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学生卷+教师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第1页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第2页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第3页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第1页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第2页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学生卷+教师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08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8实验设计与评价-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实验设计与评价

    1.(2018·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固体为碳酸盐
    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B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
    C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答案】D
    【解析】A、检验某固体为碳酸盐,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仅通过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不能鉴别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错误;B、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因为酚酞遇酸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错误;C、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错误;D、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正确。故选D。
    2.(2019·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区别蚕丝与棉线
    取样,灼烧,辨别气味
    B
    鉴别 H2SO4 溶液和 NaOH 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
    将 20g 浓盐酸加入 80g 水中,充分搅拌
    【答案】D
    【解析】A、区别蚕丝与棉线,取样,灼烧,辨别气味,蚕丝中含有蛋白质,而棉线中不含,分别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就是蚕丝,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故A正确;
    B、鉴别H2SO4溶液和 NaOH溶液,取样,滴加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硫酸溶液不变色,观察现象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区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观察现象可以鉴别,故C正确;
    D、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将20g浓盐酸加入80g水中,充分搅拌,相当于把浓盐酸稀释,则质量分数小于20%,故D不正确。故选D。
    3.(2019·福建·中考真题)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 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①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 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冷水冷却,恢复至 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答案】C
    【解析】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冷水冷却,恢复至 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可以判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故A正确;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可以判断氢氧化钙是否变质,故B正确;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氢氧化钙是部分变质或未变质,滤液中的氢氧化钙都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若氢氧化钙完全变质,则滤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钙,加入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实验无意义,故C不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可以判断是否有其他影响因素,故D正确。故选C。
    4.(2020·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B
    除去水中的色素
    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
    C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蒸发、结晶
    D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答案】B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也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原试剂,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C、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得到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杂质的食盐,所给方法中缺少过滤步骤,不符合题意;
    D、铵态氮肥与碱反应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鉴别铵态氮肥时应该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21·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用活性炭吸附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杂质
    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D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答案】D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取样,滴加酚酞溶液,无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2·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H4)2SO4和K2SO4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D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答案】A
    【解析】A、加入的熟石灰会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而硫酸钾与熟石灰固体不反应,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正确;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不能伸到瓶中,选项错误;
    C、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木炭,木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能除去氧气,但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不能完成除杂,选项错误;
    D、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和铁都不能与硫酸锌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只能证明锌最活泼,无法验证铜和铁的活动性顺序,选项错误;
    答案为:A。

