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解析版】
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十一) 抛体运动
展开
这是一份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十一) 抛体运动,共5页。
一轮分层练案(十一) 抛体运动1.金秋时节,又是一年枣熟时,一同学用竹竿打树上的红枣,红枣离开枝头后做平抛运动。现测得红枣从离开枝头到落地的水平位移为10 m,红枣在枝头时离地面的高度为5 m,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红枣离开枝头时的速度大小为(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答案】B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知H=gt2、x=v0t,代入数据解得v0=10 m/s,故B正确,A、C、D错误。2.(多选)如图所示,AB为半圆弧ACB的水平直径,C为ACB弧的中点,AB=1.5 m,从A点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下落0.3 s后落到ACB上,则小球抛出的初速度v0可能为(g取10 m/s2)( )A.0.5 m/s B.1.5 m/sC.3 m/s D.4.5 m/s【答案】AD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纵坐标y=gt2=×10×0.32 m=0.45 m,对应该坐标有两条运动轨迹AD和AF。对于AD轨迹,由图中几何关系,有(x-r)2+y2=r2,代入数据解得x=1.35 m,则v0==4.5 m/s。对于AF轨迹,有(r-x′)2+y2=r2,代入数据解得x′=0.15 m,则v0′==0.5 m/s。所以A、D正确。3.如图所示,小球甲从A点水平抛出,小球乙从B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夹角为45°,已知A、C两点间高度差为h,不计空气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B、A两点间高度差为( )A.h B.hC.h D.2h【答案】D 小球甲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gt2可得甲运动的时间为t甲=,则甲的竖直分速度vy=gt甲=,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知,甲在C点的速度v甲==2,两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则乙在C点的速度大小v乙=2,乙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高度h′==2h,故A、B两点间高度差为2h-h=h,C正确,A、B、D错误。4.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其左边缘a点比右边缘b点高0.5h。若摩托车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1,它会落到坑内c点,c与a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若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点。等于( )A.20 B.18 C.9.0 D.3.0【答案】B 摩托车落到c点时,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h=v01t1,h=gt12,解得v012=;同理摩托车落到b点时,有v022=9gh。又动能E1=mv012、E2=mv022,所以=18,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5.消防员在一次用高压水枪灭火的过程中,消防员同时启动了多个喷水口进行灭火。如果有甲、乙靠在一起的高压水枪,它们的喷水口径相同,所喷出的水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已知两曲线在同一竖直面内,忽略空气阻力,则由图可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甲、乙水枪喷出水的速度相等B.乙水枪喷出的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较长C.乙水枪喷出的水在最高点的速度较大D.甲水枪喷水的功率较大【答案】C 水从最高处到左边地面可以看作平抛运动,甲、乙两水枪喷出的水最大高度相同,乙水枪喷出的水更远,则乙水枪在最高处的水平速度更大,水的最大高度相同,水落地的竖直速度相同,说明乙水枪喷出的水速度更大,故C正确,A错误;甲、乙两水枪喷出的水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具有对称性,说明两水枪喷出的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故B错误;甲、乙两水枪喷水的口径相同,乙水枪喷水的速度较大,所以乙水枪喷水的功率较大,故D错误。6.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小球a、b分别从斜面顶端A和斜面中点B沿水平方向被抛出,恰好均落在斜面底端,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b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之比为2∶1B.小球a,b沿水平方向抛出的初速度之比为2∶1C.小球a,b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为2∶1D.小球a,b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之比为2∶1【答案】A 因为a、b两球下落的高度之比为2∶1,根据h=gt2,可知a、b两球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a∶tb=∶1,C错误;因为两球均落在斜面上,则有=,因此初速度之比为va∶vb=∶1,B错误;当小球平抛过程中速度方向平行于斜面时,离开斜面的距离为最大,根据运动的分解,将初速度与加速度分解成垂直斜面与平行斜面两方向,设斜面的倾角为α,则垂直斜面方向有(v0sin α)2=2gcos αh,可知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与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小球a、b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之比为2∶1,A正确;小球落在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因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则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也相等,比值为1∶1,故D错误。7.如图所示,斜面的高为L,斜面倾角的正切值为tan α=0.5,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抛出,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处,调节扔小球的初速度,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当v=2v0时,小球恰好落在斜面末端P点B.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小球落到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45°C.所有落在斜面上的小球的速度方向不一样D.