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9下语文 13《短文两篇》课件+教案+练习+说课稿
展开13《短文两篇》练习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 ① ,数学使人 ② ,科学使人 ③ ,伦理学使人 ④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
改为 改为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①~④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只选序号)
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
我会选:① ② ③ ④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定的气质。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
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
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二、综合性学习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网关于“初中生书法学习状况”的调查结果。
你们所使用的书法教材内容:(单选题)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A.没有专业书法教材 | 138 | 55.42% |
B.内容丰富,能从中学到东西 | 59 | 23.69% |
C.内容简单枯燥,提不起兴趣 | 45 | 18.07% |
D.内容深奥,脱离了基础 | 7 | 2.82%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249 |
|
【材料二】张旭《古诗四帖》
(1)根据材料一的调查结果,概括你得出的初中生书法学习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2)下列对张旭《古诗四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龙蚪腾霄,雄强而不失于清雅。
B.气势磅礴,大开大合、落笔千钧,狂而不怪,气势奔放纵逸。
C.笔画连绵不断,运笔遒劲,圆头逆入,功力浑厚。
D.笔道精致,一丝不苟,点画骨气刚硬,用笔斩钉截铁。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陈众议
①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行万里路易,读万卷书难。何也?人生苦短。去掉稚童和老弱时期,加之各种各样的难违难却,“好日子”所剩无几。因此,无论对谁,读什么书其实是最可究诘,也最为重要的。钱锺书说过,所谓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之人商量培养之事。深长思之,学问乃教人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二者一而二,二而一,说穿了还是人生短暂,没有时间可供浪费。这是一层含义。关于读书的另一层含义是塞万提斯一言道破的:“读什么书,成什么人。”我辈从小大量阅读中外红色经典,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作品,以及《北宋杨家将》《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之类,也就形成了某些气度和家国情怀。反之,设若从小浏览的尽是些哼哼唧唧和风花雪月,结果可想而知。
②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在一些人看来,《红楼梦》是儿女情长,《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权谋”与“暴力”;《西游记》是神话或童话,与志怪小说几无差别。换个角度看,《红楼梦》被认为是封建主义的一曲挽歌,是一部宣扬出世的杰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承载了中华文化释道儒之外的另一重要精神:侠义。至于权谋,西方文学没有权谋吗?至于贬斥女性,西方(中世纪)不曾如此吗?况乎二乔、扈三娘等可谓这些作品中最完美的形象。《西游记》则表面简单,实则不然,它对文化和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关键是怎样历史地、理性地、多面地看问题。这就是经典的丰富,也是经典的魅力,是为什么读经典的答案。
③我在不同场合听到的一个大概率的问题:书这么多,孩子们该读什么?是啊,仅我国每年就产出数十万种纸质图书,其中文学作品就有上万种,网络文学几乎不可计数。汪洋大海中取哪一瓢哪一粟至关重要。我的做法是有所读,有所不读,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经典上。这又牵涉两个问题,什么叫经典,为什么读经典。首先,经典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但主要是现实的;其次,经典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但主要是民族的。经典并非一成不变,它取决于时代社会和个人取舍,这也是为什么要读经典、为什么要重读。举个例子,我们说鲁郭茅巴老曹是经典,但也有人说张爱玲、徐志摩、周作人、林语堂是经典,但只要将他们置于民族存亡的历史背景,孰是孰非、孰重孰轻也就相对明了。
④关于为什么读经典,还需要补充以下几点:一、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常读常新,这也是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反复强调的。这是由经典的丰富性所决定的。它们不断被时代激活,同时激活我们的心性:对真善美的追求。二、经典对历史和生活作出多重判断,可以成为借镜。三、经典是民族语言传承、发展的载体,同时民族语言成就了经典。它们潜移默化地造就和丰富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因此也是我们思想、审美的基础,是价值观的基础,同时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纽带。
⑤读书需要选择,需要披沙拣金、取精用弘,即在前人确定的经典谱系基础上筛选、增删和确定时代的、民族的、个人的经典。这就需要精读,甚至不断重读经典。当然,有时间泛读杂书也是必要的,但不能主次颠倒。泛读杂书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经典、守护经典。所谓“阳光下没有新鲜事物”是因为缺乏主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立场,必定是“阳光下充满了新鲜事物”。
(选自2017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5.下面是“取精用弘”的书法作品。
在书法五种基本字体中,该作品字体属于 ,其中“弘”的读音是 。
6.第①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7.结合第④⑤两段内容,谈谈你对“阳光下充满了新鲜事物”这句话的理解。
8.“读什么书”和“成什么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下面经典中任选一部,谈谈它曾给你的成长带来怎样的人生启迪。
《论语》 《水浒传》 《鲁滨孙漂流记》
《孟子》 《西游记》 《格列佛游记》
参考答案
1.(1)黠 羡 拮 诘 辨 辩
(2)①C ②A ③D ④B
2.B 【解析】B项中的“不求甚解”指不求深刻理解的学习态度,其他三项中的“不求甚解”指只须观其大意的读书方法。
3.B 【解析】文段论述了书对人的心灵和气质的影响,B项和题干相符。
4.(1)超过一半的初中生没有专业书法教材。
(2)D 【解析】张旭《古诗四帖》属于草书,不具备“笔道精致,一丝不苟,点画骨气刚硬,用笔斩钉截铁”的特点。
5.楷书 hóng
6.举例论证 好处:列举了“我”小时候读书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什么书,成什么人”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在谈到“读什么书,成什么人”时,列举了“我”小时读书的事例,还假设了情况,可以看出是举例论证。其作用正是论证了“读什么书,成什么人”的观点,说服力强。
7.读经典时要有自己的主见,时常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立场就会常读常新。经典虽然是民族语言的传承,但是它丰富了我们不同时期的生活,被时代激活,所以说“阳光下充满了新鲜事物”。 【解析】“阳光下充满了新鲜事物”是针对经典说的,可从经典要常读常新和经典能丰富我们不同时期的生活,具有时代性等方面去谈。
8.示例:《鲁滨孙漂流记》 我们最需要的是具备鲁滨孙的那种刻苦奋斗的精神,人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都不能被吓倒,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厄运,挑战自我,就可以出现奇迹。 【解析】选择所提供的熟悉的经典,结合该经典的主旨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具体谈一谈,言之成理即可。