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第6章专题强化七《“碰撞类”模型问题》(含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7343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第6章专题强化七《“碰撞类”模型问题》(含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7343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第6章专题强化七《“碰撞类”模型问题》(含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7343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第6章专题强化七《“碰撞类”模型问题》(含解析)
展开2.学好本专题,可以使同学们掌握根据物理情景或解题方法的相同或相似性,进行归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用到的知识、规律和方法有: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模型一 “物体与物体”正碰模型
1.弹性碰撞
碰撞结束后,形变全部消失,动能没有损失,不仅动量守恒,而且初、末动能相等。
(1)m1v1+m2v2=m1v1′+m2v2′
eq \f(1,2)m1veq \\al(2,1)+eq \f(1,2)m2veq \\al(2,2)=eq \f(1,2)m1v1′2+eq \f(1,2)m2v2′2
v1′=eq \f((m1-m2)v1+2m2v2,m1+m2)
v2′=eq \f((m2-m1)v2+2m1v1,m1+m2)
(2)v2=0时,v1′=eq \f(m1-m2,m1+m2) v1
v2′=eq \f(2m1,m1+m2) v1
讨论:①若m1=m2,则v1′=0,v2′=v1(速度交换);
②若m1>m2,则v1′>0,v2′>0(碰后,两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
③若m1≫m2,则v1′≈v1,v2′≈2v1;
④若m1<m2,则v1′<0,v2′>0(碰后,两物体沿相反方向运动);
⑤若m1≪m2,则v1′≈-v1,v2′≈0。
2.非弹性碰撞
碰撞结束后,动能有部分损失。
m1v1+m2v2=m1v1′+m2v2′
eq \f(1,2)m1veq \\al(2,1)+eq \f(1,2)m2veq \\al(2,2)=eq \f(1,2)m1v1′2+eq \f(1,2)m2v2′2+ΔEk损
3.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结束后,两物体合二为一,以同一速度运动,动能损失最大。
m1v1+m2v2=(m1+m2)v
eq \f(1,2)m1veq \\al(2,1)+eq \f(1,2)m2veq \\al(2,2)=eq \f(1,2)(m1+m2)v2+ΔEk损max
4.碰撞遵守的原则
(1)动量守恒。
(2)机械能不增加,即碰撞结束后总动能不增加,表达式为Ek1+Ek2≥Ek1′+Ek2′或eq \f(peq \\al(2,1),2m1)+eq \f(peq \\al(2,2),2m2)≥eq \f(p1′2,2m1)+eq \f(p2′2,2m2)。
(3)速度要合理
①碰前若同向运动,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且v前≥v后。
②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肯定有一个改变或速度均为零。
【例1】 (多选)(2020·全国卷Ⅱ,21)水平冰面上有一固定的竖直挡板。一滑冰运动员面对挡板静止在冰面上,他把一质量为4.0 kg的静止物块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沿与挡板垂直的方向推向挡板,运动员获得退行速度;物块与挡板弹性碰撞,速度反向,追上运动员时,运动员又把物块推向挡板,使其再一次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与挡板弹性碰撞。总共经过8次这样推物块后,运动员退行速度的大小大于5.0 m/s,反弹的物块不能再追上运动员。不计冰面的摩擦力,该运动员的质量可能为( )
A.48 kg B.53 kg
C.58 kg D.63 kg
答案 BC
解析 选运动员退行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运动员的质量为M,物块的质量为m,物块被推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0,运动员第一次推出物块后的退行速度大小为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运动员第一次推出物块时有0=Mv1-mv0,物块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以等大的速率反弹;第二次推出物块时有Mv1+mv0=-mv0+Mv2,依此类推,Mv2+mv0=-mv0+Mv3,…,Mv7+mv0=-mv0+Mv8,又运动员的退行速度v8>v0,v7<v0,解得13m<M<15m,即52 kg<M<60 kg,故B、C项正确,A、D项错误。
【变式1】 (2020·北京市房山区上学期期末)如图1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物块,已知A物块的质量mA=2 kg,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静止的物块B发生碰撞并一起运动,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碰撞后的速度及物体B的质量分别为( )
图1
A.2 m/s,5 kg B.2 m/s,3 kg
C.3.5 m/s,2.86 kg D.3.5 m/s,0.86 kg
