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优秀课后练习题
展开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1.(2021年河南省中考试题)学校组织到某博物馆研学,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⑴该博物馆精选了100件文物,放在五个主题时空舱,借助现代技术,让观众感受历史场景,亲近历史文物。请你参考示例,从两个备选时空舱中任选一个,起一个四字舱名,并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简述理由。
【示例】第一时空舱简介:商周时期青铜器。通过数字技术,让青铜器“活”起来,观众可通过扫码、触摸等方式,“唤醒”青铜器,让它旋转、缩放,以便欣赏其构造、纹饰。
舱名:青铜时代
起名理由:用“青铜时代”命名该时空舱,突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繁盛。青铜器古朴厚重的质感,让人联想起那个时代宏大庄严的祭祀场面。
【备选时空舱】
第二时空舱简介:以文物为线索,串起秦一统六国的历史。通过虚拟现实再现当时的重大事件、战争场面等,让观众在金戈铁马、风云激荡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三时空舱简介:西北地区历史文物荟萃。通过丰富的科技手段,实现文物与观众互动。敦煌展区,飞天轻舒广袖,在古乐中翩然起舞。“你好,兵马俑”互动项目现场,观众上传自己的照片后,图像识别技术就会自动识别与之最像的兵马俑,给出其位置信息……
我选:_____________ 舱名:____________
起名理由:
⑵你在第一时空舱门口遇到一位老人,他问你到第五时空舱怎么走,请你根据下面的平面图,为他指明路线。
⑶研学活动结束后,小文同学想写一副对联描述自己在时空舱的见闻,但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曼舞广袖 兵俑 飞天 甲士重生 手持长戈 依稀 玉环再世 恍若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一:第二时空舱。大秦风云,能紧扣大秦一统六国的主题起名,形象地表
现出秦统一进程中的风云变幻。
示例二:第三时空舱。西北风情,该舱按地域汇集文物,飞天的柔美和兵马俑的粗犷,
让人遥想西北的独特风情,唤起人们对那片土地的向往。
(2)示例:爷爷,您往东穿过大厅找到东楼梯,上到三楼,楼梯口东边就是第五时空舱。
(3)飞天曼舞广袖恍若玉环再世;兵俑手持长戈依稀甲士重生。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舱名与展出内容吻合,从两个方面简述理由,与舱名照应,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选第三时空舱。舱名:文萃盛宴。理由:飞天轻舒广 袖,兵马俑的粗犷壮观,这是一场西北历史文萃盛宴,也是现代科技盛宴。
(2)本题考查路线说明。先看图中的方向图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再根据题干部分确定路线的起始点:第一时空舱门口一 一第五时空舱;然后观察平面图,确定路线:从第一时空舱门口向东——穿过入门大厅——找到东楼梯——上到三楼——楼梯口东边就是第五时空舱。表达时注意语言准确简洁。
(3)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要求把给出的散乱的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首先要知道对联的特点是对仗工整,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相同,意义相关。从给出的词语中,可以找到“手持长戈”与“曼舞广袖”相对;“甲士重生”与“玉环再世”相对。然后根据词意,“兵勇、手持长戈、甲士重生”是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词;“曼舞广袖、飞天、玉环再世”表达同一个意思。最后根据语义,连贯起来,这副对联可以是:飞天曼舞广袖恍若玉环再世;兵俑手持长戈依稀甲士重生。
2.(2021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如今的博物馆不仅收藏与展示文物,而且还积极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用一次次创意给大众带来了惊喜。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掀起了“博物馆里过节”的新风尚;博物馆还进军“综艺界”,如《国家宝藏》等节目,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历史文化之门。
【材料二】
科技赋能增加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亲密接触”也有了更多花样。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等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成了大部分博物馆的标配。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立体成像,观众可以“穿越”回古代,感受古人生活,了解古代文化,此类的沉浸感带给参观者很多乐趣。
【材料三】
疫情之后,社交媒体、直播十分活跃,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以前沿技术结合当下热点,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云展览”“云游博物馆”成为常态,“云游敦煌”等线上产品通过数字技术走入千家万户。公众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动动指尖,就可以游览博物馆,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⑴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得出你的探究结论。