    1.(2022·福建南平·二模)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钾
    滴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并过滤
    B
    鉴别硬水与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C
    区别蚕丝与聚酯纤维
    取样,灼烧并闻气味
    D
    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取样,将锌片和铁片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中
    【答案】D
    【解析】A、碳酸钾能和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会出现大量浮渣,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会出现大量泡沫,所以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故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味道,聚酯纤维燃烧产生特殊气味,可以鉴别,故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D、锌和硫酸铜能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证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但是不能证明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故选:D。
    2.(2022·福建福建·一模)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证明CaCl2溶液中含少量HCl
    加入Ca(OH)2溶液,观察溶液变化
    B
    鉴别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C
    除去N2中少量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粉
    D
    粗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
    【答案】A
    【解析】A、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判断盐酸是否除完,有可能带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氮气不和铜反应,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粗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3.(2022·福建宁德·一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 AgNO3 溶液中
    B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0g 水与 50g 酒精混合质量等于 100g
    D
    稀释浓硫酸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
    【答案】B
    【解析】A、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能够证明金属活泼性铁强于银,铜强于银,不能比较出铁和铜的活泼性强弱,故A错误;
    B、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可用灼烧的方式。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时产生特殊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别,故B正确;
    C、化学变化过程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水和乙醇的混合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C错误;
    D、浓硫酸遇水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地沿着烧杯壁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不能将水直接到入浓硫酸中,故D错误;
    故选B。
    4.(2022·福建福建·一模)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设计方案
    A
    鉴别NH4Cl和K2SO4固体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探究Cu、Ag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铜线伸入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C
    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混有Na2CO3
    滴入少量的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A、铵盐与熟石灰碾磨,会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而K2SO4则不会,现象不同,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B、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反之则不能,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C、加入肥皂水,振荡,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硬水:泡沫少浮渣多;现象不同,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D、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均呈碱性,遇酚酞均显红色,现象相同,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故选D。
    5.(2022·福建福州·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探究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证明碳能和氧化铜反应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解析】A、如果蜡烛火焰使冷碟子底部有未燃烧的黑色物质,可得蜡烛中有碳元素,A正确;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但烧杯不是密闭的,二氧化碳逸散导致天平反应前后不平衡,故该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错误;
    C、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即可得出碳和氧化铜反应,C正确;
    D、烧杯中二氧化碳自下而上熄灭可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D正确;
    故选B。
    6.(2022·福建福州·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N2(水蒸气)
    通过浓H2SO4
    B
    CaO(CaCO3)
    加入足量水,过滤
    C
    CO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NaCl(泥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答案】B
    【解析】A、N2混有水蒸气,通过浓H2SO4即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
    B、CaO中混有CaCO3,加入足量水氧化钙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违背除杂原则,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
    C、CO2中混有O2,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会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能除去氧气,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
    D、NaCl中混有泥沙,NaCl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所以加足量水溶解,过滤,然后将氯化钠溶液蒸发就能得到氯化钠固体,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
    故选:B
    7.(2022·福建福州·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棉线
    取样,点燃,闻气味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肥皂水,搅拌
    C
    检验酒精含有氧元素
    取样,点燃,验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答案】C
    【解析】A、可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纯棉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C、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能检验出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酒精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不能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C。
    8.(2022·福建厦门·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OH、NaCI、NH4NO3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B
    探究Fe、Cu的金属活动性
    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做燃烧实验,闻气味
    D
    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Cl
    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会使水温升高,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水温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水温无明显变化,故分别加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能达到目的;
    B、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铁的表面会析出红色的金属,说明有铜生成则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选项能达到目的;
    C、鉴别羊毛和涤纶,做燃烧实验,有焦煳的皮毛味的是羊毛,无味的是涤纶,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能达到目的;
    D、氯化钠和过量的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虽能除去氯化钠但引入了新杂质硝酸银,不能完成除杂,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答案为:D。
    9.(2022·福建泉州·二模)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与解释错误的是
    A.高温条件下CO与Fe2O3反应,其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将甘蓝叶捣烂后加酒精浸泡提取色素,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
    C.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通过现象可判断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D.将6%的过氧化氢溶液30g稀释成3%的溶液,需加入60mL水搅拌
    【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
    B、酒精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将甘蓝叶捣烂后加酒精浸泡提取色素,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正确;
    C、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蓝色变无色,说明活动性铜大于银,正确;
    D、将6%的过氧化氢溶液30g稀释成3%的溶液,需加入6%×30g÷3%-30g=30g水,体积为30mL,错误;
    故选D。
    10.(2022·福建·福州三牧中学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2SO4溶液(NaOH)
    滴加适量的稀硫酸
    B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O (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D
    NaCl溶液(CaCl2)
    通入过量的Na2CO3,过滤
    【答案】D
    【解析】A.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滴加适量的稀硫酸,是恰好反应,无杂质生成,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铜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粉,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得到一氧化碳,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CaC12与Na2CO3溶液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通入过量的Na2CO3,有Na2CO3剩余,NaCl溶液中引入Na2CO3,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2·福建福建·一模)下列各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A.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C.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D.用稀盐酸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答案】C
    【解析】A.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与HCl发生反应,将要保留的物质除去,错误。
    B.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无法点燃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错误。
    C. 稀盐酸不和铜反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滤可得到铜。正确。
    D. 盐酸和氧化铜反应,将要保留的物质除去,错误。
    故选:C。
    12.(2022·福建福建·一模)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物质
    主要操作方法与结论
    A
    黄铜片与纯铜片
    取样相互刻画,表面上没有留下痕迹的是纯铜片
    B
    碳酸钡与硫酸钡
    分别取样各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生成气泡且固体溶解的是碳酸钡
    C
    涤纶线与羊毛线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涤纶线
    D
    氯化钾溶液与碳酸钾溶液
    分别取样各滴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氯化钾溶液
    【答案】B
    【解析】A. 合金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黄铜比纯铜硬度大,所以取样相互刻画,表面上没有留下痕迹的是黄铜。错误。
    B. 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和二氧化碳、水,生成气泡且固体溶解。硫酸钡不能和硝酸反应。正确。
    C.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有特殊气味的是涤纶线。错误。
    D. 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碳酸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都有白色沉淀生成,错误。
    故选:B。
    13.(2022·福建宁德·一模)宁德海洋渔业发达。对海鱼进行腌制便于长时间存储且风味独特。但腌制过程产生的亚硝酸钠(NaNO2)对人体有一定伤害。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探究一   认识 NaNO2
    (1)组成:NaNO2由 Na+和______(写离子符号)构成。
    (2)酸碱性:NaNO2溶液 pH>7,则溶液呈______性。
    (3)还原性: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 NaNO2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硝酸钠,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探究二     影响腌鱼中 NaNO2含量的因素
    取不同质量比的鱼和盐进行腌制,采集不同时间、温度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1】鱼、盐质量比 3:1 时,两种温度下亚硝酸盐含量与时间关系如下图:

    【实验 2】室温下,不同鱼、盐质量比的腌鱼中亚硝酸盐含量(mg·kg-1)随时间的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d)
    0
    2
    4
    6
    8
    10
    12
    14
    16
    鱼、盐质量比8:1
    0.32
    1.35
    1.81
    1.30
    1.61
    1.18
    0.91
    0.86
    0.99
    鱼、盐质量比5:1
    X
    0.47
    0.60
    0.41
    0.68
    0.90
    0.65
    0.60
    0.72
    鱼、盐质量比3:1
    0.32
    0.38
    0.49
    0.61
    0.35
    0.82
    0.44
    0.39
    0.49
    (4)【实验 1】可得:影响腌鱼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和______。
    (5)【实验 2】表中 X=______。
    (6)【实验 2】可得:鱼、盐质量比越大,亚硝酸盐出现最大值的特点是______。
    【拓展】
    (7)国家标准:肉类食品的 NaNO2含量不得超过 30 mg·kg-1。NaNO2作为加工肉制品的添加剂,具有防腐作用。现要测定1 kg 香肠制品中 NaNO2含量,用质量分数为 0.158 % KMnO4溶液测定,共消耗 KMnO4溶液 4.00 g,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NaNO2+3H2SO4=2MnSO4+K2SO4+5NaNO3+3H2O。计算此肉制品中 NaNO2含量为______mg·kg-1。(提示:相对分子质量:KMnO4为 158,NaNO2为 69)
    【反思】
    (8)有同学认为“只要含有 NaNO2的食品均不能食用”,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1)NO2-
    (2)碱
    (3)2NaNO2+O2=2NaNO3
    (4)     时间     温度
    (5)0.32
    (6)出现的时间越早,数值越大
    (7)6.9
    (8)不同意,亚硝酸钠含量不超标的食品可以适量食用
    【解析】(1)NaNO2 由 Na+和NO2-构成,故填:NO2-。
    (2)根据溶液酸碱性与 酸碱度的关系知,NaNO2 溶液 pH>7,则溶液呈碱性,故填:碱。
    (3)NaNO2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由【实验 1】的图示知,当时间相同时,不同温度下亚硝酸盐含量不同;当温度相同时,不同时间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所以影响腌鱼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时间和温度。
    (5)根据时间为0的三组数据中第一组和第三组推测亚硝酸盐含量相同,所以X=0.32,故填:0.32。
    (6)当鱼、盐质量比8:1时,腌制8天,达到峰值1.61;当鱼、盐质量比5:1时,腌制10天,达到峰值0.90;当鱼、盐质量比3:1时,腌制10天,达到峰值0.82,由此知,鱼、盐质量比越大,亚硝酸盐出现最大值的特点是:出现的时间越早,数值越大,故填:出现的时间越早,数值越大。
    (7)解:4.00 g质量分数为 0.158 % KMnO4 溶液中KMnO4的质量为:
    设1 kg 香肠制品中 NaNO2的质量为x。
    (8)国家标准:肉类食品的 NaNO2 含量不得超过 30 mg·kg-1,这说明亚硝酸钠含量不超标的食品可以适量食用。有同学认为“只要含有 NaNO2 的食品均不能食用”,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14.(2022·福建厦门·二模)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还原氧化铁”相关实验探究。
    【探究1】探究焦炭粉还原氧化铁的气体生成物。
    查阅资料: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由暗红色变为樱桃红色。