答案 B
解析 由图像可知,碰前A的速度为v1=eq \f(20,4) m/s=5 m/s,碰后A、B的共同速度为v2=eq \f(28-20,8-4) m/s=2 m/s,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1=(mA+mB)v2,解得mB=3 kg,故选项B正确。
【变式2】 (2020·吉林市第二次调研)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 kg,mB=2 kg,vA=6 m/s,vB=2 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 )
A.vA′=3 m/s,vB′=4 m/s
B.vA′=5 m/s,vB′=2.5 m/s
C.vA′=2 m/s,vB′=4 m/s
D.vA′=-4 m/s,vB′=7 m/s
答案 C
解析 碰前系统总动量为p=mAvA+mBvB=(1×6+2×2) kg·m/s=10 kg·m/s,碰前总动能为Ek=eq \f(1,2)mAveq \\al(2,A)+eq \f(1,2)mBveq \\al(2,B)=(eq \f(1,2)×1×62+eq \f(1,2)×2×22) J=22 J,如果vA′=3 m/s,vB′=4 m/s,则碰后总动量为p′=(1×3+2×4) kg·m/s=11 kg·m/s,动量不守恒,A错误;碰撞后,A、B两球同向运动,A球在B球的后面,A球的速度大于B球的速度,不可能,B错误;如果vA′=2 m/s,vB′=4 m/s,则碰后总动量为p′=(1×2+2×4) kg·m/s=10 kg·m/s,系统动量守恒,碰后总动能为Ek′=(eq \f(1,2)×1×22+eq \f(1,2)×2×42)J=18 J,系统动能减小,满足碰撞的条件,C正确;如果vA′=-4 m/s,vB′=7 m/s,则碰后总动量为p′=[1×(-4)+2×7] kg·m/s=10 kg·m/s,系统动量守恒,碰后总动能为Ek′=(eq \f(1,2)×1×42+eq \f(1,2)×2×72)J=57 J,系统动能增加,不可能,D错误。
模型二 “滑块—弹簧”碰撞模型
【例2】 (2020·山东日照市3月模拟)A、B两小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水平轻弹簧相连接,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m<M)。若使A球获得瞬时速度v(如图2甲),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的长度为L1;若使B球获得瞬时速度v(如图乙),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的长度为L2,则L1与L2的大小关系为( )
图2
A.L1>L2 B.L1<L2
C.L1=L2 D.不能确定
答案 C
解析 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球的速度相同,对题图甲取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M)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p=eq \f(1,2)mv2-eq \f(1,2)(m+M)v′2
联立解得弹簧压缩到最短时Ep=eq \f(mMv2,2(m+M))
同理:对题图乙取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有Ep=eq \f(mMv2,2(m+M))
故弹性势能相等,则有L1=L2,故A、B、D错误,C正确。
【变式3】 (2020·江西省教学质量监测)如图3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中B物体靠在墙壁上。现用力推动物体A压缩弹簧至P点后再释放物体A,当弹簧的长度最大时,弹性势能为Ep1。现将物体A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3倍,仍使物体A压缩弹簧至P点后释放,当弹簧的长度最大时,弹性势能为Ep2。则Ep1∶Ep2等于( )
图3
A.1 B.2
C.3 D.4
答案 B
解析 设压缩到P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开始时,物体A、B的质量均为m,则有Ep=eq \f(1,2)mveq \\al(2,0),mv0=2mv,Ep1=Ep-eq \f(1,2)×2mv2=eq \f(1,2)Ep,把A的质量换成3m,Ep=eq \f(1,2)×3mv0′2,3mv0′=4mv′,Ep2=Ep-eq \f(1,2)×4mv′2=eq \f(1,4)Ep,所以有Ep1∶Ep2=2,选项B正确。
模型三 “滑块—斜面”碰撞模型
【例3】 (2020·甘肃天水市调研)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依次放置小物块A、C以及曲面劈B,其中A与C的质量相等均为m,曲面劈B的质量M=3m,曲面劈B的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且曲面劈B足够高,各接触面均光滑。现让小物块C以水平速度v0向右运动,与A发生碰撞,碰撞后两个小物块粘在一起滑上曲面劈B。求:
图4
(1)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碰后物块A与C在曲面劈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
答案 (1)eq \f(1,4)mveq \\al(2,0) (2)eq \f(3veq \\al(2,0),40g)
解析 (1)小物块C与物块A发生碰撞粘在一起,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解得v=eq \f(1,2)v0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E损=eq \f(1,2)mveq \\al(2,0)-eq \f(1,2)×2mv2,