⑵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仿照此句式,结合材料填空。
博物馆的现在:
⑶某博物馆将举办齐白石作品展。就如何与公众之间建立连接的问题,请你依据材料,给该博物馆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
(1)示例:博物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2)示例:传统与智能
(3)示例:①线上,开展齐白石作品“云展出”;②线下,与各大学校联系,组织
师生参观。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一讲的是“博物馆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材料二讲的是“科技手段的运用,让人们与‘博物馆’的接触形式更多”;材料三讲的是“利用网络技术,‘博物馆’线上、线下结合,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由此可得出结论:博物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2)本题考查仿句。仿照例句结构样式,围绕博物馆“传统与现代”这个主题来写,内容要相互关联。
(3)本题考查提建议。建议要有针对性,要中肯,便于落实,易于让人接受。本题可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3.(202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学校开展“用优秀寓言故事滋养心灵”主题活动,你所在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创作一个课本剧——《我与愚公相遇在2021年》。
(1)为配合课本剧演出,小组同学要做一幅海报,
以下最适合作海报宣传语的一项是( )
A.线条的舞蹈 力量的旋律
B.农夫荷锄立 老少话桑麻
C.立下移山志 开辟新天地
D.劳动的身影 理想的憧憬
(2)小组同学查阅了创作课本剧的若干方法,你认为不适合本次创作的两项( )
A.认真地阅读原作 B.确立剧作主题
C.颠覆人物的形象 D.设计矛盾冲突
E.拟写个性化台词 F.追求离奇情节
(3)为突显“用优秀寓言故事滋养心灵”的主题,体现积极昂扬的时代精神,小组同学正在设计课本剧的结尾,请你将以下台词补充完整。
愚公:孩子,2021年的今天,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山”,你该怎么做?
我: 。(掌声响起)
【答案】
(1)C
(2) CF
(3) 爷爷,我遇到了学习困难之“山”,我要发扬您的移山精神,攻坚克难。
【解析】
(1)《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立志挖山,坚持不懈,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所以C项“立下移山志、开辟新天地”最适合做海报宣传语。故选C。
(2)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课本剧的特点:①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②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③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由此理解,C项“颠覆人物的形象”与F项“追求离奇情节”不适合本次创作。故选CF。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在课本剧的结尾,面对愚公的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感悟,注意体现积极昂扬的时代精神。如:愚公爷爷,我遇到了“贪图玩乐”“颓废”之山,我会以您为榜样,激起斗志、立志学习、坚持不懈。
4.(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题)为了纪念农耕文化,镇政府拟办“牛年话牛耕”主题展览。请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两项任务。
材料一:我国的牛耕技术始于春秋战国,兴于秦汉时期,是传统农业科技的典型代表。从汉墓壁画的犁耕图中也可以看到生动的牛耕场景。当时的人们大都使用双牛犁耕的技术,其中,二牛挽一犁,一人在后面扶犁,进行耕作。也可以用矮车播种,播种时可以一头牛拉着耧车行进,边开沟、边播种、边覆土,一举多得,当时省力。
材料二:不知何时。“牛”文化日渐丰富。神话传说、书画作品、民间习俗等如春风化雨般融入了民间生活,人牛之间配合默契,有了感情,牛耕文明也由此诞生。现在,牛耕作为一种传统生产方式,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牛耕文化却为现代化农业增添了一抹浓重的传统文化底色。在清代民居中,不少砖雕就以“耕读”为主题,牛耕和读书场景在砖雕艺术里熠熠生辉。
⑴展览分为三个专栏,请为各专栏设计名称。
⑵为展览拟写一句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示例:话牛耕起源;品牛耕诗词;学牛耕精神。
(2)牛年话牛耕,坚持不懈奔前程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专栏的设计。结合主题“牛年话牛耕”设计新颖可行的专栏即可。示例:牛耕起源;牛耕文化;牛耕精神。
(2)此题考查的是宣传标语。拟写宣传标语从内容上来说,要结合主题;从形式上来看,要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要简单明了,醒目易读。示例:传承牛耕文化,助力实现梦想。
5.(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工业名城、旅游名城。近年来,柳州市提出“四个一”口号,将“一花、一粉、一车、一江”作为打造城市形象的四张新名片。
一朵紫荆花,妆饰一座城
每年三四月,柳州城市景观进入颜值巅峰,28万株洋紫荆绚烂绽放,将龙城妆扮成粉色的花海,城在花中,人在画中。醉美柳州,惊艳世界!