    如图所示,甲组同学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氧化铁粉末和焦炭粉,打开K1、K2,通入一会儿氮气后,关闭K1,在K2连接的导管上方套一个气球,点燃酒精喷灯。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_______生成。
    (2)反应结束后关闭K2,取下气球,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新鲜的鸡血中,观察到_______,证明有一氧化碳生成。
    (3)结合上述分析,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写一个)。
    (4)相较于直形导管,图1中选用球形导管的优点是_______。
    【探究2】探究焦炭粉和活性炭粉还原氧化铁的效率。
    乙组同学利用图装置(已关闭K2),称量两份质量相同的氧化铁粉末,分别与足量的焦炭粉和活性炭粉混合进行反应,记录固体完全变黑的时间为t1和t2,并用一氧化碳传感器测得装置内一氧化碳的含量(1ppm=lmg/L)如图所示。

    (5)乙组同学发现t1>t2,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6)乙组同学从环保角度考虑,认为活性炭粉和氧化铁反应更合适,请结合图解释其原因:____。
    (7)图中100s~300s之间一氧化碳含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150s后曲线Ⅰ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含量有明显的上升,原因可能是_______。
    【答案】     二氧化碳##CO2     鸡血由暗红色变为樱桃红色          可以防止倒吸     氧化铁与焦炭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比氧化铁与活性炭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长     选择活性炭与氧化铁反应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较少,可减少空气污染     一氧化碳含量先变少,是因为一氧化碳跟氧化铁发生了反应,后来一氧化碳含量变多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解析】(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2)因为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由暗红色变为樱桃红色,所以反应结束后关闭K2,取下气球,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新鲜的鸡血中,观察到鸡血由暗红色变为樱桃红色,证明有一氧化碳生成。
    (3)结合上述分析,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4)相较于直形导管,图1中选用球形导管的优点是可以防止倒吸。
    (5)乙组同学发现t1>t2,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氧化铁与焦炭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比氧化铁与活性炭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长。
    (6)乙组同学从环保角度考虑,认为活性炭粉和氧化铁反应更合适,原因是选择活性炭与氧化铁反应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较少,可减少空气污染。
    (7)图中100s~300s之间一氧化碳含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150s后曲线I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含量有明显的上升,原因可能是:一氧化碳含量先变少,是因为一氧化碳跟氧化铁发生了反应,后来一氧化碳含量变多,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15.(2022·福建泉州·二模)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简称Vc),适当补充Vc,能增强免疫力。Vc与琥珀酸亚铁同服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某化学兴趣小组对Vc的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探究维生素C溶液的酸碱性
    (1)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维生素C溶液呈酸性
    【探究二】维生素C与琥珀酸亚铁片同服有利于铁元素吸收的原因
    查阅资料:i.肠道的上皮细胞只能吸收亚铁离子,无法吸收铁离子。
    ⅱ.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2)图1实验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____(选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3)图2实验预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可得到相同的结论。
    (4)维生素C与琥珀酸亚铁片同服,有利于铁元素吸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探究三】检测某蔬菜烹调时Vc的损失率见图3、图4。

