加人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
16.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不同
B. 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C. 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D.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17. 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pH值和温度分别属于( )
A. 自变量和因变量 B.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 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18. 甲、乙、丙图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丁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受到酶浓度的限制
B. 图乙中,a点到b点的变化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逐渐被破坏
C. 图丙可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
D. 如果适当降低温度,则图丁中的M值将保持不变
19. 如图所示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D”代表ADP,“T“代表ATP,“E”代表能量
B. ATP中的“A”与RNA中的碱基A含义相同
C. 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
D.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
20.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货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储存大量ATP,以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B. 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可直接用于细胞内的某些吸能反应
C. 活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在进行
D.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21. 如图1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小窝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图2表示小窝蛋白在某细胞内合成及被转运到质膜上的过程,其中①~⑥表示细胞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细胞中细胞器常用方法是 ______ 。蓝细菌细胞和图示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_ 。用磷脂酶处理,图2中功能不受影响的细胞器有 ______ (填名称)。
(2)图2中小窝蛋白合成及被转运到质膜上依次经过细胞器有 ______ (填图2中序号),该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由 ______ (填图2中序号)提供。若破坏了该细胞的核仁,则小窝蛋白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原因是 ______ 。
(3)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 ______ (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图1细胞的 ______ 中。
22. 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时,配制好一定初始浓度的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并分别均分为两组,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对应的两组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培养液中3种离子的浓度情况,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尖成熟区细胞具有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 ______组成的原生质层。
(2)水稻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其原因是水稻吸收 ______及其他离子较多,吸 ______较少。
(3)根据图中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情况,初步得出结论有:不同植物 ______;同种植物 ______。
(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植物部分叶片发黄,有同学认为,可能是培养液中缺乏Mg2+,导致叶片中 ______合成受阻。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探究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最好再增加的实验步骤是:向该溶液中 ______,继续培养数天后,若幼苗的症状解除,即可证明观点正确。
23. 为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分别向A~E5支试管中加入适宜浓度的唾液淀粉酶2mL,调节各试管的pH如下表,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溶液2mL。37°C保温10min后,加入斐林试剂显色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A
B
C
D
E
pH
5.60
6.20
6.80
7.40
8.00
砖红色深浅
+
++
+++
++
+
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1)在本实验中,斐林试剂检测的物质是 ______。
(2)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 ______,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的最适pH很可能是 ______,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活性 ______。
(3)如果将实验中的淀粉溶液换成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其他条件不变,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______。
(4)能否用H2O2溶液、H2O2酶以及蒸馏水来验证酶的高效性?______(填“能”或“不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甲图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的一种,丙图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基本单位,A错误;
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烘烤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B正确;
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b是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苷酸构成的核酸是DNA,DNA彻底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有6种(磷酸、脱氧核糖、A、T、G、C),C错误;
D、乳糖是人体或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乳糖,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
甲图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丙氨酸),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乙图是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在晒干或烘烤过程中水分散失的过程;
丙图是核苷酸的结构简图,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其中a是五碳糖、b是核苷酸、m是含氮碱基;
丁图是二糖的分子式,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本题结合几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分子式或水分子的散失过程,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对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组成和作用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植物细胞用于储存能量的多糖物质主要是淀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错误;
B、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均具有还原性,它们都是单糖,都不能被水解,B正确;
C、脂肪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保护内脏免受伤害,C正确;
D、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体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正确。
故选:A。
1、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2、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功 能
储藏脂类
脂 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 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本题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及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答案】D
【解析】解:A、血管紧张素与血管紧张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A正确;
B、血管紧张素原水解过程需要酶的参与,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该过程可能需要其他蛋白质参与,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血管紧张素原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血管紧张素是多肽类激素,故口服血管紧张素会被消化分解而丧失活性,D错误。
故选:D。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2、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血管紧张素原是一种血清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水解能形成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升高血压的功能,在水解形成血管紧张素时,会伴随着肽键的断裂。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和协调配合,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4.【答案】C
【解析】解:A、荧光素酶与伴侣蛋白结合是生物大分子,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正确;
B、错误折叠的荧光素酶,与伴侣蛋白结合,保护细胞免受损伤,B正确;
C、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C、核仁与核糖体形成有关,即能参与组装核糖体,“错误折叠的荧光素酶,与伴侣蛋白结合,进入核仁暂时储存,条件适宜时,这些蛋白质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说明核仁又能对蛋白质进行修复,D正确。
故选:C。
根据题干信息,“荧光素酶会错误折叠并与伴侣蛋白结合进入核仁暂时储存,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条件适宜时,这些蛋白质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说明伴侣蛋白能防止因蛋白质错误折叠导致的细胞损伤。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信息转化的能力,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A、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仍含有核糖体,A正确;
B、内质网膜可与细胞膜直接相连,B正确;