当v>v0时,只要小球初速度足够大,小球落地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夹角有可能为45°【答案】B 根据题意小球做平抛运动,当小球速度为v0时,恰好落在斜面中点,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L=v0t、=gt2,可知v0=,若小球落到P点处的初速度为v,则L=gt′2、2L=vt′,整理得v=,A错误;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设落在斜面时,小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则有tan θ==2tan α=1,可知小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45°,B正确;根据平抛运动的推论,即物体速度与水平面夹角θ1正切值等于物体位移与水平面夹角θ2正切值的两倍,有tan θ1=2tan θ2,只要落在斜面上,小球的位移方向都一样,说明小球的速度方向都一样,C错误;只要小球初速度v>v0,小球一定会落在水平面上,此时tan θ==<1,说明小球初速度无论多大,小球落地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夹角都要小于45°,D错误。 8.(多选)如图所示,宽为L的竖直障碍物上开有间距d=0.6 m的矩形孔,其下沿离地高h=1.2 m,离地高H=2 m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与障碍物相距x,在障碍物以v0=4 m/s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的同时,小球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 m、x=1 m时小球可以穿过矩形孔B.L=0.8 m、x=0.8 m时小球可以穿过矩形孔C.L=0.6 m、x=1 m时小球可以穿过矩形孔D.L=0.6 m、x=1.2 m时小球可以穿过矩形孔【答案】BC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矩形孔上沿的时间为t1== s=0.2 s,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矩形孔下沿的时间为t2== s=0.4 s,则小球通过矩形孔的时间为Δt=t2-t1=0.2 s,根据等时性知L的最大值为Lmax=v0Δt=4×0.2 m=0.8 m,故A错误;若L=0.8 m,x的最小值为xmin=v0t1=4×0.2 m=0.8 m,x的最大值为xmax=v0t2-L=4×0.4 m-0.8 m=0.8 m,x的取值范围是x=0.8 m,B正确;若L=0.6 m,x的最小值为xmin=v0t1=4×0.2 m=0.8 m,x的最大值为xmax=v0t2-L=4×0.4 m-0.6 m=1 m,所以0.8 m≤x≤1 m,C正确,D错误。9.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斜面倾角均为45°,高度均为h,A、B为两斜面的顶端、O为斜面的底端。现从左侧斜面顶端A以一定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己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小球下落到斜面上高度为处时,初速度v0为 B.若小球均落在左侧斜面上,则v0越大,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越大C.若小球初速度v0足够大,则小球能落在右侧斜面的顶端BD.若小球恰能垂直打在右侧斜面上的C点,则OC=h【答案】D 当小球下落到斜面上高度为处时,则所用时间t= ,则初速度v0==,选项A错误;若小球均落在左侧斜面上,则位移的偏向角均为45°,根据平抛运动的推论,速度的偏向角正切值等于位移偏向角正切值的2倍,可知速度的偏向角相等,即无论v0多大,小球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一定,选项B错误;因A、B等高,则无论小球初速度v0多大,小球均不能落在右侧斜面的顶端B,选项C错误;若小球恰能垂直打在右侧斜面上的C点,则竖直速度vy=v0,小球下落的时间t=,高度H==,则水平位移H+2(h-H)==2H,解得H=h,则OC=(h-H)=h,选项D正确。10.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在参加跳远比赛,他腾空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L,成绩为4L。假设跳远运动员落入沙坑瞬间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则有( )A.tan α=2 B.tan α=1C.tan α= D.tan α=【答案】B 运动员腾空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L,从最高点到落地过程中,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L=gt2,解得t= ,运动员在空中最高点的速度即为运动员起跳时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根据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则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为vx==,根据运动学公式,在最高点竖直方向速度为零,那么运动员落到地面时的竖直分速度为vy=gt=,运动员落入沙坑瞬间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为tan α===1,故B正确,A、C、D错误。11.用如图甲所示的水平—斜面装置研究平抛运动。一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的O点,O点与斜面顶端P点的距离为s。每次用水平拉力F将物块由O点从静止开始拉动,当物块运动到P点时撤去拉力F。实验时获得物块在不同拉力作用下落在斜面上的不同水平射程,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45°,g取 10 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O、P两点间的距离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在OP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2as=vP2,物块运动到P点后,由平抛运动规律和几何关系,有物块的水平射程x=vPt,物块的竖直位移y=gt2,由几何关系,有y=xtan θ,联立以上各式可以得到x=,解得F= x+μmg。由题图乙知μmg=5,=10,代入数据解得s=0.25 m。【答案】0.25 m12.如图所示,倾角θ=37°、高h=1.8 m 的斜面体位于水平地面上,小球从斜面顶端A点以初速度v0水平向右抛出(此时斜面未动),小球恰好落到斜面底端B点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tan 37°=0.75。(1)求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的大小;(2)若在小球水平抛出的同时,使斜面体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2=0.3 s小球落至斜面体上,求斜面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解析:(1)小球水平抛出后恰好落在斜面底端,设水平位移为x,由平抛运动规律,有h=gt2,x=v0t由几何知识可得tan θ=联立并代入已知数据得v0=4 m/s。(2)如图所示,设经过t2=0.3 s,斜面体运动的位移为x1,加速度大小为a,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位移为h2,水平位移为x2,有x1=at22h2=gt22x2=v0t2由几何知识可得tan θ=联立并代入已知数据得a= m/s2≈13.3 m/s2。【答案】(1)4 m/s (2)13.3 m/s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二十一)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5,5 m/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三十一) 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共5页。
这是一份23版新高考一轮分层练案(五) 力的合成与分解,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