    (5)根据图3、图4的数据分析Vc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烹调蔬菜时若要减少Vc的损失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答案】     取少量维生素 C 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还原性     黄色溶液变浅绿色     可以防止琥珀酸亚铁片中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     化学性质不稳定     蔬菜不要高温烹饪(蔬菜切后浸泡时间不要太长)
    【解析】(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故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即取少量维生素 C 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维生素C溶液呈酸性;(合理即可)
    (2)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图1实验中,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锰元素显+7价,反应后锰元素显+2价,锰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反应后,维生素C中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
    (3)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故现象为黄色溶液变浅绿色;
    (4)由以上分析可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维生素C与琥珀酸亚铁片同服,有利于铁元素吸收的原因是可以防止琥珀酸亚铁片中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
    (5)由图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切后浸泡时间的延长,维生素C的损失率逐渐升高,说明维生素C化学性质不稳定,烹调蔬菜时若要减少Vc的损失可采取的措施是蔬菜不要高温烹饪(蔬菜切后浸泡时间不要太长)。
    16.(2022·福建福建·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提纯实验,并对粗盐的成分作进一步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粗盐提纯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b______;图A中当观察到______时,停止加热。
    (2)操作应是上图中的________ (填序号);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经上述实验,可计算出该粗盐的纯度为________。若得到的NaCl产量比实际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溶解粗盐时,水没加够
    B.蒸发时受热不均,有晶体溅出
    C.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实验二:物质检验
    【提出问题】食盐中除含有NaCl外,可能还含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一】食盐中可能还含有Na2CO3、Na2SO4等。
    【作出猜想】猜想一:还有溶质Na2CO3;猜想二:还有溶质Na2SO4;猜想三:还有溶质_______。
    【查阅资料二】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均可以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且BaCO3可以溶于盐酸,BaSO4不能溶于盐酸。
    【讨论交流】小组同学经讨论后认为:选择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两种试剂即可验证猜想。若猜想二正确,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取上述食盐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得到澄清透明溶液;
    Ⅱ.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静置;
    Ⅲ.静置后弃去清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现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
    【问题与交流】小组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如下文字:经实验验证,该食盐样品中仅含有NaCl 、Na2CO3和Na2SO4,你认为这个观点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
    【答案】     酒精灯     烧杯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B     引流     80%     AB##BA     Na2CO3、Na2SO4    
         三     错误     食盐样品中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解析】实验一:粗盐提纯
    (1)仪器a、b的名称:a为酒精灯,b为烧杯;图A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烘干,故填:酒精灯;烧杯;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操作②是泥沙和溶液分离开,该操作应是上图中的B;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B;引流。
    (3)经上述实验,该粗盐的纯度为;
    A、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部分固体未溶解,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选项A正确;
    B、蒸发时有晶体飞溅出来,则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选项B正确;
    C、过滤时滤纸破损,则会使部分杂质得不到过滤,而使蒸发的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故可能导致产率偏高,选项C错误;
    故填:80%;AB。
    实验二:物质检验
    【作出猜想】食盐中可能还含有Na2CO3、Na2SO4,可能是只含有碳酸钠,可能是只含硫酸钠,也可能是碳酸钠和硫酸钠,故填:Na2CO3和Na2SO4。
    【讨论交流】猜想二正确,有溶质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实验结论】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或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可以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可以产生碳酸钡沉淀,静置后弃去清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现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既含有碳酸钡又含有硫酸钡沉淀,故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猜想三正确,故填:三。
    【问题与交流】经实验验证,该食盐样品中仅含有NaC1、Na2CO3和Na2SO4,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该食盐样品中可能还含有其他可溶性物质如:MgCl2,故填:错误;食盐样品中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17.(2022·福建福建·一模)甲、乙两位同学查阅资料知:CH4和CO两种气体均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他们想对CH4的还原性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他们对CH4还原CuO的产物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Cu、CuO、CO2
    假设2:Cu、CO、H2O
    假设3:Cu、CO2、H2O
    假设4:Cu、CO、CO2、H2O
    其中哪个假设不合理,并写出原因______。
    【进行实验】
    (1)甲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定性检验(假设药品都是足量的)。已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


    为了尽可能多地检验出CH4还原CuO的产物,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填写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A→B______ →D。
    (2)乙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定量测定(假设药品都是足量的)。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
    装置序号
    M
    N
    P

    实验前装置的质量
    150
    156.6
    256.8
    实验后装置的质量
    145.6
    159.3
    259.0
    由以上数据可推测,假设______合理。
    【答案】     假设1错误,因为假设1中的产物中没有氢元素     →C→E→F→G→B→E(合理即可)     4
    【解析】提出假设: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有碳、氢、氧、铜四种元素,则生成物中一定有这四种元素。则假设1错误,因为假设1中的产物中没有氢元素。
    进行实验:
    (1)根据猜想,需要确定生成物是否有Cu、CO、CO2、H2O。
    A甲烷通入B中氧化铜发生反应,可以通过B中是否有红色固体生成判断是否有铜生成。生成物质中有水,则需要先检验是否有水生成,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可检验水,所以B出来的气体先通入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通入E检验二氧化碳。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检验是否有一氧化碳生成(假设药品都是足量的,则甲烷被完全消耗),在检验之前需要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应最后除去,所以先通入F、G再通入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则可以结合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判断是否有一氧化碳,所以再通入E,最后防止一氧化碳进入空气使用D酒精灯点燃。所以顺序为A→B→C→E→F→G→B→E→D,其他合理即可。
    (2)M减少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150g-145.6g=4.4g。
    N增加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为159.3g-156.6g=2.7g,含有氧元素。
    P增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9.0g-256.8g=2.2g,含有氧元素。
    4.4g-2.4g-1.6g=0.4g。则含有CO。所以假设4成立。
    18.(2022·福建福建·一模)研究小组对氯酸钾热分解进行以下探究。