一碗螺蛳粉,网红一座城
柳州的味道,由一碗螺蛳粉开启——酸、辣、鲜、香,划过味蕾,令人欲罢不能。柳州人用工业化思维打造网红经济,乘着“互联网+”东风,创造出“小米粉大产业”的奇迹。
一台柳产车,灵动一座城
在柳州街头,随处可见柳产汽车:五菱宏光、风行菱智、乘龙商用、霸龙重卡……上得高速,下得烂路,坐得孩子,拉得货物。尤其是近年推出的宝骏小E、宏光MINI等新能源汽车,生态环保,让整座城市变得欢快而灵动。
一湾柳江水,滋润一座城
城因水而生,柳州人以水为荣。一江碧水,水质排名全国居首,为柳州赚足了脸面。穿城而过的柳江,水清、山秀、瀑美、桥异、灯炫,真是“百里柳江,百里画廊”。
材料二:
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节日的龙城,紫荆绽放,山歌唱响。柳州“四张新名片”产生了网红效应,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为之“打卡”。
材料三:
前来柳州参加第八届“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的选手杨平英,是江西瑞金客家山歌传承发展会会长。她对报社记者表示:“柳州之行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四张新名片’的巨大魅力,听说柳州还有声名远扬的‘风情四绝’,分别是壮族山歌、瑶族舞蹈、苗族坡会和侗族桥楼,我也很想去领略一下。”
(1)【播消息】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以“柳州打造新名片”为内容写一则新闻,字数不超出45字(含标点)。
(2)【写山歌】有柳州网友利用“四个一”元素,想写一首柳州山歌,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参考”。请你把这首山歌补写完整。要求每句一言,偶句押韵。
街边嗍碗螺蛳粉,驾起小E逛龙城。 , 。
(3)【发邀请】假如你想邀请杨平英前去欣赏“风情四绝”中的“一绝”,你这样对她说:“ 。”
【答案】
(1)示例:柳州市将紫荆花、螺蛳粉、柳产车、柳江水打造为四张城市形象新名片
产生巨大网红效应。
(2)示例:捧起一朵紫荆花,沿着柳江吹晚风。
(3)示例:杨平英选手你好!我想邀请你去欣赏“风情四绝”中的壮族山歌。山歌高
亢而美丽,浑厚而动听,希望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解析】
(1)本题考查新闻的拟写。以“柳州打造新名片”为内容写一则新闻,可以把材料一中柳州的四个特色作为新闻的内容,再加上材料二中的“网红效应”等内容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2)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写一首柳州山歌,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参考”,利用“四个一”元素,前两句已经有了两个“一”,用剩下的两个“一”的内容进行补写即可,注意偶句押韵。
(3)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你想邀请杨平英前去欣赏“风情四绝”中的“一绝”,首先要有称呼,有礼貌,然后结合“风情四绝”的内容,表达清楚你邀请的目的即可。
6.(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2021年,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已确定了包括天安门、正阳门、天坛在内的14个遗产点。学校组织了“中轴线上多彩明珠”展示活动,你所在班级负责制作宣传正阳门的短片。
(1)短片第一部分,介绍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功用。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材料。
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皇帝每年去天坛祭天和到先农坛亲耕,都要通过正阳门。所谓“正阳门走龙车”,就是指此门只供皇帝出入。
正阳门还曾是京师锁钥。当时的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它们形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城楼供守城将领登高瞭望,指挥作战;箭楼在城楼正前方,开有箭窗,用于防御、射击;瓮城将城楼与箭楼连为一体,形成对城门的保护;闸楼则建于瓮城之上,其门洞上方的千斤闸重约1990公斤,在敌军进犯时可起到重要防御作用。
⑴短片第一部分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片头,来体现正阳门的特点。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甲】 【乙】
选择:____________
理由:
⑵同学们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钥”的义项有:①锁;②钥匙;③闭锁,关闭。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锁钥”在这里的意思是( )(2分)
【甲】进入京城的通道 【乙】军事防御屏障 【丙】沉重的千斤闸
(2)短片第二部分,讲述正阳门的沧桑历史。下面是同学们写的文字稿,请帮他们解决在配音和制作字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正阳门的前身是元大都的丽正门,明代改名为正阳门,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明末,起义军兵临北京,正阳门的守卫弃城投降,沉重的千斤闸形同虚设,__①__清末,厚重的城墙没挡住八国联军的枪炮,在城楼上设岗巡逻的竟已是外国士兵。那时在民间流传的歌谣“今日正阳门左右,外人随意立高墙”,诉说的正是这段屈辱的历史,__②___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正阳门都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曾经的礼仪之门失去了皇家威严,曾经的防御系统也土崩瓦解。龙车凤辇、黄柄华盖的洪大场面已经消失,原来只有皇帝通行才能开启的正阳门,悄然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正阳门箭楼高挂“欢迎人民解放军”的红色标语。在飘扬的红旗和热情的欢呼声中,正阳门翻开了新的一页。