解得E损=eq \f(1,4)mveq \\al(2,0)。
(2)当小物块A、C上升到最大高度时,A、B、C系统的速度相等。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0=(m+m+3m)v1,解得v1=eq \f(1,5)v0
根据机械能守恒得eq \f(1,2)×2m(eq \f(1,2)v0)2=eq \f(1,2)×5m×(eq \f(1,5)v0)2+2mgh,解得h=eq \f(3veq \\al(2,0),40g)。
【变式4】 (2020·山西大同市第一中学2月模拟)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一质量M=3 kg带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形槽的小车,质量为m=2 kg的小球以速度v0=5 m/s沿水平槽口滑上圆弧形槽,槽口距地面的高度h=0.8 m,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图5
(1)小球从槽口开始运动到最高点(未离开小车)的过程中,小球对小车做的功W;
(2)小球落地瞬间,小车与小球间的水平间距L。
答案 (1)6 J (2)2 m
解析 (1)小球上升至最高点时,两物体水平速度相等,小车和小球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
mv0=(m+M)v①
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得W=eq \f(1,2)Mv2 ②
联立①②解得W=6 J。
(2)小球回到槽口时,小球和小车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v0=mv1+Mv2③
小球和小车由功能关系得eq \f(1,2)mveq \\al(2,0)=eq \f(1,2)mveq \\al(2,1)+eq \f(1,2)Mveq \\al(2,2)④
联立③④可解得v1=-1 m/s⑤
v2=4 m/s⑥
小球离开小车后,向右做平抛运动,小车向左做匀速运动
h=eq \f(1,2)gt2⑦
L=(v2-v1)t⑧
联立⑤⑥⑦⑧可得L=2 m。
模型四 “滑块—木板”碰撞模型
【例4】 (2020·山东济南市5月高考模拟)如图6所示,厚度均匀的长木板C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上距左端L处放有小物块B。某时刻小物块A以某一初速度从左端滑上木板向右运动,已知A、B均可视为质点,A、B与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A、B、C三者的质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求:
图6
(1)A刚滑上木板时,A、B的加速度大小;
(2)要使A、B不发生碰撞,A的初速度应满足的条件;
(3)若已知A的初速度为v0,且A、B之间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后A、B均沿同一直线运动。要保证A、B均不会从木板上掉下,木板的最小长度是多少。
答案 (1)μg eq \f(μg,2) (2)v1≤eq \r(3μgL) (3)eq \f(veq \\al(2,0),3μg)
解析 (1)对A有:μmg=maA,得aA=μg
对BC有:μmg=2maB,解得aB=eq \f(μg,2)。
(2)若A、B刚好不发生碰撞,则三者正好达到共同速度,A相对于C滑行距离为L,由动量守恒有mv1=3mv共
且有μmgL≥eq \f(1,2)mveq \\al(2,1)-eq \f(1,2)×3mveq \\al(2,共),解得v1≤eq \r(3μgL)。
(3)由于弹性碰撞,A、B碰后交换速度,等同于A与C相对静止一起向前加速,B继续减速,刚好不滑下木板时,三者达到共同速度,由动量守恒有mv0=3mv共′
且有μmgL总=eq \f(1,2)mveq \\al(2,0)-eq \f(1,2)×3mv共′2
联立解得L总=eq \f(veq \\al(2,0),3μg)。
【变式5】 (2020·四川攀枝花市第二次统考)如图7所示,质量m1=2 kg、长度l=5 m的木板,以速度v1=5 m/s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一质量m2=1 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向左的速度v2=5 m/s从木板的右端滑上木板,最终刚好不能滑离木板。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图7
(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木块做加速运动过程的时间。
答案 (1)eq \f(2,3) (2)0.25 s
解析 (1)设木块到达木板左端时与木板的共同速度为v,以水平向右为正。对木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m1+m2)v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Q=eq \f(1,2)m1veq \\al(2,1)+eq \f(1,2)m2veq \\al(2,2)-eq \f(1,2)(m1+m2)v2
且Q=μm2gl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相关数据可得μ=eq \f(2,3)。
(2)设木块在木板上加速的时间为t,对木块由动量定理有μm2gt=m2v-0,代入相关数据可得t=0.25 s。
另解:设木块在木板上加速的时间为t,加速度为a,则μm2g=m2a,v=at,代入相关数据可得t=0.25 s。
课时限时练
(限时:40分钟)
