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含解析)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第6章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第6章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221 0,40 cm,BC=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
2.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两个)、天平、直尺、复写纸、白纸、圆规、重垂线。
3.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按照如图1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图1
(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小球所有的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 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乙所示。
(6)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eq \(OP,\s\up6(-))=m1·eq \(OM,\s\up6(-))+m2·eq \(ON,\s\up6(-))__,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8)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
1.数据处理
验证表达式:m1·eq \(OP,\s\up6(-))=m1·eq \(OM,\s\up6(-))+m2·eq \(ON,\s\up6(-))。
2.注意事项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3)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2020·广西钦州市4月综测)如图2甲,某实验小组采用常规方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完成后,该小组又把水平木板改为竖直木板再次实验,如图乙所示。图中小球半径均相同、质量均已知,且mA>mB,B、B′ 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图2)
(1)若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采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必需测量BN、BP和BM的距离
B.必需测量B′N、B′P和B′M的距离
C.若eq \f(mA,\r(B′P))=eq \f(mA,\r(B′M))+eq \f(mB,\r(B′N)),则表明此碰撞动量守恒
D.若eq \f(mA,\r(B′N))=eq \f(mA,\r(B′M))+eq \f(mB,\r(B′P)),则表明此碰撞动量守恒
答案 (1)OM、OP和ON的距离 (2)BC
解析 (1)如果采用题图甲所示装置,由于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故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进行验证,故需要测量OM、OP和ON的距离。
(2)采用题图乙所示装置时,利用水平距离相等,根据下落的高度可确定飞行时间,从而根据高度表示出对应的水平速度,故需测量B′N、B′P和B′M的距离,故选项B正确;小球碰后做平抛运动,速度越快,下落高度越小,单独一个小球下落时,落点为P,两球相碰后,落点分别为M和N,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Av=mAv1+mBv2,而速度v=eq \f(l,t),根据h=eq \f(1,2)gt2可得t=eq \r(\f(2h,g)),解得v=eq \f(BB′,\r(\f(2B′P,g))),v1=eq \f(BB′,\r(\f(2B′M,g))),v2=eq \f(BB′,\r(\f(2B′N,g))),代入动量守恒表达式,消去公共项后,有eq \f(mA,\r(B′P))=eq \f(mA,\r(B′M))+eq \f(mB,\r(B′N)),故选项C正确。
【变式1】 如图3,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图3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的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2)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小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水平部分的右侧末端,再将入射小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重复多次,分别找到小球的平均落点M、P、N,并测量出平均水平位移OM、OP、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该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答案 (1)C (3)m1·OP=m1·OM+m2·ON
m1·OP2=m1·OM2+m2·ON2
解析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根据平抛运动规律,若落地高度不变,则运动时间不变,因此可以用水平位移大小来体现速度大小,故需要测量水平位移,故A、B错误,C正确。
(3)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落地高度相同,则运动时间相同,设落地时间为t,则v0=eq \f(OP,t),v1=eq \f(OM,t),v2=eq \f(ON,t),而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m1v0=m1v1+m2v2,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需要验证表达式m1·OP=m1·OM+m2·ON即可;若为弹性碰撞,则碰撞前后系统动能相同,则有eq \f(1,2)m1veq \\al(2,0)=eq \f(1,2)m1veq \\al(2,1)+eq \f(1,2)m2veq \\al(2,2),即满足关系式m1·OP2=m1·OM 2+m2·ON 2。
命题点二 实验方案创新
创新方案1 利用气垫导轨
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2.实验方法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滑块的质量。
(2)安装:按图4安装并调好实验装置。
图4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光电计时器测出两滑块在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例如: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例2】 (2020·全国卷Ⅰ,23)某同学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砝码盘和砝码等。
实验步骤如下:
图5
(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________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
(2)用天平测砝码与砝码盘的总质量m1、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
(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砝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
(4)令滑块在砝码和砝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B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Δt1、Δt2及遮光片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12。
(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如果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I=________,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Δp=__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是:d=1.000 cm,m1=1.50×10-2 kg,m2=0.400 kg,Δt1=3.900×10-2 s,Δt2=1.270×10-2 s,t12=1.50 s,取g=9.80 m/s2。计算可得I=________N·s,Δp=________kg·m·s-1(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7)定义δ=eq \b\lc\|\rc\|(\a\vs4\al\c1(\f(I-Δp,I)))×100%,本次实验δ=________%(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 (1)大约相等 (5)m1gt12 m2eq \b\lc\(\rc\)(\a\vs4\al\c1(\f(d,Δt2)-\f(d,Δt1)))
(6)0.221 0.212 (7)4