    【探究一】第一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绘制出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查阅资料: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1)从图2可知,KClO3分解时,KClO3呈________(填“固态”或“液态”):在300℃~400℃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探究二】第二小组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按下表进行实验探究,并测定分解温度。
    实验编号
    实验用品
    分解温度
    1
    3.0g氯酸钾
    580
    2
    3.0g氯酸钾和1.0g二氧化锰
    350
    3
    3.0g氯酸钾和x g氧化铜
    370
    (2)上表中x的值应为________:由对比实验可知催化效果更好的物质是________。
    (3)在探究“氧化钢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分解速率关系”时,得出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分析数据: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___时,反应速率最快,你对催化剂的一种新的认识是________。
    【探究三】第三小组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现生成的气体略带颜色并有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除了氧气外还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二氧化氯是黄色,都有强烈刺激性味的气体。
    ②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硫酸锰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而氯气不能。
    【提出假设】:假设1:含有氯气:             假设2:含有二氧化氯
    (4)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
    ________
    假设2正确
    【探究四】第四小组将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绘制出剩余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5)理论上图8中的值应为________g。
    【答案】     液态     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     1     二氧化锰##MnO2     1:10     催化剂加入的量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并不是越多越好     将生成气体通入硫酸锰溶液中     生成黑色不溶于水固体     19.8
    解:设反应生成氧气质量为x,参加反应氯酸钾质量为:
           
              x=9.6g
    故剩余固体质量为29.4g-9.6g=19.8g。
    【解析】[探究一]由图2可知在400℃时,氧气浓度瞬间升高,则在这是氯酸钾分解,KClO3的熔点约为356℃,故在氯酸钾分解是为液态;
    由图2可知在300℃~400℃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
    [探究二]实验2和实验3形成对比实验,故加入氧化铜质量和二氧化锰一样都为1g;
    由表可知二氧化锰催化时分解温度低,故催化效果更好的物质是二氧化锰;
    由表可知产生1L氧气,所需时间最少的是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1:10时,故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1:10时,反应速率最快;
    由此可知催化剂加入的量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并不是越多越好;
    [探究三]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硫酸锰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而氯气不能,且实验结论是气体中含有二氧化氯,故实验步骤是将生成气体通入硫酸锰溶液中;
    实验结论是气体中含有二氧化氯,故实验现象是溶液中生成黑色不溶于水固体;
    [探究四]解析见答案。
    19.(2022·福建泉州·二模)订书钉的制作材料主要为生铁,其表面镀有的金属可能是铜、锌、镁中的一种。

    【实验一】测定一定质量订书钉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用图1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①电子天平读数/g
    313.60
    313.16
    ②订书钉样品质量/g
    12.83
    0.33
    (1)订书钉中的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利用①的数据计算:产生H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3)若没有连接干燥装置,测得H2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4)只通过②的数据无法计算“产生H2的质量”,原因是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表面镀层金属的成分
    重复实验一,利用氢气传感器,测量反应产生H2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忽略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标号)。A.“0~t1”产生H2的平均速率比“t1~t2”快
    B.“m1+m2”表示产生H2的总质量
    C.订书钉表面金属一定不是铜
    (6)已知12.5g的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如下表。
    金属