1.(2020·江西九江市第二次模拟)如图1所示,小球a、b(均可视为质点)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让球a静止下垂,将球b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θ=60°。忽略空气阻力。则两球a、b的质量之比eq \f(ma,mb)为( )
图1
A.eq \f(\r(2),2) B.eq \r(2)-1
C.1-eq \f(\r(2),2) D.eq \r(2)+1
答案 B
解析 b球下摆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bgL=eq \f(1,2)mbveq \\al(2,0)-0,球a、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bv0=(ma+mb)v,两球向左摆动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q \f(1,2)(ma+mb)v2=(ma+mb)gL(1-cs θ),解得eq \f(ma,mb)=eq \r(2)-1,故A、C、D错误,B正确。
2.(2020·广东广州市下学期一模)如图2,水平放置的圆环形窄槽固定在桌面上,槽内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a、b,球b静止在槽中位置P。球a以一定初速度沿槽运动,在位置P与球b发生弹性碰撞,碰后球a反弹,并在位置Q与球b再次碰撞。已知∠POQ=90°,忽略摩擦,且两小球可视为质点,则a、b两球质量之比为( )
图2
A.3∶1 B.1∶3
C.5∶3 D.3∶5
答案 D
解析 由动量守恒可知,碰后两球的速度方向相反,且在相同时间内,b球运动的弧长为a球运动的弧长为3倍,则有vb=-3va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av=mbvb+mava
由能量守恒有eq \f(1,2)mav2=eq \f(1,2)mbveq \\al(2,b)+eq \f(1,2)maveq \\al(2,a)
联立解得eq \f(ma,mb)=eq \f(3,5),故A、B、C错误,D正确。
3.(多选)(2020·河南省顶尖名校4月联考)如图3甲所示,长2 m的木板Q静止在某水平面上,t=0时刻,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P以水平向右的某初速度从Q的左端向右滑行。P、Q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a、b分别是0~1 s内P、Q的速度—时间图线,1~2 s内P、Q共同的速度—时间图线。已知P、Q的质量均是1 kg,g取10 m/s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图3
A.P、Q系统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动量守恒
B.在0~2 s内,摩擦力对Q的冲量是2 N·s
C.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P相对Q静止的位置在Q木板的右端
答案 AC
解析 根据图乙可知,1 s后二者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即不受摩擦力作用,在0~2 s内,木板Q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没有摩擦力,P、Q系统在相互作用的过程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动量守恒,故A正确;从图像可知,0~2 s内对Q,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2 s内无摩擦力,根据动量定理,摩擦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所以I=Mv-0=1 N·s,故B错误;P从速度为2 m/s减为1 m/s所需的时间为1 s,则a=eq \f(Δv,Δt)=eq \f(1-2,1) m/s2=-1 m/s2,又a=eq \f(-μmg,m)=-μg,所以μ=0.1,故C正确;在t=1 s时,P、Q相对静止,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 s内,P的位移x1=eq \f(2+1,2)×1 m=1.5 m,Q的位移x2=eq \f(0+1,2) m=0.5 m,则Δx=x1-x2=1 m<2 m,知P与Q相对静止时刚好在木板的中间,并不在木板的右端,故D错误。
4.(多选)(2020·山东威海市下学期模拟)如图4所示,质量均为1.0 kg的木板A和半径为0.2 m的eq \f(1,4)光滑圆弧槽B静置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接触但不粘连,B左端与A相切。现有一质量为2.0 kg的小滑块C以5 m/s的水平初速度从左端滑上A,C离开A时,A的速度大小为1.0 m/s。已知A、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木板A的长度为0.85 m
B.滑块C能够离开B且离开B后做竖直上抛运动
C.整个过程中A、B、C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B的最大速度为5 m/s
答案 CD