⑴有同学对①②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⑵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流传”应写为“留传” B.“笼”应读为“lǒng”
C.“洪大”应写为“宏大” D.“悄”应读为“qiǎo”
⑶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
3.短片第三部分,是同学们制作的“我眼中的正阳门”采访视频。下列四位被采访者说话时用了成语或修辞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客:“登上正阳门,我的敬意油然而生。古人太聪明了,城楼既坚固又美观。城砖的灰、城门的红、琉璃屋顶的绿和彩绘的金,搭配多和谐啊!”
B.生态保护志愿者:“正阳门是北京雨燕的重要栖息地。每年3月雨燕都会和正阳门不期而遇,8月它们又从正阳门飞往非洲,给远方捎去中国的消息。”
C.附近居民:“老北京人管正阳门叫‘前门楼子’。前门大街是大家都爱逛的地方,到处是好玩的、好吃的,嗓子眼儿冒烟的时候来一碗大碗茶,舒服极了!”
D.正阳门博物馆讲解员:“如今的正阳门作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伫立在北京中轴线上,诉说着昔日的荣光、过往的沧桑,成为一部土石写就的史书。”
4.短片结尾,需要几位同学各用一种颜色表达对正阳门的理解。请你结合短片的内容,按照示例,仿写句子。
示例:我心目中的正阳门是绿色的。绿色既是城楼屋顶琉璃瓦的颜色,也是人与北京雨燕和谐相处的象征。
【答案】
(1)示例一:选甲 甲是古朴的篆书,能体现正阳门古老的特点。
示例二:选乙 乙是端正的楷书,能体现正阳门端庄的特点。
(2)乙
2.(1)C (2)A (3)曾经的防御系统土崩瓦解,曾经的礼仪之门也失去了皇家威严。
3. B
4. 示例:我心目中的正阳门是灰色的。灰色既是城砖的颜色,也是正阳门沧桑历史的象征。
【解析】
1.(1)本题考查字体鉴赏。甲字体为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的汉字书写形式;乙笔画端正,横平竖直,为正楷。根据字体的特点,结合正阳门的特点选择。选甲,小篆古朴,能体现正阳门古老的特点。选乙,楷书端正,能体现正阳门端庄的特点。
(2)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根据下文“当时的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它们形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可知“锁钥”在这里的意思军事防御屏障。故选乙。
2.(1)C.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一句话的结束。①处写“明末,起义军兵临北京,正阳门的守卫弃城投降,沉重的千斤闸形同虚设”,下一句写“清末”,因此可以判断前一句表达的意思已经结束,所以应该用句号。②处那时在民间流传的歌谣诉说的正是这段屈辱的历史,表达的意思完整,因此也应该用句号。故选C。
(2)A.句中“流传”是正确的。“流传”和“留传”的区别,“传”的范围不同。“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的由前往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的由此及彼。而“留传”只能是纵向的,它只能传下去,而不能传开来。句中形容歌谣的传播,“流传”没有错。故选A。
(3)本题考查病句的识别和修改。语序不当。将“曾经的礼仪之门失去了皇家威严”与“曾经的防御系统也土崩瓦解”调换位置。
3.B.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句中说每年3月雨燕都会来正阳门,就不是“意外碰见”。故选B。
4.本题考查仿写。注意句式相同,内容相关。我心目中的正阳门是红色的。红色既是正阳门城门的颜色,也是北平和平解放人们迎来新希望的象征。
7. (2021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试题) 为了纪念农耕文化,镇政府拟办“牛年话牛耕”的主题展览。请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两项任务。
材料一:我国的牛耕技术始于春秋战国,兴于秦汉时期,是传统农业科技的典型代表。从汉墓壁画的犁耕图中也可以看到生动的牛耕场景。当时的人们大都使用双牛犁耕的技术,其中,二牛挽一犁,一人在后面扶犁,进行耕作。也可以用矮车播种,播种时可以一头牛拉着耧车行进,边开沟、边播种、边覆土,一举多得,当时省力。
材料二:不知何时。“牛”文化日渐丰富。神话传说、书画作品、民间习俗等如春风化雨般融入了民间生活,人牛之间配合默契,有了感情,牛耕文明也由此诞生。现在,牛耕作为一种传统生产方式,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牛耕文化却为现代化农业增添了一抹浓重的传统文化底色。在清代民居中,不少砖雕就以“耕读”为主题,牛耕和读书场景在砖雕艺术里熠熠生辉。
(1)展览分为三个专栏,请为各专栏设计名称。
(2)为展览拟写一句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示例:话牛耕起源;品牛耕诗词;学牛耕精神。
(2)牛年话牛耕,坚持不懈奔前程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专栏的设计。结合主题“牛年话牛耕”设计新颖可行的专栏即可。示例:牛耕起源;牛耕文化;牛耕精神。
(2)此题考查的是宣传标语。拟写宣传标语从内容上来说,要结合主题;从形式上来看,要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要简单明了,醒目易读。示例:传承牛耕文化,助力实现梦想。
8.(2021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试题)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如今的博物馆不仅收藏与展示文物,而且还积极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用一次次创意给大众带来了惊喜。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掀起了“博物馆里过节”的新风尚;博物馆还进军“综艺界”,如《国家宝藏》等节目,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历史文化之门。
[材料二]