C、生物膜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C正确;
D、细胞器之间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如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但不是所有细胞器之间都可以,D错误。
故选:D。
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通过内质网形成囊泡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再分泌的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
6.【答案】B
【解析】解:A、细胞膜、染色质、核糖体等结构都有含氮化合物,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染色质中的蛋白质和磷脂,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和RNA,A正确;
B、细胞内的含氮化合物不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磷脂、核酸等,B错误;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蕴含了大量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B。
1、细胞中的含氮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磷脂、核酸、ATP等。
2、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遗传信息是指核酸中的碱基排列顺序。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答案】D
【解析】解:A、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由于破坏了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不能用于研究细胞衰老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决定的,A错误;
B、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不能排除细胞质的影响,不能用于研究细胞衰老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决定的,B错误;
C、分离出年幼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幼的细胞质中,观察交换后细胞的衰老情况,可用于研究细胞衰老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决定的,C正确;
D、将完整的年幼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杂种细胞衰老的表达,不能确定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作用,不能用于研究细胞衰老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决定的,D错误。
故选:D。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要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可交换年幼和年老细胞的细胞核,观察交换后细胞的衰老情况来验证。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来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吸水与失水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解答】
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无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在0.9%NaCl溶液中水分子进出红细胞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
C、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C正确;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的扩散,即水分子多的一侧运输到水分子少的一侧,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解:A、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错误;
B、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正确;
C、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错误;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中含有的色素不是叶绿素,D错误。
故选:B。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活的、成熟的、有颜色的植物细胞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10.【答案】A
【解析】解: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维持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差,A正确;
B、细胞膜内外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不能决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有的顺浓度转运,有的逆浓度转运,B错误;
C、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A。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且明确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1.【答案】B
【解析】解:由于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所以甲、乙两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又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所以放入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而放入甘油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故选:B。
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所以放入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只质壁分离不复原,而放入甘油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可复原。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和条件,能运用该实验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的死活、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等,属于考纲识记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2.【答案】D
【解析】解:A、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存在相关,A正确;
B、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具有专一性,B正确;
C、肾小管细胞能快速重吸收水分主要依赖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C正确;
D、由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既有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D。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
入细胞
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题干信息“胃壁细胞通过H+-K+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同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解答】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合题意分析,“H+-K+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可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说明该质子泵分泌H+、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H+-K+泵属于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水解,所以具有载体和酶的作用,A正确;
B、结构与功能相适应,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B正确;
C、K+进入胃腔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抑制H+-K+泵功能的药物会抑制主动运输,减少H+的分泌,所以可用来有效的减少胃酸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正确;
B、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C正确;
D、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即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D正确。
故选:B。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掌握酶的特性及酶促反应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答案】A
【解析】解:A、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结构,高温、过酸和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结构而使酶失活,A错误;
B、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需将底物和酶分别在相同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B正确;
C、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实验中,酶的作用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严格控制,C正确;
D、果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故加入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A。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和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
16.【答案】B
【解析】解:A、酶与无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错误;
B、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酶的结构改变其活性会部分或全部丧失,B正确;
C、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酶的活性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有关,C错误;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前后不变,酶可以重复利用,D错误。
故选:B。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能量;酶本身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多数酶是蛋白质,催化反应结束后,酶本身不发生变化;酶的活性与温度、pH有关,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分子的结构,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本题主要考查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本质、酶的特性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7.【答案】C
【解析】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人为改变的量,是实验所要探究的量,为自变量,pH是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是不是本实验探究的无关变量。
故选:C。