解析 (1)当气垫导轨水平时,滑块在导轨上做匀速运动,所以滑块上的遮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相等。
(5)根据冲量的定义可得I=m1gt12;根据动量改变量的定义可得Δp=m2eq \f(d,Δt2)-m2eq \f(d,Δt1)=m2eq \b\lc\(\rc\)(\a\vs4\al\c1(\f(d,Δt2)-\f(d,Δt1)))。
(6)代入数据得I=m1gt12=1.50×10-2×9.80×1.50 N·s≈0.221 N·s;Δp=m2eq \b\lc\(\rc\)(\a\vs4\al\c1(\f(d,Δt2)-\f(d,Δt1)))=0.400×1.000×10-2×eq \b\lc\(\rc\)(\a\vs4\al\c1(\f(1,1.270×10-2)-\f(1,3.900×10-2)))kg·m/s≈0.212 kg·m/s。
(7)根据定义可得δ=eq \b\lc\|\rc\|(\a\vs4\al\c1(\f(I-Δp,I)))×100%≈4%。
【变式2】 如图6甲所示为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气垫导轨置于水平桌面上,G1和G2为两个光电门,A、B均为弹性滑块,质量分别为mA、mB,且选择mA大于mB,两遮光片沿运动方向的宽度均为d,实验过程如下:
图6
①调节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
②轻推滑块A,测得A通过光电门G1的遮光时间为t1;
③A与B相碰后,B和A先后经过光电门G2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2和t3。
回答下列问题:
(1)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遮光片宽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 mm。
(2)实验中选择mA大于m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碰前A的速度为__________。
(4)利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动量守恒成立的式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195(1.193~1.197均可) (2)保证碰撞后滑块A不反弹 (3)eq \f(d,t1) (4)eq \f(mA,t1)=eq \f(mA,t3)+eq \f(mB,t2)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转动刻度的格数估读一位,则遮光片宽度为d=1 mm+19.5×0.01 mm=1.195 mm。
(2)A和B发生弹性碰撞,若用质量大的A碰撞质量小的B,则不会发生反弹。
(3)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挡住光的时间极短,则平均速度可近似替代滑块的瞬时速度,则碰前A的速度vA=eq \f(d,t1)。
(4)碰后A的速度vA′=eq \f(d,t3),碰后B的速度vB′=eq \f(d,t2);由系统动量守恒有mAvA=mAvA′+mBvB′,化简可得表达式eq \f(mA,t1)=eq \f(mA,t3)+eq \f(mB,t2)。
创新方案2 利用等长的悬线悬挂等大的小球
1.实验器材:两个小球(大小相同,质量不同)、悬线、天平、量角器等。
2.实验方法
图7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
(2)安装:如图7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小球用等长的悬线悬挂起来。
(3)实验:质量较小的小球静止,将质量较大的小球拉开一定角度释放,两小球相碰。
(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例3】 如图8所示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线悬挂于O点,O点下方桌子的边缘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2右端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1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A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a、B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b、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c,弹性球1、2的质量分别为m1、m2。
图8
(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小球的大小)。
答案 (1)立柱高h 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2)2m1eq \r(a-h)=2m1eq \r(b-h)+m2eq \f(c,\r(H+h))
解析 (1)要验证动量守恒必须知道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根据弹性球1碰撞前后的高度a和b,由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出碰撞前后的速度,故只要测量弹性球1的质量m1,就能求出弹性球1的动量变化;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只要测出立柱高h和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就可以求出弹性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故只要测量弹性球2的质量m2和立柱高h、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就能求出弹性球2的动量变化。
(2)根据(1)的解析可以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方程为
2m1eq \r(a-h)=2m1eq \r(b-h)+m2eq \f(c,\r(H+h))。
创新方案3 利用斜面上两小车完成完全非弹性碰撞
【例4】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长木板上放置甲、乙两辆小车,长木板下垫有小木块用以平衡两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甲车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后端连着纸带,纸带穿过位于甲车后方的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某时刻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推动甲车使之先加速再匀速运动,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乙车相碰并粘在一起,然后两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 Hz。
图9
(1)现得到如图10所示的打点纸带,A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8.40 cm,BC=10.50 cm,CD=9.08 cm,DE=6.95 cm,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则应选__________段计算甲车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__段计算甲车和乙车碰后的共同速度。(均选填“AB”“BC”“CD”或“DE”)
图10
(2)用天平测得甲车及橡皮泥的总质量为m1=0.40 kg,乙车的质量为m2=0.20 kg,取甲、乙两车及橡皮泥为一个系统,由以上测量结果可求得碰前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碰后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解析 (1)甲车在碰撞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故选BC段计算碰前的速度;碰撞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的过程,而甲和乙碰后共同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位移,故应选DE段来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
(2)由图可知,BC=10.50 cm=0.105 0 m,DE=6.95 cm=0.069 5 m,碰前甲车的速度为v1=eq \f(BC,t)=eq \f(0.105 0,0.02×5) m/s=1.05 m/s,碰前的总动量为p=m1v1=0.40×1.05 kg·m/s=0.420 kg·m/s;碰后两车的共同速度为v=eq \f(DE,t)=eq \f(0.069 5,0.02×5) m/s=0.695 m/s,碰后的总动量为p′=(m1+m2)v=(0.40+0.20)×0.695 kg·m/s=0.417 kg·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重难点专题实验08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04 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加练第7章 微专题51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含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