科技赋能增加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亲密接触”也有了更多花样。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等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成了大部分博物馆的标配。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立体成像,观众可以“穿越”回古代,感受古人生活,了解古代文化,此类的沉浸感带给参观者很多乐趣。
[材料三]
疫情之后,社交媒体、直播十分活跃,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以前沿技术结合当下热点,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云展览”“云游博物馆”成为常态,“云游敦煌”等线上产品通过数字技术走入千家万户。公众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动动指尖,就可以游览博物馆,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1)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得出你的探究结论。
(2)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仿照此句式,结合材料填空。
博物馆的现在:
传统与智能
(3)某博物馆将举办齐白石作品展。就如何与公众之间建立连接的问题,请你依据材料,给该博物馆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
(1)示例:博物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2)示例:传统与智能
(3)示例:①线上,开展齐白石作品“云展出”;②线下,与各大学校联系,组织师生参观。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一讲的是“博物馆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材料二讲的是“科技手段的运用,让人们与‘博物馆’的接触形式更多”;材料三讲的是“利用网络技术,‘博物馆’线上、线下结合,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由此可得出结论:博物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2)本题考查仿句。仿照例句结构样式,围绕博物馆“传统与现代”这个主题来写,内容要相互关联。
(3)本题考查提建议。建议要有针对性,要中肯,便于落实,易于让人接受。本题可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9. (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我校八年级拟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语文实践活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结合材料一,为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
材料二
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 。
材料三
阅读下列诗句或对联,判断它们所描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是什么。
①双手剪出龙飞凤,一贴更见日月明。( )
②围设青绫好隐身,象声一一妙于真。( )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④黑白纵横风光无限,生死决荡境界不凡。( )
材料四
小明在活动中有个发言,想请老师帮他修改发言稿。给老师发了一条微信,其中的一些措辞使用不当,请找出任意三处并加以修改。
高老师,您好,我是您的高足小明。我写了一篇“棋如人生”的发言稿,期待您的指教,不知是否方便告知府上的具体位置,以便我亲临贵府,当面垂询?如有不便,可否将大作发至您的邮箱,请您斧正?多有打扰,万望见谅。
①将 改为 ② 将 改为 ③将 改为
【答案】
材料一:曾巩的书法作品以2.07亿成交
材料二:传承传统文化
材料三:剪纸 口技 端午节 围棋
材料四:高足改为学生;亲临改为造访;垂询改为请教;大作改为拙作(答出3点即可)
【解析】
【详解】材料一: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根据这则新闻的导语“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可知其表述的对象是“曾巩的作品”,事件是“拍卖时以2.07亿元成交”。抓住这一主要内容来拟写标题即可。
材料二:本题考查宣传标语补写。做此题首先要明确主题是“书法艺术进校园”,其次是明确题目要求:依据前一句“弘扬书法艺术”的格式。因此要按照“动词+偏正短语”的格式拟写。例如:彰显书法魅力、弘扬传统文化。
材料三: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积累。①句中的“双手剪出龙飞凤”可知是剪纸,赞美剪纸艺术的炉火纯青、精湛绝伦;②句中的“象声一一妙于真”可知是口技,象声,偏重于声音模拟;③句中的“不效艾符趋习俗”,可知是端午节,有挂艾草、驱毒避邪的习俗;④句中“黑白纵横风光无限”,可知是围棋,围棋用黑白两子,互相厮杀。
材料四:本题考查谦敬辞的正确运用。首先要认真通读语段,掌握词语的语境,然后结合谦敬辞的使用对象进行判断修改。“高足”是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作敬辞。这里称自己,改为“学生”;“亲临”指对方亲自到来,自己到别人那里去拜访应该用“造访”;“垂询”是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这里改为“请教”;“大作”是称人作品的敬辞,这里改为“拙作”谦辞,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
通知
为庆祝伟大祖国成立71周年暨抗战胜利76周年,全班团员和班委会成员于本周星期六上午八点到校教学楼前集合,然后统一乘车前往海军纪念馆参观。希望相关同学准时参加!
此致
敬礼!
八(1)班班委会
2020年9月20日
