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同步课程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导学案(第二课时)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37403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熟悉探究的过程与方法。2.学会设计对照实验。3.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4.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5.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难点:设计探究实验,控制对照实验中的单一变量,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知识链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李隆基对贵妃杨玉环宠爱有加,为满足她吃新鲜茘枝的心愿,李隆基下令,修建栈道,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产自巴蜀的新鲜荔枝送往华清宫。为给杨玉环送荔枝,而修建的栈道,就叫“荔枝道”。 唐玄宗为什么不下令将荔枝移植到长安?
学习过程 | 学习内容 | 学法指导 | ||||||||||||
自 主 预 习 | 课前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生活和分布是有影响的,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某种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呢?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 的环境中, 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制定计划: (1)设计 不同但是 的两种环境,各放入 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2)材料用具,实验装置,方法步骤(P15) 4.实验现象(结果): 处鼠妇多。 5.得出结论: 6.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_________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的实验。
| 通读本节课的内容完成此项内容。
| ||||||||||||
合 作 探 究 | 通过探究实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请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4.做完实验后,实验用的鼠妇应如何处理? | 阅读课本P14-16回答问题。
| ||||||||||||
课 堂 检 测 | 1.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初步设想,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意见正确的是( )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即可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 2.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 ) 3.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4.许多蚂蚁一起向一个大型的昆虫进攻,把它搬运到巢穴中,这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蚯蚓疏松土壤 6.下图为某一野外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环境中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该环境中的食虫鸟和昆虫之间存在____________关系。 (3)图中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 (4)可按照____________将图中的生物归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订正备注
| ||||||||||||
总结 反思 |
|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五章 病毒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五章 病毒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