解析 由于在光滑水平面上,小滑块C与木板A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滑块在光滑圆弧槽B滑行的过程中,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动量守恒;所以整个过程A、B、C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选项C正确;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过程中,设向右为正方向,对系统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mCvC=mCvC′+(mA+mB)vAB,eq \f(1,2)mCveq \\al(2,C)=eq \f(1,2)mCvC′2+eq \f(1,2)(mA+mB)veq \\al(2,AB)+μmCgL,联立并代入数据得vC′=4 m/s,L=0.8 m,选项A错误;滑块在光滑圆弧槽B上滑行的过程中,假设两者能达到速度相同,此时滑块滑上圆弧槽的最大高度。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mCvC′+mBvAB=(mC+mB)v共,eq \f(1,2)mCvC′2+eq \f(1,2)mBveq \\al(2,AB)=eq \f(1,2)(mC+mB)veq \\al(2,共)+mCgh,联立并代入数据得h=0.15 m<0.2 m,假设成立。即滑块C不会离开B,选项B错误;之后滑块会下滑,圆弧槽速度继续增大。当滑块滑到最低点时,圆弧槽获得最大速度,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mC+mB)v共=mCvC″+mBvBmax,eq \f(1,2)mCvC″2+eq \f(1,2)mBveq \\al(2,Bmax)=eq \f(1,2)(mC+mB)veq \\al(2,共)+mCgh,解得vBmax=5 m/s,选项D正确。
5.两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 kg,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B两物块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为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5所示。已知B与C碰撞后会粘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
图5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的速度为多大?
(2)系统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答案 (1)3 m/s (2)12 J
解析 (1)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mB)v=(mA+mB+mC)vA,解得vA=3 m/s。
(2)B、C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mBv=(mB+mC)vC
故vC=2 m/s
碰后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故
Ep=eq \f(1,2)mAv2+eq \f(1,2)(mB+mC)veq \\al(2,C)-eq \f(1,2)(mA+mB+mC)veq \\al(2,A)=12 J。
6.如图6所示,半径均为R、质量均为M、内表面光滑的两个完全相同的eq \f(1,4)圆槽A和B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图中a、c分别为A、B槽的最高点,b、b′分别为A、B槽的最低点,A槽的左端紧靠着竖直墙壁。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C从圆槽A顶端的a点无初速度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求:
图6
(1)小球C从a点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及A槽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小球C在B槽内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3)B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答案 (1)eq \r(2gR) 3mg+Mg (2)eq \f(MR,M+m)
(3)eq \f(2m,M+m)eq \r(2gR)
解析 (1)小球C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有mgR=eq \f(1,2)mveq \\al(2,0)
解得小球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eq \r(2gR)
在最低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N-mg=meq \f(veq \\al(2,0),R)
解得FN=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C对A的压力FN′=FN=3mg,A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A的支持力F=FN′+Mg=3mg+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对地面的压力F′=F=3mg+Mg。
(2)B、C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小球C在B槽内运动至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处时,两者共速,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mv0=(M+m)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q \f(1,2)mveq \\al(2,0)=eq \f(1,2)(M+m)v2+mgh
解得h=eq \f(MR,M+m)。
(3)当小球回到B槽的底端b′点时,B的速度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v1+Mv2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eq \f(1,2)mveq \\al(2,0)=eq \f(1,2)mveq \\al(2,1)+eq \f(1,2)Mveq \\al(2,2)