    产生H2的质量/g
    0.446
    1.042
    0.385
    结合实验一数据和图2判断:镀层金属是__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0.44
    (3)偏大
    (4)无法确定与硫酸发生反应的是铁、锌、镁中的哪一种或多种
    (5)AC
    (6)     锌
         结合实验一中表数据得知,生成氢气质量为0.44g,反应前后铁钉的质量变化为12.5g,再结合实验二中表数据得知,12.5g的铁、镁、锌的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0.446g、1.042g、0.385g,故铁钉镀层金属为锌,其生成的氢气质量才可能为0.44g,若是镁则生成的氢气质量应大于0.446g。
    【解析】(1)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2)观察图1易知,图一中装置中没有气体收集装置,其不是密封系统,故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会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体系质量减少,故而天子天平读数前后的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313.60-313.16)g=0.44g。
    (3)没有干燥剂时,水蒸气扩散,减少质量偏大,即测得的氢气质量偏大。
    (4)②的数据仅有铁钉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而无法确定与硫酸发生反应的是铁、锌、镁中的哪一种或多种,故不能列出化学方程计算式,难以算出生成的氢气质量。
    (5)A 观察图二易知,0~t1阶段的连线斜率大于t1~t2阶段,其表明“0~t1”产生H2的平均速率比“t1~t2”快,正确;
    B m2表示产生H2的总质量,错误;
    C 铜在常温状态下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因此也难以生成氢气,而图二中有氢气的生成,故镀层金属一定不行铜,正确。
    故选AC。
    (6)结合实验一中表数据得知,生成氢气质量为0.44g,反应前后铁钉的质量变化为12.5g,再结合实验二中表数据得知,12.5g的铁、镁、锌的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0.446g、1.042g、0.385g,故铁钉镀层金属为锌,其生成的氢气质量才可能为0.44g,若是镁则生成的氢气质量应大于0.446g。故镀层金属为金属锌
    20.(2022·福建南平·二模)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确定“探究铁生锈的影响因素”研究性学习项目,请您参与他们的研究项目,完成相关研讨。

    (1)如图是来自教材实验设计,若要证明“与氧气接触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需将图中试管______(选填“①”或“②”)与试管③对照。
    (2)使用“迅速冷却的沸水”目的是______。
    (3)项目组同学用数字传感仪探究铁生锈的原理,测量实验过程中装置内温度与相对湿度(体现水蒸气含量)的变化,数据见下图。请解释装置内相对湿度升高的原因______。

    (4)项目组同学从耗氧量的角度设计实验,研究铁生锈原理,以及在稀醋酸、氯化钠溶液存在时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铁粉质量/g
    炭粉质量/g
    水/滴
    食盐质量/g
    稀醋酸(pH=4.5)/滴
    a
    5.0
    0.1
    0
    0
    0
    b
    5.0
    0.1
    10
    0
    0
    c
    5.0
    0.1
    10
    1.0
    0
    d
    5.0
    0.1
    10
    0
    5
    测得4组实验装置内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实验a和b对照的结论是______。
    ②通过实验______对照,可以证明“氯化钠溶液存在会加速铁的生锈。
    (5)项目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成果时,表演了一个趣味实验,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测量铁腐蚀过程中装置内压强变化,数据见图。请解释,图中曲线BC段压强突然增大的原因是______。

    (6)反思:
    ①从控制单一变量的角度,请指出上表“d”组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______。
    ②在炭粉、氯化钠溶液、稀酸存在的环境下,会加速铁的锈蚀。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能减慢,请举一例,通过改变反应条件降低反应速率的生活事例:______。
    【答案】     ②     排除溶解在水中氧气的干扰     铁生锈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导致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     在有水的条件下,铁和氧气、水反应,铁生锈导致氧气含量降低     bc     通过注射器注入稀硫酸     醋酸根离子也可能会影响铁的锈蚀速率     生活中把食物放在冰箱中
    【解析】(1)若要证明“与氧气接触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则控制变量为氧气,需将图中试管②与试管③对照;
    (2)使用“迅速冷却的沸水”目的是排除溶解在水中氧气的干扰;
    (3)由温度曲线可知,铁生锈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导致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
    (4)①实验a和b的变量为水,通过坐标图可知,对照的结论是在有水的条件下,铁和氧气、水反应,铁生锈导致氧气含量降低;
    ②实验bc控制变量为氯化钠,通过实验bc对照,结合坐标图可知,证明氯化钠溶液存在会加速铁的生锈。
    (5)曲线BC段压强突然增大的原因是通过注射器注入稀硫酸,稀硫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导致装置中压强变大;
    (6)①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醋酸溶液中也会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故“d”组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是醋酸根离子也可能会影响铁的锈蚀速率;(合理即可)
    ②生活中把食物放在冰箱中,通过降低温度,可以减缓食物腐败的速率。
    21.(2022·福建福州·二模)借助直角玻璃管(省略其它夹持仪器,如下图)进行创新实验可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

    (1)白烟实验
    根据图1、2中白烟的位置推知:图1中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1 探究题(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1 探究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1探究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1探究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0 流程题(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0 流程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0流程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0流程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09 推断题(学生卷+教师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09 推断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09推断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9推断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