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 运算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六 运算律教案,共5页。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56页的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的练习九第1~3题。 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探索加法运算律,在交流思辨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来表示。 用语言表述并能分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多媒体课件。▍流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猴妈妈给小猴们分配桃子:“早上给你们每人3个桃,晚上每人4个桃。”小猴们很不乐意,“太少了,太少了!”吵着要妈妈多分一些。猴妈妈说:“好的,早上给你们每人4个桃,晚上每人3个桃。”小猴们拍手欢呼。师:听了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说点什么吗?生:3+4=4+3(小猴上当了)(交换、不变)▍流程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出示例题图。(1)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体育活动?(2)课件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4)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提问: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们能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有不同的算式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45(人)。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28+17和17+28的结果都是45。教师接着指出: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这样的等式。(板书:28+17=17+28)(如果有学生说出这是加法交换律,就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如果有学生说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就及时指出,我们不能根据一个例子就做出结论,应该多举几个例子,多观察几组不同数目的算式,才能从中发现规律。)2.在列举中验证规律。提问:像这样的等式你会写吗?试试看,越多越好。谁愿意来交流?提问:你写了几个?说说看为什么写得这么快。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提问:有没有比他多的?提问:指着板书,你们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规律?(学生能说到加数不变,交换位置,结果是一样的就行。)按照这样的规律,如果老师给你时间你还能写吗?能写几个?无数个,写不完,用省略号表示。(板书……)3.在反思中概括规律。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很多,写不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规律?(四人一组讨论,然后交流)用语言表示加法交换律很长,又比较难记。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简明地表示出来吗?需要合作的同学,可以四人一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搜集信息。估计情况:甲数+乙数=乙数+甲数,……请同学起来交流:如果没说到: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怎样表示这个规律呢?板书:。小结:用图形、用字母、用文字来表示这类等式都起着相同的作用,简单明了地表示出这类等式的规律:(用手势比画)“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运算规律,我们称为“加法交换律”。习惯上,我们用小写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指出:我们过去学过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用了加法交换律。4.做练习九第2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题完成计算和验算,并组织交流。▍流程三:探索加法结合律1.在情境中感受规律。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你们会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在本子上写下来,并计算出结果。交流:估计有学生列式28+17+23=68(人),你先算的是什么?(跳绳的人数)添上小括号表示强调先算,板书:(28+17)+23=68(人)。有没有不同的解法?估计有学生列式:28+(17+23)追问:这样列式先算的是什么?(女生人数)如果还出现其他算式基本上都归为两种思路,先算跳绳的人数或先算女生的人数。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等式。生一起说,师板书:(28+17)+23=28+(17+23)。提问:它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不符合,加数的位置没变)提问:加数的位置没变,那究竟加数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呢?(相加的顺序不同)引导学生一起说出: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但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2.在计算中验证规律。再来看这样两组算式: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6○45+(25+16)(39+18)+22○39+(18+22)如果有学生直接回答结果是一样的,教师添上“=”,请学生分组验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那现在老师来写个算式“(28+46)+27=”,你能按照上面三个等式的规律写出等号后面的算式吗?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等式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回答要点:先算前两个加数的和与先算后两个加数的和的结果是一样的。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多吗?板书:……3.揭示加法结合律。观察黑板上的几个等式,你能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吗?小组讨论:……(三个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没变,运算顺序变了,结果没变)提问: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谁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你能用a,b,c,表示加法结合律吗?这里的a表示?b表示?c表示?板书:跟老师一起读一遍。指出:我们过去学过的加法的某些口算方法就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例如: ▍流程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做“练一练”。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82+8=8+82 (84+68)+32=84+(68+32)75+(47+25)=(75+25)+47学生逐一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最后一题为什么既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指出: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这里加数的位置有了改变,运算顺序也有了改变,所以既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2.做练习九第1题。出示题目: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59+0=0+5947+(30+8)=(47+30)+8(74+49)+51=74+(49+51)33+(48+67)=(33+67)+48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口答。3.谈话:下面我们进行一场比赛,老师这儿有4道题,每组做一道,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快。 (1)38+76+24 (3)88+45+12(2)38+(76+24) (4)45+(88+12)师:对于这样的比赛结果,你有什么话想说?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哪道题计算更简便些。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每组两道算式中的第二道算式相对来说算起来比较快,因为我们在计算时第一步都可以凑整,计算的结果是100。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应用了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4.游戏。谈话:我们班有48位学生,那么老师就是班级中的49号,老师想和班级中的1、11、21、31、41号交朋友。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和他们交朋友?(凑整,简便)▍流程五:全课小结,评价反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这节课上哪个同学的表现值得你学习?那么在减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_苏教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 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学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六 运算律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