解得v2=eq \f(2m,M+m)eq \r(2gR)。
7. (2020·广东潮州市第二次模拟)如图7所示,一光滑的eq \f(1,4)圆弧固定在小车的左侧,圆弧半径R=0.8 m,小车的右侧固定连有轻弹簧的挡板,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自由端恰在C点,总质量为M=3 kg,小车置于光滑的地面,左侧靠墙,一物块从圆弧顶端上的A点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时无能量损失,最后物块停在车上的B点。已知物块的质量m=1 kg,物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因数为μ=0.1,BC长度为L=2 m,g取10 m/s2。求在运动过程中
图7
(1)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2)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答案 (1)1 m (2)3 J
解析 (1)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R=eq \f(1,2)mveq \\al(2,B),解得vB=4 m/s
从开始到静止于B点系统动量和能量守恒有
mvB=(M+m)v
eq \f(1,2)mveq \\al(2,B)=eq \f(1,2)(M+m)v2+2μmg(L+x)
解得x=1 m。
(2)由B点至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系统动量守恒,取vB方向为正方向,有mvB=(M+m)v′
此时的弹性势能最大,由能量守恒可得
eq \f(1,2)mveq \\al(2,B)=eq \f(1,2)(M+m)v′2+Ep+μmg(L+x)
由以上两式可得Ep=3 J。
模型图示
模型特点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若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
(2)在能量方面,由于弹簧形变会使弹性势能发生变化,系统的总动能将发生变化;若系统所受的外力和除弹簧弹力以外的内力不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3)弹簧处于最长(最短)状态时两物体速度相等,弹性势能最大,系统动能通常最小(完全非弹性碰撞拓展模型)
(4)弹簧恢复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系统动能最大(完全弹性碰撞拓展模型,相当于碰撞结束时)
模型图示
模型特点
(1)最高点:m与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共,m不会从此处或提前偏离轨道。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0=(M+m)v共;系统机械能守恒,eq \f(1,2)mveq \\al(2,0)=eq \f(1,2)(M+m)veq \\al(2,共)+mgh,其中h为滑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不一定等于圆弧轨道的高度(完全非弹性碰撞拓展模型)
(2)最低点:m与M分离点。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0=mv1+Mv2;系统机械能守恒,eq \f(1,2)mveq \\al(2,0)=eq \f(1,2)mveq \\al(2,1)+eq \f(1,2)Mveq \\al(2,2)(完全弹性碰撞拓展模型)
模型图示
模型特点
(1)若子弹未射穿木块或滑块未从木板上滑下,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木块或木板的速度最大,两者的相对位移(子弹为射入木块的深度)取得极值(完全非弹性碰撞拓展模型)
(2)系统的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守恒,摩擦力与两者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减少的机械能
(3)根据能量守恒,系统损失的动能ΔEk=eq \f(M,m+M)Ek0,可以看出,子弹(或滑块)的质量越小,木块(或木板)的质量越大,动能损失越多
(4)该类问题既可以从动量、能量角度求解,相当于非弹性碰撞拓展模型,也可以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借助图示求解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加练第7章 微专题48 碰撞及碰撞模型的拓展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加练第7章 微专题48 碰撞及碰撞模型的拓展 (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碰撞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6章 专题强化七 “碰撞类”模型问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6章 专题强化七 “碰撞类”模型问题(含解析),共11页。
202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专题09 “碰撞类、爆炸”模型问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专题09 “碰撞类、爆炸”模型问题(解析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