10.(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2020年国庆节前夕,学校决定开展“铭记抗战史共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①划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爱国诗人的名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__________________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武器。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__________________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你班的宣传委员准备拟写一副对联张贴在班上。下列对这副对联的补充,
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_________七十载,世界除寇同仇敌忾
下联:放眼一百年,神州_________民富国强
A.回眸 圆梦 B.转眼 梦圆 C.回眸 梦圆 D.转眼 圆梦
【答案】
(1)① “团员”与“班委会成员”意思交叉而不合逻辑:删除“和班委会成员”。
②删去“此致 敬礼!”
(2)①辛弃疾 陆游 ②(2分)弓箭 金戈
(3)A
【解析】
(1)①“团员”与“班委会成员”意思交叉而不合逻辑;删除“和班委会成员。
②“此致“敬礼”多用在对别人有所求的应用文中,通知无须使用。
(2)答案重在积累。
(3)拟写对联的要求: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相应位置的词性相同,结构相同,种类相同。三、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根据要求来做,“回眸”放眼”“除寇”圆梦”,都是动宾结构。
11.(北京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下面是一组同学研究“山水与文化”时所搜集的材料。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从山水画和山水诗中可见一斑。,多数山水画,在层峦叠嶂之间,细看总有曲径通幽,所谓“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在涧水之上,或有小桥可通山径,隐约可达茅屋一椽,想象当是隐者的居处。即使怪石嶙峋,仍有草木点缀其间。雪景则温柔如堆絮,故宮博物院收藏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五代人所绘《雪渔图》中的渔父,在水滨竹林间,冒雪瑟缩,画家却把他的衣服衬以笔着色,立刻使人感到寒中有暖,① ,② ,③ 。正如王维隐居于“终南别业”时,虽然“终年无客常闭关,终目无心常自闲”,但是仍然邀约好友“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这样的隐入山中,是十分感性的。
【甲】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自许之中仍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乙】说明尽管文人雅士向往隐逸生涯,却并不是真的厌恨人间
【丙】这渔父,不是无家可归,而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善意与爱惜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
【答案】第①空,根据前面的“五代人所绘《雪渔图》中的渔父,在水滨竹林间”可以推断,应该填有代词的“这渔父”与之衔接。应该是丙句。
第③空,根据后文王维的“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中可以推断是与【甲】句中“无论读诗看画”相呼应,所以应该是甲句。
第②空,“说明尽管文人雅士向往隐逸生涯,却不是真的厌恨人间”承接前文“这渔父,不是无家可归,而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善意与爱惜”,所以应该是【乙】。
故选: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先通读所有的句子,明确这些句子形成的语段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按照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列顺序。
12.(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综合性学习
莲文化的魅力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歌颂莲的佳作。莲之所以为众多文人钟爱,是因为我们赋予莲以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莲,是中国传统审美结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著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假如你所在班级要举行一次以“莲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准备,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围绕确定的主题,请你简要设计一下活动内容(包括活动形式)。(至少2项)
(2)活动后第二天上学路上,有一位同学问你:“学习这么紧张,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划得来吗?”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
(3)假如推荐你担任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自己设计一个开场白。(不少于30字)
【答案】
(1)与莲的有关科普知识及赏莲胜地介绍;与莲有关的古诗文竞赛;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示例: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通过活动能让我们深入了解莲文化的知识,感受莲文化的魅力。