自变量通俗的讲,就是人为改变的量。例如探究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要设置不同的PH值溶液,这是人为设置的,那它就是自变量。随着自变量而变化的就叫因变量(该实验中酶在不同的PH溶液里的活性不同,你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生成情况判断,那就是因变量。比如过氧化氢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那气泡的多少就是因变量).温度为无关变量,但是对照实验要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所以除了单一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一致。
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中的变量的控制,以及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区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甲图表明,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A正确;
B、超过最适温度后,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故图乙中,a点到b点的变化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逐渐被破坏使酶的活性降低,B正确;
C、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0.9~1.5,与图示中最适PH为8.0左右不符,C错误;
D、丁图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曲线,温度降低后酶的活性降低,底物完全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延长,但最终生成氨基酸的总量不变,即M值不变,D正确。
故选:C。
1、分析图甲:酶浓度一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增大,超过一定的浓度时,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增大。
2、图乙:该曲线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增大,反应速率升高,超过35℃后,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降低,该酶的最适宜温度是35℃左右。
3、图丙:该图反映的是不同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PH升高,反应速率升高,超过8后,PH升高,反应速率降低,该酶的最适宜PH是8左右。
4、图丁:该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随着时间延长,氨基酸达到一定量不在增加,说明底物消耗完了。
本题以过氧化氢酶为信息考查实验实验设计分析。意要考查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本题以过氧化氢酶为信息考查实验实验设计分析。意要考查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19.【答案】B
【解析】解:A、图中D代表腺苷和两分子磷酸组成的物质,是ADP,T代表ATP,E代表能量,ADP与Pi结合,在获得能量的情况下才能生成ATP,A正确;
B、ATP中的A表示腺苷,包含碱基A和核糖,与RNA中的碱基A含义不同,B错误;
C、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C正确;
D、细胞中的能量通过ATP在吸能和放能反应之间的循环实现流通,所以说ATP是能量通货,D正确。
故选:B。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本题主要考查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0.【答案】A
【解析】解:A、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很少,但转化效率很高,以维持能量的供应,A错误;
B、ATP的水解过程是放能的,因此其水解过程与吸能反应相伴随,从而实现了能量的供应,B正确;
C、ATP和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模式在正常细胞中普遍存在,且含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C正确;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也反映了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D正确。
故选:A。
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2、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远离A那个特殊化学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了ADP。
本题考查学生对ATP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ATP的分子结构及其基本功能,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1.【答案】(1)差速离心法; 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
(2)①②③;④;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疏水性; 细胞质基质
【解析】(1)分离细胞中细胞器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蓝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而图示的细胞中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且有细胞核,因此图示的细胞为真核细胞,即蓝细菌与图示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用磷脂酶处理,则细胞中所有的膜结构均会受到影响,而图2只有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即功能不受影响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中心体,即图中的①和⑥。
(2)根据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图2中小窝蛋白合成及被转运到质膜上依次经过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即图中的①②③,该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能量主要由线粒体,即图中的④提供。若破坏了该细胞的核仁,核仁与细胞中核糖体和rRNA的合成有关,而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据此可推测小窝蛋白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3)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位于磷脂双分子层内,磷脂双分子层疏水性的尾部位于内侧,据此可推测小窝蛋白的中间区段是具有亲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结合图示可知其余两段均位于图1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故答案为:
(1)差速离心法 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核糖体、中心体
(2)①②③④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疏水性 细胞质基质
1、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2、分析图形:图中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④线粒体;⑤为核仁;⑥为中心体。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结构特点,结合题干信息理解膜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认同生物学中的物质与功能观、结构与功能观。
22.【答案】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水 Mg2+和Ca2+ 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 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 叶绿素 加入一定量的Mg2+
【解析】解:(1)根尖成熟区细胞都具有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组成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从而使细胞液与外界培养液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2)水稻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其原因是水稻吸收水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Mg2+和Ca2+较少。
(3)根据柱形图可知,培养水稻的培养液中,测得Mg2+、Ca2+和SiO44-3种离子的浓度情况与培养番茄的培养液中,测得Mg2+、Ca2+和SiO44-3种离子的浓度情况不同,说明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且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也不同。
(4)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植物部分叶片发黄,可能是培养液中缺乏Mg2+,导致叶片中叶绿素合成受阻。为进一步探究该观点是否正确,可用实验进行验证,具体步骤是: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2+,继续培养数天后,如果幼苗的症状解除,则可以证明该观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水 Mg2+和Ca2+
(3)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 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
(4)叶绿素 加入一定量的Mg2+
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可知: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含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下降,水稻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增高。SiO44-的情况刚好相反:水稻吸收大量的SiO44-,而番茄几乎不吸收SiO44-,说明番茄吸收了Mg2+和Ca2+,几乎不吸收SiO44-,而水稻正好相反。
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柱形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还原糖 蛋白质 6.80 降低 淀粉酶具有专一性,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不能
【解析】解:(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现砖红色沉淀。
(2)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从实验表格中的结果可以看出,pH值在6.80时砖红色最深,说明淀粉被水解得越多,因此6.80是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宜pH值,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活性都降低。
(3)如果将实验中的淀粉液换成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其他条件不变,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反应,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4)不能用H2O2溶液、H2O2酶以及蒸馏水来验证酶的高效性,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对比而得出的,因此用无法酶和蒸馏水得出酶的高效性。
故答案为:
(1)还原糖
(2)蛋白质 6.80 降低
(3)淀粉酶具有专一性,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4)不能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本题考查了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表格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难度适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黉学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h,66、0,【答案】A,【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