(3)示例: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洁白无瑕,故而中国文人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柳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在中国莲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诗作画的题材,是最优美的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图案纹布和造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莲文化,去尽情领略莲文化的无穷魅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据此可围绕“莲文化的魅力”设计活动,举行演讲比赛或是故事会等均可。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由题意可知,本题是用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因为是回答,所以一定简短、得体,还要有内容。
(3)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莲文化的魅力”这一主题,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
13. (山东省潍坊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综合性学习。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人,而且正在走向世界。你所在的学校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请你围绕“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为本次活动设计三种活动形式。
(2)你的同学小明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宜现在的信息化社会,不想参加本次活动,假如你是活动的组织者,将如何劝说?
【答案】
(1) 示例:①以“弘扬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为主题的诗文朗诵比赛; ②以“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为主题的绘画展; ③以“弘扬传统文化,参观历史名居”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2) 示例:小明同学,学习传统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底蕴,提高修养,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而且作为中国人,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你说对吗?
【解析】
(1)活动设计,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注意活动形式,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内容要有可操作性。示例:以“弘扬传统文化,阅读经典名著”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以“弘扬传统文化,人人参与宣传”为主题的网络宣传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精彩瞬间”为主题的图片展等。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围绕“弘扬传统文化有益身心健康、是公民的责任”这一劝说主题。
14.(江苏省东台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八(1)班同学举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有关任务。
(1)【新闻点击】
日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发布,东台发绣名列国家级“非遗”名录公示名单,这将是继董永传说后,东台第二个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项目。
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20字以内)
(2)【申遗推荐】如果东台准备申报上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请你从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择一项,或自主推荐一项东台非物质文化,写出你的推荐语。
项目:董永传说、东台发绣、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弶港渔民号子、东台鱼汤面技艺、溱湖刻纸……
项目名称:
你的推荐语:
(3)【宣传保护】确定拟推荐的非遗项目后,你们打算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请写出两条。
①
②
【答案】
(1)东台发绣入选国家“非遗”名录公示名单
(2)示例:
A.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曲米酿得春风生,糯液琼浆泛芳樽”,酒色橙黄,面润甜爽,香味醇久。独特的秘方,精湛的做工,纷繁的工艺,药酒里传承着名相孝母侍亲的故事,给陈皮酒注入了酒文化之外更多美好的寓意,也沁入了东台人的文化记忆。
B.弶港渔民号子——渔家长期从事海上作业而创造的歌谣。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口耳相传中继承和发展,吆喝、呐喊的腔调,粗犷、豪迈的气势,浑厚、热烈的情感,节奏和缓,抒情委婉,是劳动人民融生活与艺术为一体的精神乐章。
C.东台鱼汤面——汤白面劲,香醇柔韧。一碗面,浓缩了几代东台人的智慧,传承了一座城市的精髓。透过这张文化名片,东台温润、包容、精致地城市魅力被一一体味。如今,它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从市井中华丽转身,作为地方早茶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喜爱。
D.溱湖刻纸——近600多年历史的民间美术工艺,手工绘画,镂空刻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时代色彩。曾在省内外获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专题介绍。
(3)示例: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媒体进行保护文化遗产宣传,营造保护文化遗产氛围;②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落实保护文化遗产行动;③开展“小手拉大手”的志愿活动,增强民众保护文化遗产意识;④加强相关法律宣传,同破坏文化遗产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解析】
(1) 考查概括新闻内容。应遵循“新闻主体+事件概括”的格式。根据新闻中的“东台发绣名列国家级‘非遗’名录公示名单”可拟写为:东台发绣入选国家“非遗”名录公示名单。意近即可。
(2) 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紧扣某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言之成理即可。如:东台发绣——发绣传说始于唐代,用料取妙龄少女自然色发,运用滚、施、缠、套、接、切、扣、虚实针等数十种针法,达到平、齐、细、密、匀、薄、和、顺、光等最佳艺术境界,被誉为“东方一绝”。
(3) 考查提出建议。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有可行性即可。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非遗项目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营造保护非遗项目的氛围。在民间寻找非遗传承人,为其建立工作室,并寻找有志传承这一项目的人进行专业培养。
15.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光明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汉服文化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宣传汉服,校团委准备向全校学生征集宣传标语,请你试着拟写一则,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2)校团委准备在“汉服文化节”期间围绕“汉服”开展三项活动,现已设计好第一项活动,请你帮忙设计后两项活动。
活动一:汉服征文大赛
活动二:
活动三:
(3)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四千多年前直至明代,汉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即衣襟向右掩)、系带。下图是承办此次“汉服文化节”的衿心文学社设计的徽标,请仔细观察,说说它的构图元素。
(4)赵欣欣同学写了一篇有关“汉服文化节”的报道,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请你帮忙修改。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无论是汉的大气,晋的飘逸,还是宋的端庄,明的中和,汉服都深深植根于汉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汉服不仅是一件衣服,它还承载着中华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
【甲】通过宣传、推举汉服,我们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乙】此次“汉服文化节”能够顺利开展是因为大家积极参与的结果。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不仅对汉服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而且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①【甲】处划线句子有用词不当语病,应将_
②【乙】处划线句句式杂糅,应删去
【答案】
(1)示例一:汉服,一首悠远的文明之歌
示例二:着汉服华裳,扬传统文化
示例三:汉服之美,美在衣冠之貌,美在霓裳之韵,美在章服之礼。
(2)示例:汉服礼仪展示会 汉服服装秀 汉服演变讲座 (言之成理即可)
(3) 该徽标由上下两部分构成。
上方是汉服的形象,由两根绸带组成。一根绸带交错形成汉服的交领、右衽的形状,另一根绸带自上而下,形成汉服的系带、裙摆。下方是设计者“衿心文学社”字样。
(4)①推举改为推广、推行 ②应删去“因为”或“的结果”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思路:宣传标语要扣住宣传汉服的主题,简单明了,朗朗上口,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1:着民族之衣,扬民族风采,兴民族文化。
示例2:汉服,中国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思路:为宣传汉服设计两项活动,可以仿照示例,活动要切实可行,扣住“汉服”主题。
示例:汉服演变情景剧,汉服穿法讲解会,汉服模特大赛。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思路:介绍时要有序,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介绍语言要简单、客观,少修饰,扣住“汉服”主题。
示例:徽标上方是两条弯曲的绸带,一根绸带交错形似汉服的交领、右衽的形状,另一根绸带自上而下,形似汉服的系带、裙摆。徽标下方从左向右是“衿心文学社”五个古体字。
(3)本题考查病句。
①【甲】用词不当,“推举”指推选、荐举贤才,这里应该用“推广”或“推行”等。
②【乙】句式杂糅,“是因为”和“是……的结果”杂糅,应删去“因为”或“的结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 周亚夫军细柳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 周亚夫军细柳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阅读,比较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 蝉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 蝉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